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木匠王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9章 李秉常七歲繼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9章 李秉常七歲繼位

陸詵彈劾種諤擅自興兵,而且不接受指揮約束,打算逮捕他治罪,此事還沒結果而陸詵調任秦州。諫官紛紛攻擊種諤,於是傳送吏部論罪,貶官秩四等,安置在隨州居住。恰逢侯可因報告水利之事入朝覲見趙頊,趙頊問起種諤的事。侯可回答道:“種諤奉有密旨攻取綏州而獲罪,日後將怎樣派人作事呢?”趙頊也很後悔,於是恢復了種諤的官職。

夏主李諒祚聽說綏州失守,想發兵入寇。李崇貴、韓道善兩人入帳獻計道:“大王如果想用兵,恐怕勝負難料,不如另用他計。”李諒祚問他們要用何計,李崇貴說道:“之前宋使楊定曾經答應歸還我們的沿邊熟戶,我送給了他金銀寶物,他受了我的饋贈,卻沒有遵守約定,反而聽任種諤襲奪綏州,真是可恨!我們不如誘他來參加會議,殺死了他,就可以佔領保安,作為根據。如此一來,我們進可以戰,退可以守,不用擔心不會取勝。”

李諒祚大喜道:“果然好計,就照此實行!”原來楊定曾經出使夏國,見了李諒祚,跪拜稱臣。李諒祚送給了他金銀,以及寶劍一口,寶鏡一具,楊定當即答應歸還沿邊的熟番。可是楊定回去之後,把金銀私吞了,只把劍鏡獻上,還說李諒祚可刺狀,趙頊信以為真,竟升他知保安軍。

李諒祚決定計誘楊定,就派遣韓道善帶書往請,約定會議。楊定竟冒冒失失前去赴會,一到會場,沒有見到李諒祚,只是由李崇貴責備他違約。楊定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就被李崇貴喊出伏兵,亂刀齊下,把楊定剁成肉泥。夏兵隨即攻入了保安,大肆劫掠。

警報傳到汴都,趙頊不免後悔莫及。剛好李師中奏本也到,歸咎於種諤,朝臣們也隨聲附和,竟然想誅殺種諤、放棄綏州。趙頊不肯,當即命陝西宣撫使郭逵,移師鄜延,就近酌情奪取。郭逵用屬吏趙卨議,上奏機宜,大致說道:“虜殺王官,應加聲討。如果反而誅諤棄綏,成何國體?且名山舉族來歸,如何處置?我們應該一面貽書輔臣,要求保守綏州。藉此擴張兵勢,規度大理河川。同時選擇要地建起保堡,規劃出地三十裡,安置降人,方為上計。”

可是朝廷仍然沒有決定,趙頊又調韓琦判永興軍,經略陝西。韓琦臨行之際,曾經說綏州不應當攻取。等他到了任所,又上奏稱綏州不可放棄。樞密府說他前後矛盾,令他想明白再上奏。韓琦於是又上奏道:“臣之前說綏州不應該攻取,是就理論上立言。現在說綏州不可以放棄,是就時勢上而言。現在邊釁已經開始,無理可講,只有就勢論勢。我們儲存了綏州,秣兵厲馬,與他對陣,使他不敢小覷我們,方能變戰為和。”

韓琦奏章上達,言官們還是攻擊種諤。有旨將種諤貶官,謫於隨州。剛好郭逵探知誘殺楊定,是李崇貴、韓道善主謀,於是傳檄給李諒祚,索取這些罪人。湊巧李諒祚得病,聽說韓琦鎮守邊

關,料知不能反抗,只得拿住李、韓二人,獻與郭逵。

不久,李 諒祚病死,他的兒子李秉常繼位。西夏於是派遣臣薛宗道等人赴宋告哀。趙頊詢問殺死楊定之事,薛宗道說謂:“李、韓二犯人,已被送到邊鎮,不日可到。”果然過了一夜,郭逵將李、韓二人,押送進京。

趙頊親自審訊,李崇貴直陳緣由。趙頊不禁嘆息說道:“照此說來,楊定納賄賣地,罪不容誅。但是你們應該徑自上奏說明,由朕明正典刑。現在你們擅自加以誘殺,藐視我國,難道得稱無罪嗎?”李崇貴等叩首伏罪。趙頊特赦了李崇貴等人的死刑,追削楊定官爵,籍沒田宅。另遣使臣劉航,冊封李秉常為夏國王。

李秉常是李諒祚的長子,皇后梁氏所生。奲都五年四月,沒藏訛龐與其子謀殺李諒祚,事敗被誅,沒藏皇后被廢,立梁氏為後。拱化五年十二月,李諒祚死後,李秉常繼立,時年七歲,由皇太后梁氏攝政,梁氏之弟梁乙埋擢為國相。

由於新主年幼,又秉性軟弱,成為了梁氏姐弟操縱的傀儡。梁太後把朝政大權全部委給梁乙埋,梁乙埋又安排他的子弟和親信擔任要職。他與親信、掌握兵權的都羅馬尾、梁太後的侍衛罔萌訛等三人,組成新的母黨集團,牢牢控制了統治權。

同時他們排斥異己,李元昊之弟嵬名浪遇在李諒祚時曾主持朝政,擔任都統軍,精通兵法,熟諳邊事,因為不附從梁氏兄妹,被梁乙埋罷官流放。梁氏集團為了爭取党項貴族的支援,一改李諒祚時期改行的漢禮,恢復蕃禮,以此籠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乾道元年開始的近十年中,梁太後和梁乙埋姐弟擅權,連年向宋朝發動戰爭, 企圖用戰爭的手段來提高自己的威信,並以此向宋朝索取厚賜。乾道二年七月,梁太後假借李秉常的名義,向宋朝上表,請求恢復夏的蕃儀,得到宋朝的允許。

次年八月,梁太後親自點集三十萬兵馬,傾巢出動,帶著百日乾糧,攻沿邊宋朝的五路,大舉進攻宋朝大順城。軍屯榆林,距宋慶州四十餘裡,夏軍遊騎直逼慶州城下,造成宋朝陝右大震的局面。後因吐蕃首領董氈,乘虛率兵攻入西夏,迫使梁乙埋匆忙撤軍。次年,宋夏爭奪羅兀城之戰後,西夏雖然取勝,也是依靠乞求遼國出兵助戰才取得。其時西夏甚感財政拮据,兵力疲睏,政治也不穩定,才與宋朝議和。

再說王安石得到趙頊眷顧,漸漸露出鋒芒,便想變法維新。當時國庫空虛,沒有多少存銀。趙頊年少氣盛,總想在以富國強兵為首要任務。王安石自然清楚趙頊的心意,於是倡談理財足國的方法,打動了趙頊。

熙寧元年仲冬,趙頊行郊天禮,輔佐大臣因為河朔發生旱災,國用不足,乞求南郊以後,不可再循故例,到處賞賜金帛。趙頊於是下詔令學士再議,司馬光說道:“救災節用,當自

貴近之人開始,輔臣們的建議應當照行。”王安石說道:“國用不足,是不善於理財的緣故。如果只知道節流,不知道開源,終歸無益。”

司馬光又說道:“什麼叫做善理財?無非是會斂財罷了。”王安石說道:“不必加賦,自增國用,才算是理財好手。”司馬光笑道:“天下哪有此理?天地生財,只有這樣多。官府多一錢,民間便少了一錢。如果設法從民間奪取,那比加賦還要厲害。從前桑弘羊嘗挾此說,欺騙漢武帝,太史公大書特書,顯然是指斥桑弘羊,諷刺漢武帝。”王安石不肯服理,仍然爭論不已。趙頊說道:“朕意也與司馬光同,但些須例賞,還要吝嗇,也未免有失體統。”於是沒有聽從輔臣們的意見,行賞如故。

這時鄭國公富弼從汝州入朝覲見,趙頊下詔,讓人抬他到殿門。趙頊令富弼的兒子扶著進見,又命免除拜跪之禮,賜坐談話。趙頊開口問道:“卿老成練達,定有高見。現在朕想要治國安邦,應該用什麼樣的辦法?”富弼答道:“人主的好惡,不可令人窺測探知,否則奸人必伺隙邀寵。譬如上天監人,善惡令他自取,然後加以誅賞,如此才功罪兩明。”

趙頊又說道:“北有遼,西有夏,邊境未寧,如何是好?”富弼答道:“陛下登基不久,首先應該要廣佈德惠,願二十年內不要談兵。”趙頊躊躇多時道:“朕想經常能詢問你,你可以留朝輔政。”富弼答道:“老不勝任。”富弼仍然辭退,返回原郡。

到了熙寧二年二月,趙頊又召富弼入京,拜為司空兼侍中,並特賜甲第。富弼上表推辭,經多次下詔催促,他才上就道,奉旨入朝。途中聽說京師發生地震,趙頊減膳撤樂,王安石說道:“災異由天,無關人事。”富弼不禁嘆息道:“人君所畏,只有上天,天不足畏,何事不可為?”

富弼當即上書數千言,力陳進賢辨奸的大要。等他覲見趙頊,說了數十句話,無非是攻擊王安石。趙頊雖然任富弼同平章事,心中總不忘王安石,想擢升他為參政。剛好唐介奏事,趙頊和唐介談及此事,唐介卻說王安石不勝大任。

趙頊問道:“文學不可任?經術不可任?吏事不可任?”唐介答道:“王安石好學不泥古,議論大多新穎。如果令他為政,必產生很多變更。”趙頊不答。唐介退出,對曾公亮說道:“王安石如果被重用,天下必然受到困擾。諸公日後當自知,不要說我不事先提醒!”曾公亮推薦的王安石,哪裡肯信?

不久,趙頊又問侍讀孫固,王安石是否可以擔任宰相?孫固卻回答道:“王安石文行很優,令他為臺諫侍臣,必能稱職。但是宰相全靠大度,王安石心胸狹窄,如何做得?陛下想求賢相,臣心中恰有三人,便是司馬光、呂公著、韓維。”雖然很多人攻擊王安石,趙頊卻不信邪,當即命王安石參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