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第一氏族最新章節列表 > 章二三二 坐著與跪著(三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章二三二 坐著與跪著(三更)

徐明朗面容肅穆:“僅憑契丹一部,絕對不會有這麼多王極境。可見鳳鳴山一戰,並不是如天元太子說的那樣,他們完全沒有參與。

“而根據雁門軍戰報,當時在天元部、契丹部跟達旦部的戰爭中,有達旦部王極境被斬殺,現身的‘契丹’王極境有兩人!

“兩個草原王庭,最少擁有了八名王極境,這是草原對大齊最大的威脅,大齊必須慎重處理。”

百餘年來,大齊輕視草原,篤定草原對大齊沒有實質威脅的根本,除了對中原皇朝國力的自信,就在於大齊的王極境數量,不是草原可比。

而現在......

“若無這麼多王極境,這些蠻子哪裡來的底氣,敢在鳳鳴山阻擊雁門軍,跟我大齊王師作戰?天元太子怎敢出爾反爾?”

皇帝冷哼一聲:“好在鳳鳴山一戰,打服了他們,讓他們意識到了,他們就算有這麼些王極境,仍非大齊王師對手,及時幡然醒悟。”

雁門軍戰報傳回,皇帝得知草原有這麼多王極境時,第一個反應,就是調遣大齊王極境北上,確保後續戰鬥的勝利。

好在天元、契丹兩部及時低頭。

“契丹可汗跟他帶來的王族中,就有三名王極境,草原沒了這三個頂尖強者,實力也就弱了很多。”

徐明朗試探著說道,“鳳鳴山一戰中,趙氏多了趙鎮中、趙北望兩個王極境,現在大齊的王極境數量,已經超過了雙手之數。”

他這話的意思,本來是沒了契丹部那三個王極境後,大齊王極境的數量,依然穩壓草原一頭,不必過於重視草原。

更何況,達旦部跟天元部還是敵對關係。

皇帝眼神銳利,一言不發。

徐明朗低頭不語。

大齊眼下十一個王極境,趙氏就佔了三個,數量已經跟帝室齊平。無論是對皇帝來說,還是對徐明朗而言,這都絕對不是個好消息。

兩人沉默半響,皇帝道:“鳳鳴山兩戰,雁門軍共計折損四萬,而兩戰殺敵不過六萬,這份戰果,宰相怎麼看?”

徐明朗遲疑著道:“百餘年前,我大齊王師蕩平草原時,殺敵超過二十萬,傷亡也不過四萬餘......由此可見,這些年,趙氏是怎麼治軍的。”

話至此處,徐明朗沒有繼續往下說。

皇帝也沒追問。

“鳳鳴山一役的軍功評定,就辛苦先生一回,帶頭主持核算、評定如何?”皇帝忽然語氣親和的道。

“臣領命!”

千言萬語,都在那聲“先生”中,無需再多作說明。徐明朗已經知道,他在這件事中應該怎麼做了。

讓他來評定此戰軍功,他還能讓趙氏好受不成?

......

徐明朗想了想,還是問了一個符合他宰相身份的問題:

“陛下,若是天元太子入京後,願意承擔的罪責不夠多,大齊是否要要雁門軍二度出關,攻滅天元部?”

皇帝淡淡道:“雁門軍此戰損失不小,需要休養,再有北伐戰事,他們就不用參與了吧?

“隴右軍、山海軍,乃至禁軍,都可以出兵漠北。屆時,再讓女真、契丹、達旦三部出兵協助,區區天元部何愁不滅?”

徐明朗心頭大定,完全明白了皇帝對待趙氏的態度,“陛下英明!”

鳳鳴山一戰,天元、契丹兩部聯手,都被雁門軍擊敗,而且嚇得趕緊認輸服罪,一個可汗一個太子,不顧生死親自來燕平謝罪。

他們能有多少戰力?

沒到山窮水盡之時,他們怎會犧牲

可汗和太子?

這種存在,反手可滅。

只是真要出兵的時候,卻不能再給趙氏立功的機會了。

皇帝琢磨了一下,“此戰中,北胡既然出現了八個王極境,那只來三個怎麼夠?天元太子想要入京,就讓他也帶兩個王極境來。”

要真正穩定草原,免除後患,還是要消減他們的王極境數量。這些王極境到了京城後,除卻契丹可汗跟天元太子,其餘人都必須被廢除修為!

如此,皇帝才會安心。

“陛下的意思是,此事也讓臣處理?”徐明朗眼前一亮,這意味著,此戰的善後事宜,就完全掌握在了他手中。

“有勞先生了。”皇帝道。

徐明朗大喜過望。

......

掃了一眼天元、契丹兩部的禮單,趙寧輕笑一聲。

雖說蒙赤跟契丹可汗,要給皇帝上書,趙寧跟趙氏不好阻攔。但他們畢竟是要透過雁門軍辦事,沒點好處,雁門軍憑什麼大開方便之門?

任何一點可以賺錢的地方,趙寧都不會放過,就算從對方的牙縫裡扣,他也要扣出一塊肉來。

對方賄賂趙氏的財物,說多不太多,說少也不少,兩部加在一起,攏共百來萬金。看來蒙赤對趙氏還是防備得很,能少資敵就少資敵。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讓他們撤軍的時候,把隨軍物資都留下,只准帶回去的口糧。”

趙寧對蒙赤的態度自然不滿意,遂有了這麼個主意:

“如果雁門軍的軍功不打折扣,這些物資就當作繳獲,上繳一部分;如果朝廷不給雁門軍應有的軍功,那這些物資,雁門軍就自己吞下。”

“我們這樣大包大攬,怕是不妥吧?且不說文官們如何彈劾我們,就算是陛下,也會對我們甚為不滿。”趙辛擔憂道。

趙寧拍拍他的肩膀,笑道:

“我當然希望,朝廷不會剋扣我們血戰得來的軍功,那樣對誰都好,大家也不用面紅耳赤互相瞪眼。”

“但如果該給的軍功朝廷不給,趙氏跟雁門軍就不能不滿?他們能做初一,我們自然能做十五。就算有過錯,也不過是互相推諉罷了。”

這番話很有道理,但趙辛還是顧慮重重,“陛下是君,我們是臣,我們跟陛下對著幹,怎麼都會有很多麻煩。”

說著,他往安思明所部的營地掃了一眼,壓低聲音對趙寧道:

“安思明都來了,陛下已經要動我們的軍權。咱們再這麼斂財,只怕雙方矛盾會快速激化,我們肯定鬥不過陛下,必然要吃大虧。

“那種形勢下,或許家族會遭受重挫,落得跟鄭氏、呂氏一樣的下場!真到了山窮水盡之際,我們還能造反不成?

“大齊各個邊境雄關,重兵駐守之地,每一個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將門把持,唯獨雁門關只有趙氏一家。

“陛下讓安思明到雁門關來,意圖分趙氏軍權,雖說這事對我們傷害極大,但這就是帝王心思不是嗎,我們能奈何?

“其實只是安思明在雁門關,我們軍權就算受損,也不過是跟其它將門一樣處境罷了。只要大都督府仍在,我們依然是大齊第一將門世家。

“陛下分我們的軍權,也就能做到這麼多罷了。斷不至於讓趙氏傷了根本,鬧得雁門軍內部大亂、國門大開,自毀長城。”

“可若是我們斂財太甚,家族壯大過多,真跟陛下鬥得不可開交,陛下讓我們失去將門第一的位置,讓我們家勢大衰,豈非得不償失?”

趙辛說的都是事實,幾近於金玉良言。

皇帝要收世家的權,那

就讓他收走一部分好了,吃虧的又不是趙氏一族,而是所有大族。

只要趙氏仍是世家,仍是大齊第一將門,就算勢力不如以前了,但在大齊內部的地位,卻不會有根本衰退。

說到底,趙氏是大齊的趙氏,是立足於皇朝內部的,只要在內部仍能“稱王稱霸”,在皇權面前,委曲求全並無不可。

太平盛世,民不與官鬥,臣不與君鬥。有再大的委屈、再多的道理,也不行。

不是不想,而是鬥不過。

太平時節,官吏掌握著絕對權力,君王對國家有絕對掌控力,不容挑釁,不容忤逆。

有冤屈,官吏、君王為你主持公道,那就有公道;官吏、君王不給你公道,那即便是趙氏,也只能跟馮三、馮牛兒等人一樣的處境和下場。

不服的平民,不服的臣子,奮起反抗的唯一下場,就是身首異處,家破人亡,並被扣上暴民罪徒,亂臣賊子的帽子,被世人唾棄,在史書上留下罵名。

既然鬥不過,那就只能忍辱偷生。

畢竟大家都要活著。

除了皇帝,誰活著,還能不受氣呢?

民在官面前卑顏屈膝,臣在君面前蠅營狗苟。

皇帝要收軍權,時勢如此,趙氏識相就範就行了,萬不能失去聖心。

也即,就算皇帝對不起趙氏,趙氏也得巴結討好皇帝,做一條忠犬,做一條好狗,保住自己第一狗腿的地位。

趙氏是臣,居於人下,這是生存之道。趙氏能追求的,就是做眾臣之首,可以在天下臣民面前,耀武揚威頤指氣使,享受人臣的最大尊榮。

以上這些,是趙辛的核心意思。

趙寧明白他的意思。

但趙寧不以為意。

甚至是完全不認同。

他抬起頭,望著悠悠青天道:“這天下,不是皇帝一個人的。

“太祖打下江山,有趙氏先祖衝鋒陷陣,族人死傷無算;皇帝能安享太平,也有趙氏日夜鎮守國門,骨肉不得團圓。

“鳳鳴山這一戰,多少趙氏俊彥馬革裹屍?白風口主陣山包上,至今血腥味未散。我們是第一世家,可那是我們用命換來的,不欠皇帝一分一毫!

“皇帝跟世家共天下,我們一起坐在朝堂上,君臣相合,各安本分,彼此禮敬,太平無事。

“皇帝要終極皇權,不做人了,要做神,要讓我們跪在朝堂上,把我們當奴僕、鷹犬,予取予奪?

“那不可能。”

聽到趙寧這番話,趙辛心神大震。

半響,趙辛不可置信的問:“陛下不讓我們坐了,要讓我們跪著?”

自古以來,無論秦漢,還是本朝,官員在朝堂上,都是坐著的。世家官員跟皇帝並作於朝堂,這是皇帝與世家共天下的根本表現。

讓官員失去坐的資格,變成跪著,那就不是共天下了。那說明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的,所有的官員,都只是奴僕而已。

趙寧沒有回答。

他心裡想的,是大齊的寒門勢力,是那些靠科舉成為官員的士子。他們,是一股洪流,是漫天的海浪,是能改天換地的力量。

只是他們在改天換地,把世家官員從朝堂上一掃而空後,自己會跪在皇帝面前,不做人了,做狗奴。

臨了,面對萬里蒼穹,無邊無際的原野,趙寧說出最後一句話:“我不會坐以待斃。”

太平時節,面對強權,臣民只能引頸受戮,趙氏必須苟且偷生。

可眼前的天下,是太平時節嗎?

大齊沒有幾年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