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末孤峰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6章 良辰吉日,以城為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6章 良辰吉日,以城為籠

夜色如墨,朦朦的小雨又下了起來。

雨絲靜悄悄地下著,偶爾有微風拂過,吹出一點嗚嗚的聲響。

城頭的火堆燒得很旺,將城頭照得亮亮堂堂;

公孫瓚軍營中的火堆也燒得很旺,將軍營照得堂堂亮亮。

黎明將近,依舊伸手不見五指,在如墨的夜色中,有兩支人馬正在黑暗中悄然潛行。

東邊,是黃忠的一萬人馬,西邊是王雙的一萬人馬。

黃忠和王雙早就各率一萬人馬潛藏在附近的村莊,對村莊的居民“進則留,出則拘”,嚴加管制。

而城頭的火堆,其實是進攻的暗號,火堆的數量和方向,便是代表著不同的時辰和進攻方式。

兩隊人都潛行得很慢,人銜木,馬束口,小心冀冀地根據火堆的暗示,悄悄地進入了離公孫瓚軍營約兩裡的地方待命。

兩裡的距離剛好合適!

不需要靠得太近,兩裡左右的地方,正適合騎兵的衝鋒加速。

也不能夠靠得太近,太近了會驚動公孫瓚的明哨暗哨!

公孫瓚的軍營,其實也並不是完全的鬆懈,雖然冒雨而來人困馬乏,雖然輕視田峻城內只有五千人馬,但是,公孫瓚其實治軍極嚴,若只論個人的軍事能力,公孫瓚其實要比袁紹強出很多。

在邊塞州郡,能在數年間從一介小吏變成一方諸侯,靠的是什麼?

靠的是過人的軍事才能!

……

天光開始泛亮之時,城頭的東西兩側,突然又增加了兩堆大火!

幾乎在這兩堆大火亮起的同時,公孫瓚軍營的東西兩邊,都響起了急促的馬蹄聲。

隨即,公孫瓚的軍營也開始響起了“敵襲”的呼聲,

不過,有點遲了!

兩裡的距離對騎兵來說,只不過幾個呼吸便可趕到,而兩萬多人的整軍備戰可不是短短幾分鐘就可完成的。

而且,這種沒有柵牆,只有一條小小的壕溝的簡單營地,簡直對騎兵無法構成任何的阻滯作用。衝在前面的騎兵一勒戰馬縱身躍過壕溝,順手丟下一袋小泥沙在壕溝中,不過片刻,小小的壕溝便被填平。

公孫瓚的軍隊幾乎在瞬間就被衝亂了。

剛剛烤乾衣服,吃飽肚子進入夢鄉的公孫瓚手下將士,被徹底打蒙了。

很多將士來不及穿衣著甲,來不及尋找戰馬,甚至來不及拿到武器,便死在遼州騎兵的刀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就在此時,薊縣城牆方向也是鼓聲大作,城門開啟了,田峻親自帶著五千親兵從城裡殺了出來。

公孫瓚的軍隊徹底崩潰了,人人都在爭相逃命,人人都在為了自己活命而將刀槍揮向周圍的人、馬或一切物體。

公孫瓚在親兵的護衛下,在自己的潰兵中殺出一條血路,向南亡命狂逃,黃忠、王雙率騎兵銜尾追擊,如附骨之蛆,緊追不捨。

王雙在前,黃忠在後,兩人都在狂追、狂砍、狂殺!

黃忠一追,一邊衝前面的王雙大喊:“王子全,主公有令,現在……還不能殺公孫瓚!”

王雙一邊揮刀,一邊回覆:“知道!我會留他一條狗命!”

黃忠聞言,復又喊道:“王子全,主公有令,得給公孫瓚留三千殘兵。”

王雙一邊揮刀,一邊回覆:“知道!我會留他三千條狗命!”

說話間,黃忠終於追了上來,對王雙道:“公孫瓚身邊已不足三千人馬,不要殺了!只遠遠墜在後頭,“護送”他進安次縣城!”

王雙這才勒著戰馬,嘿嘿一笑道:“真沒勁,還沒殺過癮,仗就打完了!”

黃忠哈哈一笑,對王雙道:“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說的……就是跟主公這樣的人打仗。”

說罷,兩人各自約束人馬,尾隨公孫瓚,直到公孫瓚進了安次縣城,才分兵守著四門,將安次城團團圍住,不容一人逃出去傳信。

黃忠和王雙在前面追敵,田峻則帶人在後抓俘虜,一路追一路抓,追到安次城時,已經抓了一萬多人。

因為事出突然,公孫瓚的軍隊潰敗的時候,大部分士卒都因為來不及騎上戰馬而成為了步卒,而田峻的人馬以騎兵為主,所以,潰敗的公孫瓚軍鮮有逃脫者,若不是田峻還有後續陰謀,恐怕能跟著公孫瓚逃回安次城的廖廖無幾,劉緯臺和公孫越等人也都死於亂軍之中。

公孫瓚狼狽逃回安次縣城,跟著公孫瓚逃到安次的將士不足三千人馬,加上安次城的守軍也才五千多人。公孫瓚此時已經無力再戰,雖然知道以這數千殘兵難以守住安次城,也只好整備城防以待援軍。

……

再說公孫瓚手下大將鄒丹,在公孫瓚領著騎兵先行奔襲薊縣之後,便領著三萬步兵從後急趕而來,可是,才走了三十裡左右便被鞠義的小股騎兵不斷地騷擾,不得不將速度放慢下來。在往前又行了三十裡左右時,便被田疇帶著兩萬多人堵著了。

田疇當道構築工事,不讓鄒丹透過。鄒丹發起進攻,打了一天一夜也攻不破田疇的阻攔工事。到第二天早上時,高順領著三萬軍趕到了。

鄒丹看到高順的三萬軍隊趕到時,便知道公孫瓚中計了,此時,再趕去策應公孫瓚已經來不及了,不要說前面有田疇和高順的五萬人馬擋著,就算沒人擋著,等到一群步兵跑到薊縣,估計黃花菜早就涼了。

所以,明白過來的鄒丹決定掉頭逃跑了。

但是晚了!

當鄒丹才往回逃了不到十里,便鞠義領著三萬人馬擋著了去路,與此同時,高順和田疇也領軍追了上來。

鄒丹所率全是步兵,而這總數超過八萬的遼州軍裡,至少有三萬是騎兵!

逃是逃不掉的,鄒丹只好揀了座小山,依山立寨,結陣防守。

鞠義與高順、田疇合兵一處,因三人中鞠義職位最高,便以鞠義為帥,由鞠義統一指揮。鞠義等人合兵之後,也不下令攻山,只將小山團團圍著,似乎……理都不想理鄒丹一下。

鄒丹不傻,知道公孫瓚大勢已去。

想了半天,鄒丹決定投降,便派了個使者去找鞠義。

誰知,使者才到鞠義的軍帳門口求見,連鞠義的面都沒見到,就被鞠義的親兵趕了出來。

鞠義的親兵只對鄒丹派出的使者說了一句話:“非良辰吉日,鞠將軍不見敵軍使者。”

鄒丹無奈,只好耐心等候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十月初八,壬未月,庚申日,宜:嫁娶、作灶、上墳,忌:招贅,放水,服藥。

鄒丹領三萬幽州兵投降鞠義。是日,也正是公孫瓚被圍安次城之時。

果然是……良辰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