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瑪法傳說之驚天陰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善婆婆的忠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章 善婆婆的忠告

一凡納悶那中年漢子為何自稱'飄門'和'火棘',其實也有出處。

俗話說‘三教九流’,‘五花八門‘,這兩個詞就概括了各家流派,飄門便是其一。

具體又是什麼呢?

所謂三教九流,三教即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以‘仁’為最高信仰,如‘大仁大義’、‘宅心仁厚’、‘仁者無敵’等,在禮樂文明上有很強的代表性。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修真煉丹為其手段,濟世救人、得道成仙為其追求,倡導天地自然和諧,陰陽相輔相成。

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皆是如此。

佛教重視心靈和道德的覺悟,倡導命運輪迴。

修學佛法以求圓滿,信奉此教的男子即是和尚,女子則稱尼姑。佛教諄諄教導世人向善,持今生之苦,修來生之福。

無論是六如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都重視發現真相,斷盡塵世煩惱。

但在瑪法,也有人把武士、道士、魔法師稱為三教。至於九流,其實是人的等級之分,有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作九數,也就有三九二十七階層。

之前有過提及,‘三’和‘九’在人們的生活和意識中,是一對很神奇的數字。

如‘三令五申’、‘三生有幸’、‘三跪九叩’等,多為強調重複,以及最高的敬意。

‘九’意喻最高,最大,也有覆蓋寰宇的意思,像‘九五之尊’、‘九霄雲外’,‘九天攬月’、‘九九歸一’。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人、醫生、相命、丹青、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時妖、盜、竊、娼。

雖被劃分二十七等,但這都是統治者愚弄百姓的手段,實在是荒謬無恥。

話說回來,為何不叫‘九家’、‘九等’,而叫‘九流’呢?

那是把整個江山社稷,比喻成一條大河大川,而包括其中的各階層,就是匯成這條大河的水脈支流,如此而來。

再說‘五花八門’,它最早說的是‘五花陣’和‘八門陣’,也叫‘五行陣’和‘八卦陣’,或者合二為一稱為‘五行八卦陣’。

‘五行’系金、木、水、火、土,常用黃、青、白、赤、黑五種顏色代表,他們混合在一起,會讓人眼花繚亂。

‘八卦’不用多說,按照八卦次第列為陣勢,又可衍生出八八六十四卦,常使對方陷入迷離莫測之中。

後來‘五花八門’又有演變,特指一些行業。

‘五花’,說的就是金菊花、木棉花、水仙花、土牛花、火棘花。

金菊花,代表沽酒賣茶之人。

木棉花,代表給人看病的郎中。

水仙花,代表酒樓賣唱的歌女。

土牛花,代表那些挑夫貨郎。

火棘花,代表雜耍賣藝之人。

這也是那中年漢子為何自稱火棘。

‘八門’,後來代指江湖八大門,驚、皮、飄、冊、風、火、爵、要。

上至王侯權貴,下至市井草民,皆稱江湖,也就分為各種各樣的人群,這八大門,盡皆概括。

驚門,江湖八大門之首,研究吉兇禍福,為人指點迷津,相面算命都屬驚門。

皮門,講究行醫濟世,所以郎中醫師是其門下。

飄門,講究雲遊求學之道,不僅包括學者,那些江湖雜耍的藝人也自稱飄門中人。

冊門,研究的是考證古今之學,文物字畫都屬該門。

風門,研究地理山川之風水,那些風水先生就屬此門。

火門,講究各種養生之術,不管是煉丹士,還是鍊金士,都是火門後人。

爵門,講究的是為官之道,高官厚祿,身份顯赫,此門也最受世人追捧。

要門,則是教人落魄之道。

有人簡單以為要門便是要飯的乞丐,其實不然。這一門的學問十分深奧,本意是教人如何在時運不濟時渡過。是繼續沉淪,或是尋求翻身?

不管‘三教九流’,還是‘五花八門’,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莫不包括其中。

至於處在哪個位置,獲得哪種氣運,有人歸於命數,甘心忍受,有人卻奮力反抗,逆天改命,無論何種,未可厚非焉。

一凡正待返回水美酒店,驀的於人群中瞧見一道身影似曾見過。

他緊追兩步,離近了再看,那人頭戴冪籬,一身灰黑棉袍,領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可不就是指引一凡前往銀杏山谷,還相贈魅力戒指的神秘人婆婆麼?

“夫人,哦,不,前輩,請留步。”

一凡趕上去拱手作揖,恭敬的說道,“承蒙前輩厚愛,還不知該如何報答?”

“原來是你啊,你可以叫我善婆婆。”

那婆婆停下了腳步,“我感覺你的法力增強不少,你找到了那條祈福項鍊?

你身上似乎攜帶異寶,最好不要如此。”

神秘婆婆這番話讓一凡頗為吃驚,他暗想道,“這位前輩絕非凡人,不曾交手,也未曾交流,她竟然能察覺出別人的法力,這是何等靈覺?”

“你是畫畫的小哥哥。”旁邊那小男孩也認出了一凡,笑嘻嘻的模樣招人喜歡。

一凡向那婆婆拱手道,“幸得善婆婆指點,小子運氣使然,承蒙隱世高人贈予祈福項鍊。

只是我本領低微,沒能保護其周全,祈福項鍊已被歹人毀去。”

“被毀了?”那婆婆聽的好奇,順手給那男孩買了一個燈籠,讓他在旁邊玩耍等待。

問清了事情經過,善婆婆也是惋惜不已,“祈福項鍊非常珍貴,這世上恐難再找到第二條。

不過,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雖然項鍊被毀,但其蘊含的靈氣多半已被你吸收,也算是因禍得福。”

“啊?被我吸收了?”一凡難以置信,莫非這就是體內那氣團忽然變大的原因?

一凡想到打坐存思時,原先還是絲絲縷縷的靈力變的成團成塊,他也在短時間內連續領悟大火球和地獄火,不由得相信婆婆的話。

“因果機緣,皆是福報。”

善婆婆說道,“不過,那件異寶易招是非,最好交由你師父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