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誰難受誰知道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七章 對沒落的悲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七章 對沒落的悲哀

過去相聲在曲藝領域都不能攢底的,現在能夠排在京劇後面,是人家的雅量、也是相聲的榮幸,其實更是京劇沒落的悲哀。

…………………………

兩段京劇之間插的這段相聲使個“腿子活”,既應景、又是個很好的過渡節目。王小貓和郭小鐵剛才雖然是歪唱,不過劇情終究跟接下來戲班要演的《鍘美》是連著的,這樣也能讓觀眾對京劇的記憶和感覺有個潛在的延續。

王小貓這個想法不錯,但這裡有個問題。“腿子活”就是兩個相聲演員“分包趕角”學唱、歪唱戲曲,這其中地方戲居多、倒是也有京劇,可他倆都帶著扮相、穿著行頭呢,再表演別人,懂行的觀眾看著就彆扭。

再者像這類“腿子活”,逗哏的一般都是自稱擅長旦角,偏偏此時是王小貓逗哏,卻是鬚生扮相。候大師有段《捉放曹》逗哏的倒是自稱畫臉——起碼是男人,問題捧哏的也得唱男人老生戲,可郭小鐵此時卻是一身青衣。(這段《捉放曹》是郭全寶老先生逗哏的、候大師罕見捧哏。)

總之王小貓想演“腿子活”,卻怎麼都不合適。

不過也不要緊,剛才郭小鐵提到張君秋,王小貓就想起少馬爺說《賣掛票》時候有張君秋這個“包袱”,於是就想好了表演這段雖然不是“腿子活”、卻是以京劇為主題的相聲《賣掛票》。

然後王小貓透過跟郭小鐵聊京劇、互相抬槓,就引出了自己是沒什麼本事、還要誇口京劇唱得如何如何的人,這樣就引到了這段相聲之中……

接下來就是觀眾未必全都期待——但寶爺和四位老戲骨、在場一些上了年紀觀眾、王小貓、郭小鐵和於大謙他們都挺期待的《秦香蓮》中《鍘美》這一折京劇了。

在臺上“票”戲是過癮,在臺下聽戲是享受。上次王小貓聽著這一折時,那是梁依欣挖苦他,這次他已經跟楊米複合了,到後臺匆匆卸了妝就跟郭小鐵、於大謙一起來到臺下,安心且享受的聽著戲。而後面就算再有“秦香蓮”,也不是郭小鐵扮演了。

其間楊米見王小貓也坐在了臺下,想過來跟王小貓說說話,可王小貓卻顧不上跟她多說。首先臺上的戲很精彩,其次王小貓也在這個時間跟郭小鐵、於大謙簡單的商量著馬上要演的相聲,郭小鐵想讓王小貓雖然作為捧哏、也儘量多說一些。

這一折京劇確實精彩,戲班名氣不大、唱得是真賣力氣,演出結束後博得了滿堂喝彩。當然就不知道這喝彩中有多少是真正懂得的,又多少是別人鼓掌、自己也隨著的,又或許鍘了陳世美,臺下女人們看著就過癮……

這一折京劇算是壓軸,人家京劇行當不按曲藝界的說法,倒數第二個節目不叫“倒二”、就叫“壓軸”。他們“壓軸”了,後面王小貓、郭小鐵和於大謙合說的最後一段群口相聲《扒馬褂》也就成了“大軸”了,當然在他們曲藝界叫做“攢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為郭小鐵希望王小貓在這麼難得的機會和場合多說點,所以雖是群口,卻是王小貓和於大謙先上臺。王小貓一會是捧哏,可是前面這小段墊話是他來逗哏。

王小貓也願意多說了,不是為了露臉、出名,他依然是不希望相聲走樣,所以想多給觀眾展示些真正的相聲。也不只是相聲,連其他傳統藝術他也希望多展示一下、多提上幾句,於是他這段墊話用得是最最傳統的“入活”方式,甚至他過去在自家的茶館都不會這麼說。

“今天真是——很榮幸,首先就是又能和於老師合作了。”

“別別,小貓兒,別總叫‘老師’,咱是師兄弟,你別總這麼客氣。”

相聲演員對輩分尤為糾結,在他們的概念裡,“老師”這個詞還真不能像娛樂圈中那樣隨便互相吹捧。於大謙要是跟郭小鐵合作的時候,這倒無所謂,因為觀眾都知道他倆平輩,但是王小貓畢竟名氣有限,於大謙不想讓觀眾誤解、也是間接捧著王小貓。

“不是,我真心的,我對您的功力非常佩服,您在我心裡就是趙佩茹一樣的存在。”

“別!你上次這麼捧我、提到趙佩茹老先生,就把我累得夠嗆啊,我聽著有陰影。”

“我今天沒想坑您。其次我榮幸的就是人家前面那折京劇。”

“人家唱得是真好。”

“不但好,把‘大軸兒’、‘攢底’,留給了咱們說相聲。您肯定知道,過去相聲在曲藝領域都不能攢底的,現在咱們能夠排在京劇後面,是人家的雅量、也是咱們的榮幸。”王小貓話是這麼說著,但他心裡明白,這其實也是現如今京劇沒落的悲哀,可他嘴裡在臺上不能這麼說罷了。

“這話沒錯兒。”

王小貓朝著臺邊拱手致謝、於大謙也隨之響應,不知道於大謙此時心裡怎麼想,但王小貓這麼做既是感謝、也是“祭奠”。接著王小貓又轉過身來、面對觀眾,說:“相聲,曲藝形式之一。”

“沒錯兒。”

“曲藝,又名十樣雜耍,耍彈變練、說學逗唱。觀眾可能對於說學逗唱比較熟悉,其實耍彈變練也是我們的基本功。”

“那是。”

“可惜啊!”王小貓深深嘆了口氣。

“怎麼了?”

“現在好多相聲、曲藝演員,不講這些、也不練這些了,應該說這是一種悲哀、也是傳統藝術沒落的表現。”

“您這話說得真對。”

“幸虧於老師還健在啊。”

“嗯?”

“這些基本功,於老師都精通。”

“您太捧我了,精通不敢、倒是練過一些。”

“還是啊。好多觀眾、甚至好多相聲演員自己都不太明白,我一個說相聲的——耍彈變練幹什麼啊?其實曲藝,都是同行。過去藝人街頭撂地、生活不易,就說這變戲法的吧,人們的注意力還沒到你身上了,你就開始變——白受累,就得說點小相聲,先吸引來觀眾。反過來我們相聲演員也是一樣啊,來人嘚啵了半天,觀眾們前面而沒聽見,這不行,也得用其他曲藝手段先吸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