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輝煌從菜園子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七十六章 規劃公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七十六章 規劃公司

吳飛和老爸說了一下大家養甲魚的事情以後,也沒有多說,說起家裡今年種水稻的事情來。去年吳飛家總共種了三畝面積的水稻,其中有半畝糯米稻。

那兩畝半的水稻差不多收了3000斤曬乾的稻穀,本來以為夠一家人吃一年的了,不過從去年國慶節前後收完稻穀,到現在才半年的時間,3000斤稻穀已經吃的只剩下1000斤不到了,明顯堅持不到今年收稻穀的時候。

吳邦對吳飛說道:“今年打算種五畝水稻,其中早晚稻種四畝,糯米種一畝,還是不夠的話那就只能去買了,附近的水田只有那麼多,今年在家裡種地的多了。而且你老丈人也跟我說了,要你幫他種一點稻穀。”

其實3000斤稻穀本來也差不多夠吃了的,只是岳母在照顧完康柳坐月子回去以後,有一次跟康柳說買:“現在買的米越來越不好吃了,還是在你家吃的米好吃一點。”

而那個時候,吳飛正好坐在一旁逗大毛和二毛玩呢,隔天就給老丈人送了二百斤大米上去了,夠老丈人兩口子吃一個多月的了。

後來吳飛又送了一次上去,而且看樣子以後老丈人也不打算買米了,所以明明可以吃一年的稻穀,很快就要見底了。

給岳父岳母種水稻,那是岳母在家裡照顧康柳月子的時候就說過的事情,不過吳飛還是有點不確定:“加上嶽老子他們兩人的穀子,種四畝夠了嗎?”

早一點的晚稻,一畝的產量也就在1000斤到1300斤的樣子,去年兩畝多水稻算是種的好的,兩畝半的面積收了3000斤稻穀,這是曬乾揚掉空谷以後得重量。

而一個成年男人一天吃兩餐米飯,大概需要一斤左右的大米,一年下來差不多需要吃掉350斤大米。

100斤穀子差不多可以碾出70斤左右的大米,350斤大米需要500斤穀子,所以差不多要給老丈人兩口子準備1000斤稻穀才行。

四畝水稻最多也就能收5000斤稻穀,也就夠10個人吃一年的,而吳飛家裡經常在家吃飯的說是只有四個大人,可以加上老姐偶爾回來拉一點大米上去,另外給老丈人準備1000斤稻穀的話,5000斤一點都不多。

至於另外種的那一畝糯米,自然就是用來蒸酒的了,去年一年前前後後總共蒸了六七十缸糯米酒,除了吳飛偷偷的藏了幾缸在農場裡面,其他的全部都賣掉了。今年打算蒸100缸糯米酒,種的那一畝糯米自然是不夠的,最後還是得去買,去年就買了2000多斤糯米。

“要不糯米不種了,反正都是要買的,五畝都種水稻好了。”吳飛最後提議道。

“這樣也可以,不過現在離這插秧還早呢,不種糯米的話再過兩個月插秧一點都不遲。我再問問看附近有誰家的田今年不打算種的,到時候要是有空的話就多種一點。”

……

吳飛在忙著自己家裡大大小小的那些事情,而楊雪梅也在按部就班的做著自己的工作。

公路第一時間擴建好了,村裡的大棚也都蓋了起來,一下子就多出了一百多畝面積的大棚,不過把龍山村定為蔬菜基地的事情卻一直都沒有定下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定沒定下來現在關係也不大了,因為越來越多的蔬菜批發商自己找到了龍山村來了。現在龍山村種的菜,在全縣範圍裡面也算是小有名氣了,很多吃過龍山村的菜的老顧客,現在買菜的時候都是指名要買龍山村的菜。

而且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冒充龍山村蔬菜的黑心攤販,只是那些人的生意註定做不長久,買回去的人一吃就吃出來了,上過一次當以後,就再也不會上第二次當了。

按照楊雪梅的想法,是希望吳飛成立一個公司,然後申請一個商標,把整個龍山村的蔬菜種植戶都納入遇到這個公司裡面來,統一使用同一個商標,不像現在這樣沒有一個統一的標識,只能夠透過口口相傳。

吳飛也有同樣的想法,只是開一個公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這個公司還涉及到村裡幾十戶種菜的村民,那就更加不簡單了。

所以吳飛雖然想成立一個那樣的公司,不過並不打算自己來親力親為的把這個公司建起來,讓午飯自己來弄,最多也就可以弄一個草臺班子出來,想要管好,不說有沒有那個能力,吳飛主要還是不想花那個精力。

所以從過年以後,吳飛就一直都在物色一個合適的人選,來幫自己建立一個這樣的公司,到時候把水庫、菜地和公園全部都注入到公司裡面,然後在吸收村裡的農戶加入公司。

然後大家統一規劃種植的蔬菜和瓜果,貼上統一的商標,以公司的名義和買家交易,這樣的話對於那些小攤販來說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不過對於和有些規模的商家交易,有一個公司的皮包著的就要方便多了。

而且很多的公司,也喜歡和公司來交易,吳飛種菜養魚差不多快兩年時間,中間其實丟掉了不少的機會,原因就在於吳飛沒有一個公司。

只是因為吳飛的東西也不愁賣不出去,所以也就不在意那些跑掉的生意。藍天公司說是說和吳飛做生意,不過也提了好幾次叫吳飛成立公司的事情。就算是一個皮包公司也可以。

次數多了以後,吳飛也就動了成立公司的念頭,加上現在村裡種菜的多起來以後,吳飛也感覺到大家這樣種菜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跟風嚴重,有時候村裡有一半的人都種同樣一種菜的。

結果自然是好不到哪裡去,等到菜可以上市的時候,大家都差不多擠在一起了,價錢自然喊不上去。

只是吳飛想要的人找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找到,想找一個合適的人手實在是太難了一點,特別是吳飛還要求要對蔬菜、瓜果之類的東西從種植、收穫、市場都有足夠的瞭解,找來的兩個都不合吳飛的意,說起來一套一套的,可是到了地頭連蔥蒜都分不清楚,這樣的人吳飛可不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