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鐵騎南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八章將心比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八章將心比心

當韓成和張遼到了餐房,下人們早已準備好了一桌子的好飯和好幾壇美酒。

韓成和張遼坐下之後,便只談風月,不談公事,同時不斷地和張遼吃著菜,喝著酒。

一個想收大將,盛情似火;另一個卻不知所然,心事重重。

酒是壞東西,因為酒醉誤事;

酒也是好東西,因為酒後吐真言。

一個時辰過後,張遼醉了,失去了一開始文質彬彬的樣子。

也在韓成的善善誘導下,開始變得暢所欲言,無話不說。

先是破口大罵董卓國賊,與自己從軍的初衷不符;

後又說自己以身侍賊,內心頗有不甘,但苦於出路無門,內心也是痛苦萬分,苦苦掙扎而不得志。

人在傷感時,特別容易醉,說了一陣兒,張遼便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了。

韓成聽張遼述說,心中痛心不已,如此良將,竟也有苦悶之時,看來真是那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韓成知道,此時不能趁虛而入。

像張遼這樣的名將,怎麼會因為一頓酒而投奔自己的呢?

自己這頓酒已經收穫不少了:摸清了張遼心中的想法,有些事,自然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

第二日清晨,太陽高照,張遼才從睡夢中醒來。

張遼起身起床,揉了揉頭痛欲裂的腦袋,昨日和韓成喝了太多的酒,自己醉的不省人事,以至於自己在哪裡,怎麼來到這個房間的都不知道。

門口的小廝見張遼起床,準備好了洗漱用水,便退了出去。

待張遼洗漱一番後,小廝才進來。

張遼問道:“這是那裡?我怎麼會在這個房間?”

小廝回答道:“回張將軍的話,這是太守大人的韓府。

昨日席間,張將軍不勝酒力,喝的不省人事,是太守的四名親衛將將軍抬到這個房間的。”

張遼思索一番,昨日只記得自己和韓成不斷地喝酒,酒到量的時候,好像還說了不少不該說的話。

轉身對著小廝說道:“我想起來了,你帶我前去拜見太守大人,我要當面向太守大人致謝。”

小廝回道:“張將軍莫急,太守大人早已吩咐:若將軍起床,請先用早餐,在幹其他的事情。

小的這就為將軍準備早餐嗎?”

張遼心中一暖,韓成對自己的關心,真的是無微不至啊。

早餐過罷,張遼再次來到書房拜見韓成。

韓成一見面,對著張遼說道:“恭喜張將軍

啊。”

張遼一臉茫然,不由自主的開口問道:“敢問太守大人,喜從何來?”

韓成說道:“張將軍的家人找到了,不應該恭喜一番嗎?”

張遼聽到韓成的話,心中大喜。

叩拜在地,對著韓成說道:“感謝太守大人的大恩大德,張遼沒齒難忘。”

韓成扶起張遼,說道:“張將軍這話就太過於見外了,你的事,就是我韓成的事。

我手頭上還有點公務,你稍等我半個時辰,我便和你一起去武州縣,看望你的家人。”

實際上,今日清晨,張遼剛起來的時候,韓成便得到了張遼家人的訊息。

於是,韓成令徐邈放下手中之事,前往武州縣充當說客,勸說張遼的父母家人,讓他們給自己出把力,在張遼面前多說說自己的仁義之舉,好為自己收服張遼提供便利。

韓成之所以這麼上心,是因為收服張遼,對韓成來說真的很重要,錯失張遼,可就是失一臂膀啊。

半個時辰過後,韓成估計徐邈應該也勸說的差不多了,便和張遼一起,奔武州縣而去。

期間,韓成邀請張遼共同乘坐一輛馬車,張遼推脫不過,便上了馬車。

韓成在馬車上將張遼家人之事和張遼仔細述說一番。

張遼聽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父母在南匈奴入侵之前,便帶領弟弟張汛,舉家從馬邑縣遷到了武州縣,怪不得自己苦苦尋找卻找不到。

待張遼見到了家人,張遼也情不自禁的流下了好多年未流下的淚水。

而韓成只是在一旁坐著,看著這一家團圓,心道:

“我也有半年多的時間沒回常山郡了,家中的父母估計也是這般思念自己。

還有那個善解人意的劉綺,不知道昭姬能不能容下她。”

待一盞茶過後,張遼的弟弟張汛對著張遼說道:“大哥,我也想從軍。你和奮武將軍說說,讓我也加入奮武軍吧。”

雖然韓成已經被封為職位更高的安北將軍,但是老百姓還是喜歡用奮武將軍來稱呼韓成。

一是老百姓感激奮武軍,覺得奮武將軍就是奮武軍最大的官了,別的稱呼不合適;

二是安北將軍對老百姓來說,比較默然,這是什麼官職?比奮武將軍的官還大嗎?

張遼想逗一逗自己的這個可愛的弟弟,便說道:“你為什麼要加入奮武軍啊?”

張汛說道:“南匈奴的人太壞了,我要拿起武器,把他們趕出去。

大哥, 你還不知道呢,現在雁門郡內,只有奮武軍才管老百姓的死活。

別的軍隊,都不會管我們的。

當南匈奴來的時候,他們都跑了,只有奮武軍在這保護我們。”

張汛的話,讓張遼心中一顫:

奮武軍在幷州雁門郡保護自己的家人,為百姓出力,這不正是自己從軍時的夢想。

而自己所在的幷州軍,卻只知道在長安享受生活。軍隊的好壞高下立判。

張遼還要在家中多待幾日,想陪伴一下家人,韓成知道後便不再打擾,早早地回到了陰館縣。

第二日清晨,張遼想看看家鄉的變化,便拉著張汛到處走走。

再距雁門關南城門不遠處,看到不少人正在修建一座祠堂,張遼便問道:“汛,這是什麼?”

張汛看了看還未建成的忠烈祠,說道:“這是奮武軍的忠烈祠啊!所有戰死的奮武軍將士,都可以將名字寫在其中,時代受奮武軍供奉。”

張遼心中掀起軒然大波。自古以來,從軍者,時時刻刻處在危險的邊緣,捐軀疆場也許是隨時的事。

對戰死的將士最大的尊重,莫過於像忠烈祠這樣的創舉,韓成身為將軍,真有心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遼接著又問張汛道:“這忠烈祠下,埋得都是戰死的將士嗎?”

張汛說道:“那是當然了。聽說奮武軍光守城就死了三千多人,要不是奮武將軍長史沮先生用計火燒雁門關,估計死的人還會更多。

當時撤退的時候,奮武將軍韓成大人主動要求斷後,讓其他人先走,並帶走所有戰死的將士們的屍體,才有了這忠烈祠。”

張汛想了想說道:“建這忠烈祠的時候,奮武將軍還講話來,說什麼讓將士們落葉歸根。

還有啊,只要是戰死的將士的家屬,都可以多分三畝下等田地來。

韓成將軍對我們老百姓真的是太好了,所以我也要從軍,心甘情願的為韓將軍出力。”

張遼聽完張汛說的一番話,想起韓成對自己的承諾以及盛情的邀請,心中已經按耐不住了。

自己在幷州軍,不知什麼時候才會有人看到自己的才華。

即使看到了,幷州軍上還有涼州軍,何時是個頭?

更何況涼州軍在董卓的放縱下,殺燒搶掠,無惡不作,不是自己內心所嚮往的地方。

而在奮武軍,不僅自己的才能將會得到施展,韓成的愛兵如子的行為,讓自己為之感動,不得不投奔。

於是,兩日後,張遼在韓府前求見韓成。

待進了韓成書房,直接跪地叩拜,“張文遠願歸順將軍麾下,請將軍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