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孝武劍俠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五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五章

路川在山上呆了幾日,清楚地感覺到冷龍嶺果然與眾不同,遠非尋常山寨可比。

兵丁分三班,一班操練,一班巡邏,一班耕作,輪班休息。

諸位頭領寨主休息之時練習武藝,研究陣法,再不濟也是清談。

什麼打家劫舍,攔路搶劫,吃喝嫖賭之類的決計不會發生。

山上法令甚嚴,違者必定重處,而且自上而下一以貫之,寨主也不例外。

巳時初刻,路川練完劍法,向大廳走去,楊穆,丁鈺,葉南筠三人已然在座。

“三位兄長早,你們在聊什麼呢?”

“我們在聊當今的皇帝。”

路川先是一愣,他沒想到這幾位兄長雖然辦的是忠君之事,但對於天子卻沒有絲毫敬畏之心,雖說這裡地處偏遠,又是在人後,但妄加評論當今聖上,那可是大罪。這樣看來終究還是有些匪氣的。

“我聽家中長輩說,當今聖上可是有道的明君啊。”

丁二俠嘿嘿一笑:“如果說是前些年,倒還真有些明君的意思。想即位之初,曾命吏兵二部各疏兩京、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堂上官及在外鎮守巡撫二司、知府並分守守備官皆大書其職名,注其年籍、歷任略節,粘於文華殿壁以觀覽;斥方士李孜省、太監梁世、外戚萬喜等,遣散“傳奉官”二千餘人,又罷遣禪師、真人及西番法王、國師等一千數百人;遵祖制開大小經筵,一日兩朝,日令內閣一人,講官二人居羊殿右廂,有疑即問。清心寡慾,臨政不惑,賢才畢至,視聽不偏。頗有勵精圖治,中道復興之徵兆。這幾年嘛,就懈怠了。他寵信大學士劉吉,這劉吉是什麼人?勾結宦官,誣陷御史,多少言官清流被他害得丟官罷職,家破人亡。再說今年,他下旨要在朝陽門外建什麼延壽塔,殿宇廊廡竟有幾十之多。為君者不勤於朝政,恭儉愛民,卻要沉溺在這等無益於世,有損於民的佛老鬼神之事上,還能當得起個明字嗎?”

“不管怎麼說,這些年百姓生活有了起色,縱然有過,也能功過相抵了吧。再說那延壽塔不是沒建成嘛,總算是也還不太糊塗吧。”

“話不能這麼說,功是功過是過,功過本就不能相抵。想那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收天下之兵,築萬古長城是何等豐功?再說漢武帝,撤藩王,立太學,驅逐匈奴,開絲綢之路是何等偉績?但老年之後求仙問道,妄想長生不老,惹出巫蠱為禍,不還得讓世人唾罵?要說有功,那能與夏桀商紂稱兄道弟的隋煬帝不也有開鑿運河,疏通漕運的萬世之功嗎?”

……

別看他們兄弟幾人平日裡,兄友弟恭,一團和氣,說起國家大事,卻是各抒己見,針鋒相對,鬧得面紅耳赤。

要是不知情的人,可能都以為轉眼間要刀劍相對,打個頭破血流才肯罷休呢。

最後大家都說得口乾舌燥,坐在椅子上喘氣。

楊穆微微一笑,他對於這種場面還是比較滿意的,一席話能說得眾人心悅誠服的人有,他不是,聽人一席話便能順風倒,沒有主見的人有,諸位兄弟不是,既然都不是,那爭論便是好的,語言的碰撞是彼此接納,思想統一的方式之一,而且也是比較好的一種。

楊穆說道:“有位前輩曾說過一句話:朝廷是官吏的江湖,江湖是好漢的朝廷,於官匪而言,勢不兩立,於百姓來說,且是兩個朝廷。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朝廷不能為者,江湖人為之,江湖不能為者,官府為之。如此才能保天下之太平,安百姓之生計。咱們雖然不是官人,卻也能保一方太平,足矣。若遇明時,恰逢聖主,精忠報國,便是土兵,若時運不濟,巧遇昏君,講不起說不清,便是賊寇!少不得揭竿而起,匡扶正義。”

“是啊,若是遇到朱祁鎮,朱見深之流,他禍國殃民,咱們憑什麼替他守這天下?”

“對,天下並非他一人一姓之天下,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他不會做皇帝,就要找個會做的把他替換下來。”

路川長出了一口氣,問道:“諸位兄長可知這句話是誰說的?”

楊穆笑道:“這句話是我最佩服的一位前輩所說,他老人家的名諱我不敢說,不過有詩為證:一劍壓綠林,單掌震乾坤,墨子重出世,天下第一人!”

“既然大家知道這是雲弄劍客說的話,那麼可知道他老人家說的另一句話?”

“什麼話?”

“他老人家曾說,江湖莫言朝堂之事,朝廷少管江湖恩怨。”

“他老人家還說過這話?”

“說過,因為大哥所說的那句是他老人家入朝為官的原因,後面這句則是他執掌督捕司,將偌大江湖治理得井然有序的依據。”

“六弟知道得如此清楚,不知是和緣故啊?”

“說來慚愧,姚公正是小弟的親孃舅。”

此言一出眾人無不驚訝。

實際上真正驚訝的只有五俠葉南筠一人,他性子跳脫,不喜歡關心寨外之事,所以什麼都不問,也什麼都不知道,而其他幾人在邀路川上山之前便早已將路川調查得一清二楚。

至於為什麼還要故作驚訝,其實也沒有其他的原因,這種事,畢竟還是由當事人自己說出才好,免得兄弟知道幾位哥哥調查自己後挑理。

幾位正說著,只見一位傳令兵風風火火從外面跑了進來。

“稟報寨主,據探報有一夥蠻子自阿拉善向南沿路搶劫,已快到紅寺湖,距此不到三百裡。”

諸位兄弟彼此對望了一眼,楊穆說道:“未曾聽聞有大隊人馬調動,當是小股流寇。你們怎麼看?”

丁二俠說道:“三五百人的小隊,可令五弟帶一千人馬前去剿滅。”

楊穆轉頭問道:“六弟你怎麼看?”

路川沉思道:“兵法雲:上兵伐謀,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敵之所謀,乃糧草禽畜,便以糧草禽畜誘之,敵之兵種,乃是騎兵,便以崎嶇之道路逼其下馬。以伏兵殺之,可得上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穆點頭說道:“走,去沙盤推演,看六弟要如何制敵。”

兄弟四人轉到後殿,一座兩丈見方的沙盤擺在正中。

“六弟,這沙盤與實際不差分毫,請吧。”

路川大致辨認了一下方位,略加思索後伸手一指,“我欲在紅寺湖北十里外的狼洞溝破敵。”

楊穆皺眉道:“狼洞溝不在必經之路上,要引入狼洞溝恐怕並不容易啊。”

“這就需要一些提前準備了,我想讓一百弟兄化妝改扮成流民的樣子,攜糧草禽畜進狼洞溝,再派遣一位懂得夷語的人在路上等他們,務必將之騙進狼洞溝。”

楊穆轉頭又問葉五俠,“五弟,我給你千人,你欲在何處破敵?”

“既然對方的目的是紅寺湖,我便在紅寺湖外破敵。”

“唉……難免又要有兄弟為國捐軀啊。”

葉五俠說道:“這些蠻賊甚是彪悍,死傷在所難免,不過我一定將傷亡減到最小。”

“最小是多少?”

“五十以內。”

“五十以內……六弟,你呢?你能將傷亡控制到多少?”

“小弟從未臨陣對敵,只是紙上談兵。不過若是敵人配合,或可不死一人。”

“涉及軍事,便無有戲言。”

“弟願立軍令狀,倘若死了一人,請大哥重則。”

“好,你要多少人馬?不過山上可以調動的最多只有三千。”

“帶甲十萬,千里饋糧,無需更多,千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