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末孤峰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章 朝登白狼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章 朝登白狼山

第二天晚上,午夜時分,月明星稀,霜風撲面。

田峻以柳毅領本部五千遼西兵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以晏昭領五千人為後軍,田峻自己親領二萬人為後軍。一共三萬人馬,人銜牧,馬束口,悄悄地出了松亭關,沿瀑河河谷北上,向寬城而去。

瀑河河谷,這是一條被山洪沖刷出的河谷,只有在山洪暴發時才會有水。又因兩側山勢又高又陡,當山洪暴發時,便有無數條從山上落下的瀑布衝入河谷,所以被當地人命名為瀑河。

地上碎石很多,一不小心就會弄出聲響。

雖然白天和晚上都遠遠地放出了斥候,但田峻仍然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所有的戰士都牽馬步行,走得很慢,馬蹄上都套著厚厚的麻布,以防發出聲音。

河谷裡風很大,這種風其實就類似於“過堂風”,通常兩棟高大的建築物之間,便會有氣促的氣流形成“過堂風”。

河谷的兩側是兩座高山,中間是一條直直的河谷,所以就算是山上無風,河谷也是有“過堂風”的。

而此刻正是半夜,霜風呼嘯,河谷的風就更大了,馬的鬃毛和尾毛都在隨風飛舞,漢軍們不得不將人馬的間距拉開,使整個隊伍變得更長。

這是一段最容易被鮮卑人斥候發現的路段。

好在風是從北邊迎面吹來,將幾萬人馬行進的動靜吹向松亭關一邊,風聲又“中和”了人馬行動的聲音,更是將人馬身上的氣味吹散開來,消散無蹤。

這便是……掩藏行蹤的最好方式!

一切都是透過事先精算並推演過的。

二萬多人馬走過,路上難免會留下一些痕跡,比如馬糞之類的東西。這些方面也早想好了,天亮之後,讓晏昭領著人馬佯走盧龍道,再收拾一下,就沒有人會懷疑是田峻這支人馬留下的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用了大約一個半時辰,漢軍來到了寬城。

此時的寬城,其實還並不是一座城池,還只是一座廢棄的哨所。

到寬城之後轉道向西,便一頭扎進了一些不知名的山溝,徹底擺脫了鮮卑人可能派出的斥候。

……

隊伍行進得很慢。

大部分山溝地區都是牽馬步行。

再加上,很多地方的道路,都需要修整才能透過,所以每天最多也就是行走四十裡左右。

大約行了五天左右,前面柳毅傳來了訊息——讓大軍就地紮營。

……

紮營之後,田峻帶著黃忠趕到了前鋒。

與柳毅相見之後,柳毅指著約十里遠的一座山道:“主公,那就是白狼山!因其巔峰之上,有白石狀若俯臥白狼而得名。”

田峻展眼望去,只見前面數里有一座斗笠狀孤峰,幾百米高的孤峰在這一帶不算什麼高山,但山勢很陡,山頂有一塊巨大的白石,遠遠看去,確實像是一頭俯臥的狼。

田峻猜測這應該就是歷史記載中,曹操滅烏桓所登“白狼堆”了。

不過……老子來了漢末,未必會再給曹操“登白狼堆”這個彪柄史冊的機會,老子非得先登了不可!

田峻會心地笑了笑,對柳毅、黃忠和成公英三人道:“登上白狼山,就可以俯瞰白狼城。我們先去山上看看敵情吧”

柳毅道:“已經派了幾名斥候上山了,主公不必親去了吧?”

田峻道:“此戰非同小可,還是親自去看一趟為好。”

田峻哪裡肯放過這種在歷史上留名的機會?

柳毅也不再勸諫,四人離了軍營,用半個時辰登上了峰頂。

白狼城就在山後沒多遠,站在山上,城內情況一覽無餘。田峻暗罵鮮卑人愚蠢:這麼重要的山頭為什麼沒派駐兵馬守衛!

不過,想到鮮卑人的習慣和做戰方式,田峻又釋然了。

這個時代的鮮卑人,還是只善野戰而不善守城,在鮮卑人看來,營帳比城池更便利。這種情況,一直要到五胡亂華時代才會改變。

到了五胡亂華時代,鮮卑內遷導致鮮卑開始重視城池,並向漢人學習了城池攻防方面的知識,才使得鮮卑人具有了縱橫中原,為禍天下的能力。

此時正值午時,山間薄霧散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白狼城中鮮卑軍其實不多,且守衛非常鬆懈,城頭之上,也只有城門附近有些守衛。

按成公英的判斷,鮮卑人的主力應該仍然滯留在盧龍道中想要伏擊北進的漢軍,卻沒想到漢軍主力已經繞到了他們背後。

“柳兄,白狼城城牆好像並不很高,你去過嗎?”田峻仔細看過之後,又問柳毅道。

柳毅以前去過白狼城,知道白狼城的情況,便對田峻道:“白狼城高約26尺(約6米多一點),這種城在漢人手中尚可守一守,若在鮮卑人手中,我漢人有很多方法一鼓而破。”

田峻笑道:“柳兄請試言之。”

柳毅笑道:“最簡單的辦法便用用戰袍包著泥土,衝鋒的戰士每人丟一袋過去,就可以堆兩三米高,然後前面的戰士蹲下身子,後面的人踩著前面戰士的肩背便可攀上城牆。”

疊羅漢!

這不就是後世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嗎?

只是加了一個用土袋墊高地面的辦法而已!

……

才六米多高的城牆,在我們漢人的眼中有“N”種一鼓而破的方法,當然,前提是城內是鮮卑人而非漢人。

“很好,就按柳兄的去準備吧!”田峻欣慰地點了點頭。

想了一下,田峻又對黃忠等人說道:“我們得派出一支軍隊斜插白狼城的北面,不要讓鮮卑人往北逃走一人,破城之後,將潰兵趕進盧龍道,然後守著道口,將他們困在塞道群山的山谷之中。”

黃忠等人盡皆笑了起來:南邊有松亭關堵著,北邊又用“塞子”將塞道給堵塞上,塞道中的鮮卑人除了投降便只有往原始森林裡鑽,然後,不是餓死,就是成為野獸的糧食……

不過,田峻心中並非這麼想。

田峻心中有不一樣的想法,但是……那一切都得等到攻下柳城再說。

回到軍營之後,田峻令蘇勇率八千人迂迴到白狼城以北,嚴令不許放一人往北逃脫,然後以華雄的西涼勁率營為前鋒,以黃忠為後軍快速向白狼城撲去……

……

一鼓而破,毫無懸念!

白狼城守軍本就只有五千餘人,被前鋒西涼勁卒殺敗,又被黃忠和蘇勇的一萬五千人堵住南北兩道城門,除少數人逃入盧龍道外,不是被殺便是跪地投降。

田峻安排黃忠在盧龍道上當道下寨堵著盧龍道之後,又讓柳毅安排多人拷問俘虜,獲取鮮卑軍情。

少頃,柳毅便跑來向田峻稟報道:“主公,已從俘虜手中獲取一條重大軍情。”

田峻心中一動,忙問道:“可是檀石槐到了柳城?”

柳毅詫異地問道:“正是檀石槐到了柳城訊息,主公又是怎麼知道的?”

田峻道:“我一直懷疑這次檀石槐的軍事行動是衝著我來的。他的打算是用攻打漢境來逼漢朝出兵救援。而漢朝去年新敗,唯有我打了勝仗立了功,檀石槐便猜測漢朝會讓我統軍。這便是“引蛇出洞”之計了。

接下來,又用大軍在塞道設伏,想要待我進入塞道後截斷我的後路,困我於塞道之中,這便是“上屋抽梯”之計了。”

柳毅道:“主公料事如神,竟與俘虜口供一絲不差。”

田峻搖了搖頭道:“其實我還是想錯了一件事,我以為檀石槐很大機率是在這白狼城甚至是塞道中,沒想到他會是在柳城。”

成公英插言道:“確實如此,以檀石槐對公子的仇恨之心,按常理推斷,他聽說公子出兵,必會親臨前線。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檀石槐只是呆在柳城呢?莫非有其它陰謀?”

田峻也想不清楚,但既然檀石槐在柳城,那就無論如何都要再冒險一次了!

“令蘇勇領五千人守著塞道,其餘二萬五千人馬隨我奔襲柳城!”田峻下令道。

黃忠連忙勸諫道:“將軍,五千人守塞道恐怕守不著,素利有近四萬人在盧龍道中。”

田峻搖了搖頭道:“只守兩天,兩天後就放了素利和他全部的人馬。不要殺素利,也不要太多削弱他的兵力。”

黃忠有些不解,問道:“這又是為何?放虎歸山,後患不淺啊!”

田峻解釋道:“鮮卑分東、中、西三部,如果檀石槐戰死或病死,這三部必然各自為政互相攻伐,但若其中一部太弱,就可能重新統一。

為了實現“讓鮮卑人自相殘殺”這個長遠戰略目標,必須為東部鮮卑的首領素利留有足夠的勢力!”

黃忠及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對田峻的戰略眼光佩服不已,大叫高明,馬屁如潮。

從俘虜口中,田峻還獲知了檀石槐在的兵力分佈情況,此時的鮮卑軍分散到遼西和遼東各地,雖有十幾萬人馬,柳城卻只有檀石槐的一萬五千多人的親衛軍。

想來也有道理,僅是盧龍道這裡,檀石槐就投入了近五萬人馬,又還有遼西和遼東這麼大的地方要分兵,檀石槐手中有一萬五千兵力已經是多的了。

……

從白狼城到柳城的道路會稍微好走一些——沿大凌河河岸北上便可直達柳城。

騎兵做戰,勝在快速機動。田峻帶著二萬五千漢軍連夜出發,於黎明時分來到離柳城數里的地方。

不過,稱雄草原的檀石槐,也絕非浪得虛名!

田峻剛想下令休養體力,便見前方半里左右的樹林中,衝出數十名鮮卑斥候,一邊打馬向柳城疾奔,一邊大喊:“敵襲!”

鮮卑斥候的暗哨!

田峻這支漢軍的行動,被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