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五十七章 開始對自己下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五十七章 開始對自己下刀

心理學上分析這種屬於喜歡坐等吃勝利果實的人,很明顯也不會很受大家的歡迎。

這種人在那種什麼都包辦的家庭中比較容易出現,因為從小要做的事情都被家裡安排好了,吃飯張嘴,穿衣伸腿,完全不用自己去主動做事情,等走出家庭之後還是會繼續用這種方式向別人索取。

他們自己還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有啥問題,覺的別人對自己好都是應該的。

想那時,自己只是覺得,“我那麼可憐,那麼不幸,你們就該對我好。”

而對於,男友呢?

我是你女朋友,你就是應該對我好。

後來改觀自己的想法,還是認識了老鄉楊金梅吧?

這才是自己不被女性所喜歡的原因吧?

男性麼?人家是懶得和你計較罷了。

一想通了,楚麗華直覺得後背涼嗖嗖的。

現在還在自己身邊的人,真的是真愛了啊!

老天爺其實真是眷顧自己呀!

第三種是迴避型。

這種型別的生活風格也挺常見的,就是沒有信心,不敢面對生活中的問題,遇到點什麼問題就習慣性地選擇逃避,還死要面子。

比如說我覺得這個專案太困難了,自己估計完不成,完不成了就會覺得好丟臉啊,那怎麼辦,乾脆扼殺在搖籃裡,我不去做不就得了;

比如想拿某個資格證,但是這個證的過關率好低,要是沒考過怎麼辦,付出努力還沒考過那就說明我是個笨蛋了,還是不報名了吧;

這樣別人問我為啥沒有證,我就可以說是沒報名,總比報了名沒考過聽起來要好聽一些,因為報名是選擇問題,但是沒考過就是能力問題了。

自己退學,更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擔心畢不了業吧?

與其這樣,還不如及早退學,這樣還留給自己幾分面子了。

想想,別老說青雲飛太愛面子,面子誰不愛呢?

總是盯著別的的缺點,其實是自己就有這方面的缺點啊!

楚麗華不敢再想了,怕自己到時候自己接受不了。

第四種是社會利益型。

這種風格的人能夠與別人合作,有著親社會行為。通常小時候家庭成員相互理解尊重,有著和諧家庭氛圍的人會有這樣的生活風格。

這樣風格的人主要表現就是喜歡跟別人打交道,熱心,會為他人考慮,照顧別人的感受。這也是目前認為最健康的一種生活風格。

這四種行為風格在平時可能表現出來的差異並不明顯,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前三種都傾向於躲避,習慣給自己找藉口,只有最後一種會迎難而上,把困難當作一個挑戰。而這些風格的形成大多數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在和家人的關係中就形成了。

自己的熱心,也是慢慢接觸社會以後被其他人感染的吧?

因為身邊總是有這樣的人。

楚麗華把這些年的經歷,一點點回憶一下,甚至,有了一種想把這些“不堪的過去”寫下來,發表。

讓更多的人引以為戒。

讓他們看到,這樣“不堪”的人,也能一點點蛻變。

我們與世界相處,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面對苦難人會有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這種應對方式的差異是怎麼出現的呢?阿德勒認為,主要是對於優越的渴求和對自卑感的抗拒。

自卑和追求優越是成對出現的。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著自卑心理,比如說看到光彩照人的女神我們會覺得自己差得好遠;

又比如見到某個領域的大神,我們也會覺得自己好菜。但是這個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正是這種感覺推動著我們超越現在這個不完美的自己,向著更好更強大的自己前進。

從這個方面來說,自卑反而是我們進步的動力,最終讓我們達到卓越。

自卑是有兩種程度的,一種叫自卑感,一種嚴重的叫自卑情結。自卑感不是病,自卑情結就是一種心理疾病了。

自卑感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存在的一種複雜情感,可能在遇到某些我們不擅長、不熟悉的事情時,這種感覺會比較明顯,而在我們做自己拿手的事情的時候,這種感覺就不存在了。

比如說我對著自己喜歡的人,緊張到說不出來話,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但是我和其他的朋友都能正常地聊天,那就不能說我們是一個有自卑情結的人。

自卑情結是一種過度、過分的自卑情感,就像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是往後縮,都覺得自己不行。

在生活中,只有極少數人是真正的有自卑情結的,需要進行心理疏導。

所以我們平時說的很多情況都是第一種的自卑感,就是一種心理的平衡被某些人某件事情打破了。

比如說年底考核,部門同事都是A,只有自己是C,這種落差就會打破我們的心理平衡,讓自己覺得尷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我們受到挫折產生了自卑的情緒之後,可以透過轉化為動力實現補償。這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心理平衡被打破,產生自卑感,透過補償建立優越感來抵消自卑感,強化優越感。

這裡的補償也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死磕到底,哪裡不會練哪裡。

就比如說那些殘奧會上帶著假肢跑步的運動員,以前口吃的演說家等,都屬於這一類;

還有一種就是從另外的方向補償。

比如說我不擅長和人交流,就可以去做一些科研、創作的工作,這些工作和人打交道的少。

如果是個特別善於表達的人,就去做銷售、教師這樣對和人交流多一些的工作。

再比如有些人有身體殘疾就從事腦力活動,比如說大名鼎鼎的霍金,沒有手腳的演說家尼克·胡哲等,都是那些有著先天不足的人,但是透過其他的長處來補償自己,讓自己在總體水平中與大家均衡。

看,自己早就積累了夠多改變自己的方法了。

只是,因為內心那些自以為是的“捷徑”,才一直拖著不願意改變。

害怕沒有了那層外殼,就沒辦法像現在一樣“肆無忌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