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是王富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6章 王嶽的奮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6章 王嶽的奮鬥

批准了歐陽必進的建議之後,王嶽再度一笑,“我想有必要再跟大家夥說說。你們對部內的事務,有著絕對的權威,我不會隨便干涉。什麼都想管,就什麼都管不好。我既然選擇了你們,就是信任。”

“當然了,你們要想關起門來,作威作福,只怕也不行,因為還有都察院!”

這時候王廷相往前邁了一步,清瘦的臉龐,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諸位大人,我們都察院已經做好了準備,將分派人員,直接進駐各部,遇到重要政務,必須要都察院參與其中。你們可以不聽從都察院的意見,但是身為御史言官,我們必須知道。還要保留追責的權力!”

聽到這裡,眾人終於弄懂了,這一次的授權究竟是怎麼回事了……首先,朱厚熜授權王嶽,組建內閣,安排六部九卿,但是五軍都督府,錦衣衛,東廠,司禮監……這些拱衛皇權的衙門還都在。

他們非但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強化,這也是朱厚熜能安心的保證。

到了王嶽這個層次,他雖然把具體政務交給了六部,但是王嶽卻整合了都察院和六科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兩個昔日風頭最盛的清流大本營成了王嶽手上的利刃。

眾所周知,清流是有風聞言事的權力,常常只有七品的小吏,卻能掀翻閣老尚書,兇悍無比。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往往會變成神仙們爭鬥的工具,彼此放冷槍,下黑手。走在黨爭的最前沿,是朝堂中最靚的那個崽。

甚至在憲宗朝之後,這幫言官把矛頭對準了天子,拼了老命,想要挨一頓板子,只要被打了廷杖,就能天下揚名。

直到左順門,朱厚熜高舉廷杖,算是把這幫人打蒙了,再之後,就有人說科道已經半廢了,完全淪為擺設,再也沒有敢直言進諫的鐵骨真御史了。

其實這種觀點,十分偏頗……難道不上書天子,不彈劾閣老,就不是真正的御史嗎?

恰恰相反,張璁在首輔任內,提拔了一大批清廉正直的御史言官,而且不拘泥於清流,許多並非進士出身的官吏,進入了科道。

他們彈劾權貴,糾正弊端,監察百官,威名赫赫,成為了讓所有官吏都膽戰心驚的存在。

而到了王嶽這裡,他把這一柄已經淬鍊得差不多的神兵利刃,直接懸在了百官頭上!

科道言官不只是在外部監督,他們還要深入各部……針對政務進行直接監督。

如果科道言官覺得不妥,有權力提出建議,如果確實弊端嚴重,他們大可以向上直接進言,甚至捅到都御史那裡。

王廷相是個什麼人物,大家夥彼此都有數。

論起清廉,這位絲毫不遜色張璁,而他對百官監督,只會更加狠辣無情……面對此情此景,官員們或許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張閣老快點恢復吧,趕快趕走王嶽這個魔鬼吧!

或許連張璁都沒有料到,居然是王嶽幫他正名了。

只可惜此刻的張璁,雖然死裡逃生,卻再也沒有精神頭,處理複雜的政務了。

“師父,弟子打算過些時日,就離開京城,返回溫州老家了。”

王嶽輕嘆口氣,“你還是留在京城吧,畢竟方便互相照顧。”

張璁輕笑,“師父啊,我卸下首輔位置之後,就是個老病纏身的廢物了,不過是等死而已,他們又怎麼會處心積慮害我?”

王嶽雖然承認張璁所言不假,但是心裡很不好受。

“我已經查到了,你這一次突然病倒,應該是有人下毒,手段嗎……或許跟你常喝的茶水有關係!”

“是嗎?”

張璁眉頭微皺,他因為事務繁忙,必須用茶葉頂著,因此張璁有喝濃茶的習慣。他這個人又極為簡樸,經常是在地攤上,隨便買一些便宜茶就是了。

難不成有人摸到了他的習慣,把毒放在了茶葉裡?

張璁輕嘆道:“大師兄送給我不少丹白桂,這個勁兒比茶葉大,我喝茶比起從前少了不少……真沒有料到,大師兄又救了我一回啊!”

張璁感嘆之後,“師父,弟子要走了,您可要保護好自己,萬萬不要遭了暗算,現在整個大局,就只有靠著您來扛了。”

王嶽沉吟道:“大局要大家夥一起扛,其實你換個角度,往後退一步,也就想通了……雖說變法還談不上成功,但是要說退回到從前,怕是沒幾個人會答應。從這個角度來看,咱們至少取得了商鞅一般的成功。”

“商鞅啊!”

張璁臉上終於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身為一個變法者,能夠和商君相提並論,已經是三生有幸,含笑九泉了。

“師父這麼說,弟子就心滿意足了。只不過人心不足啊!弟子還想著大明朝能千秋萬代,長盛不衰下去。”

王嶽無奈笑道:“你就是個勞碌命,雖說放下了首輔的位置,卻放不下整個天下。也罷,我再跟你交個底兒如何?”

張璁打起精神,急忙道:“請師父明言。”

“我打算諫言陛下,讓太子送你南下歸鄉。”

張璁一愣神,他的腦筋的確不如以前那麼靈活了,愣了片刻,才如夢方醒。

“師父,您這是打算讓太子充當前鋒?”

王嶽哂笑,“這一次雖然沒有真正過江,但是東南的情況我已經摸得差不多了。在勳貴這邊,是魏國公徐鵬舉為首。在世家這塊,有太倉王氏,平湖陸氏,還有錢氏和楊氏,以及蘇州的周氏……這其中又以楊士奇的後人為主,對吧?”

張璁無奈嘆了口氣,“師父的確厲害,楊家的事情我也問過楊旦,他跟我講,當年停了下西洋,就跟三楊閣老有關啊,其中又以楊士奇為最。他們打著仁政愛民,體恤百姓的口號……停了下西洋,廢了永樂朝的國策,放棄了許多疆土,以至於武備鬆弛,軍無鬥志……土木堡之變,歸罪王振,恐怕有失公允啊!”

王嶽頷首,其實到了他這個地位,有好些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都說讀史明智,其實若只是記住一些掌故,又何來智慧之說。

歷代儒者修史,都不免有一個弊病,那就是以德行論人,以道德評價一切,對待君王是如此,對待朝臣更是如此。

就像大名鼎鼎的三楊,他們輔佐仁宗父子登基,開啟仁宣之治。而究其本質,卻是戰略收縮。

這倒不是說一定要一直往外打,但是他們死後不久,就出現了土木堡之變……一方面是瓦剌和韃靼迅速恢復實力,一方面是明軍戰力嚴重衰敗……

誠然,土木堡之變,最大的直接原因,就是英宗胡亂指揮,要說什麼文官設計,送了幾十萬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畢竟在土木堡之變中,死的文官也不在少數。

但是卻不可否認,自從仁宣之後,國策調整,對大明武力的削弱,以及對外反應的遲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父,這一番讓太子南下,多半就是要徹底畢其功於一役,對嗎?”張璁眼中冒著光。

王嶽頷首,“沒錯,我們已經準備了這麼多年,從思想到策略,再到力量積累,現在是徹底清算的時候了。我們不只是要掃蕩程朱理學,更是要扭轉自從安史之亂以來,衰敗的國運,我們整個民族,必須要往上走了。”

張璁深深吸口氣,他跟王嶽接觸很久了,知道自己師父的想法。在王嶽看來,從夏商周,到秦漢,隋唐……整個國運都是往上走的,雖然有挫折,但總是有英雄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並且帶到更輝煌的境界……夏商周,三代的疆域不斷擴張,秦朝一統天下,漢代反擊匈奴,把西域納入版圖。

到了隋唐,開鑿大運河,橫掃天下,萬國來朝。

令人遺憾的是安史之亂,這一場雖然沒有改朝換代的大亂,卻是深刻改變了歷史走向……從此之後,中原文明便開始走了下坡路。

兩宋屈辱就不用說了,後來甚至被蒙古人滅國,中原淪陷,雖然明朝初期,恢復了一些,但是在永樂之後,又走回了保守的老路,甚至越來越像趙宋了。

張璁滿懷感嘆,“掃清理學,重塑江山……挽回數百年國運頹勢。強漢盛唐,真不知道我大明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啊!弟子還真想好好看看,咳咳咳!”

“所以你就要好好休養身體,多活幾年,瞧瞧為師的手段吧!”王嶽自信滿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