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三章劉虞之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三章劉虞之死

公孫瓚敢如此的不可一世,囂張跋扈。

是因為劉虞和公孫瓚在之前就已經有了很多矛盾,比如兩人在對待袁術問題的分歧等。

兩人撕破臉皮,也只是時間的早晚罷了。

韓成的信,給了兩人一個撕破臉皮的契機。

其實,兩人間最不可調節的矛盾還是兩人對待幽州北部的少數民族的態度。

劉虞對待幽州北部的少數民族的態度是比較溫和的,能用金錢安撫等柔和的手段,一般不會選擇動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公孫瓚就不一樣了,公孫瓚認為幽州北部的少數民族,不能光依靠金錢來安撫他們。

這樣做,這些少數民族會看不起漢朝,最後的結果也無非是只讓他們安定一時,並不能永久性地解決問題。

想要永久性的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將這些錢給他公孫瓚招兵買馬,然後由公孫瓚率軍出擊,打的這些少數民族看到公孫瓚就害怕。

只有這樣,幽州北部的少數民族才會徹底的老實。

雖然歷史見證公孫瓚的看法是對的,但具體的做法卻讓劉虞無法接受。

劉虞給北方少數民族的賞賜物品,都被公孫瓚率軍搶了回來。

公孫瓚不僅搶東西,而且還在少數民族的部落中燒殺搶掠。

這就讓十分看重面子的‘厚道人’劉虞有點忍無可忍了。

於是乎,當劉虞收到公孫瓚的回信時,便打算新賬舊賬一起算。

心中想道:“我是幽州牧,幽州的一州之主,公孫瓚竟然已經狂妄到了如此地步,這般的不把自己放在眼中。

若自己再不出兵,待公孫瓚勢力更加壯大之後,眼中就更沒有自己這個州牧了。”

故而劉虞下令召集幽州各郡縣的兵馬趕來薊縣,一舉拿下在薊縣東南邊小城中的公孫瓚。

幽州的百姓縣令都十分信服劉虞,並且願意聽從劉虞的話。

不出五日,劉虞便彙集到了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朝著公孫瓚所在的小城而來。

劉虞雖然沒有戰爭指揮經驗,但卻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公孫瓚身邊只有寥寥幾千人,怎麼可能是自己的十萬大軍的對手呢?

勢力大了,就會輕狂囂張。

別人的囂張也許會體現在對敵人的輕視上,但劉虞的囂張體現在追求完美上。

不僅想要嬴,而且還想要贏得正義且贏得漂亮。

在此種心理下,劉虞便連出昏招。

一是在士兵出發之前,劉虞告訴士兵們:“不要過多的傷害到他人,都是我的百姓,我只要殺了公孫瓚一個人就行了。”

二是攻城之時,劉虞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士兵焚燒城池。

劉虞的這兩條奇葩的規定,是出於維護自己體面和官聲。

但這些看起來會增加聲望的‘費操作’,在實際戰場上不僅無法實現,而且還會嚴重束縛軍士的手腳。

故而一座小城,劉虞的十萬大軍卻久攻多日不下。

而公孫瓚早早的從劉虞手下的從事公孫紀處得到了劉虞的計劃,在小城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在劉虞的大軍連攻三日之後,便讓善於打仗的公孫瓚抓到了一絲機會。

公孫瓚命人在城中放火,並出動敢死隊數百人,乘著風勢和大火,攻向劉虞的大軍。

劉虞的十萬大軍見到大火,混亂不堪,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被公孫瓚的軍隊打敗了。

劉虞戰敗後又不善於收攏部隊,只能帶領少量人馬

逃到居庸縣城據城而守。

公孫瓚將自己的大軍全部拉來,佔據了兵力上的絕對優勢。

這次的攻守雙方換了人,攻方變成了守方,守方變成了攻方。

公孫瓚可沒劉虞那麼多的顧及之處,辦起事來比劉虞利索多了。

不出三天就拿下了居庸縣,並俘虜了劉虞全家。

劉虞好歹是漢室宗親,而且在幽州深的民心,公孫瓚便讓劉虞作為傀儡,自己掌管幽州大權,處理州中事務。

劉虞是個‘短命鬼’。

正在劉虞被俘虜之時,朝廷派使者段訓前來增加劉虞的封邑,讓他掌管北方六州的所有事務。

這可是朝廷的命令,不僅理直氣壯,而且名正言順。

公孫瓚見到使者後,便知道自己無理由再囚禁劉虞了,但若將劉虞放出來,局面就不是公孫瓚所能控制的了。

於是乎,公孫瓚一不做二不休,只好誣陷劉虞與袁紹合謀要當皇帝,並用武力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首,將首級送到都城長安。

公孫瓚藉機讓朝廷封自己為前將軍,易侯,假節,管理幽、並、青、冀四州的事務。

公孫瓚沒有想到的是:劉虞深的手下們的擁護。

劉虞死後,常山相孫瑾, 常山掾張逸,張瓚等人大罵公孫瓚後自殺。

一個叫尾敦的小吏,在段訓回長安的路上,率人劫走了劉虞的首級並安葬。

劉虞的手下大將鮮于輔,鮮于銀和謀士齊周等人集結手中的軍隊,並推薦和公孫瓚齊名,擅長作戰的廣陽郡人閻柔為烏桓司馬。

派人聯絡幽州鮮卑族,烏桓族等一直被公孫瓚壓迫的少數民族,準備和劉虞之子劉和一同起兵為劉虞報仇。

公孫瓚手下的武將趙雲,田豫等人得知州牧劉虞被公孫瓚殺害的訊息後,也是大失所望,對待公孫瓚的態度有所改變。

劉虞被殺的訊息傳遍天下,率先發聲的人不是別人,竟然是公孫瓚的同門師弟—劉備。

劉備的檄文傳到各州郡縣。

“劉虞治理幽州期間,大量的百姓逃亡到幽州方才得以存活。

劉虞心懷天下百姓,實乃仁義之主,備一直引以為學習的榜樣。

公孫瓚卻殘忍的將其殺害,實乃痛煞我心也!

自今日起,劉備斷絕和公孫瓚的關係,但因和公孫瓚曾經的情誼,故不會發兵攻打公孫瓚。”

劉備不愧是一代雄主,說話很有水平。

即借仰慕劉虞之語表達了自己想成為和劉虞一樣的仁義之主,又和公孫瓚撇清了關係,廣收天下民心。

最精彩的是,劉備還因為情誼,不起兵攻打公孫瓚,讓天下人都知道劉備的‘重情重義’。

結果是不出力,卻還能獲得好的‘名聲’,也只有劉備能將這樣的手段玩的如此出神入化。

幷州的韓成收到劉備昭告天下的‘檄文’之後,便對著身邊的沮授,李儒說道:“你二人怎麼對劉備此是怎麼看?”

沮授一臉嚴肅的對著韓成說道:“主公,劉備真乃仁義之人。

在公孫瓚大獲全勝之時,竟然不畏公孫瓚的強大勢力,為了心中的道義,直接與其斷絕關系。授佩服。”

韓成心道:“哼哼!劉玄德仁義?那天下間在沒有不仁義的人了。”

便對著一旁的李儒說道:“韓校尉,你覺得呢?”

李儒想了一會兒,對著韓成回道:“劉備這招高啊!雖然不錯,但和主公一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成笑道:“你這是什麼時候學會拍馬屁了?我可沒有昭告天下的事啊。”

李儒回道:“我並非在拍馬屁,而是在實話實說。

劉備此昭告天下的檄文一出,天下英雄願意歸順者定然數不勝數,但這些人所衝的,無非是劉備的仁義之名。

若略施小計,讓劉備的仁義之名付之東流,則劉備的這些手下必將一鬨而散。

說到底,劉備無非是‘成也名聲,敗也名聲’。

但主公不同,主公的‘分地令’是真心的利民之舉,短時間內,也許看不出來;

但長時間的影響下,主公之名必將傳遍天下,這可是實打實的不可撼動的名聲,比劉備一觸即破的‘仁義之名’響亮得多。”

韓成繼續微笑道:“呵呵。聽你這麼一說,我還真有點不好意思的了。

我們言歸正傳,你倆說,我們現在出兵幽州合適嗎?”

李儒回道:“主公!我們可借為劉虞報仇之名出兵。但袁紹定然不會讓我們順利出兵,必會派遣大軍阻攔我們的大軍北上。

故屬下以為,我們此次出兵,數量不宜太多,一萬左右即可。不求佔領太多的土地,只求收服劉虞殘部,壯大我們的力量即可。”

韓成讚許的看了李儒一樣,說道:“我也正有此意。”

......

邯鄲縣外的大戰,在黑山軍歸順韓成之後便落下了帷幕。

韓成率領眾人退回到了常山郡,袁紹也帶領主力部隊回到了鄴城。

郭圖回到鄴城之後,被袁紹派的人重重的打了二十軍棍,給軍中眾人做了做樣子之後,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這日,鄴城,冀州牧府議事廳

袁紹及其手下的八大謀士均在場。

收到幽州牧劉虞之死的訊息,郭圖滿臉興奮之色。

對著袁紹說道:“主公,這可是個好機會啊!劉虞一死,我們便可名正言順的出兵收取幽州之地。

待主公佔據了幽州之地,然後再出兵收服青州。擁三州之地,天下間誰人能敵?”

逢紀和郭圖越來越不對付了,看著郭圖的小人姿態,便立即出言道:

“現在出兵雖然是名正言順,但我們西面還有幷州的韓成,東面還有青州的孔融沒有完全收服,

卻妄想收服幽州,是不是有點坐井觀天。

我覺得反正幽州就在這裡,也跑不了。

不如我們先拿下幷州和青州,再逐步地佔領幽州。”

田豐和鞠義去了一趟青州,並未看見公孫瓚的主力人馬,呆了月餘,卻傳回了幽州牧劉虞被公孫瓚殺死的訊息。

感覺被公孫瓚耍了一番,便率軍回到了鄴城。

待逢紀說完後,田豐發言道:

“元圖此言差矣!現在正是公孫瓚虛弱之時,

若不趁其病,要其命。

待公孫瓚回過神來,必是一方大敵。

青州的孔融,文弱書生,青州早晚是我們的領地。

幷州的韓成,雖然近幾年發展過快,但幷州地廣人稀,我們只需增援壺關兩萬人馬,便牽制住韓成。

現在正是我們取幽州的大好時機。”

袁紹看著田豐,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元皓說的不錯。你們可要多向元皓學習啊,不僅要有計策,還要有具體的做法。”

袁紹說完話後,眾謀士皆看向了田豐。

每個人的眼中流露出自己的心情:有喜悅的;有憤怒的;有羨慕的;也有嫉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