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明朝做暴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7章 無妨,你加便是了,朕有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7章 無妨,你加便是了,朕有錢!(…

一邊的戶部尚書畢自嚴聽得是心驚肉跳。

都已經132萬石軍糧了,皇帝居然還想加軍餉?

畢自嚴搶過話題來,他急忙說道:“啟奏陛下,還是讓臣先彙報完今年的稅收吧。”

崇禎笑了笑道:“行吧,你先說稅收的情況。”

“陛下,這一次的稅收是按照之前的老稅法收的。”

崇禎點了點頭。

畢自嚴開始彙報了:“今年一整年,夏天收麥430石,秋天收大米2149萬石。”

“其中一千二百萬石折成銀兩700萬兩銀子(折色是有損耗的,例如賣的過程中執行者要吃飯,官府賣糧,不能高於市場價,當然還有貪汙),明年遼東一年的軍餉就需要500萬兩,另外200萬兩是準備給另外8個邊鎮的,其餘949萬石糧食,有500萬石是邊軍一年的軍糧,兩百萬石是給朝廷官員發俸祿的,還有249萬石,宗室和勳貴還需要400萬石,糧食已經不夠了,另外還需要拿出300萬兩白銀給宗室和勳貴發放俸祿。”

隨後,畢自嚴又彙報了其他的稅類。

例如絲綢、硃砂、麻布等等。

明朝的稅收非常混雜,收起來也非常麻煩。

另外還有2萬多現銀,基本上也就並到那裡面了。

其實在萬曆年間,江南五省會徵收500萬石糧食,折成一百多萬兩白銀(萬曆年間的糧價很低),這一百多萬兩白銀不是進的國庫,而是進的皇帝的內帑。

但經歷了天啟朝魏忠賢亂政,稅收已經大大減少,這筆錢也基本上快沒了。

這樣一算下來,大家都安靜下來了。

這不就是年光族嗎?

一年的收入剛收進賬,轉眼就見底了,還倒欠著。

而且在正統的歷史上,崇禎元年的稅收情況是最好的,以後是一年比一年低,因為天災,因為人禍。

按照這種演算法,正統歷史上的崇禎以後將會走入真正的地獄模式。

難怪會加派傳說中的三餉(遼餉、剿餉、練餉)。

但這種做法太蠢了,加稅都是找老百姓加,老百姓已經連最後一口糧都給你了。

東南那邊的小廝都在妓院裡包養女人。

幾位大臣都沉默下來,崇禎卻笑道:“無妨,將宗室的所有俸祿取消掉,另外沒有任職的勳貴一律取消俸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畢自嚴道:“這……”

“這事朕已經讓溫體仁去安排了的,你不必擔心。”

說到這裡,溫體仁就接過話來了:“啟奏陛下,這裡有一份名單,請陛下過目。”

這哪裡是名單,這分明就是厚厚的一堆,要是用訂書機釘起來,就成了一本書了。

可見溫尚書在宗室上面是下了狠功夫的。

崇禎接過來,大致看了一遍,非常詳細:連某個親王穿的什麼顏色的內褲都寫進去了!

到了崇禎這個年代,大明宗室的人口在籍者達十三萬,還有許多沒有統計進來的,大概有好幾十萬。

當然都是靠朝廷養著。

親王60人,郡王900人!

親王每年賜1萬石,郡王每年每人賜3000石,也就330萬石了!

還有數不清的絲綢、棉麻等等都要賜給宗室。

另外親王還要給白銀5000兩,郡王白銀2000兩。

一共是白銀210萬兩!相當於半年的遼東軍費,整整一年的八鎮軍費!

如果將糧食折成白銀,加起來在宗室上面一年就要花400萬兩!

大明朝不僅僅每年要給宗室這麼多錢,各個親王郡王還有一大堆的田,並且他們不用交稅。

畢自嚴這份收稅交稅的人一共有多少呢?

大約5000萬人。

大明有多少人?

2億!

也就是說,5000萬人,養著2億人!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農奴不必繳稅,之前按照人頭稅,許多農民交不起稅,就成了農奴。

所以你看,惡的稅政,就會造成惡的局面。

只有改革,才能釋放所有被壓制的活力。

崇禎大袖一揮,宗室的全部砍掉,勳貴沒有職務的全部砍掉。

誰敢有意見,朕就讓他河邊的魚會說話,送他去見福王!

那砍掉了,還剩249萬石,也不多了,折成銀子也就150萬兩左右了。

畢自嚴又接過話題了:“陛下要給遼東將士們加軍餉,恐怕有點難。”

“無妨,你加便是了,國庫裡不是還有500萬兩麼,現在遼東軍每人一月是1.4兩銀子,加到2兩,不夠的朕想辦法。”

如果按照崇禎這個演算法,遼東的軍餉就要到714萬兩了。

畢自嚴覺得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但崇禎不這麼想,一線軍隊實在太苦,都是在用命賺錢,多給點真的沒有關係,以後這錢還得繼續加的。

拿命來掙,這點錢哪夠啊。

皇帝都這麼說了,畢自嚴也沒法說什麼了,只能道:“遵旨!”

崇禎在最後幾頁看了溫體仁處理宗室的一些方案。

激進一點的就是殺,溫和的就是沒收收入。

崇禎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宗室是必須安排好的,以後不能這麼養了,這拿養得起啊。

在這裡他不準備詳細討論宗室的安排,等次日準備單獨與溫體仁說這事。

那麼最重要的問題來了:糧食不夠!

糧食確實不夠,草原上的北庭都護府正在籌建中,以後要消耗的糧食,可能不必遼東的少。

再往後推算,以後崇禎南征安南(越南)、南洋諸國(東南亞)、西征諸蠻,甚至可能與俄羅斯爭奪霸權,與歐洲諸國角逐。

需要大量的軍隊,需要更大規模的糧食。

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一、目前的糧食資源配置極其不合理,大部分掌握在權貴和富商手裡,爛在了他們的糧倉裡面。

二、生產糧食的資源,也就是田,分配不合理,壓制了勞動力,軍田的荒廢更是大大降低了收成。

三、生產技術落後,田地的灌溉、水利的興修這些都需要好好規劃。

前兩者可以透過改革來解決,但第三個問題,必須宋應星和徐光啟這種科學人才來想辦法的。

後世一位偉人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沒錯,這句話套用在大明,也適用。

這就是崇禎為什麼要設定格物科學院、農學院、經濟學院的原因了。

【作者題外話】:今天四更,我需要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