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帶著倉庫到大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9章 抵達幽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9章 抵達幽州

大宋宣和元年,大遼天慶九年,五月十八日,宋使團終於抵達遼國南京城下。

仰頭觀望著這座古老的城池,孫途心中的感慨可比隨行任何一人更多,因為他想到的不光是過去,更有未來千年的時光。

有誰能想到,這座如今漢人眼中充滿了遺憾與恥辱的古老城池在數百年後會成為天下的中心,哪怕是千年之後,已經改名為北京的城市依舊會是整個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那幾座城市之一呢?

當然,對其他人來說,眼前這座已經有不少遼國官員迎候在外的城池依然是宋人的心腹之患,是所有宋國臣子乃至百姓都希望能儘快收回來的戰略要地。

不錯,戰略要地,作為從春秋戰國,甚至更早之前就已屹立於北方大地上的古老城池,它擁有過太多的名稱燕都、燕京、幽州……但不變的,是它在北方之地所佔據的重要位置,無論哪方勢力想要控制北方之地,都要先一步將它收入囊中,由此,一場場的戰鬥在此展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在此上演。

可誰又能想到,在百多年前的那場動-亂中,一個叫石敬塘的傢伙會為了得到契丹人的援助而將幽州城在內的大片土地全數割讓給了他們。由此,中原王朝徹底失去了北方最強有力的屏障,也失去了大片可以用來養馬自強的土地,讓之後建國的大宋一直在軍事上就處在了極度被動的地步。

可以說,要不是石敬塘的這一舉措,大宋將比現在強盛得多,破遼國,吞西夏或許也不只是一個口號和幻想而已。也正因如此,無論當時還是後世,多少漢家男兒都把石敬塘視作歷史上最大的毒瘤,最大的漢奸,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

但事實上,他們的仇恨雖然不錯,但依然有著一些疏漏。比如石敬塘根本就算不得漢奸,因為他根本就不是漢人,而只是沙陀人;而更有趣的是,當時被他割讓的所謂幽雲十六州其實大多數地盤甚至都不在其控制之下,他所謂的割讓土地不過是慷他人之慨,真正的空手套白狼而已。

當然,他的過錯依然無法彌補。因為正是有他的這一承認,導致遼人能名正言順地霸佔了整個幽雲十六州,使漢家之幽州成為今日之遼南京,析津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緩緩來到城門前,抬眼看著那上方石刻的析津府字樣後,孫途的臉頰還是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同時在心裡暗暗發誓,總有一日,他會帶著漢家兒郎將這座城池從契丹人手中奪取過來!

而這時候,對面的遼國一眾官員已經爽朗大笑地迎了上來,當先之人正是老熟人陳襄南,他一邊笑著,一邊衝同樣滿臉堆笑的童貫抱拳道:“童樞密此番能出使我大遼實在是出乎咱們所有人的意料,當真是稀客啊。本官現代表我南院諸多官員前來迎迓,還望童樞密莫要見怪才好。”

“好說

好說,本官也是一直待在汴京城裡身子都快鏽了,這才向官家討了這份差事來大遼走走,也算是先一步來認認路吧。”童貫語帶深意地嘿笑道。

這話一開始周圍其他官員並沒有太聽進去,直到一些南面官稍作指點,他們才變了臉色,紛紛冷哼出聲。要不是此時不好翻臉,他們就要教訓童貫了,居然敢跑到自家地頭上來如此囂張。

陳襄南也是一陣變色,但很快還是笑著道:“童樞密說笑了,要這麼說的話,下官之前可也去過你大宋汴京。”輕飄飄一句話,就給出了不小的回擊,也讓其他人怒火稍平,還有些挑釁地瞪著童貫和他身旁的孫途等人。

童貫也沒太在意這些,只是笑笑,便跟著這些迎候的遼國官員隊伍正式走進了幽州城。孫途跟隨在隊伍中,不時掃看著城中往來的百姓人等,發現這裡的漢人穿著和大宋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他們看向自己隊伍的眼神裡更是充滿了冷漠與敵視,就和沿路而來的遼國漢民一樣,他們早已將自己視作遼國百姓,至於什麼漢人身份已被拋到了腦後。

另外,這幽州既為遼國南京,這裡確實要比之前經過的諸多城鎮繁華熱鬧得多,一路行來,街上行人絡繹不絕,街道兩邊也照樣開著諸般店鋪,其中有販賣皮毛馬匹的,也有出售宋國境內各種如茶葉、瓷器等商品的。雖然這城池比不得汴京繁華,卻也已遠遠超過了江州、濟州等地。

遼人能在幽州盤踞多年,顯然也是有他們一套治理地方的手段的,哪怕不如漢人王朝,卻也可以讓一城百姓安居樂業地生活。

前邊,陳襄南正滿面自豪地跟童貫介紹著幽州城的風土人情,同時也帶上了此處兵甲之盛,話裡話外的意思是很明顯了,那就是你宋人別再打我南京主意,不然只會崩掉你滿嘴的牙。

在有些詭異的情緒裡,眾人來到了一處佔地極其寬廣,看著住進幾千人都綽綽有餘的大型館驛。陳襄南這時才笑著道:“童樞密,這裡便是我家大王為你們安排的住處了,一切吃喝用度都已安排妥當,裡頭更準備了上百僕役,你但有吩咐,他們都會照辦。下官尚有事情要忙,就暫且告辭了。”

“陳侍郎且慢,本官此番前來乃是代我大宋天子來見大遼皇帝的,卻不知你等何時能安排此事?還有,我既到了南京,也總是要見一見你家南院大王的吧,不知……”童貫卻不忙著與他分別,當即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這個……我朝皇帝遠在臨潢府,想要見到可有些困難。至於我家大王,最近因有些政務需要處理剛出了城,不過想來過上幾日自會召見童樞密。你且先在此寬候幾日。”陳襄南有些為難地給出了答案,便正式告辭離開。

童貫這回倒沒再多說什麼,只是在目送其離開時,臉上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來,這自然

是沒有逃過孫途的眼睛了。

等他們進入館驛,下面的人開始安頓一切時,孫途便好奇地跟童貫打聽起剛才陳襄南的反應來。見此,童貫便笑道:“他所以如此,乃是因為覺著有些不好啟齒。你是不知道如今這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可是個不安分的主,他最鍾愛的便是率著自己的親軍四處狩獵,捺缽四方,別說幽州這裡的遼國臣子了,就是他們上京的那些朝中重臣,想要找到自己的皇帝也得花費不少時日呢。所以當老夫提出要見他們皇帝時,他才會感到為難。恐怕此時我等來使的訊息才送到上京,等找到耶律延禧,怎麼也得等到一兩月後了。”

孫途不覺聽得有些發愣,這天下間竟還有如此不靠譜的皇帝嗎,居然遊獵四方,讓臣子們都不好找他的下落了。怪不得如此強大的遼國會在短短時日裡就被女真金國迅速覆滅,這都是自己作死的呀。

與此同時,他又想到了大宋國內那位道君皇帝。其實趙佶的情況也不比耶律延禧好多少,他倒是一直待在汴京城裡,可對政務也不並上心,倒是對其他許多藝術類的玩意兒花費了大量心思。

可以說這一南一北,一文一武兩大亡國-之君確實登對,也確實給金人的崛起創造了最為有利的外部條件。

心思轉動了一番後,孫途便又問道:“既如此,那咱們接下來卻該在此做什麼?難道就等著他們做出安排嗎?”事實上,直到現在他都還沒徹底明白童貫來遼國的目的所在呢。

雖然其中有一點是為了給與金人結盟打掩護,畢竟誰能想到童貫會大膽到在出使遼國的半道上和金人達成夾攻遼國的盟約呢?可是現在這一主要目的都已達成了,那他們再赴遼國,深入遼之南京又是為了什麼呢?

“其實老夫此來還有兩件要緊的事情需要處理,見不見他們的皇帝倒在其次。”童貫這時臉色也鄭重起來,轉頭看了看屋外,發現有自己的兩名貼身親衛守著,並無任何外人靠近,這才壓低了聲音道:“其一便是嘗試著接觸遼國漢臣,希望能與他們達成某些協議,為將來的攻遼做好準備。一旦兩國開戰,只要這些人在後方做些手腳,我們便可一舉而勝了。”

孫途聽後不禁略皺了下眉頭,這真能成嗎?

一路而來的遼國漢民都無故國之念,這些已經當了官的漢人官員會冒著殺頭抄家的風險幫助宋國?

童貫並沒有在此事上多作解釋,只是道:“當然,此事與你無太大關係,老夫自會處理。不過第二件事卻要由你在暗中去辦了。”

“不知童帥有何吩咐?”孫途心中一凜,趕緊問道。

“很簡單,那就是去城裡找我大宋安插在幽州城裡的暗探,從他們那裡拿取遼人在兩國邊境上的兵力佈防圖!”童貫說出的答案讓孫途的臉色越發的凝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