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四宇天際最新章節列表 > 殭屍卷 一、天下有山號崑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殭屍卷 一、天下有山號崑崙

一、天下有山號崑崙

崑崙山,又稱虛崑崙,有萬山之祖的稱號。風水學中,稱其為“龍脈之祖”。天下龍脈,皆始於此。

唐代詩人李白就有詩曰: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民間許多神仙異志都對其有記載。

因傳有神仙出沒,而時有人入山求仙。這些人要麼不知所蹤,要麼在某個地方原地打轉,最終折返。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增加了崑崙山的神秘性。

崑崙派遠處西域,很少履級中原,其創派祖師已遠不可考。也有傳說,其創派祖師乃崑崙大師,這位崑崙大師系後周柴榮手下大將,柴榮駕崩時在外統兵,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崑崙大師明了時局為大?義而適時歸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崑崙派還是個默默無名的小門派時,其中?出了個百年不遇的奇才。他下山來中原後,不斷挑戰各派高手,其挑戰物件不分正邪,而且每場必贏,至此崑崙派開始聞名。

其後崑崙派又出了幾位得力掌門,不斷壯?大崑崙派,使之漸漸成為江湖上一大門派,雄據西域,與中原各大門派分庭抗禮。

崑崙派自詡為名門正派,雖然遠處西域,但是卻野心勃勃,總想在中原武林呼風喚雨。但他們畢竟離中土千里之遙,數次正邪武林大戰皆未能參與到。

所以在整個江湖而言,崑崙派雖屬名門大派,但卻非名門正派。

這種情況崑崙派內部也是知道的,因此當自身壯?大之後,便開始向外交發展。派成了名的劍客到各大門派、幫會去拜訪,讓那些新進出師的弟?子到江湖上遊歷,多做一些行俠仗義之事。

時間一長,崑崙派的好名聲,也就在江湖中打響了。雖然不能完全改觀人們心中的映象,但種子已經種下,就等著發芽了。

而讓崑崙派這名門正派的聲望達到頂峰的,則是上一代的“黑髮劍叟”。

此人憑著在名劍榜上排名第三的“寒心劍”,與武當“清風道?人”、少林“白石和尚”、華山“林中醫仙”,數次拯救武林於危難之中。

有了這樣一個好的長輩在身後大放光芒,門下人做事也都底氣十足。

但崑崙派的地理位置,也養成了他們一派獨大的心理。像嶽君、何琳所遇到的,便是其中的例子。這種情況雖然對崑崙派發展整體影響不大,但卻在派內每個人身上留下了自大、自傲的心理。

崑崙山自古便有“萬山之祖”、“龍脈之始”的稱號,那麼座落於山中的崑崙派,便應該是天下門派之首,武林的中心。既然是高人一等,那做的事也應該高人一等,所處的位置更該高人一等。

這些,黑髮劍叟已經做到了。

雖然他身邊還有三人,但不可否認,江湖武林,不論正邪,都尊稱他們為“四聖”。

可歸根究底,那都是上一代的事。在新一代江湖中,崑崙派弟?子的地位並不太高,即使他們所處的位置很高。

要想提高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當上武林盟主,這是崑崙派中人一致的想法。

但武林盟主可不是那麼好當的,除了要有過人的武功外,還須名聲在外,處事公?正,善於明?辨?是?非,且有精力去面對每日江湖上的事務。

說到武功,崑崙派有很多絕技,每一項練精了,都可縱橫武林。

吳英雖不敢說自身的功?力已練至精絕的地步,但在武林同輩掌門之中,絕不落下風。

不過有一點,吳英雖自入門開始便勤學苦練,但卻不是經常在江湖走動。一般都是在江湖中做些行俠仗義的事,便回山繼續修行。這樣做雖能被記住一時,但很快就被新的人、事給掩蓋住了。

因此,武林中知道有這麼一個崑崙派掌門叫吳英,為人正直,也做過些行俠仗義的事,但具體的情況,卻沒幾個能說的出來。

更何況現在他已經上了年紀,就算真的給

他當上武林盟主,他也沒那個精力去處理武林中那麼多事情。思前想後,他決定讓自己的兒子去競爭武林盟主之位。

為此,在新武林盟主選?舉前數年,吳英便讓自己的兒子闖蕩江湖,博得名聲。在當時武林年輕一輩中,便以“天劍絕刀”張氏兄弟、“天地八俠”,以及崑崙派少主吳斌最為人津津樂道。

那楚破鳳、秦鳴雷、李貴、葛秋雲、李玄意雖現在也算年輕一輩翹楚,但明顯出道要比他晚。

自從候選人被殺這件事發生,各個候選人周圍的親人都十分在意。尤其是崑崙派,一度被列為懷疑的物件。甚至有少林掌門悲雲夜探崑崙堂,八俠力闖崑崙陣的事情發生。

所以,吳英比誰都想抓?住幕後真?兇,無奈兇手心思縝密,寸草不留組?織嚴謹,至今未有被他查到一絲線索。

今次的群雄聚首青州府,或許有人探出點線索也未可知。就算什麼線索也沒有,讓那些人知道自己兒子的實力,讓他們明白,就算光?明正大的對決,吳斌也不會輸。

不過,這請帖到了吳英手中,眾人也犯了難了。說是要對付刺殺的兇手,但大家都知道,刺客是寸草不留的人,並非真正的幕後主?使。對於寸草不留的歷?史,在座的老人兒都知道那麼一點。

雖然大家對吳斌的武藝很有信心,但對於做事不講過程只求結果的寸草不留,以及那真?實目的不知的幕後主?使者,大家心中都沒什麼底。

不過還好的是,吳斌不像奚聚風那樣,他沒有偷偷的連夜逃走,而是靜靜的等待。因為他相信,很快的,他就能得到父親以及眾位師叔、師伯們的允許。因為他若是不去參加,反而更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

果然,沒過多久,吳斌就被叫到眾位長輩面前。

首先開口的是同輩中資格最老的凌玉,只聽他以長輩對晚生那種慈愛的語氣說道:“斌兒,可知諸位師叔、師伯們為何要叫你過來?”

“回大師伯的話,因為諸武林盟主的候選人即將在山東青州陸家聚首,商討關於盟主候選人被刺殺一事。是以諸位師叔、師伯們來通知侄?兒,準備收拾行裝出發。”

“那你可知道,我們已經收到請帖多日了,為何沒有立即通知你前往,而是我們先行商量了幾日?”

吳斌道:“原本武林盟主選?舉大?會前,各個候選人是不能刻意私下會面的,為的就是防止個人私鬥,以至於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但如今情況不同,因為一夥來路不明的人,對盟主候選人痛下殺手,使得正派武林出現混亂。我想,各位師叔、師伯們是怕我武藝不濟,在前往陸家的道上,遭歹人毒?手。”

吳斌的八師叔“山中飛仙”王順說道:“幾個師?兄都為此擔心,所以這幾天一直在猶豫。但我與你父親卻覺得,自崑崙派創立以來,不知經歷了多少代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名聲與地位。在與他人的爭鬥中,死傷也不少。但崑崙派的人可以死,卻不可丟。咱不能因為江湖上的一點傳言,就膽怯、就退縮。就算被殺,我崑崙子弟就算是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坦坦蕩蕩,不負祖師的厚望。”

吳英有這樣的想法不稀奇,誰不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吳英寧可兒子站著死,也不願他一輩子畏縮不前。

只是為何王順也有這樣的想法,作為大師?兄的凌玉;二師?兄袁衝卻不明白。難道兒子不是他的,他就不心疼嗎?大家都是看著吳斌長大的,難不成他們就沒有?意思感情?

其實,不是做師?兄的不理解,而是他們忘了。忘了他們也曾年少氣盛;也曾血氣方剛過。

那個時候的他們只想揚名立萬,做什麼都趕在最前頭,對敵也只找最強的。他們這麼做,無非是想人前顯貴、鰲裡奪尊。可他們現在上了年紀了,凡事以和為貴、以穩為重。他們早已忘了年輕熱血的自己。

但王順不同,他是同輩中最年輕的一個,今年才四十剛出頭。正值壯年的他,當然不甘於平凡。他有自己的門?徒,但可惜的是這些人各個都資質平庸,難有作為,於

是他把希望也就放在了吳斌的身上。

吳斌是他看著長大的,這份對侄?子的愛,一點也不輸給其他的師?兄。

吳斌出生時,王順才二十出頭一小夥。當時吳斌的母親因為難產而死,照顧小吳斌的事,就落到吳英的身上。

那是吳英尚未當上掌門,但已基本內定。為了吳英在當上掌門時,派內響應,江湖稱讚。當時黑髮劍叟唯一健在的師?弟便打發吳英下山闖蕩,他的幾個師?兄弟,則或明或暗的幫他。

王順當時一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正在有勁頭的年齡,哪能在山中閒的住。

不過他自幼被師傅撿來撫養這一事實,成就了另一個事實,那就是他把整個崑崙派的利益,永遠放在自己的個人利益之上。

所以當師叔提出讓他留在山中照顧孩子,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為的就是讓吳英行走江湖的時候,無後顧之憂。

當吳斌六、七歲的時候,王順才放開手,有時間再次回到江湖。

不過這麼多年下來,他們叔侄兩早已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每次回到山裡,王順總會帶一些中原的小玩意兒。

等到吳斌長得大一些了,就不再帶什麼小孩子的玩具了,而是說一些江湖俠義故事給他聽。

交談中,他發現吳斌這孩子年少志高,將來必成大器。

王順最瞭解這孩子,知道他想獨自一人下山闖蕩,想要有一番作為。所以他才與吳英一同堅持,讓吳斌獨自下山。

對於吳斌,身為大師伯的凌玉自然有愛,只不過他的愛與王順不同,他的愛更加柔和。

凌玉一生痴迷與武學,與門?徒眾多的王順不同,精研武道的他並沒有自己的傳人。所以他對吳斌也視如己出、呵護備至,生怕他受一點點傷害。所以他希望吳斌能有所成就,但又不願他遇到危險。可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江湖,本身就不是個安全的地方。

當晚,吳斌正在收拾行裝。此時的他熱血沸騰,因為他終於可以下山了。

不是因為吳斌從沒有下過山,雖然他常年在門內修行,但也同年長的師?兄下過山。只不過有師?兄在,他很難有所作為。

這對一個年少氣盛,自視甚高的人來說,簡直是煎熬。就如同幾百只螞蟻在你胸口爬,但卻不能用手去撓他。

吳斌很想反?抗,卻又做不到,因為這是師叔、師伯們決定的。他可不想因為固執己見,而落得個不尊敬長輩的壞名聲。

但每次在客棧、酒樓裡,聽到的是秦鳴雷、李貴、方雨清、李玄意、葛秋雲等人的名字,以及他們的成名事蹟,吳斌心裡就不是滋味兒。

在鄉間的茶棚內,那些人以及崑崙派都成了神話。只不過崑崙被神話成家喻戶曉的故事,那些被神話的都是個人。

比如那蓮花山中有一夥匪?徒,有百來十號人,他們佔山為王、落地分贓,官?府圍剿了好幾次都無功而返。

但在一個月朗星稀的晚上,所有人都做了一個怪夢,就是在一個晴朗的天空中,突然打了一道驚雷。第二天,眾人都在述說這個夢,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該如何解這個夢。

就在這時,天空中一道驚雷響起,正擊在聚義廳外的校場上。

塵土散去後,只見場中多了一人。

此人中等身材,面目清秀,身上頂盔摜甲,手上一對黃金鐧。真好似那天上的神將,雲裡的金剛。

他就是秦鳴雷。

據說他是天上的神將轉?世,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聽說這蓮花山的盜匪橫行,便駕雲而來,替天行道。

但本著上天有好生之德,秦鳴雷沒有痛下殺手,只是讓他們沒有反?抗能力,由官?府來處理後面的事。

這一聽,明顯的就是誇大的故事,但那些什麼都不知道的人,就是願意去說,願意去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