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一章大戰在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一章大戰在即

這次的大戰,歸根結底的原因是由韓成向幽州代郡增兵所引起來的。

毫不客氣的說,韓成是攻擊方,袁紹是防守方。

雖然韓成是攻擊方,但是韓成的兵馬沒有袁紹的兵馬多,這是不爭的事實。

袁紹,傲氣凌人,即使是防守方,又怎麼可能選擇乖乖的在家防守呢?

在家防守的話,一是不符合袁紹這‘當今天下第一諸侯’的身份。

二是袁紹佔據的幽州的地盤太多了,而且無桑幹縣這樣的必經之路,若每個縣城都進行防守的話,即使袁紹的人馬數量眾多,也做不到面面俱到。

這樣就會被韓成尋到可趁之機,集中精銳兵力,然後各個擊破的。

故而袁紹的眾謀士,其中包括田豐都一致的認為:“與其這樣被動的防守,不如主動出擊。直接率領十六萬大軍,從四個方向將桑幹縣包圍並進攻。”

你韓成不是有騎兵嗎?我跟你打攻城戰。看你的騎兵怎麼發揮?

袁紹大軍從四個方向包圍桑幹縣,每個方向都是由三萬步兵和一萬騎兵組成的。

步兵的主要任務是攻城。

若有兩萬步兵攻城,則至少會有一萬軍隊防守。

桑幹縣四個方向,韓成就需要用四萬軍隊來防守。

而騎兵的任務是準備著。

當韓成的騎兵一旦出城,那麼這一萬騎兵當即迎上,纏住他們。

並通知另外三個方向的軍隊,形成合圍之勢,在城外殲滅韓成的騎兵。”

此計策看似簡單,但是針對性極強,因為探馬打探到韓成此次並沒有帶領很多步兵而來,大部分都是騎兵,正是針對韓成步兵不足而故意設定的。

以我的優點,攻打你的弱點,兵法中的上策之道。

在袁紹的一聲令下,大軍便開動了。

負責攻打北面城牆的是大將顏良;負責攻打南面城牆的是大將文丑;負責攻打東面城牆的是大將高覽;負責攻打西面城牆的是大將鞠義。

四員勇將每個人都帶著十幾名副將。因為韓成手下的趙雲和黃忠太過於勇猛了,若論單打獨鬥的話,袁紹軍中沒有人會是其兩人的對手。

......

袁紹的大軍剛一出動,韓成的情報營便將訊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了桑乾縣城。

韓成便趕緊下令將六萬多的大軍全部都調進桑幹縣。

既然要決戰,那麼就要有決戰的樣子。

將全部的兵力放在一起,才是決戰的樣子。

調軍令下達之後,韓成便將眾將及眾多的謀士聚在一起,研究對策。

將軍府的從事中郎耿武率先發言道:“袁紹此番來勢洶洶,主公可下令,讓一大將率領兩萬騎兵駐紮在城外,和我們城內的大軍遙遙相望,守望相助。

若袁紹軍攻打城池,這兩萬騎兵就從後面給他來一下子;若袁紹軍攻打這兩萬騎兵,我們城內的軍隊就給他一下子。

這樣,袁紹軍便無法順利的攻城了。

袁紹軍人馬眾多,糧食消耗甚多,時間一長,他必然會忍不住退軍的。”

徐庶聽完耿武的話後,當即發言道:“耿中郎的計策不錯,但在此戰中卻不太合適。

一是袁紹的兵馬遠超我們數倍,必然不會只從一個方向攻城,若我所料不錯的話,袁紹必然會從四個方向同時攻城。

二是我們此番只是六萬大軍到來,並沒有帶多少糧食。和袁紹打持久戰的話,首先會是我們扛不住的。

故而在此戰中,我們比袁紹著急,我們需要速戰速決。”

耿武聽完徐庶的話,並不生氣。

因為徐庶說的很對啊,自己的計策確實有所欠缺啊。

便謙虛的說道:“敢問元直有何破敵良策?”

徐庶笑了笑,胸有成竹的說道:“既然袁紹想給我們來個四面埋伏,那麼我就給他來個以點破面。

袁紹四面圍攻桑幹縣的策略,正適合攻打現在的我們。

我們的軍隊大多都是由騎兵組成的,確實不適合防守。

但是袁紹忘記了我們有五千玄武軍。

或者說,袁紹及其謀士從根本上輕視這僅有五千人的玄武軍。

這就是我們的勝點。我此計策有三步。

第一步是示敵以弱,在桑乾縣東,西,北的三個方向的城牆上各安排三千名普通士兵和兩千名朱雀軍進行防守,但在南面的城牆上只安排一千士兵和一千朱雀軍進行防守,憑著袁紹軍的勇猛,在一上午的時間內必然會多次攻上城頭。

袁紹好大喜功,見到此番場景後,必然會大喜。

然後吩咐南面的主將加大兵力進攻南面城牆,爭取早日拿下桑幹縣。

第二步,就是請君入甕。先是把南城門周圍的百姓都撤離到他處,把他們的房子拆了,然後南城門的軍隊放棄抵抗,放袁紹軍入城。

第三步,則是甕中捉鱉。當袁紹入城之後,玄武軍便在城門口處斷其退路。既不能讓城外的袁紹軍進來,也不能讓城內的袁紹軍出去。

然後所有的騎兵都在南城門周圍準備著,當玄武軍堵住城門之後,便一舉殺出,將這入城的軍隊趕盡殺絕。然後衝出城去,一舉擊破南門外的袁紹軍。”

徐庶剛剛說完,便有一情報營的探馬進來稟告:“袁紹軍兵分四路,朝著桑幹縣而來。”

李儒問道:“他們的主將分別是誰?”

探馬回道:“小人不知,小人只知道往北門而來的大軍打著‘顏’字的大旗;往南門而來的大軍打著‘文’字的大旗;往東門而來的大軍打著‘高’字的大旗;往西門而來的大軍打著‘鞠’字的大旗。每個方向上都大約有四萬人馬。”

眾人聽完之後,皆對徐庶稱讚不已:“元直,你簡直是料事如神啊。”

徐庶有點飄飄然道:“哪裡哪裡,諸位謬讚了。”

李儒將徐庶叫到一旁,小聲的說道:“元直,你的這個計策不錯。南門正好是性格最不穩的文丑,正適合此計的施展。

若先派出趙雲,黃忠等猛將率領三千騎兵,在文丑的大軍攻城之時,斬殺文丑手下的幾員副將,則會有更好的效果。”

徐庶聽完之後,瞬間知道了李儒的能力,雖然李儒

的話已經說的很客氣了。

徐庶只能在心中暗歎道:“論人心的把握,自己不如情報營的這個韓校尉啊。”

便謙虛的對著李儒說道:“韓校尉的計策真乃是畫龍點睛之筆,元直受教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儒不好意思的回道:“元直說的太誇張了。”

半個時辰之後,韓成見到眾位將領和謀士皆同意徐庶的計策,便說道:“就按元直的計策來吧。

韓校尉,司馬懿,你兩人負責南城牆周圍的百姓的遷徙,務必要在一日內完成,剩餘一日將他們的房子全都拆掉,好利於我方騎兵的衝鋒。

魏延負責東城牆的防守工作,張遼負責西城牆的防守工作,趙孚負責北城牆的防守工作。

而南城牆,則由我親自來。”

眾將領一聽,便趕緊出言道:“主公不可!”

韓成只說了幾句話,便打消了他們勸阻自己的決心。

”袁紹軍的士兵衝上城牆,只有我的天龍衛隊可以保證將他們順利的趕下去,除此之外,還有別的軍隊能做到嗎?

上午的戰爭有點驚險,萬一哪裡弄巧成拙,被袁紹軍攻上城池,我們就得不償失了。”

......

一切都按照雙方的謀劃緩緩的進行。

兩日後,袁紹的大軍到達桑乾縣城下。

這一路上,行軍緩慢,袁紹麾下的將士們的體力得到了充分的補充。

故而在大軍一到之時,便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韓成的手下將領也按照計劃,率領人馬在城牆上防守。

袁紹軍突如其來的進攻,和徐庶的計算產生了出入。徐庶計算的是袁紹軍遠道而來,必會休息一日,第二日上午攻城,但實際上卻是到達之時的中午時分,便開始攻城了。

攻城的時間變了,那麼一切的準備都將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上午示敵以弱,下午請君入甕,說起來還是有可能的。

但這個時間一旦縮短,袁紹也就會看出貓膩。

我大軍而來,攻打一面城牆,怎麼可能連半天都支持不住,要是奮武軍這麼弱的話,我怎麼可能還沒有收服常山郡?

演的太假,總是不容易讓人相信。

故而徐庶的計策便無法實施了,韓成等自上而下的將領皆心急如焚。

而袁紹軍中,田豐等謀士聚在一起,對著田豐稱讚道:“元皓兄果然厲害。這計策,必將打奮武軍一個措手不及。”

田豐只是聽著,不說話。

司馬懿和李儒匆匆來到韓成身邊,對著韓成說道:“主公,快依計行事吧。”

司馬懿和李儒正在南城牆周圍進行著最後的整理工作,兩人脾氣相差不多,在這幾日中,相處的十分愉快。

聽到袁紹軍突如其來的攻擊聲,兩人相視一眼,將心中的想法一說,迅速達成共識,一起前來勸說韓成出兵對敵。

韓成見到兩人如此說,不由得問道:“兩位不會不知道,若依計行事的話,袁紹軍很難上當的。”

司馬懿說道:“這個當然知道,可是若城中起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