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第一氏族最新章節列表 > 章一六一 雁門關(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章一六一 雁門關(中)

北胡修行者們的第一反應,自然是逃走。

長城距離此地不過三四裡之遙,對御氣境修行者而言,這委實不算什麼距離。

他們脫身的策略也簡單有效:分散突圍。

然而結果卻並不如意。在場所有的北胡修行者,都沒能擺脫追殺,跑得最遠的那個精銳,也只是奔出去不到五百步,就被一個元神境中期追上。

最終,十幾名北胡修行者,除了當場殞命的,大半都被生擒活捉。

在他們被押回原地前,收了“射鵰”的趙寧已經來到山坡上。

將依照家族規矩行禮的趙啟陽扶起來,見他沒有致命傷,趙寧就掏出一個丹藥瓶子,讓對方將丹藥分給在場的受傷將士。

“前段時間就聽說你要來,卻沒想到來的這麼快。寧哥兒是怎麼出現在這的?”趙啟陽吞了丹藥,面色很快好轉,拍著趙寧的肩膀豪邁大笑。

他是趙寧的堂兄,雖然是庶出,天資也一般,但自家人自然有自家人的親近。

“只是想在到雁門關之前,看看邊關的戍衛情況,這幾天一直在長城轉悠,碰到你們也算是運氣。”趙寧笑著回答。

他這些時日不分晝夜行走在長城邊地,為的是想在任職前,先瞭解一下邊軍的底層情況,順便探一探各處的防務有沒有什麼懈怠、漏洞。

到了雁門關,趙寧雖然目前不是主將,但卻有一個主人翁的心態。

到今夜為止,趙寧已經準備結束巡查,明日趕去雁門關了,還沒發現什麼明顯的問題。如此看來,他的父親趙北望,雖然生性散漫,但治軍還是合格的。

當然,這裡面也會有他母親的功勞,而且估計功勞比趙北望還大些。

趙寧跟趙啟陽閒話家常的時候,那個之前快被蒙圖砍斷左手的將士,一瘸一拐的過來行禮,“多謝趙公子救命之恩,卑職沒齒難忘!”

“自家人不必客氣。”

這個修行者雖然不是趙氏族人,但同在雁門軍,說一句“自家人”並不為過。

很快,趙寧帶來的那些趙氏精銳修行者,就將沒被殺的北胡修行者,都押了過來。

現在,趾高氣揚的變成了雁門軍將士,如喪考妣的是個個傷勢慘重的北胡修行者,趙寧眼神漠然的掃了他們一眼,語氣清淡的開口:

“我也給你們一個機會,說出你們擅入大齊邊境的目的。我問一聲,你們就回答一句,如果答案不能讓我滿意,我便殺你們一人。

“放心,我是大齊世家子弟,有教養,不會吃你們的肉——我會讓你們的同伴,將你們的肉一片片生吞下去。”

說著,他的手指隨機挑選了一人,“你,回答我的問題。”

聽到趙寧的話,北胡修行者們無不是面色大變,有的面露驚恐,有的雙目飽含敵視,有的驚慌不已,有的誓死不屈。

等了兩息時間,趙寧沒有得到對方的回答,便轉頭看了身旁的一名修行者一眼。

後者是個面龐消瘦的中年男子,不修邊幅,看起來有些邋遢,深邃的眸子古波不驚,好似有著堪破紅塵的智慧。

這正是趙氏命案中,被一個清倌兒的死陷害,曾經收養過趙玉

潔的趙遜。

趙遜無聲走了出來,來到那名沒回答他問題的北胡修行者面前,毫不理會對方的咒罵咆哮,一隻手掐住對方的脖子,一隻手冷漠的抽出了刀子。

慘叫聲撕裂了荒山寂寥的夜色。

在第三個北胡修行者被凌遲,其餘北胡修行者都是一嘴血肉後,趙寧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答案。

正如之前蒙圖所說,他們到代州來,是為了探查雁門軍有沒有整軍備戰。

同時,也想儘可能弄清,除了雁門軍外,大齊皇朝有沒有派遣中央禁軍,到邊關來屯駐備戰。其它的,例如雁門軍有沒有增兵,軍糧、軍械有沒有增加,也在他們的打探範圍內。

像蒙圖這樣的隊伍,天元王庭派出了不止一支。而沒有元神境帶領的隊伍,就更多。

這些隊伍位置很分散,進入代州也有先後順序,走的全都是崇山峻嶺,且行動時間有嚴格限制,並不會在代州逗留太久,這才沒有鬧出特別大的動靜。

透過眼前這個情況,趙寧迅速推斷出了局勢:天元王庭在擔心大齊出兵草原。

蕭燕細作案後,大齊跟天元王庭的關係,一下子降到了冰點。

而失去蕭燕和她麾下的細作勢力後,天元王庭在大齊沒了消息來源,因為顧慮大齊出兵報復,這才不得不冒險派遣許多探子,到代州一線刺探訊息。

這個時候,無論從哪方面看,天元王庭面臨的形勢都很複雜。

趙寧等人沒有在荒山停留太久,修行者們傷勢得到控制後,就一起去了附近的長城烽燧休息。而後不久,雁門軍的支援趕了過來,雙方匯合,也沒有夜晚離開烽燧。

翌日,趙寧先行趕往雁門關,趙啟陽則帶著傷員在後面緩行。

當日午後,趙寧抵達雁門關。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

東西山岩陡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之雁門關。關城並非單薄的一道城牆,而是依山勢有內外數道關牆,整個關防體系,更像是一座“方城”。

雁門關的起源要追溯到戰國時期。

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時,擊敗林胡、樓煩等族入侵,始設雲中、雁門、代郡。而後李牧常駐雁門,因一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而成為一代名將。

大秦一統後,始皇帝命蒙恬率軍三十萬,出雁門,擊北胡,成功收復河套地區,將匈奴逐到陰山以北,之後修築長城。

漢時,李廣、衛青、霍去病等人,都曾在雁門關內外大敗匈奴。

大齊開朝之初,國家凋敝,一統草原的北胡王庭屢屢寇邊,最嚴重的一次,北胡可汗親率騎兵三十餘萬,更是攻破了雁門關,大掠邊地數州而還。

太祖為雪國恥,厲兵秣馬數載。

而後,以趙氏先祖為三軍統帥,領兵近二十萬北出雁門關,征伐漠北;同時以孫氏先祖率偏師出山海關,魏氏先祖率勁旅自涼州北伐,於左右兩翼呼應。

在山海軍、隴右軍的配合下,趙氏先祖於漠北七戰七捷。

最終,趙氏先祖親率八千精騎於大雪之夜奔襲百里,出其不意攻破北胡王庭,陣斬當時的北胡第一強者,修為已至王極境

後期的左賢王。

十餘日後,趙氏先祖追上倉惶逃走的北胡可汗,將其生擒活捉押回燕平城。

自那時起,漠北平定,草原再無統一王庭,大小胡人部族無不對大齊俯首稱臣,年年朝覲,歲歲納貢。

趙氏先祖也因此功,官拜大都督府大都督,趙氏族人從此世代戍守雁門關,威懾漠北,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六年。

站在雄偉巍峨的關牆前,抬頭望著高聳入雲的城樓,目光從一個個身披鐵甲手持長戟,眉眼如劍挺拔如松的將士身上掃過,趙寧回想起這些前塵往事,一時間思緒萬千,感慨良多。

先賢的輝煌功績,總是讓後來者心馳神往,覺得與有榮焉。

先烈的金戈鐵馬,也總讓年輕後輩熱血沸騰、心懷激盪,恨不得立即披甲執銳,上陣殺敵,建立不世之功。

而對趙寧來說,雁門關不僅是英雄池,也是傷心地。前世,趙北望跟大批趙氏精銳修行者,以及無數鎮關將士,就是在此血灑疆場,化為白骨。

但眼下的趙寧,心情卻是輕鬆的,欣慰的,開心的。

因為他很清楚,因為自己在燕平城的努力,前世的慘烈戰況,今生絕對不會再度上演。沒了蕭燕的細作勢力配合,雁門關依然是雄關天塹,沒那麼容易失陷。

而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北胡大軍,永遠也不能攻破這座,見證了無數英雄豪傑的“天下第一關”。

趙寧正如此想著,旁邊不知從哪裡冒出來一個虯髯大漢,也不出聲,揹著雙手,前傾著上身,用一種看稀奇的目光,圍著他上下打量,嘴裡不時嘖嘖有聲。

好像很感嘆的樣子。

趙寧回過神來,還未開口,虯髯大漢已經伸出蒲扇一樣大的手,像是老鷹抓撓小雞一樣,左右扒拉著他的腦袋,似乎要將的頭蓋骨掰開看看。

在趙寧快被折騰的暈頭轉向的時候,大漢反而奇怪地問他:

“你說說,你這腦袋是怎麼長的?我看著也沒什麼特異的地方,咋就跟我的不一樣?

“想我趙北望也是一代豪雄,胸懷坦蕩,霽月高風,怎麼就把你生得心機深沉,算無遺策,像個狗頭軍師?你說說,你到底是不是我的兒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話說完,虯髯大漢又開始嘖嘖稱奇,看趙寧的目光,都帶上了幾分若有若無的懷疑之色。

在趙寧哭笑不得的時候,趙北望扒拉趙寧腦袋的手,被人狠狠拍掉,緊接著,趙北望因為腰肉被人擰著轉了圈,身體也跟著歪曲起來,疼得他齜牙咧嘴,直吸涼氣。

“你來告訴我,寧兒是不是你兒子?你這殺千刀的,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自己蠢得像個豬頭,還不準老孃把兒子生得聰明些?趙北望,今兒你不把話說清楚,別怪我當眾墜了你的顏面!”

說話的人明顯很兇很暴躁。

但卻是個看起來很嬌弱的女子。

關城上的戍卒,早就已經把目光投向了別處,或者看看白雲,或者欣賞山巒美景,一副什麼都沒看到,什麼都沒聽見的樣子。

眼前這奇異的一幕,並未讓趙寧心中有任何波瀾,他早就習以為常,遂整整衣襟,鄭重向兩人行禮,“孩兒見過父親、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