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五章韓成分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五章韓成分地

雁門郡

經過了雁門關下一番談判之後,韓成和南匈奴大首領呼廚泉想法統一,基本達成共識。

南匈奴軍退回幷州北部,而婁煩關,婁煩縣和陰館縣,這兩縣一關之地,成了韓成的領地。

待談判結束,韓成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去傷兵營,安撫傷兵。

這是韓成的慣例了,士兵身體受傷已經很痛苦了,可不能再讓他們傷心了。

韓成親自去往傷兵營一趟,即使受傷很重的士兵,內心也深懷感激之情,因為將軍沒有忘記我們,將軍還記得他們這群受傷的人。

韓成從傷兵營出來,下令將陣亡後無處安葬的將士葬在一起,在雁門關南城門外修建忠烈祠,奮武軍陣亡的士兵們的名字都可寫入忠烈祠,受奮武軍的世代供奉。

這一仗共俘獲了八千多匹戰馬,透過談判,還給南匈奴六千匹戰馬後,還剩兩千多匹。當然憑著韓成的性格,留下的必然都是優秀的戰馬。

婁煩關中被南匈奴所俘虜的兩千士兵,都被放了回來。

其中有些深感韓成的大恩大德,主動要求加入奮武軍;但有些人不願再參與戰爭,想回家,韓成卻不批准。

將這些士兵和當時募得的三千新兵打散,編入到自己的奮武軍中。

現在正是韓成缺人的時候,這些良好的兵源,韓成可不想放過。

再說了,他們可以給雁門郡三大家族賣命,卻不能給自己奮武軍賣命嗎?

經過一番訓練選拔後,將其中表現優異且騎術精湛者或者箭術超群者選拔出來,補充到青龍營和強弓營。

雖然韓成在幷州的軍隊由這場戰前的一萬四千人銳減少到現在的一萬兩千人。

但這一萬兩千人可都是經過戰爭洗禮過的精銳之軍,不是剛開始那一萬四千人所能比擬的。

韓成的地盤從四縣一關擴充套件到六縣兩關,整個雁門郡關內都屬於韓成的地方了,韓成也把郡治所從平城縣搬到了陰館縣。

關於軍隊駐紮的問題,韓成聽取了長史沮授的建議,分開駐紮。

青龍營已經擴充套件到六千五百餘人,由潘鳳率領,駐紮在陰館縣外。

陰館縣是雁門郡的治所,也是一個戰略要地,按照青龍營的速度,到達婁煩關及雁門關,最多需要兩個時辰;到達其他縣城,最遠的也就四個時辰。

而強弓營的三千士兵,其中兩千由魏延帶領,在加上一千士兵,共三千餘人,駐紮在雁門關,一邊看守俘虜重建城牆,一邊加強士兵訓練。

剩下的一千強弓營和兩千士兵由張郃率領,駐紮在婁煩關。

自從繳獲了大量的戰馬,軍中戰馬充足,兩關之地各安排了不下五百的戰馬,一是打探訊息之用,二是訓練騎術,好成為青龍營的後備力量。

......

臨近新年了,徐邈以及平城縣的官吏更加繁忙了。

主要是為年後重新劃分土地做好準備。

這就既需要對可用土地進行面積測量,又需要按照標準對每一戶的人員情況進行統計核查,這些繁瑣的工作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還需要大量的人手,這就導致了平城縣的官員們繁忙不堪。

韓成出於對陣亡將士們的撫卹,在分地令上又加上了一條:家中男子參軍戰死者,可多分三畝下等土地。

且第一年免稅;第二年只收取一半稅,十八取一;第三年恢復正常,九取其一,算是對陣亡的將士們變相的彌補方式吧。

告示一出,家中有人參軍且陣亡的百姓們皆大呼韓成仁義,也讓原來沒參軍,或者沒選拔上的人大感失望,那個士兵不希望將軍如此?

徐邈將分土地事宜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先是將原先城中百姓的土地,按照分地令的標準補足。

在平城縣原來居住的各家各戶都有或多或少的土地,但和韓成將要分給他們的土地數量相差甚遠。

於是在過完新年,正月初八這天,天還沒亮,原來在平城縣的擁有土地的百姓都聚到城外準備分地的地點,等待著土地的劃分。

雖然在年前這些人的家中人數早就上交給了平城縣衙,縣衙也已經派人一一核實並通知他們,正月初八辰時到達分地地點就可以,承諾一定將土地分給他們。

但在這個年代,土地是農民的命,有了土地,才有吃的,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這個時候,大家在家也都待不住,所以早早地就來了。

即使寒風獵獵,也擋不住百姓們內心的火熱。

待平城縣縣令徐邈帶領一眾官吏來到分地地點,遠遠的就看到了這群百姓,百姓們見到徐邈來了,心中一個激動,終於來了,我們的徐縣令和土地終於來了。

徐邈辦事幹練,也不墨跡,當即下令,分地開始。

待徐邈說完後,分地地點由原本的人言嘈雜,瞬間變得寂然無聲。

只聽見縣內的主薄讀著名單以及名單上的人的分地的數目。

“劉生,家中成年男子一名,老人,孩童共三名,婦女一名,共分得七畝半中等土地,現已有三畝中等土地和四分上等土地,還剩兩畝三分上等土地,在城東李鄉,距離你們家也不遠。先去看看吧。”

“李凱,家中從軍者一名,老人兩名,無婦女孩童,共計五畝中等土地及一畝下等土地。現已有四畝下等土地,還剩三畝半下等土地及一畝中等土地,在城西思武鄉,也不遠。”

......

當主薄唸完後,自有縣衙內的掾、史等官員將百姓送到鄉秩,裡魁手中,讓他們帶著百姓前往自家的土地去看地,若人員不夠,還會有亭長,亭丁前來幫忙。

因為是第一次分土地,關係重大,韓成帶著一乾親衛前來視察分地點。

當看到一切有條無紊的進行著,心中對徐邈的能力表示贊同。

這個徐邈,做事有條理,辦事有規矩,能力極強,深的民心,是治理地方

的好手。

正在韓成出神的思考徐邈時,一對夫妻帶著一個孩子走到徐邈跟前,二話不說,磕頭跪拜,嘴裡說著:

“感謝縣令,給了我們土地。原來我們只有區區兩畝下等土地,常年吃不飽。我們吃不飽不要緊,但孩子也跟著我們捱餓,沒有人來管我們。

現在徐縣令來了,給了我們土地,我們的孩子便不會捱餓了,我們以後就算是當牛做馬,也會報答徐縣令的大恩大德。”

周圍的百姓聽到了這兩口子的話,覺得說出了心中所想,也沒什麼多餘的語言,只是一起跪地叩拜徐邈,徐邈感嘆道:“百姓就是如此,誰對他們好,他們便敢用一生去還。”

若是平時處理政事遇到這種情況也就罷了,但現在這種情況,徐邈怎麼敢接受他們的叩拜呢?

這時,徐邈回頭一撇,突然看見韓成站在不遠處,一臉尷尬的說道:“這是太守大人的分地令,我只是以令行事罷了。太守大人在那邊,你們去感謝他吧。”

心道:“主公會不會因此而多想啊,自己只是按令行事,可沒有鼓動過百姓。”

韓成看到此時場景,微微一笑,對著百姓們大聲說道:

“我剛才就來了,大家的感激之情,我韓成看到了。大家莫要激動,回家將土地種好就是對我韓成最大的回報。畢竟我不種地,我還要吃你們種的糧食呢。”

韓成的玩笑話,第一句明顯是說給徐邈聽的,徐邈聽後,緊張的神經為之一松;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後面的話,讓百姓們的心情更加激動了,太守大人年輕而且不做作,聽聽這說話,多平易近民啊。

百姓們聽後,暫時不顧得分地了,跑到韓成跟前再次叩拜,嘴裡感謝之聲紛不絕耳。

韓成感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沒白來,至少能讓這一方百姓有地種,有飯吃,能更好的活下去,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待第一步城中原來百姓的土地分完了之後,便是被南匈奴掠奪的百姓的土地分配了。

這些人的土地不用補足,每家有多少人,就分多少土地;

徐邈早早將在平城縣的這類百姓變成了村落:小到一百戶一個村落,大到五百戶為一個村落。

然後令縣衙的官吏,按照標準,每村每戶的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土地分配。

在隨後的五天中,平城縣的分地事宜,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終於在第六日上午結束了平城縣城的土地分配。

雁門郡在東漢末年,大概有十八萬百姓,隨著丁原的離去,少數民族經常南下掠奪,導致數十萬的人口逃到幷州南部。

雖然性命在,但沒有土地,只能賣兒賣女的給大戶人家幹苦力,才能換得一點糧食用以生存。

當韓成在北部分地的政策傳到幷州南部,逃離幷州北部家園的百姓以及各地的流民,均往幷州北部走,爭取可以分點土地,得以更好的生活。

這是韓成所料想不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