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木匠王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5章 吳潛得罪賈似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5章 吳潛得罪賈似道

宋朝還不以為意,賈似道排擠走了故將,又想殺了故相吳潛。他接連命令言官彈劾吳潛,於是吳潛被貶謫循州。賈似道命令劉宗申監守,伺機下毒。吳潛也自知預防,鑿井於臥榻下面,自己做了一個井蓋,無法下毒。劉宗申見難以覆命,於是藉口開宴,邀請吳潛赴席。吳潛根本不去,劉宗申只得把筵席移到吳潛居所,強迫吳潛喝酒。吳潛不能再推辭,筵宴已畢,劉宗申別去。吳潛立即腹痛,便長嘆道:“我的性命休了,但我是無罪而死,上天必會憐我。試看風雷大作,便是感及天心。”這夜,吳潛暴亡,果然風雷交加。

吳潛字毅夫,號履齋,原籍宣州寧國,出生於浙江德清新市鎮 。他自幼聰慧過人,才華出眾,他的詩文書法聞名鄉里,他父親吳柔勝為當時大儒。慶元三年,在韓侂胄的策劃下,發生了慶元黨禁,朝廷將所謂偽學逆黨之人籍記成簿,其中有吳柔勝。 加之御史湯碩彈劾吳柔勝在浙東任官時擅放田租,又主張朱熹理學,於是被罷官。

自此吳柔勝無心仕途,轉而在家升館授徒,把精力放在兒子的教育上。除了自己的悉心教導,更為兒子遍訪名師。當時臨川人鄒斌很有名,吳柔勝便讓兩個兒子吳淵、吳潛前往拜他為師,。鄒斌是陸象山的徒弟,博記敏識。吳潛既有家學淵源,又得到了名師指點。

嘉定九年,吳潛參加了省試。省試結果公佈,吳潛榜上有名,由禮部奏名朝廷,參加殿試。這一年的殿試,於五月在臨安集英殿舉行。按照規定,主考官批完試卷,取出前十名的卷子,由宰臣複審,最後呈送御前。吳潛的卷子送到宋寧宗手中,宋寧宗閱後,親自把吳潛的卷子擢為第一,點為狀元。不久,他被授予承事郎一職,籤鎮東軍節度判官。

其父吳柔死後,吳潛葬父於長安鄉宋山石岡,居家丁憂。丁憂期滿,他被起任秘書省正字,負責典司圖籍。他整日埋頭於文山書海之中,忙於整理、校正書籍。吳潛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贏得了同僚們讚譽,於紹定元年升任校書郎。

紹定二年,吳潛代理嘉興府事。在嘉興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他關愛百姓,修建養濟院以供貧民,政績斐然。很快,吳潛轉任朝散郎。同年,吳潛升任知平江府。紹定四年,吳潛返京任尚右郎官。京城發生火災,大批百姓流離失所。面對此情此景,他沒有一味哀嘆,而是很快透過災患,找尋根本的致災緣由。

吳潛上疏,勸趙昀嚴於律己,親賢遠奸,才能挽回天意,消弭災禍。 同時上書給當時丞相史彌遠,提出正君心,縮減俸祿,賑災救民,老成廉潔之人,用良將以御外患, 革吏弊以新治道等六條建議。 次年,吳潛擔任吏部員外郎,接著改任太府少卿、淮西總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史彌遠病死,趙昀親政。蒙古約宋夾擊金國。朝臣一致認為應當藉機光復故都汴京,

吳潛上疏勸告當權者不可輕易用事,指出金人一旦滅亡,北方將直接面臨蒙古,所以應當保持議和的表象,實際上嚴防戒備,並隨時準備作戰。 但朝廷對吳潛的意見不予採納。 吳潛上疏朝廷有四大要務:"拱衛蜀地,加固荊襄,增強江防,預備海軍。"因為他議政卓有見識,被授直寶章閣、浙東提舉常平。他推辭不就,改吏部員外郎兼國史編修。不久,他升任太府卿兼沿江制置、建康知府。

端平元年四月,趙昀打算進兵中原,收復河南故地,朝臣們為"收復三京,據關守河"的方案爭論不休。喬行簡認為出師河南不憂出師無功,而憂事力之不繼。 吳潛則上書對收復河南的利與弊進行詳細分析, 希望趙昀量力而行。他認為一旦合兵攻金,中原大地又將是生靈塗炭,朝廷得到的也只是被戰爭摧毀過的荒城廢墟,中原的百姓苦不堪言。奪取中原即使容易,固守和管理也很困難。平原易攻難守,駐城軍隊的糧草和輜重補給隨時可能被切斷,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民眾又飽受折磨,易激起民變,導致盜賊流行。

吳潛反對輕易用兵,但趙昀一意孤行,派兵進入中原故地。後來果然如吳潛所料,宋兵潰敗。 吳潛又應詔上陳九事, 因為太過直接,他得罪了丞相鄭清之,不久就遭到彈劾,改秘閣修撰並罷奉千秋鴻禧祠。之後他任太常少卿、知鎮江府事。吳潛奏請減小斛鬥的容量,減免租稅,讓民休生養息等十五事。由於之前直言上諫反而遭貶,吳潛萌生退隱念頭,他五次請辭,都未能得到允許。

丞相鄭清之提出用"計畝納會"的方法回收會子,袁甫建議朝廷只向官戶和寺觀徵會。吳潛連奏急疏反對徵大戶,他說這一方法是剜心肉以救眼創,撥根本以扶枝葉, 縱然紙幣可以升值,但是大戶官家和寺觀也會因為損失而對朝廷不滿,加深矛盾。

窩闊臺派三路大軍攻宋,對襄陽形成了一個包圍圈。吳潛預到形式的嚴峻性,他以督府參謀官的身份向趙昀寫了一篇長疏《論和戰成敗大計,襄宜急救,備不可缺》,指出襄陽危在旦夕,根據以往的經驗,雙方和議就指日可待,求和則遺害無窮,所以他反對議和,建議朝廷大力支持魏了翁督府。

吳潛到採石謁見魏了翁,魏了翁有感於吳潛的才能,上奏請求讓吳潛暫時留在幕府,協助自己。魏了翁奏請得以透過,吳潛轉赴九江,留在魏了翁的幕府參謀軍事。因為趙昀之子早逝,國無儲君,吳潛上奏請趙昀養宗室子弟為兒子,從而穩定人心。

嘉熙元年正月,吳潛代理兵部侍郎並兼檢正。 這年夏,吳潛奏請急救襄陽,又要求朝廷須大力支持督府。但是朝廷沒有採納他的合理建議,致使蒙古軍突破京湖防線,攻克襄陽,湖北九郡相繼陷落,蒙古軍直逼江陵,飲馬長江。 吳潛組織義軍,夜渡長江,協同攻擊蒙古軍,蒙古軍只得引兵北還。 後來他改任知

平江府,上奏請兵部調撥糧款,派遣福建民船,招募精兵,防守江海要塞。

嘉熙二年,吳潛任知太平州、措置採石江防、淮東總領財賦。他提出國家財力要"放水養魚",反對竭澤而漁。 接著他代理戶部侍郎,知鎮江府。提出要團結江淮民眾,就要用知曉地情者。在宋蒙交界,他組織民丁壯兵進攻蒙軍營寨,屢屢獲勝。在浙江沿海地區,排程屯邊水兵,積極應對倭船行動。在嘉興,吳潛嚴禁私鑄銅錢流通,積極以官鑄銅錢收兌貶值交子,限制發行額,屢獲成效。

淳佑元年, 吳潛進工部尚書,改吏部尚書兼知臨安府事。他再三推辭,趙昀不允。次年,吳潛再次建議在皇族中慎選太子,及早培養,以安人心。趙昀欣然採納,讓吳潛兼侍讀經筵,授華文閣學士、知建寧府。臺臣言吳潛在建寧府有三罪,於是趙昀下詔奪職,貶吳潛為提舉南京鴻慶宮。

淳佑六年,吳潛轉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改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進封金陵侯。淳佑九年十二月,吳潛拜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開始參與朝中最高機務。鄭清之死後,朝廷任命謝方叔為左相、吳潛為右相,但兩個丞相之間權責不明,遇事推諉。 這讓趙昀對謝、吳二人並相有所擔心,故而以御筆告誡謝、吳二人及其他宰執,不要出現朋黨交爭的情況。

僅上任兩個月的吳潛推辭整頓楮幣的任務,奏請讓謝方叔總管此事,徐清叟、董槐協助,他自己只管跑腿做事,不負其責。謝、吳二人的矛盾因言官彈劾而明朗化。李伯玉彈劾蕭、謝沒有成功,反倒使自己和吳潛被罷免。吳潛被罷免後,居在宣城響山,種竹築堂,吟詠自適,與詞人劉震孫相唱和。

寶佑四年春,吳潛以觀文殿大學士授沿海制置大使、知慶元府。吳潛在慶元三年,勤政愛民,興修水利。訂立《義船法》,廣徵民間船舶充作戰船。修洪水灣塘三壩,外洩江潮,內增官池蓄水,為阻隔江河之巨防,成為它山堰的重要配套工程。另修吳公塘、大西壩、北郭碶、澄浪堰等工程,惠澤萬民。 同時吳潛採取措施,使財政大幅增加。

蒙古軍進攻鄂州,京師震動,丁大全罷相。危難之際,趙昀起用吳潛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進封慶國公。吳潛憂心如焚,主張加強戰備。其時蒙古軍兵分三路進犯京城臨安,朝中驚慌失措。右丞相賈似道向趙昀奏本,主張遷都四明。在此緊急關頭,吳潛極力諫阻。趙昀權衡利弊,總算聽從了吳潛的諫言。

趙昀以蒙古軍大舉入侵為由,下令在朝文武官各陳所見,以決處置之宜。根據當前的緊張局勢,吳潛命賈似道移軍黃州。黃州正當軍事要衝,經常與蒙古軍正面接觸,本來是為了加強防務。賈似道卻認為吳潛在排擠他,怨恨吳潛,伺機報復。此時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吳潛又得罪了趙昀,趙昀欲立忠王趙禥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