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六章冀州之戰(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五十六章冀州之戰(六)

謀劃戰爭這件事情,若仔細分的話,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趨勢和計劃。

趨勢,是指大的方向,而計劃,則是趨勢的具體體現方式而已。

趨勢是前提,在此基礎之上,才會出現計劃。

同時,趨勢又是人力不可為的東西,在趨勢之下,任何計劃都可以說是霧裡看花,毫無意義。

趨勢,最終可以說成‘大勢所趨’。

能順應趨勢而發展者,必然會功成名就,千古留名。

說到趨勢,就要說一下《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和司馬懿。

諸葛亮,在東漢末年時期,不過是一個不出名的‘鄉野村夫’罷了。

直到遇見了‘明主’—劉備,他的能力才得以大放光彩。出謀劃策,運籌帷幄,讓劉備大軍的後方固若金湯;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六出祁山,讓曹魏勢力聞風喪膽。接連派出曹真,司馬懿,張郃等大將抵擋之。

然而,諸葛亮的北伐計劃最終卻未能成功。原因無外乎兩個字—趨勢!

外憂內患,後繼無人,國力弱小。在如此趨勢之下的蜀國,即使擁有如‘神’一般的存在的諸葛亮,也是無法力挽狂瀾。

這就是趨勢的力量。

而反觀司馬懿,他對抗諸葛亮並沒用什麼出奇制勝的高招,只是擁有極強的隱忍能力罷了。

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在司馬懿這裡,則變成了“士可殺,同時也可以羞辱”。

哪怕在街亭之戰之後,司馬懿佔據了短暫的上風,他的策略依然還是“高掛免戰牌”。

任憑對方百般羞辱,仍然是一味的‘龜縮’防守。

想等到諸葛亮糧草不濟的時候,在後面撿撿便宜。

司馬懿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他看出了趨勢—魏強而蜀弱。

憑藉兩國之間巨大的國力差距,只要能生生的拖到最後,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他司馬懿的。

如果用下棋來形容,司馬懿就是不走險棋,不跟著對方的節奏,用最穩妥的辦法贏得勝利。

這就是趨勢。

任諸葛亮的計劃是如何的巧妙絕倫,結果只有一個,蜀國必輸!

此時的韓成,其實也看懂了此戰的趨勢—只要能吃掉曹純的兩萬大軍,此戰,自己必然是最後的勝者!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韓成只能在邯鄲縣城,盡最大的能力拖住曹操軍。

先前,‘空城計’是這樣的;現在,出現在邯鄲縣城門口處的單槍匹馬的趙雲,也是這樣的。

目的只有一個:拖延時間。拖得越長,越對自己方有利。

待自己的四萬騎兵剿滅了曹純的兩萬人馬,或者是張郃麾下的三萬騎兵殺到邯鄲縣,我會怕他曹操?

勝利,只會屬於自己。

......

趙雲,當之無愧的當世‘戰神’。他在邯鄲縣城門口一站,曹操軍的氣勢便弱了一分。

身為前鋒將軍的昌豨,自然不會被趙雲的氣勢所嚇倒。

畢竟,還沒打來不是。

厲不厲害,打過才知道!

雖然昌豨不知道韓成方這樣做的原因,但昌豨還是對著自己的部眾們說道:“誰可前去

,替我斬殺這個狂妄的小子?殺了他,不僅能夠千古留名,而且還能獲得一千兩黃金的賞賜。”

昌豨並不是在撒謊。

曹操真的曾經在軍中說過,能在戰場上正面斬殺趙雲者,賞黃金千兩。

當然,曹操也不是無的放矢的。能在正面戰場上打得過趙雲的人,這天下間,估計只有那個死了的呂布了。

千兩黃金,不僅不用拿出去,而且還能激勵將士們的戰鬥力,曹操何樂而不為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對於一些人來說,一千兩黃金的價值,完全不是‘千古留名’這種小事所能相提並論的。

故而昌豨的話音剛落,便有兩人站了出來,主動請纓道:“末將郭嚇,史攀願意前去拿下這廝的首級,來換取這賞金。”

昌豨看著這相貌粗獷,身材魁梧的兩人,心中大喜。

趙雲和呂布在下邳縣城下的那場‘驚天之戰’,昌豨是有幸見過的人之一。故而趙雲的能力,昌豨是知道的。

和趙雲單挑,約等於找死。

昌豨手中的那些忠於自己的親信,昌豨是不捨得讓他們出馬的。

這些人,才是昌豨所能依靠的最後的力量。

但現在這個局勢,不出馬又不行。

正在昌豨為難之時,郭嚇和史攀主動請纓了,這讓昌豨怎麼能不高興呢?

這個郭嚇和史攀,不是昌豨的忠心屬下,只是剛剛投奔昌豨的兩個出名的‘遊俠’而已。

當然,‘遊俠’只是好聽的叫法,不好聽的叫法叫做:“混蛋”。

只要有人出錢,什麼營生他倆都幹。打家劫舍,陷害忠良......

他們的人生,很簡單,只是為了錢而已;他們的人生,也很充實,只是為了錢而已。

他們能活到現在,也足以說明了他倆的能力。

沒點本事,還想當惡人的人,死的比誰都快;但一直活著的惡人,沒點本事是不可能的。

昌豨心道:“讓他倆去送死,總比自己人去送死強吧。”

是而,昌豨對著郭嚇和史攀說道:“既然兩位勇士主動請纓了,那便出戰吧。我話放在這裡,若兩位勇士能贏,一千兩黃金,我雙手奉上。若少一兩,我把我的頭送給兩位。”

昌豨不愧是‘多次叛變而不死’的‘優秀’人才。這見人下菜碟的能力,說的人的心裡是真他麼的舒服。

聽了昌豨的話後,郭嚇和史攀的心裡也是熱乎乎的。

“用自己的人頭保證,這是多麼大的誠意啊!”

“就是個將領而已。這些年,死在我們兩人手裡的大將,也超過五指之數了。”

是而,兩人拿著自己的兵器,一左一右的朝著趙雲而去。

分左右兩路攻擊,看你趙雲怎麼辦?

待三人之間,還有十步的距離之時,趙雲動了。

敵人明顯想憑藉人數上的優勢,從左右兩方同時發動進攻,傻子才在原地等著呢。

藝高人膽大,說的不錯,但人不能傻啊。

打仗之時,裝-逼的人,最容易死!不知道這個道理嗎?

能用最簡單的方式結束戰鬥,才是一個高手的最正確的做法。

只見這邊趙雲的手剛抬起,那邊的龍膽亮銀槍便到了郭嚇的面前,把郭嚇嚇了一大跳,‘這也太快了吧’,連忙舉起武器抵擋。

可是,已經晚了。

他的對手,是趙雲。天下間,槍法最快的趙雲。

在郭嚇的手抬到胸口之時,趙雲的槍便換了方向,朝著郭嚇的心臟位置刺去。

郭嚇的手,還停在半空之中,趙雲的龍膽亮銀槍便已經穿胸而過了,郭嚇早已經死的不能再死了。

雖然他在臨死前的那一刻還在想:“這槍,是什麼時候過來的?”

這一切,發生的十分迅速,都在電光火石之間。

快到史攀還沒有反應過來,郭嚇就已經死了。

待史攀反應過來之時,趙雲已經提槍而來了。

“媽啊!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我願意投降!......”

平時囂張跋扈的史攀,在郭嚇死的那一刻,便不再囂張了,而且被趙雲嚇得語無倫次。

他的武藝和郭嚇的武藝,相差不大。對方既然能這麼輕而易舉的斬殺郭嚇,那麼自己,也是完全不夠看的。

這時候,好好的‘誠心誠意’的求饒,也許能撿一條命。

他的行為,對趙雲來說,是並不起作用的。戰場之上,何來求情一說?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身經百戰的趙雲,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是而,趙雲的龍膽亮銀槍再次閃爍。

為禍一方的郭嚇和史攀,便不能再禍害別人了。

就在郭嚇和史攀倒下去的那一刻,昌豨恰到好處的對著自己的屬下們喊道:“兄弟們,這是戰場,有死無生的戰場。對方的武將,手中是不留活口的,所以,我們只能選擇殺啊!我們這麼多人,必然能殺了他!到時候,賞金大家平分!衝啊!”

與此同時,曹操看著邯鄲縣的城門之處,不由地稱讚道:“好個常山趙子龍,好快的槍法。”

......

趙雲看著來勢洶洶的敵軍,臉上並無一絲慌亂的神色。

邯鄲縣城的大門,最多只能同時進入十幾個人,自己站在這裡,誰能過來?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就是自己吧。

是而,趙雲一邊下了戰馬,一邊提著長槍迎面而來。

在戰馬之上,確實影響實力的發揮。

待趙雲和曹操軍接觸之後,血肉橫飛,鮮血直流。

十幾個呼吸的時間過後,趙雲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血紅色的人兒,當然,還是在不斷地廝殺的血紅色的人兒。

大約過了半刻鐘的時間,高順帶著‘破陣軍’殺來了。

一時間,萬箭齊發,而且還是箭無虛發的那種。

趙雲身邊的曹操軍瞬間被射倒了一大片。

憑一人之勇,擋住五千大軍半刻中,趙雲的戰績,輝煌無比。

在遠處觀戰的荀攸,不由自主的喊道:“有伏兵?這怎麼可能?”

聽到了荀攸的話,曹操微微一笑,說道:“公達,沉住氣!這不是伏兵,這是‘黔驢技窮’。”

然後對著自己的大軍下令道:“全軍聽我的號令,從四面攻城!第一個上城者,賞黃金百兩,官升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