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第一氏族最新章節列表 > 章一八九 進入戰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章一八九 進入戰場

大軍出雁門,順著蜿蜒山道如蛇前行,出了山口進入無垠草原後,視野豁然開朗。於是隊伍分為左中右三股,在斥候的引領下一路向北。

右翼打頭的將領,是個三四十歲的魁梧壯漢,碧眼捲髮,深眼高鼻,儼然西域胡人面孔。這便是雁門關防禦使,安思明。

乾符六年,朝廷以塞北不靖為由,調禁軍三萬,充雁門關;乾符七年,因北胡公主孛兒熾君.燕燕特穆爾之亂,皇帝再往雁門關增兵三萬。

至此,一年之內,雁門關擴軍六萬。為協調邊關防務,朝廷新增雁門關防禦使之職,以右武衛大將軍安思明任之,統領六萬新卒,實為雁門關副將。

“末將原以為,此戰大都督會讓我們留守雁門關,沒想到大都督並沒有這樣做,反而給了我們參戰立功的機會。”

安思明身旁,一名長臉將領小聲說道,眸子裡閃爍著精光。

策馬而行的安思明不露聲色,淡淡道:“如何征戰,自有大都督說了算,你我聽令行事即可。”

“就是不知真到了戰場上,我們有沒有立大功的機會。先鋒可是趙北望,左翼也是趙氏將領,我們不要變成後軍才好。”馬臉將領不無深意的道。

安思明瞥了馬臉將領一眼,“我們初來乍到,站穩腳跟為第一要務。大都督讓我們做什麼,那就做什麼。哪怕是跑腿,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明不明白?”

馬臉將領見對方口風緊,根本不給自己透露更多想法,也只能停止努力,“是,將軍。”

鳳鳴山,一座山勢高聳,視野寬闊的山峰半腰處,搭建了幾座不大不小的氈帳,周圍佈防嚴密,遍於四處的修行者,正在機敏的監視各方。

居中的大帳裡,幾名天元大軍的高級將領,正在沙盤前討論軍機,為首的不是別人,正是右賢王察拉罕。

不多時,有修行者高手前來稟報:雁門軍先鋒三萬騎,已經逼近鳳鳴山。

“來得倒是挺快。”察拉罕抬起頭來,眼中厲芒一閃,“先鋒大將是誰?”

“趙北望!”

察拉罕略感詫異,“趙北望竟然親自擔任先鋒?”稍作沉吟,又道:“如此說來,趙玄極很可能已經來了雁門關。”

說著,他揮揮手,示意斥候退下,繼續探查雁門軍行動。

“這些天來,雙方斥候頻繁交鋒,我們在鳳鳴山、紅葉原等地,佈置有不少兵力的事實,雁門軍應該已經得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察拉罕的謀主,半百老者白音,摸著沒有幾根鬍鬚的下巴,尋思著道:“這個時候,趙北望徑直衝我們來,真是打算主攻我們這裡?”

察拉罕沒有妄下論斷,趙北望可能就是衝著他們來的,也可能只是疑兵。這需要斥候探查到了雁門軍主力的動向,才能得出結論。

“無論如何,鳳鳴山可能即將爆發激戰,將斥候全都撒出去,各部做好迎戰準備,高手強者隨時策應。”

察拉罕下達完命令,走出帳篷,放眼向前望去。他所在的位置,在鳳鳴山最險峻的地方,說是最險峻,山高也沒有多少,至少跟雁門關那邊沒法比。

在他面前,起伏和緩的草坡,猶如一道道海波鋪陳開來。兩側一望無際,前

方卻能看到盡頭,數十裡外就是基本平坦的草原。

時已入秋,草木枯黃。

一座座山包上,天元軍的遊騎、斥候,好似浪花點點,有的駐足不動,像是跟景物融為一體,有的往來賓士,在身後揚起長蛇般的灰塵。

天元軍的主要兵力,佈置在察拉罕腳下這座山峰的近前,這裡的地勢最好依託,營寨彼此相望,互為援引。

每一個山包,每一個可供大量兵馬通行的平緩草坡、山谷道路,都有重兵把守。但兵力也不是完全分散開、平均在每個要地,主力都在各個關鍵節點上。

整體防線也有所側重,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以察拉罕腳下的山嶺為後盾,佈防方式跟雁門關類似;另一部分在前方二三十裡外,那裡的大片平緩草坡中,也有一處門戶。

所謂門戶,即為山勢相對險峻,通道狹窄,兵力無法完全展開,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之地。

眼下,十多萬天元軍的主力,並不在鳳鳴山,而是擺放在鳳鳴山與紅葉原的中間地帶。

當然,十萬大軍也沒有擠作一團,而是分作了左中右三部分,互有間隔。

這樣佈置的好處,就是左右兩部分,分別距離鳳鳴山、紅葉原都比較近,可以快速馳援。劣勢也不是沒有,距離最遠的那部分兵馬,馳援過來就慢些。

但只要前兩部趕到了,六七萬將士足以穩定戰局。就算不能取勝,也能消耗雁門軍體力,等到最後一部分生力軍加入,就容易一舉反擊得手。

阻截雁門軍的天元軍將士,穿的都是契丹部衣著,打得也是契丹部旗號。

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戰後把已經成了傀儡、幌子的契丹王庭,丟給大齊承擔責任。

這場戰爭,只要跟雁門軍交手,無論是什麼理由,都會讓那支軍隊跟大齊成為死敵。

天元王庭要統一草原後,才能跟大齊正面對決,而且戰爭計劃是在兩年後。如今,天元可汗突破天人境的時間被延後,就算滅了達旦部,也需要更多時間準備。

修行者一次次回報,雁門軍先鋒跟鳳鳴山的距離,不斷在被拉進。

當日太陽落山的時候,趙北望所部已經到了這片山區前,距離察拉罕的第一道防線,只有三十裡左右。

雙方斥候修行者之間的廝殺,在短時間內變得極為激烈。方圓百里之內,各地不時有真氣光芒閃爍,有的螢火般一閃而逝,有的不斷糾纏交替。

一些地理位置重要的道口,視野寬闊的高地,不斷有遊騎、斥候飛奔而去,消失在視線死角,又不斷有沒了騎士的戰馬,在一段時間後孤零零出現。

在日夜交替的時辰裡,成百上千的斥候、遊騎,張開了長弓,揮動起長刀,在大戰還未真正開始的時候,衝向自己的敵人,燃燒了自己的鬥志與生命。

在這些人裡面,永遠墜入黑暗,在冰冷的沙場陷於沉寂,再也見不到明日太陽的,不在少數。

很多元神境強者都開始負傷,乃至當場隕落,就更不必說御氣境修行者了。

在繁華的城池中,太平的部落裡,任何一個御氣境修行者,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元神境更是堪稱強者,每一個

都有名有姓,為人所敬畏。

但是在這裡,他們的消亡就像秋葉飄零,普通尋常;一如煙花綻放,只有剎那光芒。

某些時候,兩軍對壘,主力並不會接戰,互相觀望一番後,因為形勢變化就各自撤退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但無論主力是否交戰,只要兩軍進入戰場,斥候就會開始死亡。作為大軍延伸出去的眼睛,他們中的一些將士,必定要死在最前面。

在兩軍斥候都付出不小代價後,彼此都瞭解到了對方意志。最終,天元軍的斥候全都退到了第一道防線附近,雁門軍的高手也沒有繼續往前突進。

這意味著,天元軍無法探知趙北望所部身後的情況,打探不到雁門軍主力的動向;而雁門軍高手,也無法掌握天元軍的防線虛實、兵力多寡。

趙北望頂多派遣經驗豐富的將領,在防線前觀望觀察一番,藉此做出有限的判斷;而察拉罕也只能根據趙北望接下來的行動,去推斷雁門軍主力是否會過來。

此時此刻,察拉罕面前,有三萬餘天元軍將士。

“看樣子,趙北望是打算進攻我們了,最遲明日佛曉,他們就會發起攻勢。”白音捻著下顎上為數不多的幾根鬍鬚,望著正在紮營的雁門軍先鋒悠悠開口。

察拉罕同意白音的判斷,他叫來幾名元神境高手,讓對方帶著他的軍令,去給在鳳鳴山、紅葉原中間地帶的騎兵傳訊,讓他們迅速增援。

不過戰事畢竟還未爆發,眼前的對手力量也有限,察拉罕沒有讓那十萬騎兵都過來,只是調動了離鳳鳴山最近的那三萬多騎。

“齊軍的戰略部署,還是一如既往的簡單直接,哪怕我們佔據了地利,只要能跟我們交上手,他們就會不顧一切抓住機會,生怕我們跑了。”

察拉罕眺望著燈火輝煌,猶如一片璀璨星海的雁門軍營地,臉上浮現出濃濃的冷笑,眼中盡是譏諷之意:

“雁門軍如此作為,無疑是有必勝之心。看來在他們眼中,我們仍是不堪一擊,只要跟他們交戰,戰則必敗,就像百年之前的突厥大軍一樣。”

白音呵呵兩聲:

“齊軍目光短淺,認不清事實,其實也怪不得他們。他們太平日子過得太久了,自大的時間也太長了,導致他們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現在,是時候讓他們付出代價,見識見識我天元大軍的戰力了!只要戰爭開始,他們就會知道,一百多年過去,兩軍強弱已經易形!”

雙方兵力相當,無論察拉罕還是白音,對擊敗雁門軍都有絕對信心。

“達旦軍雖然集中在王庭,龜縮防守,拒不出戰,但旬月之後,他們也必被太子吞滅。

“等到那時,我們怎麼也擊敗雁門軍了。如此一來,草原形勢大定,南朝再是不服氣,也無法改變事實。

“他日大漢成就天人境,那就是我們揮師百萬,南下滅掉齊朝的時候!”

說到這,白音深吸一口氣,眼中滿是狂熱之色。

察拉罕雖然沒有口出狂言,但也深吸一口氣,戰意盎然。

他恨不得明日早些到來,好讓他快些把趙北望陣斬於此,為百年前被趙氏先祖戕害的左賢王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