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抗戰兵王之叫我魏和尚最新章節列表 > 36、一葉一菩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6、一葉一菩提

聖水寺的知客僧,見來者同樣是剃著光頭穿著僧袍的和尚,而魏大勇本人又長得劍眉虎目,相貌端正,心知此人說話的可信度,自然比梁一龍高出不知多少倍。

知客僧的語氣,也就加倍的客氣,只是神態依舊有幾分為難,回了一禮道:“師兄有所不知,今日法會四方賓朋太多,寺內已然無法容納更多的人。為防發生意外,本寺方丈命吾等在此把門,如無特殊情況,不得再放人入內。師兄自稱是靜雲大師的門下,恕吾等眼拙,無法一一甄別,還請師兄海涵,暫且退下一邊。等法會結束,自當請師兄入內奉茶。”

魏大勇專程趕過來,就為了親眼目睹師父主持法會的盛況,哪裡肯依:“請問師兄,我師父前來聖水寺,身邊帶了幾人過來?”

“靜雲大師隨身只帶了兩個小沙彌。”

魏大勇:“勞煩師兄叫其中一人出來,便知分曉。”

知客僧猶豫了一下,答應下來--

服侍靜雲大師起居的小沙彌,當然不可能不認識大師的門徒。

既然對方敢這麼說,那麼多半是胸有成竹。

否則一旦小沙彌出來,魏大勇就算撒下彌天大謊,也會被一句話戳穿。

想明白這一點後,那個知客僧不敢對大師的弟子有所怠慢,疾步往裡走去。

少頃,就見他領著一個年紀不過十二三歲的小沙彌回到廟門口。

沒等那小沙彌明白怎麼回事,魏大勇已然叫出他的法號:“真信!”

真信抬眼一看,看清對面站著的二人,滿心歡喜迎上前來,叫道:“真永師兄!真遠師兄!”

這小沙彌真信畢竟年幼,胸無城府,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點指真遠叫道:“真遠師兄你慘了!師父說……”

當著外人的面,魏大勇趕緊用力咳嗽一聲:“真信,進去再說。”

真信也是個機靈鬼,馬上就領會了魏大勇的意思,改口說道:“師父說你們到了聖水寺,就立刻進去見他老人家,不得有誤。”

知客僧見魏大勇確係靜雲大師的弟子,心下甚是慚愧,忙謝罪道:“吾等有眼不識金鑲玉,多有怠慢,幸勿見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魏大勇淡淡一笑道:“不知者不怪,那我們就進去了。”

“請,有請!”知客僧抬手示意裡面請。

“等一下!”

發話的人,正是梁一龍。

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師弟,你跟他們說一下,讓我也進去。”

魏大勇略一踟躇,他可不想跟梁一龍走得太近。

只不過他還沒表態,守門的知客僧見梁一龍與魏大勇言語熟絡,又稱魏大勇為“師弟”,還以為他真是空明寺俗家弟子,便道:“既然這位施主不是外人,那就一併進去吧!不過,你這些隨從人數太多,還請留步。”

梁一龍點頭答應:“行。”

轉頭吩咐瘌痢頭等人:“你們呆在外面,不得鬧事,不然我饒不了你們,聽清了沒?”

瘌痢頭一眾連聲稱是。

見魏大勇和真遠已經走進寺內,梁一龍隨後追了進去。

此時祈福法會已然接近尾聲。

兩位主法捧著蓮花燈,走進三層樓的觀音閣,引燃早已佈置其中的十八盞“萬福燈”,祈盼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超度百萬亡魂,消除千萬災民身上的厄難。

法會最重莊嚴肅穆,魏大勇等人不敢造次,老老實實呆在大雄寶殿之外的廣場邊上,靜候儀式結束。

祈福法會之後,是募捐善款的流程。

募款分為兩個區塊。

那些有頭有臉的特約嘉賓,都集中在大雄寶殿外的廣場上。他們事先已經拿到了寺院方面提供的卡片,只需在上面寫明自己捐助的金額,然後排成隊伍,依次投入募捐箱即可。

這部分的善款,其實已經交割完畢,暫存在聖水寺裡。

眼下只不過走個形式。

至於那些沒有卡片的普通香客,則由多個知事僧抬著幾個流動募捐箱,分頭行動,收取善款。

大紅色的方形募捐箱,就放在大雄寶殿前的滴水簷下,臨時搭建的平臺上。

靜雲大師邁步拾階而上,走到募捐箱旁,朗聲說道:“阿彌陀佛!方才眾位施主看見的蓮花燈,乃是釋門寶燈,有接引亡魂往西天極樂世界之功。佛曰,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在場的每一位施主,無論年長年幼,富貴貧賤,英俊醜陋,在佛的眼裡,他只是一個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然,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可以說每一滴水即是海。人因有自我,便產生了過去、未來,產生了好、壞、順、逆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很多人一直活在無邊無際的企盼與慾望中,就像一滴海水,離開了海洋就會被陽光蒸發。只有當小我消失,徹底變成無我時,那滴海水徹底溶入海洋,才會得到自在。故,每一片海洋離不開每一滴海水,同樣的,每一滴海水也離不開廣闊的海洋……”

靜雲大師的講演並不冗長,他用十六個字結束了捐款前的講話:“心存善念,喜樂平安。日行一善,功德無量。”

說完,靜雲大師做了個請的手勢,退到一邊。

嘉賓們紛紛起身,自覺地按身份尊卑排成隊伍,依次上臺將卡片遞交給知事僧。

知事僧逐個唱出每張卡片上的姓名與捐款數額:

“……鄭縣商業局黃處長,代表該局捐款大洋500元……鄭縣稅務稽查隊周隊長,代表該隊捐款大洋300元……鄭縣大豐商行吳老板,捐款大洋300大洋……”

由於事前遞送的請柬和釋出的公告中,均已明確說明,本次法會募集的資金,全部用於救濟黃河決堤後,逃往鄭縣至登封一線的災民,加上空明寺和聖水寺兩位高僧名氣的加持,故此贏得社會各界的踴躍捐款。

單是這些嘉賓捐出的款項,就已經超過了3萬大洋。

這還不包括自發來參與法會的四方香客,捐獻的銀錢。這些人的捐款數額或許不大,但架不住人多,眾人拾柴火焰高。

兩者想加,只怕數額不低於4萬元。

這個還只是今天的數字,加上前兩天法會募捐的善款,總額已達10萬元大洋以上。

10多萬元大洋,在當時堪稱一筆鉅額資金。

梁一龍站在那裡,聽著臺上知事僧報出的數字,心頭默默地統計著善款的總額,眼睛都直了。

他此番來聖水寺,原本存著的念頭,是想在靜雲大師面前露個臉,再捐個幾十塊大洋,以顯示自己離開空明寺後,這些年照樣在鄭縣混得風生水起。

但是想到善款的數額,居然突破了10萬大洋,他立刻動了別樣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