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章冀州之戰(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章冀州之戰(十)

高順的‘護主心切’,讓曹操不得不在分出一支一萬人的大軍前來抵擋高順先鋒部隊的進攻。

故而,圍困韓成的曹操軍從五萬人馬變成了四萬人馬,韓成方的壓力大減;曹操方的壓力大增。

為了應對此番改變,曹操軍的中軍主將由夏侯淵變成了曹操。

畢竟這樣的大戰,一個指揮不慎,便會被韓成等人破陣而出。

突然增加了這麼大的難度,曹操必須是當仁不讓。這不是不信任,這是能力高低的體現。

在曹操的親自指揮之下,雖然戰鬥的過程依然是險象環生,但是總算還是不辱使命:韓成的這兩萬騎兵,仍然還在曹操軍中軍陣型的圍困之中;高順的先鋒部隊,仍然也在曹操軍中軍陣型的圍困之外。

......

兩個人打仗,在不是勢均力敵的前提之下,很快便能分出勝負。

但十幾萬人打仗,可就沒那麼容易的分出勝負了。

不知不覺之中,太陽開始降落了,時間也已經到達了傍晚時分。

由於沒吃午飯,雙方的士兵皆處於飢腸轆轆的狀態,再加上經過了一日的激烈大戰,雙方士兵的體力也消耗殆盡了。

這就使得雙方的大戰,徹底處於膠著狀態。一時間,勝負難分!

而且在這種情況之下,雙方拼的已經不是最後的勇氣和戰鬥力了,而是一口氣—誰能堅持下來,誰便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的‘這口氣’。

......

雙方對戰的這種事情,身為手無縛雞之力的軍師—荀攸和程昱,是幫不上什麼‘正忙’的。為了他們的安全,反而還要分出一部分士兵來保護他們。

然而,此時的兩人,卻是心急如焚的狀態。

正在指揮戰爭的人,不免會產生‘身在此山中’的感覺。一是因為沒有精力想別的;二是因為沒有時間想別的。

但身為旁觀者的軍師,卻將此事看的十分明白。

雖然此時的奮武軍處在曹操軍的圍困之下,但是並不代表奮武軍輸了,雙方只是膠著而已,奮武軍隨時都有翻盤的可能。這是戰場上的狀態!

除此之外,此戰還有此處戰場之外的因素。

曹操軍的兵力,就只有這麼多了,後方是沒有任何援軍的。

但對面的韓成,卻是不一樣的:別的不說,就在壺關之內,就有不少援軍。而在壺關西側,有沒有埋伏的人馬就不知道了。

選擇儘快地結束戰鬥,是此時曹操最好的選擇。遲則生變啊!

可是,大戰進行到現在這種情況,是曹操想結束就能結束了的嗎?

若曹操大軍一撤,奮武軍的騎兵必然會趁機追趕。

到時候,可就不是輸一仗這麼簡單的了;曹操軍的人馬死亡,必然是成千上萬的。

這代價,誰能付得起?

還有更主要的一點是,現在的曹操,真的很忙,沒有一丁點的時間來聽他倆分析。

故而,他倆只能將著急的情緒轉變成對天祈願,祈禱曹操軍能戰勝奮武軍;同時,祈禱奮武軍沒有援軍。

時間,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而等待,整個天空,逐漸地黑了

下來。

夜幕之中,戰場之上,瞬間亮起了無數的火把。

整個戰場,被這些火把照的錚明瓦亮。

誰說星星之火不能燎原?

那只是因為星星之火不夠多!

當漫山遍野都是星星之火的時候,別說燎原了,該考慮的,應該就是怎麼救火了。

正在這時,‘咚’、‘咚’、‘咚’......戰場的西方,突然傳來了一陣整齊的戰鼓聲。

曹操聽到之後,瞬間蒙了!這是哪裡的軍隊?

自己的安排,自己是最清楚的,這肯定不是自己方的援軍。

既然不是自己方的,那便是對面的。

想到這裡,曹操的心中一陣冷意升了起來:雙方高達十幾萬人馬的混戰,可是誰都輸不起的。

對面有了援軍!這突如其來的訊息,多麼驚人啊!

無論援軍的數量是多少,現在天色已黑,士兵是無法清楚的分辨,只知道對方的援軍來了。此戰註定了必敗的結局啊。

即使信心滿滿的曹操的內心深處,也瞬間升起了一陣無力之感:這可怎麼辦啊?

這時,荀攸和程昱也聽到了這戰鼓之聲。

兩人也顧不得戰場的危險了,匆匆地來到曹操的身邊,對著曹操說道:“主公,這應該是敵方的援軍的戰鼓之聲了。

無論敵方的援軍有多少,這股新來的力量,必然會改變此時的戰局。

我們這邊的將士的士氣,也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主公,我們要......早作打算啊!”

兩人本來想說‘主公,我們退兵吧’。但話到了嘴邊之時,又給生生的憋了回去。戰況不明,‘退兵’兩字,萬萬不可在提。

萬一奮武軍只是虛張聲勢,而曹操因為自己的一句話,退兵了,造成了大量的損失。這個代價,誰來承擔?

曹操聽後,瞬間就明白了荀攸和程昱的意思—這是勸自己退兵啊!

與此同時,曹操的心中是悔恨萬分!

雖然自己不承認,但事實再一次提醒了自己:這一次,自己又輕敵了。

......

韓成,並沒有多少親自指揮戰鬥的經驗。

對於身經百戰的曹操來說,韓成是不配和自己對戰的。奮武軍中,大概也只有那個張遼,配和自己對戰。別人,都不行。

一個領域的霸者,就是這麼狂妄與氣盛!

但不得不說,曹操有這個資本,他這麼想,一點錯沒有。

韓成排兵佈陣的能力,和他曹操相比,確實是不值得一提的。

可是,曹操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韓成不僅是奮武軍的主帥,他還是一方勢力的主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自己‘身經百戰’,出戰之時,都會帶荀攸和程昱兩個謀士,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韓成怎麼會不帶謀士呢?

雖然,韓成手中的謀士沒有自己手中的多,但是,如此大戰,總能讓韓成重視,擠出那麼一兩名來吧?

為何沒有一人呢?

當看到此時出現的援軍,曹操瞬間恍然大悟了,韓成的隨軍謀士,不是沒有,而是沒來!

當他來的時候,

就是自己送命的時候了。

自己謀得是一戰的勝負得失;而韓成謀取的是北方的勝負得失。

從格局上來講,自己輸了!徹徹底底的輸了!

當然,若韓成沒有兩千年的文化,他的眼光,是不會這麼長遠的。

任曹操雄才大略,也比不過歷史的沉澱!

......

這時,韓成也聽到了這戰鼓之聲。在韓成的耳邊,這聲音,十分悅耳。

功夫不負有心人!自己的安排,怎能白費?

是而,韓成對著身邊的將士們大聲地喊道:“兄弟們,我們的援軍來了。殺啊!破敵就在此刻。”

話罷,韓成身邊的騎兵朝著周圍的曹操軍士兵衝了過去。

風水輪流轉,到了我們奮武軍反敗為勝的時候了。

來的這批援軍,正是韓成的提前安排。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韓成之前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麻痺曹操而已的。

雖然韓成的臨戰經驗很少,但是,韓成並不傻!

面對五萬大軍,依然率領著兩萬騎兵一頭扎了進去。這是經驗多少的問題?

要麼是另有所圖,要麼是自以為是到了極點。

當然,現在才知道,韓成是另有所圖的。

其實,在出征之前,韓成就為此戰準備了十一萬的作戰人馬。

是十一萬,而不是八萬。

現在正在交戰的七萬,邯鄲縣城中,守城的那一萬和韓浩去往司州的三萬騎兵。

韓浩的那三萬騎兵,不是疑兵之計,而是韓成故意分派出去的。

在司州‘拋頭露面’之後,便快速地經過壺關,準時地到達此時的戰場之處。

這也是韓成明明兵力不足,但還是非要張郃率領兩萬人馬回防壺關的原因。

壺關一失,這三萬騎兵怎麼過來?他們不過來,此戰怎麼打?一切的計劃,不都是白費了!

這不是韓成手下那個謀士的計謀,而是韓成自己的計謀。

勝點,不是戰場上的正面勝利;而是人心,曹操的‘身經百戰’的狂妄之心。

單論排兵佈陣,能出曹操其右的,奮武軍中,無一人能行。

哪怕是張遼,也不行!

非要找一人的話,也許就是袁紹手下的大將—鞠義了。

當然,這裡也只能用個‘也許’了。因為鞠義已經死了,無法預知他活到現在的排兵佈陣的能力,一切,都是估計而已。

其實,韓浩所率領的三萬騎兵,在傍晚時分,就到達戰場北方,但為何不參加戰鬥?

那是因為,三萬騎兵並沒有全都在這裡。

在此處的,只有一萬騎兵而已。

若天亮之時衝出來,萬一被曹操軍看清了虛實,豈不是前功盡棄?

天黑之後,夜幕就是最好的遮掩之物,士兵只能聽見馬蹄聲,卻無法知道援軍的數量,豈不是‘以假亂真’?

至於剩下的那兩萬人馬,在隨軍軍師司馬懿的安排之下,自有別的用處。

“趁你病,要你命!”是戰場上的不二法則!這麼好的機會,不算計一番,豈不是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