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逆位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壺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壺油

第九集團軍本來應該是駐守都柏林的,可是在北愛叛軍的攻勢下,一路敗退到了戈裡城區,當時的第九集團軍,每天的任務就是後撤和敗退,迎敵?不存在的,要不是聽說愛爾蘭人極度仇視英格蘭人,他們早就集體投降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眼見戰爭到了失敗的邊緣,原北方集團軍司令於389年三月被撤職,由巴頓將軍接任,可是在交接期間,北愛爾蘭的反叛軍,發動了瘋狂的攻勢,同年四月,當時作為先鋒來接任第九集團軍指揮權的諾東家家主,不幸被叛軍伏擊戰死。

失去了指揮官的第九集團軍本應該陷入混亂,防線更應該不堪一擊,可卻沒有想到諾東家主的兒子克爾瑞·諾東,抬著父親的棺槨上了前線,以此表明和防線共存亡。

哀兵必勝的情況下,克爾瑞帶領第九集團軍一舉攻入了克萊爾城,並以此成為據點,一直堅守到了巴頓將軍完成了北方集團軍的軍權交接。

此後,得到了巴頓將軍援助的克爾瑞帶領第九集團軍,正式開始了全面反攻,他的第九集團軍以及第五集團軍,和第十一集團軍在北愛爾蘭平叛戰爭中,一直充當的是先鋒的角色,並且還是那種戰必勝的先鋒。

可以說除了少數特殊的伏擊戰,以及特殊情況外,第九集團軍幾乎沒有吃過敗仗,而第九集團軍的指揮官,雖然不符合當時的升任制度,但因為其作戰有功,並且個人能力優秀,從戰前到戰後,一直第九集團軍司令的位置,都由克爾瑞·諾東擔任,但他本人並沒有被授予將軍銜。

克爾瑞·諾東,一個在戰爭中表現極其優秀的軍官,卻在戰爭期間,以及戰爭結束後,少有提及,雖然愛丁堡在392年十月,也就是平叛戰爭結束後的三個月後,給予了一定的封賞,但最後克爾瑞不明原因的拒絕了,隨後帶著家人前往了倫敦。

沒錯,這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克爾瑞,就是克羅蒂的父親,可他卻在393年的4月,就這麼在倫敦不明原因的消失了,至今都沒有找到其下落。

皺著眉頭的七號敲了敲薄薄的紙張,沒想到克羅蒂的出身,並不只是簡單的下層貴族,可是有巴頓家族這樣的靠山,為什麼諾東家族要遠離愛丁堡呢?立下了這麼大功勞,他們也該得到封賞,克爾瑞連自己的父親和兒子都在平叛戰爭中戰死了,他們一族不可能不得到重用,就算沒有重用,也應該得到豐厚的報酬才對。

想不太明白的七號,選擇繼續翻開下一面。

而後的內容,竟然是有關拉格納的,大概是情報人員也發現了這兩者之間的異常?所以特意一起發過來的?

上面的內容相比之前的,是更加讓人感覺奇怪的東西。

拉格納竟然是和克爾瑞並肩作戰的戰友?兩人在戰後都沒有受到提拔和重用,都辭任之後離開了愛丁堡,並且兩人都是來倫敦做了公務員?雖然兩人不是同一時間段到的,但是兩人的經歷可真夠相似的,並且這份資料上,也有說這兩人是互相認識的,兩個人分別負責指揮第五和第九集團軍。

都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黯然離場的,也不知道這兩人到底犯了什麼錯,拉格納是390年到倫敦,而克爾瑞是392年,也就是在一年後,諾東家族一家三口人,離奇消失,而拉格納是至今都好好活著的。

不過,這上面也提到了一點,那就是諾東家是巴頓的旁系,而拉格納顯然是和愛丁堡的另外一個大家族布什家的關係更好,該不是諾東家和拉格納捲入了這兩夥人的權力鬥爭中吧?最後是布什家贏了?

只不過真要這樣的話,巴頓家應該也沒輸才對,這兩個大家族至今仍是卡西尼亞的大貴族派系——可如果不是被捲入了奇怪的爭鬥,這個諾東家到底是怎麼沒的?

實在想不通為什麼的七號無奈的撓了下頭,把檔案丟到了一邊。

看來這個拉格納,以及諾東家族,並沒想有想的那麼簡單,而那個愛德華,也沒有想的那麼聰明,至於他們仇殺隊,更沒有想的那麼自由,啊——這個世界真是複雜啊,明明真相一點點的浮出水面,可是為什麼能看到的東西,能夠想到的,越來越少呢?

整件事情並沒有隨著真相一點點展露,而顯得越來越明顯,現在的七號甚至不知道他們接下來會遇到什麼事,不知道誰會在冒出來了。

正常的情況下來說,大家都是知道了結局的情況下,看過程,可是現在他們別說結局了,就是連下一步會怎麼樣都不知道了。

唯一比較想當然的,大概就是那個大小姐,和想象一樣,很麻煩。

貴族都這樣,麻煩的不得了,當然,不是貴族的威廉,也很麻煩就是了。

——

翻了一整圈,反正提恩是沒找到什麼有用的情報,他其實也就只找了前十分鐘,後面基本就是再翻報紙了。

看了這麼多下來,提恩的第一感覺,就是說卡西尼亞的媒體水平不知道比西菲尼要高多少,撇開報道的真實性,就說他們報道的寫法,以及主編的功底,可都是相當的優秀。

要知道,在西菲尼做媒體的門檻,不知道要比卡西尼亞的門檻高多少,可是這種高門檻下,水平反而不如他們低門檻的?

費解到也說不上吧,寫文章這種特殊的工作,履歷和出身往往只是一張廢紙,重要的是能力,這行當還真就是純靠能力吃飯的,也許媒體行業門檻低不是一個壞事?當然,這個不是壞事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強有力的市場監管,不然所有的媒體行業都學,那這個世界可就沒救了,各方各面都沒救了。

另一邊的塞莉顯然也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內容,她翻了好一會,最後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CBS的報刊上。

“看來這家CBS,比我想象中的還要正直,尤其是這個主編佩利,先不說他寫的怎麼樣,就光他願意主動前往戰區,冒著巨大風險採訪北愛爾蘭平民,為這些戰爭受害者發聲,都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至少比絕大部分居高臨下譴責北愛爾蘭平民的媒體,要好太多了,不得不承認,這個佩利身為媒體人,至少還保留了一點點的良心。”

“大小姐是指的這份報刊嗎?390年的十二月號,只是大小姐估計要失望了,這並不是戰時報道,也不是英勇的佩利主動前往戰區的,這只不過是佩利受命前往當時第五集團軍控制的卡洛城,結果等他到的時候,第五集團軍已經快下海了。”

“他到了的時候,第五集團軍已經要下海了?那他到底是怎麼到的?”

“聽起來很不思議,但是這個佩利,真的就是靠著卡西尼亞的通行證,一路到了卡洛城,那群叛軍也沒拿他怎麼樣,看了就放過他過去了,我也不知道叛軍怎麼想的,也許他們也沒搞清楚為什麼一個記者能夠大搖大擺的拿著敵對方的證件,要求稽核進城吧。也就是這種陰差陽錯的情況下,佩利他正常的通關了而已。”

“還有這種事?你不是在玩笑吧,弗蘭科。你說佩利就這麼光明正大的混進去了?”

“不光如此,佩利第一時間還沒發現,等他進了城,還光明正大的到處找第五集團軍的駐紮處,然後他就突然發現自己來到了敵營,聽著很可笑,也很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現實——某種意義上,他是自己去的,但絕對算不上自願前往的。”

弗蘭科嘆了口氣,拍了下這份報刊。

“他發現之後麼,想出來也出不去,就這麼被滯留在了卡洛城區,好在那個時候的叛軍還沒有到喪心病狂的地步,沒有刻意的針對他,也沒限制他,估計他也是閒著沒事,就這麼採訪起了民眾,反叛軍那也有意思,他們得知了有記者在採訪中受害的民眾,還特意派人送來佩利所需的紙筆。”

“看來這個佩利還真的沒什麼危險性?交戰區都能這樣把敵方的記者放進來?還是說這個佩利的名聲比我們想的要大?”

“當時的佩利根本沒人知道吧,即便是現在他也不出名,根據我們的調查,CBS報刊的閱讀量也就那麼一點點,絕對算不上出名,何況按照我瞭解到的情況,佩利是390年的五月到的卡洛城,一直到八月才離開,正常採訪可不需要這麼多時間。”

“大概他的經歷沒他說的那麼傳奇?也有可能是他半路被叛軍給綁了,當成俘虜抓回卡洛城的?後來隨著叛軍敗退,他也就這麼得救了?”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雖然他本人否認被囚禁,畢竟人都是要臉的,估計被限制行動什麼的再所難免,所以也許這個佩利,他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厲害和傳奇,但是這篇報道的真實性,我還是會給予其肯定的,至少他做到了一個記者該做的,把真相趁現在世人的面前。”

“這份真實性,以及職業道德,從他主編的報刊上也能看出來,不愧是敢揭露虐囚門的主編,至少品行還過的去,不會借題發揮,也不會胡編亂造,我覺得他應該算是這種無秩序環境下,唯一的良心了吧?”

“大小姐真的認為佩利公佈虐囚門,是正義心使然嗎?如果我是佩利,我絕對不會公佈,我能夠看見這篇報道公佈會會引起多麼巨大的風浪,如果這不好好控制的話,有可能會衍生出一股瘋狂的浪潮。”

“比如說現在的倫敦嗎?瘋狂是在蔓延,災難和傷害不斷的發生,可是弗蘭科,這不意味著虐囚門不應該公佈出來,不是嗎?真相永遠不會見不得人,只要能夠挺過這次浪潮,未來的卡西尼亞會更強大。”

“可是大小姐,虐囚門是真相沒有錯,但大小姐也看到了吧,以威廉為首的間諜集團,他們心懷鬼胎的在等著我們公開。我們是應該公佈真相,但絕對不應該在被敵對勢力控制的情況下公開,至少要在我們能夠掌控一切的情況下,慢慢的公開一切,而不是這樣爆發式的傳播,這影響也太大了,也太糟糕了。”

“這一切雖然都是威廉策劃的,可這不能說明真相是錯的,更不能說公開的手段有問題,這一切都是之前犯下的錯誤,而錯誤一定有代價,這一點是絕對的,所以我們真正該反思的不是怎麼控制和怎麼更平穩的公佈,而是應該反思錯誤,只有錯誤不再發生,才不會讓人有機可乘。”

這兩人的意見果然完全不同嗎?這幾天來,和塞莉意見衝突的人可不是一般的多,無論是那個阿希,又或者愛德華,還有那個羅伯特,包括現在的弗蘭科,似乎卡西尼亞所有人的意見,都和塞莉有根本上的不同。

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提恩不是指的行事風格,而是指的想法。

塞莉有的時候想法是比較激進,做事的方法也的確不懂得折中,她基本就是那種,下了命令,一定要達成目的的型別,而這種風格的人,註定不可能讓大部分人理解她。

她在西菲尼到還好,有大量的幕僚來協助她,用比較平緩的方式去達成目的,可到了卡西尼亞,她從絕對的決策者,變成了一個要和他人交流的——也就是要和別人好好說話,不是讓他們理解你,而是你去理解他們的這個狀態轉變。

顯然塞莉是還沒有適應好這種變化,所以才會出現這種人人和她意見相反的情況,可這種情況,這種行事風格是壞事吧?還真未必,就拿倫敦的情況來說,在提恩看來,倫敦想要真正意義上的恢復發展,那還真的需要塞莉這種狠角色。

不光如此,按照之前塞莉和愛德華所提出的幾個比較重要的意見,比如說開設官媒,以及管理倫敦的媒體行業等,都可以有效的扼制現在的事態,甚至有可能把這些現在發生的災厄扼殺在搖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