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初十朝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三章初十朝會

王家會客廳

沮授再次將那套要糧的說辭搬了出來,王偉聽後,即沒有古春的冷淡,也沒有白楓的熱情,只是平靜的問了一句:“敢問長史,白家是怎麼做的?”

沮授聽到王偉的話,看了外表忠厚老實的王偉一眼,心道:

“這陰館縣兩大家族的家主,沒有一個是等閒之輩。

白家家主白楓待人處事老練,頗有一套;

而這王家家主王偉,表面上看似忠厚老實,實則狡猾的很。

事事緊跟跟著白家的步伐,這樣的陰館縣,會始終保持著兩大家族啊。”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陰館縣兩大家族之事,和奮武軍暫時沒有太大的關係,自己不好說話。

沮授收起心思後,說道:“白家主答應提供五千石糧食,作南匈奴軍隊退兵之用。”

王偉聽到這裡,毫不猶豫地當即表態道:“我王家也出五千石。

不過,我估計現在白家也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糧食,不足的部分,我王家可否用黃金代替?”

王偉知道自己家族在三大家族中,勢力低弱,而自己的能力又不比不上白楓和古春,

所以做每一件大事都謹遵一個原則—“只要白家做的,王家就做;跟著白家不吃虧。”

沮授聽後,微微一笑,主公安排的事,完成三分之二了。說道:“當然可以。”

然後又和王偉閒聊幾句,便起身告辭,回平城縣稟告韓成拜訪三大家族後的結果。

王偉親自將沮授送至陰館縣城外,待看不到沮授的隊伍後,才轉身回去,但沒有直接回王家府邸,而是直奔白家府邸而去。

王偉心道:“奮武軍擺明了要糧食,藉口太過於牽強,自己都不信,白家的白楓怎麼可能信?

白家突然拿出五千石糧食給奮武軍,定有其原因。我要上門去問問,到底為什麼要花這筆錢?”

沮授回到平城縣之時,已經過了戌時。

雖說晚上不好打擾主公休息,但主公剛剛派人來傳信:讓自己回到平城縣就立即來彙報。

故沮授回到平城縣官衙就直奔韓成居住的屋子而去。

一個下人站在門口,看到沮授,便迎上前說道:“太守大人吩咐,若長史歸來,直接去餐房會見即可。”

沮授一邊跟著下人往餐房走去,一邊喃喃道:“去餐房彙報?不會是主公等著我吃飯吧?”

進了餐房一看,一大桌子的美酒佳餚擺在面前,主公韓成坐在主位上,正等著自己吃飯。

韓成見沮授到來,趕緊說道:“長史辛苦了,還沒吃飯,一起吃吧。”

沮授行了一禮,說道:“謝主公厚愛,沮授聽令行事即可。”

沮授也不客氣,畢竟見一桌子的美酒佳餚,肚子中早就‘咕嚕

咕嚕’的抗議無數次了。

沮授就坐,韓成舉杯,說道:“這裡只有我與你兩人,你放開了吃就行。來,我先敬你一杯。”

一杯酒下肚後,沮授毫不客氣的開始夾菜,剛將菜放到口中,沒想到菜稍微有點涼,真的是主公在等著自己吃飯。

沮授心中頓時充滿感激之情,古家古春所帶來的憤懣之怒,瞬間煙消雲散了。

剛準備開口說話,卻聽韓成說道:

“長史先吃飯,拜訪之事,飯後再說。”

沮授感到韓成無微不至的關心,說道:“謝主公關心之情,沮授受之有愧啊。”

韓成聽到沮授這麼說,便說道:“長史可不要把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在古家發生的事情,我都知道了。

長史為我辦事,卻受此待遇,這是對我韓成的不滿,長史替我受罪了,我在此敬長史一杯。

我答應長史,不出半年,古家定會付出代價。”

沮授見自己什麼都沒說,主公想著卻都是自己,跪拜在地說道:“主公對屬下的維護之情,沮授唯有以死相報了。”

韓成說道:“長史又說胡話。”

趕緊扶起沮授,接著說道:“你這是幹什麼?我們是軍中的兄弟,兄弟受辱,我必為兄弟找回。”

沮授眼中含著感激的淚水,不知道說什麼好。

韓成看著沮授的樣子,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定讓婁煩縣古家消失在雁門郡。”

......

公元一九二年正月初,韓成第二次給朝廷送的捷報上表終於到達了長安。

第一次上表因為正好到了過年的時間,處理國家大事的李儒已經寫好了對韓成的封賞,準備等年後在進行封賞。

沒想到不出半月,又來了一次大捷,李儒收到捷報後,思考了一番。

決定上報給董卓,將韓成之事,拿到正月初十召開的新年第一次朝會上進行封賞冊封。

和董卓一起行拋磚引玉之計,告訴朝中的大臣,只要為董卓辦事,都能得到厚厚的封賞。

做好事要留名一直是韓成的作風,自己在幷州雁門關帶領將士們那麼出力的作戰,最起碼要讓朝廷知道,賞賜一番,雖說可能沒物質上的賞賜,但給自己升升官也行啊,畢竟韓成的很多官職都是自封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正月初十,第一次朝會。

將一系列新年的事務彙報處理結束之後,相國董卓對著眾大臣說道:“韓成在幷州北部抗擊南匈奴的入侵,大家說說該如何封賞這個韓成啊?”

董卓自從來到長安後,比在洛陽更加的會享受生活了,所有的事務都交給女婿李儒處理,只有像冊封州牧這樣的重大事情,才會過問。

但今天,突然問到對於韓成的冊封,大臣們措手不及,心中各有想法:董

卓和這個韓成有什麼關係嗎?為什麼在朝堂上這麼正式的問?

畢竟對於韓成這種級別的冊封,李儒自己就可以決定了,按道理來說不應該董卓在朝堂上發問大臣。

董卓說完這句話,心想:“這個韓成做的不錯啊。雖然不是為了自己,但自己也能沾點光。

現在幷州是自己的地盤,但自己從來沒重視過。要不是李儒在前幾日突然提到這個韓成,董卓還不知道南匈奴入侵幷州的訊息。

幷州是自己的地方,雖然自己和韓成有仇,但韓成幫自己打敗了南匈奴軍隊的入侵,這是事實。

自己若沒點表示,其他各地的州牧太守怎麼看待自己?別人還怎麼幫助自己治理天下呢?人都是自私的,誰不為自己圖點什麼,要不瞎忙活什麼啊?”

聽到董卓的問話,朝中眾臣皆保持一貫的作風—一句不說,這是士族們預設達成的共識。

因為在年前,李儒曾勸董卓要收服士族的心,董卓便大肆封賞士族,但士族並不買董卓的賬。

董卓一氣之下,性情大變,更加殘暴好殺,只要士族的言語動作,稍有不順董卓之意,便將其殺死,牽連甚廣,導致士族皆仇視於董卓。

故在朝堂之上,無一人主動發言,一是害怕董卓,二是士族間的默契。

李儒早就想好了對韓成的封賞,剛準備出來發言,卻見一人已經出列了,仔細一看,竟是侍中蔡邕。

蔡邕對著董卓行了一禮,說道:“韓成在雁門關大敗南匈奴之軍,保衛了我大漢朝的百姓,我認為應好好嘉獎此子,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韓成站出來,為大漢朝出力。”

聽到蔡邕為韓成表功,朝堂上眾人心思各異。

王允一直暗中積極組織和籌備反董卓的力量,朝中眾臣皆以王允為首,看到蔡邕的舉動。

王允心道:“這個蔡邕怎麼了,過完年怎麼幫董卓老賊說話?

董卓這麼明顯的丟擲韓成,不過是為了厚厚的封賞一番做給天下人看。

蔡邕竟為韓成表功,看來蔡邕叛變了,今晚我要召開會議,讓眾人知道蔡邕的真面目。”

太尉馬日磾一向和蔡邕交好,看到蔡邕出列,內心大叫一聲:“不好,伯喈糊塗啊。”

雖然馬日磾隱約知道蔡邕出列為韓成表功的原因,但現在這個時機,表功就是董卓一派,被士族所拋棄,仇視。即使蔡邕心中之事在著急,但也實在不宜現在出列啊。

李儒靜靜的看著出列的蔡邕,心道:“岳父董卓一向看重蔡邕的才學,十分喜歡蔡邕,每次設宴,都會讓蔡邕彈琴並主持宴會。

自岳父入洛陽以來,只有蔡邕勸說岳父放棄乘坐青蓋金華車,岳父聽從了,改成“皂蓋車”。今日,蔡邕又出列幫韓成表功,難道岳父說服蔡邕投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