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那些年的奮鬥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零六章 我也知道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零六章 我也知道了

只是說方法確實有點操之過急了,一般這種操之過急的方法的話應該是不會取得什麼太好的結果,本來在兒女這方面就不是特別的同意,那接下來的時間就更加不用多說了。

懷著一個不同意或者是不爽的心情去見面的話,這種心情就會強加在對方的身上,強加在對方的身上的時候別人的一些優點就可能看不到了,缺點倒是看了不少。

別人比較是很優秀的,即使是別人低聲下氣或者是謙虛的在說話,但是在感官的感受上依然覺得對方是很桀驁不馴。

這種誇大就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的失敗,這樣事情的失敗然後又會把責任歸於年輕人的身上,似乎這樣的事情就越來越多的產生矛盾,最後甚至到了一個不可調和的地步。

這無論是在父母的方面看還是在子女方面看都不算是一個特別好的事情,只是兩種觀念的碰撞就導致了這種局面的出現。

以前兩代大約是在20年到30年左右,在這個時間段的話可能從古代或者是近現代的話都不會發生什麼太大的變化,也就是兩者之間的思想矛盾的話應該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衝突和變化的。

但是我覺得從70年代到90年代左右,有些東西變化的實在是太大了,甚至我們無法體會,因為我們沒有處在那個生活的時代,沒有辦法體會的時候那就容易產生這種思想上的代溝。

這種思想上的代溝就很容易造成好心辦壞事,雙方都是想對對方產生一個更好的結果。

只是結果確實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罷了。

其實我倒是覺得這種現象還有另一種原因,這種原因就在於進入社會的時間不同。

現在的年輕人進入社會的時間是很晚很晚的,有時候我們成熟不能夠按照一種年齡段來劃分,就好像我們在說一些古代和現代經濟對比的時候不能夠按照這個單純的金錢的數量來劃分。

其實好像很多的經濟學家在計算這個富有的程度的時候都是按照購買力來計算的,我覺得這一方面也應該能做一個類似的方法去計算。

就比如說,在那個年代的話可能很多人沒有辦法上大學也就是說她們在18歲左右的時間就需要進入社會去工作了。

有時候學習和進入社會工作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過渡性的關係,但是我覺得只是一個量變還是沒有發生一個質變。

上學只是在積累著量變的過程,然後再發生質變的時候還是進入到工作階段的某一時間,只是說這個量變產生的結果會讓這個質變之間發生不同的結果。

也就是說現在很多的學生還是沒有發生質變,雖然是年齡段已經差不多了,但是還是那句話不能夠按照單純的年齡相同去規定相同的事情。

這就是起揚經常所說的不以環境來看待問題都是耍流氓。

對這個也是要看一定的社會環境的,經常會出現這種理論,在一些父母當中,當然不是說這種理論不正確,只是說這種理論在當時正確,但是現在的話確實是有些過時。

不是理論或者是一種思想吧,就是說希望學生或者是他們的子女在上學的時候能夠認真學習,認真學習之後希望他們畢業就能夠立馬找到一個乘龍快婿或者是好的兒媳婦。

然後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成家立業結婚生子,他們非常的希望這個過程能夠快速地進行,希望這一個過程能夠像流水線一樣到了這邊立馬到那邊就能夠加工。

但是人生不是一張圖紙,人生又是一張圖紙的話剛開始的時候給你一張圖紙你生活去活不就完了嗎?那為什麼還要進行一些教育進行一些掙扎和努力吶?

所以人生不是一張圖紙,每個事情它也不是像一個流水線一樣水到渠成的,只是說在那個時間的話資訊交流匱乏,這種任命還是產生的非常的清楚的。

於是乎就給了一些老輩人一些錯覺,就是現在還可以利用那種方法去讓自己的兒女完成自己的任務。

當然這個任務就是結婚生子的任務,沒有考慮到實際的情況。

這種實際的情況不僅僅是經濟的情況,也不僅僅是一種工作的情況,我覺得更多更多的是在於這種思想層面上的接受程度。

我相信很多的人在剛結束完自己的學業的時候,並且開始走向社會的時候,他們的這種思想層面是沒有接受到這一資訊的。

這一資訊的產生程度,是需要人透過在社會工作中慢慢的轉變而成,這個慢慢的轉變是由社會或者是所在工作的程度而決定的。

最後就產生了一種父輩覺得兒女結婚太晚的現象。

也就產生了這種在一些公園張貼相親榜的事情,看起來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但看起來的話又是一個不正常的事情,只不過是透過兩者的角度不同得到了一個結論而已。

放哪了這個思想上的層面是一個重要的層面,也不能夠忽略到其他層面的輔助層面,就比如說經濟和工作狀況。

以及所處的社會的環境,還是那句話必須以環境結合來做出一些結論。

這個環境的話就是說國家發展的快導致有些年輕人是跟不上腳步的,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時間段沒有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是沒有辦法完成了預定的任務的。

而且有的年輕人即使在父母的幫助下也沒有辦法完成這個任務的時候,年輕人就會覺得這件事情的必要性就會變得越來越低了,在降低自己生活質量的時候卻不能夠提高別的方面那這種事情就顯得比較沒有意義了。

我記得在學一些歷史書的時候以前的結婚證是可以帶來好處的,兒子的話也就添雙筷子就可以了,女兒的話也就是如此。

但是你兒子到了12歲的時候他就可以成為一個勞動力了,而且兩者之間的結合是可以帶來一定效率的提升的,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我說的前者是勞動效率上的提升,後者的話是因為荷爾蒙產生的,但是還可以稍微的比喻一下。

這種小農經濟帶來的一種勞動力效率上的提升是能夠提高一些生活質量的,但是反觀現在的話兩者結合反而造成了一定的負擔,那麼這種情況就是很多人不願意接受的事情。

這種事情一旦沒有辦法接受的時候,年輕人的心態就會轉變,對這種事情的慾望就會越來越低,對這樣的事情的規劃也就越來越遠,甚至說不會規劃這件事情。

那麼當父母的肯定是要加緊這種事情的催促,不過好像這種層面上都不是特別能夠成功。

當然了這種情況不是說全部的情況,沒有說並不是說全部的情況都是處於我說的一種狀況呢,還有很多的人不是處於這種狀況的,比如說一些中產階級。

不過說實話中國這樣的人還是比較少的,不是數量上比較少,而是比例上比較少。

當然這個事情扯這麼遠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就是我說給竹麗介紹物件的時候竹麗說的那個條件。

沒有對文化有什麼要求,只對長相和脾氣有了一個小硬性的規定,但是也不算是特別的硬性,只是說還算湊合就可以了。

當然竹麗說的話不一定是一個真心話,因為很多人對這個要求他只是做了一些簡單的規劃。

舉個例子說吧,我看過一個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當然很可能這篇文章是編的,不過我能夠從中看到許多的端倪。

就是其中也可以瞭解到這種擇偶標準的情況,是這樣說的,有一個阿姨想給自己單位的一個小年齡的女同事介紹一個物件,於是乎問了一下這個小女同事什麼樣的標準。

這個小姑娘回答說:“哎呀沒有什麼太多的標準,只要對我好就可以了長得必須要看的過去呀。”

這個阿姨和這個小女生的關係也比較好,於是乎就開始給他尋摸一個這個標準的男生。

見了一面之後這個女生說:“阿姨。這個男的也太矮了吧,也不能太矮對不對?”

然後這個阿姨想了想確實也對男人不能太矮,於是乎又找了一個比這個前一個條件更稍高一點的人。

這個女孩見面了之後,然後又對著阿姨說:“哎呀他現在都沒有買房子,以後我們兩個人總不能租房子住吧。”

這個阿姨聽了之後想了想,對啊對啊男人嘛總不能夠和老婆自己租房子住吧,至少也有一個小點的房子給一點安全感吧。

於是乎也容忍了這個小姑娘的條件,因為關係還是比較好所以說就繼續介紹,又介紹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好一點條件的人。

這個小姑娘繼續說:“阿姨,感覺這個男的脾氣不是特別好,以後會不會家暴啊,要不就算了吧。”

阿姨有點兒小生氣了,因為這些條件是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沒有說的,為什麼在剛開始的時候不說一下這個事情,如果這些條件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說了的話那不需要費那麼大的勁兒了吧。

於是乎又介紹了一下,不過這已經是最後一次了,因為這個阿姨也有點煩了。

最後一次的小姑娘依然是不同意,然後對這個阿姨是這個樣子說的:“阿姨,這個小夥子貸款買個房子還需要還很多房貸的,我要結婚過去一起還房貸真的很累的。”

於是乎這個阿姨再也不給這個姑娘介紹物件了,當然這個故事並不是說這個姑娘的要求很高,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在女生身上獨特發生的。

這種情況在男生的身上也是經常的發生,比如說剛開始的時候只說這個女生只需要長得過去過得還算可以就行了。

但是越來越有後的時候就開始要求更高的條件,比如說工資至少要多少啊,然後就開始要求身材,緊接著就要求女生可以一起還房貸。

我說這個故事的真正的原因,就是在於男人和女人在這種相親方面的認知,他們提出的條件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變少了。

可能是因為不好意思,有可能是因為在剛開始都沒有想出來,反正就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條件開始越來越多。

這種情況的出現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其實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他們自己談戀愛的話,就不見得有這些條件。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相處的過程中他們能夠忍受一些缺陷,但是在對於一些陌生人不熟悉的人的時候,他們對於這些條件的忍受能力會大大的降低。

於是乎就開始覺得這些條件又必須是成為一些硬性條件,最本質的原因還是這個事情所產生的,而不是人所產生的。

在一剛開始要求這件事情的時候可能沒有要求到位,甚至因為客觀的因素,導致一些條件就慢慢的浮現出來了,所以這種事情的話我覺得不能夠怪任何人。

至少在一些大部分的情況之下不能怪任何人,至於說那些作死的那就不用多說了,他們是不在這些考慮範圍之內的。

我講這個故事的原因就是對於竹麗講的,倒不是說對她講的,是因為她這些條件我就想起來了這個故事然後想起來了這個道理而已。

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多參雜的東西,也並沒有說批判別人或者是批評別人之類的東西,僅僅是發表一點觀點而已。

人總是對於自己選擇的東西有種莫名的自信,這種自信來源於認為自己可能不是錯誤的,其實我覺得這不僅僅是體現在了這種相親的上面。

甚至有時候還被別人給利用了形成了一種詐騙活動,也就是所謂的傳銷,傳銷的話還是利用了一些貧窮的人他們這種渴望改變的心理。

當然了並不是說這種心理是錯誤的,讓我們能夠明顯看到有些人他們在進行這種活動的時候是非常非常努力的,也就是說他們是具有一定的潛質的。

只不過是這種努力或者是這種觀點被人利用起來,也就是說看起來是有些悲涼的,我對這種人也是比較憎恨。

令人的一種好的地方去改變別人甚至說去索取別人,那麼這種行為顯然就是一種不健康或者是不道德甚至是一種違法的行為。

但是利用這種心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透過多次的思想上面的壓迫造成了一種他們的另一種思想層面,就是對於自己選擇的事物深信不疑,並且自己都為他開脫,找出其中的漏洞所能夠彌補的地方。

也就是說當別人質疑這個東西的時候,並且這個東西是一個錯誤的東西,已經確定了這個東西是不正常的,但是因為他們相信這件事情,所以他們都開始為這樣的一個漏洞找彌補的地方,就是堅信自己相信的東西是沒有漏洞的。

一些宗教和一些這種活動都是如此,從根本上就讓他們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能夠進行更深入的活動。

其實說起來的話起揚我說過類似的事情,這種類似的事情是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並不是一個很遠的地方,準確的說是發生在莫翔的身上。

說起來的話好像還沒有和我說過這事,準確的說是莫翔不好意思直接和我說,不過估計他不知道起揚也會和我說的。

但是起揚和我說這件事情之後一直在告誡我不要把這件事情告訴莫翔,當然了我也遵循了自己的諾言,也確實沒有莫翔說起這事。

因為這件事情就是莫翔曾經被詐騙過,但是當他處於這種情況當中的時候他一直在相信這種情況的存在,那麼就很難回頭了。

究竟如何讓這種情況回頭是有一定的方法的,但是看起來的話是比較不容易做到的,否定一件事情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個事情捧到極致然後讓他重重地摔下來。

摔下來之後他自己就能夠明白了,因為太疼了,人只有很疼很疼的時候才能夠理解這種情況的存在。

但是大部分的疼痛是很多人沒有辦法接受的,當然了這並不是說是一個唯一的辦法,但是這種方法其實相對於來說更簡潔更直白。

而且讓人對這樣的事情記得很清楚,甚至說只要不死的情況下就不會永遠再犯。

只不過很多的人都沒有辦法承受這個結果,而且這個結果確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結果,很多人在對待這種情況的時候喜歡用一個緩衝的辦法,緩衝的辦法的話其實相對於來說不是特別明顯,並且持續的時間是非常的長的。

因為當當事人都抗拒這種方法的時候,那麼這種方法的實行起來的話困難程度就很高很高。

所以說如何把人捧得高高的然後再把他們摔下來,在這個辦法的話使用起來就很簡單。

就是把這個人放任不管,因為這件事情肯定是錯誤的,那麼最後的結果也是對大部分人不利的,既然對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利的,那麼相對於來說這個人也肯定基本上得不到什麼好處,甚至說會損失很多的東西。

支援去做這件事情或者是放任不管這件事情,那麼最後他一定會得到一個巨大的教訓,只不過教訓有的來說是失去錢財,有的則是家破人亡。

錢財方面的話可能還有點能夠接受的感覺,但是家破人亡這件事情上我相信是沒有人願意去接受的,他們更想讓人能夠在更早的時候解救他們,可是這種情況是很難出現的。

我們可憐這些人但是他們有沒有可恨之處就不確定了。

再說回莫翔的事情上面來,莫翔的話其實在解決這件事情的時候,是完全依靠小風還有起揚的幫助的。

有解決的辦法對於莫翔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導致他根本沒有損失重要的東西,但是卻能夠讓他得到一個大的教訓 。

這樣的情況簡直就是大多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很多人都渴望這種情況的存在,就是說得到了一定的教訓但是卻不損失什麼太多的東西。

這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一些階級之間的差別了,不斷在生活方面有所差別,就連接受這種教訓的後果也是非常大的差別的,那麼長此以往的話好像最後這種思想層面的差別越來越大。

最後也就體現在了經濟的差別程度,因為思想還是能夠決定一定的經濟基礎的,於是乎差別就越來越大,我覺得這也是階級產生固化的另一個原因吧。

就是老師不同,這句話是十分的簡單的,但是說起來的話也是十分的不簡單,剛才所說的一件事情就是莫翔的老師,莫翔的社會老師所帶給莫翔的一些後果。

小風和起揚就是屬於另一個階級的人,但是這個時候說這種階級的話好像有點太過於正式或者是太過於驕傲了。

但是我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夠辦到這樣的一種情況,能夠辦到這種情況的人根本不缺這些東西的,對這些東西的認知程度也是非常的大。

莫翔在當時的時候一直在相信這件事情是真的是真的,甚至說會拋棄自己所有的財產卻得到看起來更多的財產。

話說莫翔缺這些錢嗎?在我看來的話其實他並不是缺這些錢的,這些錢對於他的父親來說也不算是一個特別多的錢,他只是渴望一個相對來說的財政自由而已。

於是才敢於用自己的全部資金去換另一些東西,最後當自己知道損失這些金錢的時候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

但是看起來的話是為時已晚,因為自己損失的東西現在越來越多了,而且他還要用損失更多的東西去借這些東西來補上坑,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拆了東牆補西牆。

他的東西情況開始出現的時候,也就是意味的普通人開始要接受自己無法承擔的情況,雖然對於莫翔來說還是依舊可以承擔的,但是對於一些普通人來說這種情況顯然是超出了承擔範圍之外的。

當揹負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往上爬的能力就越來越弱,光把這些負擔的東西扔去就要花費很大的功夫,那就是說會減少很多往上爬的時間。

那麼這種階級的固化也就明顯了。

小風和起揚所採用的手段就是無風險的手段,順其自然但是能夠從中獲取莫翔所損失的東西,在莫翔已經到達低谷的時候,那麼再把莫翔給拉出來。

莫翔看到了低谷的慘狀,也能夠覺察到這種低谷之間的悲痛,正打算往前走的時候,突然後面出現了一個安全繩。

一下子就把莫翔給拽上來了,雖然不是拉到了最頂上,但是也絕對到了這個低谷很遠很遠的範圍,無論是這個氣味兒還是所揹負的東西都已經遠遠的離莫翔而去了。

其實這個時候莫翔無疑是幸運的,但是當莫翔被拉上來的時候,很多的白骨想拉著莫翔的腿一起上來,可是卻被低谷的一些蔓藤纏住了,沒有辦法再跟她升到更高的地方。

說起來這種事情的話是有些恐怖的,但是我覺得實際的情況應該比這還要恐怖,我並不是沒有見過那種失敗的人。

而且在這種活動當中失敗的是多數,他們成為白骨,成為這輩子沒有辦法演化成人的白骨。

有的人可以勉強爬出來,但是需要花上很多很多的力氣,也許這輩子都沒有能夠爬出來的勇氣了。

其實剛才所說的那個相親的話確實是有這方面心理的原因。

如果他們真的有這些複雜的條件的話,其實我們也看不到那些大學生高中生開始談戀愛了,他們來說並不是理智了,或者說並沒有理智的那麼多。

其實狀態的話和大學的情況差上不少但是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只說他們在大學時候的擇偶標準和他們在工作時候的擇偶標準還真的沒有多大差別,或者真的沒有像他們口中說的有那麼大的差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果說這個時候開始工作了並且他們工作的環境和大學一模一樣,就是每天能夠接觸到各種形形**的異性,那麼這個時候那些硬性的標準很可能就會變得蕩然無存。

大學生那種條件的話真的沒有像他們所說的那麼優秀,什麼有房有車啦,個子超過多少啦,三圍怎麼樣,拉性格怎麼樣啦,脾氣怎麼樣啦,有沒有什麼暴力傾向啦,和我是不是一樣的興趣啦。

其實這些東西通通都沒有了,因為這些東西在接觸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瞭解到了,既然瞭解到的話那麼能忍受的也就忍受了,不能夠忍受的也就不會成為下一步的關係了。

所以最本質的原因我覺得還是接觸的太少,在工作環境當中接觸的太少,那麼透過介紹的方式又不熟悉,只能夠透過一些硬性的標準來稍微訂一下。

但是當發現這個硬性的標準不符合自己的要求的時候,因為確實還好像有別的條件不符合自己的感覺,於是乎把這一條也給訂上了。

但是在接下來的過程中總是可以發現各種各樣的。

不過如果再反觀大學的時候談戀愛,這是在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這些自己無法忍受的條件,也就是說熱戀期過了之後,那些條件又回來了,就是那些感覺自己很不舒服的事情又回來了。

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第一個方面肯定是商討,兩個人都做出一定的讓步,甚至說兩個人都能夠忍受這方面的事情了。

那麼這一場戀愛關係就繼續,不行的話就撤退。

不過在相親的時候這種情況顯然是沒有辦法出現的,也就是說在相親的過程中如果一方說出來自己的條件之後,你卻說我能不能夠讓這些條件變得沒有或者是變得小一點。

首先能不能給我說出這句話我覺得就是一個挑戰,因為對於陌生人說這樣的話的話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其次的話當說出這句話對方會怎麼想?

大多數是會想成正常的情況嗎?在我看來的話不會,大多數當面對一個陌生人的時候對自己指手畫腳,顯然是會覺得非常不舒服的,即使這個人說的可能是非常對的。

即使表面上可能因為一個好脾氣不發作,但是私底下仍然會認為這個人的思想怎麼那麼多呀,甚至還會想你這個人身上是永遠找不到物件了。

於是乎這種偏見就開始出來了,其實在社交關係上面或者是在網路上面男女的矛盾的產生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男女的兩方面覺得自己是對的,但是因為這種陌生的關係對於性格脾氣的瞭解非常的少導致這種關係矛盾的產生。

當然這是大部分的情況之下,小不分的情況確實有一些比較刁鑽的男人或者是女人,這種的話就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了,就不在這個理論講解的範圍之內了。

像剛才所說的這種情況大部分人是不會把這種話說出來的,小部分人說出來的話就會引起更大的矛盾。

這種矛盾不一定是體現在這種當面鑼對面鼓的身上,更多的都是體現於人對於這種事情的吐槽上面。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網路社交層面上面,甚至說有的可能會寫一些文章來專門針對異性的一些文章,把這些文章寫出來之後就開始抨擊批評。

其實很多的都是沒有考慮到客觀情況的存在。

如果再說回大學生戀愛或者是做回高中生戀愛的身上的話。

不妨探究一下他們這種戀愛關係的確定前提,就是他們在確定這個戀愛關係的時候是如何確定的。

首先來說一見鍾情這個事情,其實一見鍾情有些人說的很對的,一見鍾情鍾的不是情是臉。

長得滿臉麻子滿臉雀斑滿臉黑頭你也不會一見鍾情的,當看到這種情況的存在的時候,你也絕對不會聯想到其他美好的方面。

剛開始一見鍾情的時候就開始想方設法地瞭解這個異性的資訊,瞭解到這個異鄉的資訊之後開始有方法的接觸,也就是用一些陰謀論吧。

接觸了之後使之對之產生一些印象然後再慢慢的產生感覺,最後才確定的這個戀愛關係。

這裡先討論一見鍾情不討論日久生情。

確定了這個戀愛關係之後,這個時候到目前為止他們都是好的方面,也就是說無論是追求者還是被追求者他們都是展現的自己比較優秀的一面。

比如說脾氣,比如說外貌,比如說打扮,比如說性格。

這些東西都是展現的一些比較好的方面,於是乎他們的感情就越來越深,也就是進入了熱戀期。

在這個熱戀期當中還是會展現一些好的方面,比如說男生每天早上可能不刷牙不洗臉,但是為了去見她開始刷牙洗臉了。

比如說女生平時的時候脾氣不是特別的好嗓門比較大,但是為了給男生展現出來一個比較好的方面開始收斂自己的脾氣,收斂自己的嗓門。

這都是打比方說的,於是乎在這個時候他們就展現出來更好的一面,讓對方感覺到我真是找對人了。

這個時候他們的那些所謂的硬性要求全沒了,什麼亂七八糟的房子車子,什麼亂七八糟的存款餘額。

這個時候覺得所有的美好都在兩個人身上,而且會做出一些過激的反應,就比如說在我們學校當中操場的小樹林裡面,兩個人環抱著也不顧別人的感受。

女生坐在男生的腿上,然後親親我我,看得我真想過去踹他們一腳。

但是無論如何這個時候任何的硬性條件都是不存在的。

那麼這個時候所謂的上進心啦什麼工作條件啦其實都不會從這些地方展現出來,而且是很難看出來的這種東西。

度過人熱戀期之後,當雙方的偽裝都開始被扯下來的時候,那就是所說的剛才的一個分水嶺,究竟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這種情況就把我帶到他們的手上。

不過還是有很多能夠克服對方的缺點然後改正自己的缺點的。

也就是說很多的人能夠繼續往下走,這個時候往下走的話這些條件的改變,無論是對於自身來說還是對於對方來說都是比較美好的。

只不過這個時期確實比較難以度過去,這也就是說為什麼以前的時候剛開始結婚的夫妻看起來剛開始比較好,慢慢的也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能夠忍受下來的夫妻他們最終的結果就是不經常吵架了,不經常吵架了之後,只要是沒有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和睦相處的。

這種情況其實就好像是大學生或者是高中生戀愛的情況一樣,只不過這種行為沒有存在於他們的婚姻生活當中,而是把這種行為提前到了戀愛期的熱戀期後面。

他們開始吵架,開始懷疑,開始覺得自己的選擇不對,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度過是以前所有夫妻需要度過這一個困難階段。

當這個階段度過去的時候並不意味著他們能夠繼續走下去,因為他們現在還沒有結婚一些世俗的約定對於他們還是有很大很大的約束的。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件事情就是如果這樣的一對戀愛中的人真的能夠進入婚姻的殿堂的話,他們已經結束了原先夫妻所要經歷的一個困難局面。

當然並不是說這種東西憑空沒有了,而是說這種東西他們在另一個階段已經度過去了。

所以經常可以看到80後的那些夫妻,吵架的頻率比一些原來的夫妻少了許多。

原因可能在於文化上的修養的提升,當然其中的一些另一個原因就是在於這種蜜月期的度過之後的挑戰提前完成。

但是只是說有很多沒有過去罷了,但是無一例外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們對於這些硬性要求沒有那麼高。

但是為什麼對於陌生人的硬性要求那麼高呢,這種事肯定有一定的原因的,對於陌生人的這種條件的話人一般是沒有辦法透過長期的接觸來體現出來的,那麼只能夠是透過一些硬性要求來體現出來。

就比如說如何才是有上進心,可能在大學的時候他每天學習學習都很努力但是他沒有錢,女生也會認為他有上進心。

但是對於一個陌生人的上進心怎麼體現呢,體現的方面很少所以只能夠透過一些地位錢財房子車子這些東西來體現出來。

但是這些東西又沒有完全能夠體現出來這個上進心,或者說這些東西根本達不到一些人心目中所達到的要求的話,於是乎就變得不同意。

另一方的話也會認為對方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這種雙方之間的雙面規定,就很容易造成一些矛盾,而現在社會發達的情況之下這種矛盾就很容易展現出來。

那麼最後的結局的話也不會是特別的好,一般這種事情都沒有辦法繼續進行下去。

但是要說這種行為哪方錯了?根本說不出來所以然,因為可能根本沒有一方錯,又或者說是兩方都錯了。

本來就是一種切換性的思考範圍,導致這個缺口沒有相互重合,並且是擦肩而過傷到了本體,於是乎就認為對方是故意的。

我也想讓這個缺口重合,你也想讓那個缺口重合,但是我們的這個眼光並沒有在同一視線範圍之內,那麼結局很顯然是一個很悲慘的結局。

這種體現的話不僅僅是在上進心上面,還有一方面就是在於另一個例子,比如說,我要求女方三圍比較好。

甚至說這個數字都已經列舉出來了,但是見面了之後發現這個女的太胖了,於是乎又看不上了。

這些硬性的要求卻成為了羈絆,無論如何都是會產生一些矛盾的,但是如果在大學的生活當中,肯定不會有那麼太大的硬性要求的,也就是說會根據身高體重的變化來改變這個三圍的情況。

甚至說如果長得好看的話,男生可能都不在乎這個情況,但是在相親的過程中又覺得這種情況不在乎不行,於是乎給出來了一個硬性的要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