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影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0968章 箭在弦上不回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968章 箭在弦上不回頭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在你做的時候,他什麼都沒有給你。

卻在你放棄的時候,給你帶來了希望。

建文皇帝朱允文從來沒有想過,整個帝國,會發生現在這樣的事情。

這也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

但是這個充分的說明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如今的這種狀態下。

帝國需要改變。

所以,思想的變革開始了。

方孝孺和方中愈的溝通,沒有他們現象的那麼容易。

畢竟,這需要彼此的信任。

或許連方中愈都沒有預料到事情最後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兒子的問話,讓方孝孺變得沉默。

他想過無數次與兒子的對話。

但是他沒有想到,兒子張嘴的第一句話,就是說的這些。

信任?

方孝孺不確定。

是的。

對於自己的兒子,他非常的信任。

這是多年來的父子情誼帶來的決定性情況。

可是,如今是這件事的信任。

那麼,方中愈就有些不確定了。

這件事情和其他的事情不一樣。

就算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如今的這件事情,也有可能失敗。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方孝孺,有一種沒有辦法言說的感覺。

他在沉默。

方中愈選擇等待。

不管是誰,在這樣的事情上有了不同的意見,方中愈都會給予他們幾乎和時間。

更何況是自己的父親。

等待的時間無疑是漫長的。

總的來說,這裡的一切都是方中愈知曉的。

父親得到的訊息是不是都是真實可靠的。

他根本就不確定。

之前錦衣衛抓捕的人還沒有抓到。

所以,他也不知道,現在父親到底知道了些什麼。

“中愈,父親不曾求過你什麼,這件事情,還是儘量寬厚一些吧。”

這是方孝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沒辦法,不管他做好了何種準備,他還是不希望,這件事情到達那麼嚴重的地步。

死人是會死人的,可是不會有這樣那樣的情況。

嚴重之後,連坐的事情,誰也不會保證,會不會做。

方孝孺有他的想法,在這件事情上,他覺得自己已經退讓的夠多了,也許這一次之後整個事情都會變成她不想看見的樣子。

可人得有原則,甚至在某種狀況下他需要堅持的更多,這就是如今他要做的事情。

越來越多的人都非常的清楚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利益動人心,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考慮到了。

孔家如果真的出了什麼問題,接下來將會有更大的空白,那麼這些空白總要有人去補上的。

誰會去補呢?

就是他們這些人,也就是說朝廷的官員和他們背後的家族,還有他們手中的力量。

將會把自己的觸角伸往各處,最後才能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

整個帝國如今的這種狀態其實是非常正常的,正是因為太正常,才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問題。

方中愈聽到父親的請求,他選擇沉默。

不是因為他對這件事情沒有太多的感覺,只是因為他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說的這麼簡單,也不是他透過這種方式能夠決定的。

這一次他們動用了大部分的力量,錦衣衛的力量幾乎出動了一大半。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如今都已經完完全全的陷進去了。

這個時候想要抽身離開是非常的困難的。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方中愈不管做什麼都不會得到太大的緩解。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可要是弓箭已經射出去了,想要把它拿回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為清楚的知道這件事情,所以方中愈不會在這上面給予太多的承諾。

甚至是,之前進行各種聯通的那些人都是他手下的,而與方中愈無關,就算是別人認為,這件事情是方中愈做的,也沒有證據。

方中愈比那些人多的就是他的情報來源,也就是說在很大的情況下,方中愈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獲取他們有效的資訊。

再透過這些資訊,做更多的事情。

可對於其他人來講,他們沒有充足的資訊來源,自然也不會對整個國家的情況進行充分的瞭解。

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方中愈到底做了什麼事情。

又透過哪些事情限制了他們,瞭解了他們,甚至是威脅到了他們。

方中愈的沉默,讓方孝孺的心沉了下去。

但在之前,他都知道,可能會是這種結果。

兒子不會做出任何的退步,畢竟這件事情牽扯太大。

可是他還是抱有著一絲幻想,那就是在這件事情上,兒子肯定會給予更多的人幫助的。

至少不會用太多的時間去壓抑著眾人,也不會用自己的手下的性命去換取。

可是現在他知道,也許自己想錯了,甚至在整件事情中,他已經不能控制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父親,您的好意我心領了。

您的想法並沒有錯,只是這個時代需要一些事情,需要一些人去做一些事。

兒子現在就在做這些事情,這些事情以後可能會惹來非議,甚至是有人會罵孩兒。

可是,如果還是不做,以後想要做就更加的困難了。

還是必須要為整個帝國考慮,陛下,如今作為旁觀者,沒有太多的表態。

就是因為他也清楚,有些人已經觸碰到了他的底線。

甚至是將那處底線,都快要踏破。

皇帝是有尊嚴的,他不可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然而孩兒所做的事情只不過是幫助他們把這件事情繼續的做了一番罷了。

也就是說在更多的情況下,這些事情都不會對他們有太多太多的影響。

所以,如今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件事情儘快的解決下去。

不過,孩兒不會仁慈,因為在這個時候對待敵人仁慈就是對待自己殘忍。

孩兒也要為自己手下的人負責,畢竟這麼多人參與進來了。

如果這個時候還是放棄,那就是把他們之前的努力全部都磨滅掉,甚至以後他們的生命安全都沒有辦法得到保全。

有得必有失,這個時候放棄他們,也就能夠讓更多的人活下來,認為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錯誤。

所以父親,還是多為孩兒和孩兒手下的那些人考慮考慮吧。

我不會放棄他們,自然也不會允許更多的人傷害他們。

這一點,是一定的。”

方中愈現在所說的就是這麼個狀況,因為對於他來講,沒有人可以把這件事情完全的掌控住。

有了意外,就是因為,很多事情沒有考慮清楚。

方中愈和方孝孺都非常的清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現在如果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那麼就讓這件事情一直持續下去,最終總是會有一個結果的這種結果。

也許不是他們期望的那樣,但只有無限的靠近就可以了。

他們會不斷的修正這個計劃讓這個計劃越來越成功,這也是方中愈的底氣所在。

畢竟對於他來講,如今所做的這些事情只不過是當初他們計劃中的一步罷了。

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朝廷現在所做的事情,只不過是整個計劃中的一環。

方中愈只不過是加大了,這個計劃快速實施的。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這一刻顯示得非常的快。

默契就是這樣產生的,很多人不滿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可是當他們知道,支援會帶來更多好東西的時候,他們也就會放棄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知道朝廷為什麼要如此。

“父親知道你說的這些原因,可父親還是覺得你太過冒險了。

把你自己的政治前途押在這件事情上,其實是非常不值得的。

如今有人直接讓錦衣衛牽扯進來,大概也是看到了,那些事情裡面有錦衣衛的影子,所以才會這樣做的。

也就是說在整個事情當中,恐怕你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盯著。

雖然父親不知道這些人是誰,可既然這些人存在也就意味著他們會在這件事情上加大。…”

越是這樣說,方孝孺就越是擔心,他知道恐怕有一些人都見不得方中愈好。

甚至是方中愈被賜封了,伯爵,已經引起了很多人不滿。

可是他沒有知道,方中愈所做的這一切,是因為他確確實實立了大的功勞,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覺悟的。

他們會認為方中愈搶走了他的爵位,畢竟有人得到了,就註定要有人失去,這一點理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誰都知道,為什麼我得不到的東西你能得到。

更多的人會在這上面,有更多的想法,漸漸的鑽了牛角尖,最後引起了整個帝國的崩潰。

畢竟他們也想得到更好的東西,這件事情沒有誰去滿足,也沒有誰會去支援。

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就算是方孝孺方中愈父子他們也不例外。

這件事情也許他們的獲利最大,精神上,理論上的方孝孺如今已經走了很遠很遠。

方中愈在暗地裡的力量已經超越了太多太多,也就是說整件事情做下來,方中愈和他父親方孝孺是最大的獲利者。

方孝孺這個時候也許還沒有想到這一點,可並不代表之後的日子他不會想到。

這些只要他想到這些這些都不是問題,方中愈沒有點破,是因為在這個時候他還是希望父親能夠堅守本心,按照自己的原則做事。

沒有太大的壓力,也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父親。

所以方孝孺這個時候不知道還是非常正常的,但不排除他已經想到了,只不過沒有說罷了。

整個帝國的狀態就是如此,這個時候不僅僅是方孝孺方中愈父子。

其他家族裡的孩子們也在討論這件事情,畢竟對於他們來講,牽扯到孔家也就意味著很可能會牽扯到他們。

孔家的關係貫穿整個帝國,很多地方都與他們關係莫逆。

畢竟結交一位在無數代都一直保存起來的古老家族,使他們有能力做的事情。

況且這也是人脈的體現,誰都不想放棄,這個人也就意味著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必須要抓緊時間把整個事情做好。

“中愈,父親知道你的想法很多。

可是這些年來,你已經做了不少了,該留一點機會給別人。

甚至可以說,你也要讓等別人趕上你的腳步。

因為你走的太遠太遠,已經讓很多人都已經沒有辦法跟上你的腳步了。

也就意味著整件事情可能表面上是你現在看的這樣淡,私下裡已經遠遠的落後了你的想法。

停下你的腳步吧,至少等一等大明的百姓。

大明的百姓還沒有那麼多的力量和智慧,能夠幫助到你。

所以現在你所做的一切更多的是因為朝廷的一紙命令和都察院。

還有錦衣衛密探的調查,吏部的考察,也是因為,他們必須要以此來判斷官員的升遷。

也就是說更多的情況是因為朝廷的高壓才得到的,並不是因為百姓們主動願意去做這件事情。

他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能力,去思考這些。

你之前也曾說過你所做的事情都是百年功業,也就是說要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夠看到結果。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揠苗助長,甚至是透過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去促進整個事情的發展,就算這一次你成功了,你能有多少次呢?

還有多少的機會能夠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這些事情。

朝廷的人都不傻,一次兩次也就罷了。

多次之後他們會發現其中的端倪的,在那個時候你又該怎樣收場?

你所依仗的那些年輕官員和年輕將軍,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成長。

他們確實年輕,他們也確實是希望,可並不意味著如今的他們就能夠有能力,有資格去執掌整個大明帝國。

他們還需要時間去成長,去沉澱。

去做更多更多的事情來收穫人心,來讓更多的人幸信服,代表他們去走更遠的路,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方孝孺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了,這些話他從來沒有對其他人說過。

因為會給其他人帶來更多的困擾,同時也會給方中愈造成麻煩。

所以他一直都是自己想,越是這樣說他勞累的思路就越是靈活。

甚至是已經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了之後會出的各種各樣的事情。

這一點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