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第一氏族最新章節列表 > 章八二零 互不理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章八二零 互不理解

高居主座的楊延廣,面色不善地看著站在殿中的楊佳妮,憤怒這兩個字明晃晃的掛在眉眼之間。

他對楊佳妮很不滿。

事實上,楊延廣對楊佳妮從未如此不滿過,眼下他都有撤掉對方前線主帥之職的衝動。

費縣之敗損失慘重、影響惡劣,對形勢造成了不小貽害,但如果僅僅是這樣,楊延廣還不會對楊佳妮如此不滿。

勝敗乃兵家常事,他們這回的對手是反抗軍,楊佳妮面對的又是素有戰神之名的趙寧,輸了並不是什麼無法接受的事。

更何況大軍之所以慘敗,並非楊佳妮排兵佈陣、調兵遣將的臨機應對上有什麼致命失誤,而是侍衛親軍硬生生被反抗軍正面壓制、擊敗,建武軍無法應付反抗軍重騎衝陣。

楊延廣之所以這般不滿、憤怒,另有一番原因。

“精氣神,精氣神——我吳國將士的精氣神,怎麼就比不上晉軍的精氣神了?難道晉軍中的那些人吃得不是五穀雜糧,頓頓都是用靈丹妙藥飽腹?”

楊延廣平復心境、收斂怒意,目光森冷地盯著楊佳妮,“兩軍將士都是人,都是血肉之軀,我吳國將士難道天生不如晉軍戰士?真是豈有此理!”

面對楊延廣的訓斥,楊佳妮默然不語。

大軍敗了,她回到徐州,自然得跟楊延廣等人回顧整場戰鬥的經過與大小細節,總結經驗教訓,分析戰敗的原因,力求下回作戰時有所改進,避免重蹈覆轍再次被擊敗。

楊佳妮認為侍衛親軍之所以被正面擊敗,最重要的原因是吳國將士精氣神不如晉軍,並表示縱觀整場戰鬥,這是再明顯不過的結論。

大戰初期,侍衛親軍能做到與反抗軍大致勢均力敵,可隨著戰鬥進行,侍衛親軍愈戰愈疲,而反抗軍越戰越勇。

前者每日作戰後回到軍營只想著歇息,而反抗軍精力旺盛鬥志昂揚神采飛揚,戰後還能研究改進戰法,不斷取得進步,最終全面壓制了侍衛親軍。

這個情況監軍韓守約、侍衛親軍陳雪隴、建武軍吳俊都親眼看到了,楊佳妮提出來也沒甚麼,楊延廣就算不能接受也不會發怒。

關鍵在於,楊佳妮分析兩軍將士精氣神不同的根由時,所產生的一個重要結論。

這個結論不是反抗軍吃得好,天天有肉,而吳軍將士每日只能吃饅頭幹餅——雖然這的確是事實,反抗軍軍營裡飄出來的肉湯香味,吳軍普通將士聞不到,楊佳妮等高手卻能嗅個分明。

楊佳妮的結論是,晉軍將士精氣神勝於吳軍的原因,不在軍中,而在國中。

河北河東的大晉子民,人人安居樂業,家家生活美好,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基本保證,不會出現辛勞多年卻無安身之地的情況,生老病死也有相應保障,不存在一人生病全家遭殃的慘劇。

另外,河北河東的大晉子民不受地主、官員等特權階層的欺負,不必對誰卑躬屈膝,不必諂媚討好大人物,人人都有尊嚴,也沒有人能剝奪他們的尊嚴,讓他們忍辱負重。

簡而言之,大晉的平民百姓活得像個人,而不是牛馬牲口。

可吳國不同。

吳國之內地主為尊、財富為王、權力至上,人人都崇拜金錢信奉權力,而不是崇拜道德,追尋公平正義,官員豪商也好,書香鄉紳也罷,這些寒門權貴是人上人,靠著特權站在平民百姓頭上拉屎。

於是到了戰場上,吳國普通將士不敢死,死了,家裡失去頂樑柱,妻兒老小就會在吳國那樣格外現實逐利的世道裡處境悲慘,並因為地主大戶、富人官員的欺負活得艱難無比;

大晉普通戰士敢死,他們死了,也不用擔心家人受欺負。

相反,他們的家人會成為英雄眷屬,人人尊敬,因為信奉公平正義而重情重義的鄉親鄰居,會在生活中自發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照顧,並獲得地方官府與國人聯合會的諸多厚遇,一生無憂。

晉軍將士是為了家鄉親人,為了美好生活而戰,戰意昂揚,遇到艱難困苦也不會畏懼後退;

吳軍將士出戰完全是因為當兵吃糧,想要趁機劫掠發財,戰事順利當然如狼似虎,戰事不順則容易倦怠,生出牴觸思鄉等情緒。

兩者的精氣神不是不同,而是有天壤之別。

故而侍衛親軍雖然裝備精良,卻被晉軍打得慘敗。

有了這個結論,楊佳妮向楊延廣提出了自己的進言:吳國需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給平民百姓更多福祉,限制寒門權貴的利益與特權,這樣一來良家子才會為了保家衛國奮不顧身。

聽了楊佳妮的分析與進言,楊延廣的反應如何?

他能有什麼樣的反應?

答案再簡單不過。

當然是勃然大怒。

怒髮衝冠的楊延廣,不可能去跟楊佳妮辯論吳國好不好、吳國百姓受不受壓迫剝削的根本問題,因為那是吳國不可更改的立國之本,實在沒有討論的必要。

他只能避重就輕,抓住表面問題呵斥楊佳妮,言辭鑿鑿的表示兩軍將士都是一樣的血肉之軀,都是爹生娘養的,不會有精氣神的本質不同,讓楊佳妮閉嘴認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上之所以這樣認為,是沒有親自去戰場看過,如果王上在戰場呆上一段時間,就會很容易發現兩軍將士精氣神的不同.......王上可以召見韓守約、陳雪隴等人詢問。”

楊佳妮再三強調自己的意見並非空穴來風。

她實在不能理解楊延廣為何那麼剛愎自用、固執己見,完全不相信她這個前線將領的觀察與分析,這不是她印象中那個智慧練達的楊延廣。

“住嘴!”

見楊佳妮半點兒都不能領會自己的深意與苦衷,還在糾纏這個根本不可能解決的問題,楊延廣剛剛平復不少的怒火又一下子湧上心頭,“費縣敗了也就敗了,吳國不是敗不起。

“可你看看你現在的樣子,一場不到十萬人的大敗,就讓你懷疑吳國大軍,你還算是個合格的大軍統帥?

“休要再言,退下,好生思量,明日再來見本王。如若到時候你還想不通這些問題,本王就要考慮你繼續做大軍統帥是否合適了!”

楊延廣的意思很明確,大軍敗了不要緊,但你懷疑吳國就不對!

莫說現在只是一場戰鬥的失敗,就算吳軍在中原徹底戰敗,身為楊氏子弟,作為統治階層,也不能懷疑吳國。

楊佳妮幾度想要辯解,見楊延廣面色冷峻,充滿不可忤逆之意,最終還是把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忿忿不平轉身大步離開大殿。

看著這樣的楊佳妮,楊延廣眼中流露出濃烈的失望之色,沉默半響,搖搖頭自言自語地感慨:“這小妮子明明天資聰穎,為何現在會這麼不懂事,連最根本的大是大非都分不清了?”

一路上楊佳妮低著頭思緒萬千,越想越是想不通,越想越是生氣,到了後來近乎是滿胸怒火,恨不得一拳把府邸打爛。

出了府門,她站在臺階上,抬頭望著陰沉沉的天空眉頭緊皺,暗暗想到:祖父難道真是老了?要不然頭腦怎麼會變得這麼不清楚?

難道真是我不對?這不可能啊,我的意見都有充分依據,且晉軍情況就擺在那裡,怎麼會有錯?可祖父...

...為何不聽?

真是,真是......

這真是煩死我了!

......

一座小城外,帳篷胡亂搭建的軍營裡,王森坐在一輛破舊的板車上,凝望著西北面的蒼藍天際怔怔出神。

幸賴同鄉幫助與御氣境修為,他僥倖從費縣戰場跑了出來,而後跟著大隊潰兵一路南逃,直到被其他吳軍接應,來到這座小城外安營紮寨,總算不必再擔心禁軍追殺,可以松一口氣。

這幾日來,眾將士都沒有操練,大夥兒還在回魂,王森經常在帳外望著費縣方向一坐就是大半天,連姿勢都很少換一下。

“王兄,節哀順變,你也不要太過傷懷,別把身體拖垮了。小林子是個好後生,他拼了性命讓你逃出來,可不是讓你作踐自己的。”

同鄉王指揮使來到王森身邊,按著他的肩膀嘆息寬慰,同時遞上兩個饅頭給對方,讓對方無論如何也要吃一些才好。

他語重心長地接著安慰:“這是戰爭,戰爭哪有不死人的,咱們都不是啥金貴之軀,戰場上死得最多的就是我們這些人。

“大戰還未結束,任何時候都有喪命的危險,你得養好身體打起精神,要是你再在戰場上有什麼損失,叫嫂子一個人怎麼過活?”

王森接過饅頭拿在手裡,卻沒有往嘴裡送的意思,委實是沒什麼胃口,這些時日他吃喝都極少,整個人瘦了一圈,憔悴得猶如半截身子入土的老人。

過了半響,望著費縣方向的王森,聲音暗啞地低低道:

“臨出門的時候,他娘千叮嚀萬囑咐,讓我照顧好小林子,他是咱家的獨苗,萬萬不能有什麼閃失,否則咱老王家就要絕後......可我還是讓他折在了戰場上,本來該死的是我這把老骨頭啊!”

王森雙手捂住了臉,低聲嗚咽,溫熱的老淚從粗糙的指縫間不斷溢位,“他,他本來快成親了,那,那姑娘是個懂事的,手腳勤快很能幹,臨走那天一直追著出了城......小林子能娶到她是福氣。

“就差了一個月,就差一個月啊,如果不是這場戰爭,他現在已經成親了,如今......如今讓我回去怎麼跟他娘跟小姑娘家交代?”

話至此處,王森已是泣不成聲。

指揮使張嘴無言,只能喟然嘆息。

......

費縣,反抗軍第九軍軍營。

去傷兵營探望同隊夥伴的錢小成,在半路上忽然被一個布條把身體裹得像是粽子的傷兵攔住,“你叫什麼名字?”

錢小成疑惑地打量著眼前這個俘虜傷兵,對對方忽然冒出問這個問題深感莫名其妙,頓了頓,他反應過來,恍然大悟道:

“你小子就是被我俘虜的吧?怎麼地,不服氣,想再打一場?”

粽子冷哼一聲,鼻孔朝天道:“要不是為了救我爹,就憑你也能俘虜我?實話告訴你,要不是你小子晉升快,早就成了我刀下亡魂!”

錢小成呵呵一笑:“那你問我名字作甚?”

粽子故作豪邁地揮了揮手:“我就是想知道,我上了三次戰陣,與我交手了三次,卻沒有被我打趴下的傢伙是什麼人。怎麼,連名字都不敢說?”

錢小成嗤地一笑:“有什麼不敢說的?你聽好了,哥哥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錢小成是也!”

粽子皺了皺被布條纏在下面的眉毛:“這名字怎麼聽著跟我有些像......”

“你又叫什麼名字?”錢小成心中也好奇跟他對陣三次,卻沒有被他幹掉的傢伙是誰。

“好說,王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