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影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0760章 平靜之中的大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760章 平靜之中的大明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某些時候會變得特別的複雜,複雜到不管他們怎麼做都會改變,有些時候,一瞬間的東西總是會讓他們感覺到不一樣。

建文皇帝朱允文在外面吃霸王餐,然後被送到後廚洗碗的事情,在皇帝回宮之後沒多久,就已經到了方中愈的案頭。

汪雨辰在收到了,訊息沒多久之後就立馬將前因後果搞到清楚然後將最後的報告送到了方中愈的面前。

“大人,您看這件事情要怎麼處理?”

其實這樣的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畢竟連皇帝都不在意了,他們過多的參與也不太好,可是該問的話還是要問一些的,畢竟牽扯到他們。

皇帝出宮,錦衣衛是要跟著,但是錦衣衛沒有第一時間的出現,幫皇帝解決困境,皇帝身邊的侍衛也沒有第一時間出現,這本來就是不正常的。

不管建文皇帝朱允炆,他在不在意,這件事情終歸是發生了一會兒,跟著的侍衛們肯定會有人來這邊接洽的,汪雨辰自然想知道方中愈的意思。

“陛下的意思是不追究了是嗎?”

“是的,陛下不僅沒追究,而且還賞賜了那個店小二。”

“既然如此,咱們按照陛下的意思辦就行,這樣的事情本來就沒什麼,咱們這邊該擔的罪責一併呈上去,陛下心裡有數。”

他聽懂了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意思,也就是說,如今很多人遵循規則,按照規則做事,建文皇帝朱允文還是挺滿意的。

“是。那護衛那邊?”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吧,咱們不用處置,陛下能夠這樣做,也是在向外界傳遞一個訊息。將陛下的話傳出去,不要透過咱們的渠道,透過其他人的渠道。”

皇帝既然已經做了這樣的事情,方中愈自然是希望能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後續的安排,他的人以及非常的熟練了,所以他相信不久之後大家都會更加的注重規則,注重規矩。

畢竟皇帝的身份擺在那裡,只要他表明身份,只要把這番話傳出去,大家都會按照他的意思做,畢竟在一個以皇帝為首的帝國,這樣的情況出現是很少見的。

皇帝的意思雖然不能,但只要這件事情能夠推動帝國的發展,相信很多人會願意做的,就算是那些官員,他們也不會。

“是。”

如今很多的事情,王雨晨都可以自己做主了,這件事情畢竟牽扯到了建文皇帝朱允文沒有方中愈答應,其他不管做什麼樣的操作,他們都所以他才會在第一時間內向方中愈請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後面該怎樣處理,方中愈不會管他只會給一個大致的建議,過不其然當是為頭領,向錦衣衛這邊來接洽的時候,王玉成親自接見他,並表示方中愈的意思。

侍衛統領對此也非常的高興,他聽出來了,似乎錦衣衛這邊對這件事情會有一個妥善的安排,而且也不會牽扯到他們。

這件事情似乎就這樣完美的解決了,不管事,錦衣衛還是護衛那邊,兩方都沒有,因為這件事情產生太多的問題,甚至不久之後,朝堂之間,百姓之間更多的都在討論規矩這件事情。

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皇帝所說的那句話,現目前他們的表現就是規矩。

具體的故事,自然不為外人道也,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樣曲折離奇的故事,其他人也不會知道,他們只知道朝廷現在越來越看重規矩,也就是大明律。

對之前大明律不斷的修改制定的時候,沒有人會意識到,這會成為他們眾多的事情的準則。

如今他們也漸漸的明白,這只是其中之一,不管他們如何做,最終都會回到這一個過程。

方中愈很喜歡這種程序化的東西。

有這個趨勢,就意味著有人在這方面做過研究,甚至是做過推廣,後來又影響了越來越多的人。

連百姓們都有人開始在慢慢的遵守這些規矩,也就意味著現在他們是願意聽從朝廷的命令。

以前也是會遵循朝廷的命令的,方中愈想表達的意思是,現在他們更願意自主的去聽從,而不是像之前一樣由朝廷在鄉里甲長保長一起,透過強制的方法,讓大家去服從朝廷的命令,現在他們更願意主動的去做,而不是被動的被要求。

對於這種改變,只要是目光長遠的人他們都還是比較喜歡的。

越是參與的這件事情,其中的他們就會發現裡面的的奧妙也就是說,裡面暗藏的天氣總是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樂視把這件事情研究得透徹,也就意味著他們會懂得更多。

當世大儒們一直都在研究方中愈所帶來的理論,方孝孺現在也在努力的做著這樣的事情,這幾年他的理論已經越發的完善,而且門生越來越多,雖然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的心思,甚至可能想依靠方孝孺跟方中愈結識最後面達天聽。

可那又怎麼樣呢?只要他們的學說,有人支援,有人流傳自然會有人去學習,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結果,也就是說參與的人越多,知道的人越多,最後幫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以前方中愈還會擔心它所帶來的東西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是好是壞,影響是大還是小,是輕是重,對一個事情的整件影響,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麻煩,可是如今他知道他帶來的一切,都在推出的這個社會的發展,一個社會的完整體系,總是缺少不了這些方方面面的。

天之驕子不常有,但並不是沒有,而這個時代就能催生更多的佼佼者,每個行業都有每個擅長的人,他們或許在其他方面有所欠缺,但真正在本行業內,他們可以說得上是行業的精英,甚至是處於前列的那些人。

如今就是一個建造金字塔的過程,大家都還在慢慢的美籍,雖然建文皇帝朱允文是屬於金字塔塔尖的那一群人,但是整個社會體系中,他也許還沒有到達塔尖,這是處於高層而已,因為如果以後的發展可以把他們推得更高的話,這自然是一個過程。

勾心鬥角並不是沒有,只是沒有像以前那樣劇烈,不需要透過其他的手段來鬥到朝中聲勢更高,大嬸,裙帶關係在這裡依然存在,但不再像之前那麼重要,因為考核的事情可以讓很多人都費盡心力去維護,去支援卻不願意吃好,把自己的把柄留給其他人。

微服私訪的建文皇帝朱允文經常會去各個地方轉一轉,也不做處理,就只是去看一看,看一看官員奏摺中呈上來的東西,和他自己親眼看到的東西是不是一樣的,由此他可以判斷整個國家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現如今朝廷所做的事情都顯得有些轟轟烈烈,雖然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由大明報和各種附加報紙宣傳的,可這也代表著朝廷的主要思想。

皇帝有皇帝的想法,大成有大成的想法,但是他們最終的目的都是大明夢帝國的夢想就是成為最強大的帝國,這一點所有人都知道,文成只寫了大明混一圖之後都在演,不侷限於中原之地的爭奪與探討,更多的是想自己主政一方就好了,像大明南洲那樣的徒弟一樣,如果在那裡能夠完全實行自己的主張,恐怕做夢都會笑醒。

這樣的情況是可以存在的。

所以朝中的力量就必須集中起來,北方的戰爭可能隨時都會爆發。

錦衣衛和貨棧這邊的人嗎?雖然也在不斷的分化了一些草原部落,可並不代表他們就不會對於天朝進行搶劫和掠奪。

大明以前是一隻羔羊,很多人都想上來咬一口,但是如今這只羔羊慢慢成為了豺狼,雖然不斷的往外發展,但還沒有強大到目無一切的地步。

這是一個過程,一個需要很長時間才給慢慢離不掉的過程,畢竟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就意味著他們的需求越來越大,不會因為朝廷現在提供的東西而停滯不前,他們知道還可以過更好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迸發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為自己這個家奮鬥,進而為這個國家。

宣傳國家宣傳國在宣傳家是大明報的主旨之一,他們要告訴人們的就是要想做得人上人,有些苦頭是必須要吃的,就算自己這一代做不到,給下一代留一點記憶,有點能力,有一點人脈也還是可以的。

百姓們現在是幸福的,至少如今他們可以隨著商隊離開隨著百姓遷徙,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會放下自己手中的技藝。

不過當越來越多的專科學校開辦之後,他們就知道自己的出路遠遠不止於這一種,因為他們還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那樣可以幫助他們獲取更多。

技術上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創新這方面還算是比較嚴苛的,因為每個人都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去獲取更多的東西,那麼這就需要時間,需要能力,需要一切自己可以掌控的東西。

各個部門按部就班,他們在用著自己最大的力量在改變整個帝國,從小處入手,從細節上著手,他們要改變整個大明帝國的面貌。

外封的兩位王爺已經離開了京師,離開了大明國境,接下來最熱鬧的莫過於新一年的五年計劃的編制。

之前五年計劃也一直都不斷的在調整,修改之中,每一年的變化都在進行著,所以相應的計劃也得改變,有些任務提前完成了,有些任務還在落後,所以他們不得不加大力量來讓整個計劃更加的完善。

大明的人口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多,帶來的不僅僅是人口的數量,更多的是未來勞動力的發展朝廷曾經做過統計,他們還需要不斷的將人力從土地之上解放出來,那樣才會有更多的人口去從事其他行業,比如說貿易,比如說戰爭,比如說其他各方各面,反正只要離開土地就行了。

如今新生兒挺多的,畢竟關於標準的產房,這樣的事情也應在大明帝國中開始進行了培養女科醫生,雖然進步緩慢,但至少有人願意接受,讓自己的家人接受最乾淨,最正規的婦科生產手術。

大明民間還是有不少懂得這樣一樹的人,那些文婆雖然不太可靠,但他們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加大培養也能成為合格的接產人員。

太醫院如今的醫學院也在不斷的進行擴招,女子學院雖然還算比較少的,但他們也漸漸的在幫助那些文婆掌握更加新奇的知識。

做一個民間大夫,很多人是稱職的,雖然多少有一些碰運氣的成分存在,但如果要像如今大明朝廷一樣,成為一個真正的能看病的醫科大夫,那就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學習,所以在之前不管年齡,不管醫術,只要願意在醫術上有更大的建樹的人來報考醫學院,基本上都是錄取透過的,當然混日子的不算。

所以百姓們對於健康逐漸重視起來之後,你學生也就更多了,畢竟能夠從朝廷舉辦的醫學院裡畢業,最後獲取的知識與財富,甚至是身份地位都是不可往日而語的。

以前各種各樣被人瞧不起的行業,如今都成為了很重要的行業,因為離開他們,很多事情都不能運轉,朝廷也有意讓這些職業成為一種平等的工作,那就是他們幹活最後掙的錢也是養活了一家人的,只要能養活大明的百姓,不管你是什麼行業,都應該得到尊重,朝廷雖然不斷在宣揚這些,但畢竟是幾千年留下來的習慣,所以對於某些行業還是有人加以歧視,但朝廷不可能把所有人的思想都統一,只能勸導規勸,最後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受朝廷所宣揚的事情。

並不是不允許有反對的聲音,只是反對也得有反對的道理,而不是為了反對去反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畢竟是需要反對的聲音的,否則的話光憑嘴說什麼都是對的,最後帶來的麻煩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