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四章冀州之戰(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五十四章冀州之戰(四)

曹操一生,經過的大大小小的戰役不計其數。

常年的戰爭生涯,讓曹操具備了別人不曾擁有的戰爭經驗。

是而,在曹操接到郭嘉的‘快信’之後,除了派出傳令兵向曹純傳令之外,還同時下令,讓自己身邊的八萬大軍火速趕往邯鄲縣城。

無論曹純那面的結果如何,只要自己的八萬大軍到達邯鄲縣城之後,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畢竟,在八萬大軍面前,多大的問題也都不是問題了。

當數量足夠多時,便可帶動質量的變化。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的。

然而,在曹操軍風塵僕僕地趕到邯鄲縣城之後,眼前的一幕,讓眾人徹底傻眼了。

只見城頭之上的戰旗正在隨風飄揚著。戰旗上的那個大大的‘韓’字,十分醒目!

與此同時,邯鄲縣城門大開,沒有絲毫需要進行大戰的準備。

而當朝大將軍韓成正在城牆頭上,和他的大將趙雲和高順一起,正吃著熱乎乎的火鍋。

火鍋的香味,隨風飄向了遠處。

凡是能聞到的人,大概都是一個感覺—餓了。

曹操軍的眾人同時在心裡升起一個想法:“這是什麼意思?是想要告訴我們城裡有埋伏?還是想要告訴我們城裡沒有埋伏啊?”

而韓成看著曹操軍眾人到來,面露喜悅之色。

再嚥下了一塊羊肉之後,對著曹操軍的士兵們大聲喊道:“兄弟們,一路辛苦了!快快進城吧!我請大家‘吃火鍋’。‘鍋底’免費,材料自備!”

當聽完韓成這話,曹操的謀士程昱匆匆來到曹操身邊,對著曹操著急地說道:“主公,韓成這話裡有話啊!‘吃火鍋’,需要用火,顧名思義!韓成可能已經在城中備好了大量的易燃物,只等我們進城之後。便採用火攻的方式,致我們的大軍於死地啊。”

若韓成能聽到程昱的話,一定會高興並且十分激動地握著他的雙手,並對其說道:“仲德兄,謝謝你的‘腦補’。‘優秀’這兩個字,必須送給你,你當之無愧啊!畢竟,我都不知道我的話裡,竟然還有這層意思!”

而這時,曹操的另一位謀士荀攸也來到了曹操的身邊,對著曹操說道:“主公,屬下以為城中並無埋伏,這只是韓成在虛張聲勢罷了。

我們可以粗略的計算一下。就算曹純將軍已經率軍去救援史渙將軍了,城中留下了一萬人馬。

奮武軍的行程,和我們的行程差不許多,我們又是快馬加鞭而來。故而,就算城中的奮武軍全是騎兵,行軍迅速,佔據邯鄲縣城的時間也絕對不會超過一個時辰。一個時辰,他們能做什麼?

所以,我覺得韓成這是在虛張聲勢。拖得時間越久,我們拿下邯鄲縣城的損失就越大。”

荀攸的話音剛落,程昱便對著荀攸說道:“公達,很多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我觀韓成的做法,雖然不是事事都很穩健,但也絕對不是冒失之人。

他這麼有恃無恐的開著城門,要說城中沒有埋伏,我是第一個不信的。”

荀攸剛想再次出言反駁程昱的話,曹操說話了:“公達、仲德,你們倆先聽我說。你倆說的都是很有道理的,一時之間,我也無法判斷誰對誰錯。

但我知道一點,韓成的大軍,絕對不會在這。

因為此時我這有八萬大軍,若此時韓成手中的大軍超過了四萬人馬,定然不會擺出現在的這幅樣子。

因為四萬人馬,完全守得住邯鄲縣。

用現在的這個計謀,豈不是多此一舉?

故而,不管此計是不是計謀,城中有沒有埋伏,城中的守軍定然是不多的。

既然這樣,城中有沒有埋伏還有什麼探討的意義呢?我安排一支人馬入城,一切不都清楚了?”

雖然曹操表面上說沒什麼,但程昱知道:曹操是採用了荀攸的建議。之所以這麼說,只是為了在眾軍面前給自己保留點顏面罷了。程昱對曹操的此舉動,甚為感激。

曹操可不是袁紹那種優柔寡斷之人,很快便能決定事情,然後付之於行動。

於是乎,曹操立即安排一將領,率領其部眾,前往邯鄲縣城中,試試‘水的深淺’。

曹操安排的這個將領,是一個叫做昌豨的人。

這個昌豨,原為黃巾賊寇。和孫觀、吳敦、尹禮三人,合稱為‘泰山四寇’。

昌豨與其餘三人不同,昌豨曾經被孔融招降過,也被陶謙招降過,最後歸順了呂布。但是,在曹操進攻徐州呂布之時,昌豨又轉投到曹操的麾下。

在曹操與韓成爭奪袁紹的地盤之時,因為無暇顧及昌豨,昌豨便再一次反叛了。

待與韓成的戰爭結束之後,曹操令大將于禁和夏侯淵率領三萬人馬討伐他。

于禁和夏侯淵都是曹操麾下的得力干將,進入到昌豨的地盤之後,一路勢如破竹,最終把昌豨包圍在徐州的東海郡合鄉縣內。

數月之後,昌豨軍隊的糧食斷絕了,便再次選擇了投降曹操。

曹操身為人主,要心胸寬廣,有容人之量,故而再次接納了昌豨。但在心中,對昌豨多次投降和背叛之事,依然是耿耿於懷。

畢竟,我的寬容是保你不死,但不是你一次一次的欺騙我的理由。

故而,在這一次出征之時,曹操便將昌豨和他的人馬帶了出來,就是想找個理由,借韓成之手,殺了他。

這樣,至少在表面上,大家都能過得去。

現在邯鄲縣的韓成,正好給了曹操這麼一個機會,曹操焉能棄之不用?

昌豨對此安排,雖然是心有怨言,但不敢表明。只好帶著自己的人馬,緩緩地朝著邯鄲縣城而去。

昌豨有著自己的‘小算盤’:進了城之後,一切隨機應變。若有埋伏,立即投降;若沒有埋伏,則立即帶著人馬進攻。首功是我的,誰也搶不去。

邯鄲縣城之上的韓成,看著昌豨的大軍緩緩而來,不由地在心中怒罵一聲:“大爺的,這空城計真的能騙人嗎?

為啥此時的曹操,一點中計的感覺都沒有啊!反而派大軍來試探一番。

現在的自己,能試嗎?一試不就露餡了?幸虧我早有準備啊。要是原封不動的照搬書上的安排,今天就是自己的死期啊。”

其實,這事也怪不得韓成。

空城計,沒有韓成想象的這麼簡單。

......

首先,從司馬懿這面來說,《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到底有沒有看穿諸葛亮的空城計之事呢?

答案是肯定的—司馬懿看穿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當時,馬謖丟失了街亭

這座極其重要的關口,司馬懿只要乘勝追擊,則蜀國可破,諸葛亮也就徹底的兵敗如山倒了。

司馬懿能和諸葛亮戰鬥這麼久,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畢竟,能力不行的那些,都讓諸葛亮玩死了。

司馬懿這樣一位身經百戰的軍事家,他全部的心思都在關注這蜀國的一舉一動,難道還不能分析出來蜀國丟失街亭後城池之中的現狀嗎?

當看到高坐在城池之上,不緩不慢地彈著琴的諸葛亮之時,司馬懿的心中便有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這時,司馬懿雖然手中握有十五萬大軍,看似權力極大,但是他的處境非常不妙。

因為在此次交鋒之前,諸葛亮曾用馬謖之計,挑拔了司馬懿與魏主曹叡之間的關係,使司馬懿遭到了魏主曹叡的忌憚,不得不交出了手中的兵權。

後來,因為諸葛亮的攻勢太猛了,曹魏無人可用,司馬懿才被官復原職,加為平西都督,率軍抵擋諸葛亮。

與此同時,曹魏宗室重臣曹真,也與司馬懿不和,一直試圖打壓他。

試想,如果他此時攻入西城,生擒了諸葛亮,徹底解決了曹魏的對手。那麼,當他班師回朝之後,他所面對的,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加官進爵?還是立即處決?憑著曹家人的那些個‘尿性’,結果無需多說。

司馬懿確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他十分擔心:‘只要他攻進了城中,諸葛亮必死無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到那時,曹氏也就不再需要司馬懿迎戰諸葛亮了。

功高震主,卸磨殺驢,一直是帝王最喜歡的手段。

如果諸葛亮死了,那麼他司馬懿,也是個必死無疑的結局。

但諸葛亮只要活著,司馬懿就能掌控兵權,從而增大自家實力與朝中的話語權,終究眾寡懸殊,養寇自重。

畢竟,曹魏中,最能打的就是他。別人,可打不過諸葛亮啊。

諸葛亮沒死,卻殺了他,這種行為無異於‘自掘墳墓’啊!’

有人曾經評價過司馬懿,說他是真聰明,而不是假糊塗。

因為他懂得如何在亂世之中保全自己。

故而,與其說他中了諸葛亮的空城之計,倒不如說他是在保全自己。

從諸葛亮的角度來說,他的空城之計,真的就這麼容易被看破嗎?

諸葛亮對曹魏、司馬懿和他自己之間的微妙的均衡局勢洞若觀火。

他當然不會幼稚的認為,自己這番虛張聲勢能嚇走司馬懿。

但是,他在賭司馬懿與曹魏之間各懷鬼胎、彼此忌憚的關係,賭司馬懿為了保障自己地位不會打破這種均衡態勢。

本來,以他謹慎的性格不至於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賭這麼一局,畢竟賭輸了,可就是真死了啊!

但是,當時的情勢之下,他別無選擇,只能很幸運的祝福他,他賭對了。

故而,與其說他諸葛亮擺了空城之計,倒不如說他算計了司馬懿的內心。

......

空城之計,不是表面上的這麼簡單。暗中的‘波濤洶湧’,更加地激烈不堪。

韓成,只學了其表,未學了其意。

故而,便被曹操的一支小小的人馬所破。

此事過後,韓成不得不再次告誡自己:“莫要小瞧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