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影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16章 大明太平盛世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16章 大明太平盛世否

方中愈進宮了,一路上有人在討論,不管是他們自己還是其他人,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這些年來方中愈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多到說不清楚,不管是體制上的改革,還是如今真正實質上的操作,所有方中愈的構想都在一步一步的進行著,只不過有的進度快,有的進度慢了,就好比科技術已經被方中愈點歪了。

沒辦法,方中愈雖然在之前也確確實實知道不少東西,可有更多東西是他不知道的,他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他只知道有這麼個東西,只能提出來讓別人去慢慢的思索,至少他已經相當於在你一條道路上的中間部位,甚至是後面部位提供了一個思路,至於中間斷掉的地方得靠他們自己去弄,去摸索,所以很多東西都已經誕辰了,不過沒關係,正是因為有方中愈這樣的人,所以很多事情都變得簡單了起來。

朝廷現在所有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如此這般,大明帝國和之前一樣,發展的越快問題也就越多,同時需要的人也就越多。

不少的人心裡都很清楚朝廷現在正是缺乏人的時候,所以他們不斷的在努力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希望能夠走進朝覲的,正是體系之中,畢竟大明帝國掌控著這個世界上越來越大的地盤,既然地盤越大,需要管理的人也就越多,他們可不相信,大明帝國這麼大,任何地方都像京師一樣修建的,這麼好百姓們都能有好吃好喝甚至子女們都能上學。

大明帝國在很多時候很多資料都是向百姓公開的,畢竟如今遍布全國的圖書館裡面有很多很多的資料,再加上方中愈手下的眾多協會,都在不斷的研究,甚至只要有成果就會向外公佈,所以百姓們所知道的知識也有很多,對於整個世界的情況,他們也或多或少有些瞭解,也知道在大明之外有不少的國家,甚至那些國家,並不是所有的都對大明友好,有些國家甚至還想搶奪大明的東西,畢竟大明帝國實在是太富裕了。

有些國家陷入精明帝國的貿易中獲得的益處,所以相對友好一些,不過朝廷已經慢慢滲透,甚至是有可能收服大量的土地,他們也還是覺得非常高興的。

方中愈如今經過一系列的程式之後,終於見到了建文皇帝朱允文。

“進來坐吧,朕等你好久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此時此刻正在喝著小粥如今他可是太喜歡養生了希望自己能夠活得久一點,太祖高皇帝皇帝,至少度過了古稀之年他也希望自己能夠有那麼一天畢竟自己的父親不到不惑之年就已經駕崩了。

“陛下,您這是?”

“這不是要南巡了嘛,朕想吃點清淡的,聽說南方的美食有很多正得留著肚子多吃點,畢竟以後好東西太多了,這個時候要是不調理一下腸胃,到時候恐怕沒有精力吃那麼多的好東西,這不是你教的嗎?”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著方中愈盯著他手裡的碗,笑著說道。

方中愈也有一些失笑,他當初所說是讓皇帝朱允文不用那麼鋪張浪費,每一餐都準備太多太多的菜,畢竟他一個人又吃不了有點破傷浪費吃多了對身體又不好。

所以在那種情況下他就有了那樣的建議,沒想到監管環節中英文居然記住了,不過方中愈也知道,皇帝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這些年來確確實實都是這樣做的,所以進入皇帝,朱允文的身體看起來特別的健康,要比其他人健康多了,不過這也取決於身邊那些營養專家的意見。

養生學在大明帝國並不少見,只是如今要更加的具體科學化,烹飪學院,烹飪協會,還有太醫院京師醫院這些大機構,其實已經在更多的強調,讓百姓們把身體搞得更健康一些,這一點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對於他們來講,如果能夠活得更久,享受的自然也就更久。

所有的人都清楚這個道理,所以他們不會放棄這個的千古皇帝,朱允文也知道,他得活得更久一點。

“陛下,您找我來是為了南巡陪同人員的事情,是嗎?”

開場白也說了,客套話也講了,接下來自然是要做正事,他們兩個人雖然說討論事情的時候一直都沒有那麼的正式的弄過,但是事情還是要往接接下來說的,畢竟朝廷這些年來由他們兩個人做的決定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當然更多的時候都是在這種輕鬆的氛圍下進行的,如果換了其他人,恐怕見過皇帝朱允文還不一定有這麼耐心呢,當然換了其他人皇帝也不會真的跟他討論這些。

“是的,之前你跟我說想讓更多的人陪同,朕還以為你要找更多的新貴子弟,至少也是之前立的功的人,可是沒想到你居然開放的名額,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員還是殭屍,只要他們願意拿得出起來錢就可以,這那時候還覺得啊,他們存上來的名單有問題,不過今天又直接看到了這些名單,朕覺得大明居然還有這麼多富有的人,看來這些年來,朝廷的賦稅收的太低太低了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管是開玩笑還是真的這樣說見過皇帝朱允文是真的覺得有錢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在之前他可沒有如此這般的想過,畢竟百姓們手裡有更多的錢證明,他們創造的財富更多,見過皇帝,朱允文也把那當做他執政,很好的經驗,甚至是那就是他的功勞,可是現在看起來似乎並不是當初他想的那樣,所以多多少少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陛下您知道的,天下盛世,有兩種。

一種是國富民強,一種是國強民富。”

方中愈儘量用簡單的語言向建文皇帝朱允文闡述他的觀點。

“不知道陛下您認為大明帝國將會走向哪一種方式呢?”

大明帝國確確實實已經變強了,大明帝國甚至已經超越了很多很多他們現在已知的國家,可是現在是天下盛世嗎?

方中愈不敢說見皇帝,朱允文也不敢說,甚至他們都不敢這樣對外宣傳,道理非常的簡單,朝廷依然存在外患,朝廷內部仍然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他們不可能像之前一樣大聲的說,大聲的喊,朝廷這些年來確確實實處理了不少的問題,可是越發展產生的問題也就越多,那麼這所有的問題都變得和之前不一樣。

從建文4年平叛戰爭結束之後,到如今這一段時間,其實總是有一些事情是他們沒有辦法真正的解決的。

那麼總是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

建文皇帝朱允文聽到這個問題也沉默了,他在回想回想這些年來所發生的一切,他在想自己統治下的大明帝國到底該算些什麼呢,甚至可以說這些年來,他真的做到了,讓百姓們過得更好,讓朝廷官員們收斂自己手中的權力,而不濫用自己的權力嗎?

默默都在回放著他的朋友們,仔細想著這些年來所發生的一切。

方中愈說的是有道理的,至少現在的他似乎想不起來其他的理由,說服自己,然後反駁他的答案,甚至可以說直接給出他肯定的回答。

時間總是過得太快。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和之前想象的根本就不一樣,但是最終所做的和所發生的卻是兩回事兒。

整個朝廷所知道的事情和之前他們所知道的根本就是不一樣的。

朝廷裡的高層都喜歡耍嘴炮,甚至對於他們來講,打嘴炮才是最主要的,剩下的實事讓手下人去做就可以了。

這樣說似乎不太好,可是如今他們確確實實是這樣做的,朝廷從體制上,制度上,思想上都從一而上的,在讓更多的人信奉他們,同時也按照這件事情去做,嚴格要求他們,最終他們所獲得的都是目標一致的人。

也就是說就算朝廷現如今在選拔他們也是選拔和他們志同道合的人,就算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分歧,最終還是會回到共同的目標上來。

好在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多的錯誤,甚至可以說更多的人心裡清楚這到底發生了什麼,對於他們來講,這所有的一切都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京師的百姓如今做的更多的事情就是看報,然後吃喝玩樂同時也得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這一點在之前有過很明顯的體現,大明帝國在這一刻表現的特別的重要,因為百姓們如果不知道自己以後想要什麼,朝鮮就會想方設法的逼著他們去做,比如考核越來越嚴,比如京師越來越發達,自然花費也就越高,有本事的人享受了好生活,沒本事的人就只能離京師的中心越來越遠。

以前京師裡的百姓,做生意或者是外來的都可以租房子,如今確實更加的困難了,因為租金實在是太貴了,所以當朝廷開始不斷的建造新式房屋的時候,售價也高了起來,那麼想要住好房子,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女兒讀夠好的學校,就必須要不斷的奮發向上。

當初這種事情出來的時候,其實是被質疑過的,畢竟朝廷保護私產,如果用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離開京師的話,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太地道。

只是這樣的方式卻能讓京師更快的發展起來,做好帝國國都的表率,同時引起了各地的注意,最終發展的越來越快,所以這樣的話題後來也沒有人提起過來了。

因為他們也發現了,如果想要讓百姓們不懶惰甚至是不再像之前那樣只知道讓朝廷給予好處,只能讓他們不斷的去獲取新的東西,這樣的話他們才會不斷的奮鬥。

所以這件事情到最終也是不了了之了,更多的人開始把精力著重於陷入經濟發展的事情上來,因為他們也確確實實相信,只有百姓們一起和操心努力,想要獲得更多就必須付出代價,所以這件事情就成為了一種公開的秘密,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這些事情,甚至百姓自己也知道,可是他們也沒有辦法,畢竟京師發展的越快,吸引的人也越來越多,資源是有限的,他們心裡也清楚,就好比已經是之前所出產的那些好東西,就算是他們分了,也必須還要留給地方上。

所以當這樣的事情發生之後,也越來越多人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他們要想在大明今世好好的活著,就得不斷努力,外地的百姓想要進入京師其實也是有嚴格限制的,畢竟各地的府縣,雖然說如今對於百姓的管轄沒有像之前那麼嚴格,但是為了避免出現任何意外,還是希望他們能夠回到原居住地的。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流的流通,對於更多人來說,朝廷現如今所重點發展的幾個區域,其實都是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不管是東部還是中部,甚至是現如今,心境管轄下的青海和烏斯藏地區也是如此,藏民們其實如今過的生活已經比之前要好了,雖然說朝廷花費了這麼多年的努力,才讓裡面的藏王們不斷的進行爭鬥,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讓更多的藏民離開烏市長到達青海地區,在那裡定居,可是經歷了戰亂的他們更多的希望是穩定,所以青海如今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

在之前的政策漸漸生效之後,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做這樣的事情,似乎他們心裡清楚必須要做這樣的事,畢竟對於大明帝國現如今所處的狀態來講,必須要有更多人參與進來,否則的話,沒有百姓作為根基,朝廷根本就不可能單靠流動的士兵和官員來治理這些地方,所以發動更多的地方百姓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朝廷寧願每年虧損也要在那裡修建大量的學校,醫院。

有讓更多的年輕人成為大明帝國的忠實的擁護者,才能改變整個族群的狀況,讓他們都知道朝廷現在,才是能夠給他們真正好生活的人。

那些頭領都非常的知道,大明帝國現在所做的這些事情其實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統治,可是沒有辦法,因為他們自己也想活得久一點,高原上氣候不好,甚至是物資缺乏,他們見識到了大明帝國的繁榮,自然想要讓自己也過上那樣的生活,所以有些方法就已經沒有辦法控制住下面的百姓了,就算是他們引以為傲的,擁有眾多的奴隸也不可改變整個帝國大勢。

這就是大明帝國的現狀,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都心裡非常的清楚,可是這樣的情況,又能夠怎樣去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