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木匠王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7章 蔡確得趙頊重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7章 蔡確得趙頊重用

趙公著被趙頊起用知河陽軍,不久又入朝提舉中太一宮,調任翰林學士承旨、端明殿學士、知審官院。趙頊同呂公著論為治之道,涉及佛老之學,呂公著問道:“堯、舜知道此道嗎?”趙頊道:“堯、舜難道不知道?”呂公著說道:“堯、舜雖然知道,但惟獨認為知人安民是難事,所以成為堯、舜。”趙頊又說唐太宗能以權智駕御臣下,呂公著答道:“唐太宗之德,以能屈己從諫而已。”趙頊對他表示讚許。

元豐元年,呂公著與樞密直學士薛向同知樞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復肉刑,建議取死囚試驗劓刑、刖刑,呂公著說道:“如果嘗試這些還不死,那麼肉刑就可以實行了。”於是都停止了這樣的做法。當時西夏的梁太後幽禁了夏惠宗李秉常,朝廷要大舉征討西夏。呂公著說道:“興問罪之師,當首先選擇合適的主帥,如果沒有合適的人,不如不舉兵。”等到興兵時,秦、晉二地民力大困,群臣們不敢上言。呂公著多次上奏興兵的害處,得到趙頊認可。元豐三年,呂公著被任樞密副使。

程顥字伯淳,世居中山。他的曾祖父程希振任員外郎遷居開封府,祖父程遹又遷居河南府,贈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他的父程珦曾任黃陂縣尉,歷知龔、鳳、磁、漢諸州,後官至太中大夫。他自幼受家學薰陶,深受其父程珦影響。程顥資性過人,修養有道,和粹之氣,盎然於面。門人、友人與之相交數十年,都未嘗看見他有急厲之色。

嘉祐二年,程顥舉進士。歷任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等職。趙頊時期,程顥任御史。因為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不受重用,潛心於學術。他於是和弟弟程頤開創洛學,先後在嵩陽、扶溝等地設學庠,潛心教育研究,論著頗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體系。

程顥認為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聖人:君子之學,必至聖人而後已。不至聖人而自已者,皆棄也。他認為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愛物,謹守天理倫常。教育必須以儒家經典為教材,以儒家倫理為教育之基本內容。程顥提出讀書以期“講明義理”,注重讀書方法,“讀書將以窮理,將以致用也”,不可“滯心於章句之末”,為此者乃“學者之大患”。同其理學思想一樣,程顥的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熙寧年間,擔任監察御史的程顥,曾以寥寥數語破了一件訛詐案。當時,有一張財主得急病而死,棺木埋葬後的第二天,有一老者到他家門口,對著財主唯一的兒子說道:“我是你父親,現在我年紀大了。無依無靠,來和你一起生活。”接著,老者一五一十向財主的兒子說明了來由。

財主的兒子非常驚訝,於是兩人一起到縣府,請縣令程顥判決。老者先說道:“我是個郎中,因家中貧困,四處流浪,為人治病,一年中很少回家。妻子生下兒子,

無力撫養,只得狠狠心腸把兒子送給張財主。某年某月某日,由村上的李某抱去,鄰居阿毛親眼看見。”程顥問他,事隔多年,怎麼還能記得這樣詳細。老者說道:“我是從遠地方行醫回村,才聽說這些的,當時記在處方冊的背後。”並從懷裡掏出處方冊遞給程顥,上面用毛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把小兒抱走,給了張三翁。

程顥問詳細一問,才知財主的兒子三十六歲,而死去的財主已七十六歲,於是判定真偽,程顥對老者說道:“財主兒子出生的時候,他父親才四十歲,這樣的年紀,別人怎麼會稱作張三翁?”老者聽罷無法狡辯,不得不承認自己冒認兒子,只想訛詐財主家的錢物的事實。

王安石推行變法,遭到眾多士大夫反對。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司馬光,以及翰林學士範鎮、御史中丞呂公著等人對新法明確表示反對,其中司馬光最為激烈,他曾對趙頊說道:“臣之於王安石,猶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時。”司馬光對王安石,是勢同水火,不共戴天。

程顥作為反對者陣營中的一員,態度卻溫柔敦厚多了。王安石作為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也對程顥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尊敬,儘管王安石比程顥還年長十一歲。王安石與大臣們討論變法事宜,一遇思想不通處,必聲色俱厲,暴跳如雷,重者貶人官帽。某次,恰巧程顥受命前來議事,見王安石發怒,便不慌不忙地勸王安石道:“天下事非一家私議,願平氣以聽。”王安石見是程顥所言,是道理俱在,因此“我安石為之愧屈”。

程顥說話做事,有理有節,不動真氣。他任御史十多次上書趙頊,指出不可變法的理由。他認為變法的反對者太多,總有反對的理由,天下沒有反對者過多而能成功的改革,他以支援和反對改革人數的多寡來預測改革的成敗,這與其他士大夫或批評王安石的長相或貶低王安石的品格不同。程顥在變法中表現得溫柔敦厚,頗具君子之風。剛烈火爆如王安石這樣的人,對他也非常尊敬。

熙寧二年,趙頊接受御史中丞呂公著的推薦,提拔程顥為太子中允、暫時代管監察御史。監察御史是言官,職責是規勸皇帝、糾察百官。對於御史而言,糾察百官還好說,規勸皇帝卻非易事。因此,很多監察御史履職,或礙於情面,或害怕打擊,往往是走走過場,不過讓皇帝表現下納諫姿態而已,至於納不納、納什麼、怎麼納,都不會深究。

程顥卻比較執拗、較真,他常常以誨人不倦的態度,直言數落趙頊,不厭其煩。他不厭其煩,趙頊的侍從卻大厭其煩。一日午餐時間已過,程顥還在絮叨述說。趙頊餓得不得了,又不好明言。侍從便正色對程顥說道:“御史還不知皇上還沒吃飯吧?”程顥這才依依不捨地退了出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程顥進京任職不久,就有李定、何正臣彈劾他學術迂闊,趨向怪異。趙頊於是又疑惑

起來,便命程顥仍回任原官。呂公著上疏勸阻,沒得到批准。趙頊又擢用升史中丞蔡確為參政,蔡確是由王安石舉薦,才得以擔任監察御史。

蔡確字持正,是泉州晉江人。他父親蔡黃裳當陳州錄事參軍時,已年逾七十,宰相陳執中任陳州知州,發現他無法處理政務,想讓他辭職,蔡黃裳因為家中貧苦,要養家餬口,因此不願意辭官。陳執中說道:“你如果不自己請求辭職,我也會向朝廷上疏解除你的職務。”蔡黃裳不得已,只得上表辭官。一家人流落在陳州,生活十分貧苦。他們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蔡確考中進士。

蔡確十分聰慧,崇尚氣節,不拘小節。中了進士之後,他任邠州司理參軍,因受賄被告發。陝西路都轉運使薛向巡視陝西,想治他的罪。但是見他儀表秀偉,召他談話。又認為他很不尋常,反而更加稱讚。

韓絳任陝西宣撫使時,巡視地方,蔡確設宴款待,作詩稱讚韓絳是:儒苑昔推唐吏部,將壇今拜漢淮陰。韓絳很高興,認為他有才幹,於是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弟弟開封知府韓維。他被韓維任命為管幹右廂公事,不久韓維因被彈劾而出知外郡,反對變法的劉庠接任開封知府。

新知府上任,衙中屬官當行庭參之禮,也就是文武官員小跑進官廳,向新知府跪拜。如果是文官,知府就站著接受此禮。若是武職,則還要自報官銜姓名,知府坐著受禮。蔡確認為此禮不合,不肯行庭參之禮。劉庠責問他為何不行禮,蔡確答道:“為什麼要庭參?”劉庠說道:“一百多年來,都是這樣做的。”蔡確說道:“唐末五代時,藩鎮的掾屬都是節度使自己徵辟的,因此才有庭參的禮儀。太祖開國之後,其他地方就廢止不用了,本朝太宗和真宗即位前,都曾任過開封府尹,當時府中屬官與之尊卑太殊,因此開封府還有此禮,如今同朝為臣,一同侍奉皇帝,雖是先例卻也不能再用。”劉庠不能反駁,只得上奏彈劾他,蔡確於是自請解除官職。

趙頊和王安石聽說這事後,都很欣賞他。趙頊稱讚蔡確熟悉典故,王安石推薦蔡確為三班主簿,又因為受到鄧綰的舉薦,被任命為監察御史裡行。熙寧六年,王韶開拓熙河,公費使用過多。秦鳳路兵馬都總管郭逵彈劾他的罪狀,朝廷下詔讓杜純查案。

杜純查證後,上奏說道:“王韶使用的公款出入不明,無法查勘。”王安石認為他所言不實,又派遣蔡確複查。蔡確奉命辦案,為王韶陳述了冤情。正是蔡確的公正辦案,才保證了王韶開拓河湟之事不致中斷,在第二年攻下河、宕、岷、疊、洮五州,拓地兩千裡。趙頊在接受群臣朝賀時,高興地解下玉帶賜給王安石。不久,王安石依照慣例乘馬入宣德門,卻被衛士打下了馬,王安石請皇帝依法處置。蔡確上疏指出王安石的錯誤,被升任直集賢院、侍御史知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