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扶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03章視察大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03章視察大學

次日一早,趙銘在王府吃過早飯後,便在護衛的帶領下,前往位於玄武湖畔的南京帝國大學。

自趙銘主政以來,便在南京開設了多所大學,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帝國陸大,帝國政大,還帝國大學,本來還有一座帝國海軍大學,不過前不久已經遷往福建廈門。

現在明朝的水師官兵,主要出自東南沿海,其中福建人又佔據大半。

趙銘雖曾想過改變這種局面,不過福建一帶有先天優勢,山多地少,人多地少,為了討生活,百姓大多有出海經驗,所以就是比其他地區,更有優勢一些。

現在留在南京的三所大學,陸大自然是為朝廷培養陸軍軍官,還有與工部一起,研究和改進新式兵器,保證明朝在軍械上,處於領先的地位。

政大則是朝廷對透過科技考試的進士進行再次培養,教授一些行政經驗,還有各種知識,將他們變成合格的帝國官員。

帝國大學,則是一所綜合性的大學,教授的東西既有儒家經典,中國傳統的雜學,也有西學東漸帶來的一些西方科學。

在這三所大學中,趙銘自領了陸大和政大的校長,不過趙銘最看重的,其實是帝國大學。

陸大和政大只能讓明朝強大一時,要想讓明朝重新偉大,希望其實在帝國大學。

中國的文化教育,重視育人,核心是教做人,把人塑造成為一個君子,比較重視內在,但缺少對外部世界和實物的求知慾望。

雖說這種求知慾望,中國也有,幾千年前,屈原在《問天》中,就表露出了,對於宇宙的好奇。

明朝時,也有萬戶飛天,用火箭把自己炸死,這麼一件令人驚嘆的事情。

但整體而言,在儒家文化中,還是缺少對外部事物探知的興趣。

趙銘對帝國大學的期望,就是改變這一現象,吸收外來的文化和科學,實現文化交流,促進大明的社會和科學的發展,增加人們探索實物本質的興趣。

只有提起人們探索,還有追求本質的慾望,給文化注入新的基因,才能保持中國文化的長盛不衰。

帝國大學位於玄武湖外,紫金山西北方向,佔地一千餘畝,規模超過了趙銘的攝政王府邸。

這時,趙銘一行人,在侍衛的護衛下,來到帝國大學的校門外,祭酒陳於階已經領著幾人等候。

相比於清朝,明朝的士大夫,更能夠接受和學習外來的文化,將對中國有用的東西,吸收進入中國文化之中。

從萬曆朝開始,明朝在沒有被西方人擊敗過的情況下,就開始接觸西方的東西,並開啟了一波西學東漸的浪潮。

不過,如今幾十年過去,曾經那批接受和翻譯西方書籍,致力於研究西學,將西學與雜學融合的老一代士大夫,如徐光啟、李之藻、李天經等人已經去世。

當年那批進入中國的傳教士,也已經死的死,走的走,人物多數凋零。

西學東漸的文化交流,在戰亂中中斷多年,趙銘等於是要重新開啟這股潮流。

不過趙銘能力有限,只能讓徐光啟的外甥陳於階來當忌酒,又將在北京俘虜的湯若望等傳教士,送入大學,並從澳門聘請一些傳教士,來教授一些關於自然、天文、數學、測繪、冶煉方便的東西。

大學所採用的教材,除了中國歷代雜學書籍,以及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外,也都是徐光啟那批士大夫翻譯的《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測量全義》、《測量法義》、《割圜八線表》等書籍。

“臣等恭迎攝政!”陳於階等人行禮道。

趙銘擺了擺手,“寡人趁著大學還沒放假,過來隨便轉轉,你們該上課上課,不用在意寡人。”

當下,趙銘只帶少量侍衛,在陳於階的陪同下,便服遊覽帝國大學的內部。

趙銘在幾間教室外駐足,裡面的教授,有的講儒家經典,有的講九章算術,有得則聽傳教士講解地理見聞。

“按著攝政王的意思,對於儒家典籍,還有雜學的課程,佔了全部課程的六成,剩下才是關於數學、天文、自然等西學課程,不過兩種課程中,其實有許多重合的部分,學校正在研究,把一些重合的融合在一起教授!”陳於階介紹道。

趙銘雖然看重科學,不過更重視做人,他並不希望,帝國大學教授的學生,受太多西方強盜文化的影響,成為利己主義者,少了公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趙銘滿意的頷首,遂即道:“去實驗室看看!”

趙銘對於怎麼教育,並不在行,不過他建立帝國大學時,對陳於階,提出了幾個要求,其中一個就是要籌建各種門類和學說的實驗室,用於驗證書中的知識,探索未知的事物,並要求建立一套,探尋事物本質的研究體系。

一行人來到一棟樓,每個房間上,都掛著牌子,寫著某某實驗室。

這時,大多數實驗室內都是空的,只有少數幾間,有學生在進行實驗。

趙銘走到一間實驗室外,發現宋應星也在,後者發現趙銘,忙吩咐學生自己做實驗,便疾步走了出來。

“臣參見攝政!”宋應星行禮道。

趙銘微笑道:“宋愛卿今日怎麼也在這裡!”

宋應星道:“臣是這裡的教授,今天學生要驗證臣的著作《天工開物》中,關於銅的提煉,所以臣便親自過來一趟!”

趙銘點了點頭,看了看學生實驗的工具,比較簡陋,瓶子都是雜色的琉璃,不禁道:“愛卿有時間,也研究一下玻璃的燒製,改進一下燒製工藝,為實驗製造一批器材!”

宋應星道:“這個工部其實已經在研究和改進現有的工藝了!”

趙銘沒想到他們已經想到,於是問自己另一個比較關心的話題道:“寡人讓愛卿製造的鐵甲艦,有進展沒?”

現在西方艦船,已經裝備開花彈,明朝在艦船上武器的優勢,已經被西夷追平,所以趙銘開始急切的希望,鐵甲艦能夠取得進展,讓海軍裝備早期鐵殼船,以保持優勢。

宋應星道:“回稟攝政,已經有進展,明年就能下水,不過初步估計,船隻吃水很深,恐怕難以海上航行!”

趙銘微微皺眉,“改天寡人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