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全能監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六章:科學神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六章:科學神教

“不知所謂的電影,浪費了我人生中寶貴的九十多分鍾。”因為參與討論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雙方的戰場從網路輻射到了其他領域,而一些專業的影評人正愁電影業的淡季裡找不到話題,好不容易趕上了這場及時雨,紛紛出手炮製相關評論,登載在各大報刊雜誌的影評欄目上。

人家的眼裡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一錢不值,幾乎每一幀都有問題,可作為改編編劇和導演的林田海不但不生氣,還抱著學習的心態讀得津津有味。他之所以會如此表現並非性格大度,而是因為人家說的一點不錯,拍這部電影的人確實是個外行,而這部作品拿去按一般電影的標準去評判,也顯然是不合格的。

“別看了,這些人真是無恥,什麼都不懂就在這裡大放厥詞。”克洛伊巴頓劈手奪過林田海手裡的報紙,隨手扔在沙發上,然後盤著一條腿坐在廚房中島前的高腳凳上,搶了桌上的早餐吃了起來,“你不會有受虐傾向吧,一大早看這個不上火嗎?”

“只有虛心學習,才能讓下一部作品更好啊,有人願意免費給我上課,幹嘛要上火。”林田海拾起報紙,繼續看剛才沒看完的那篇影評,“說起來我也是趕上了好時候,也就現在情況比較特殊才有人關注,不然的話……”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當真值得如此高的關注度嗎?答案是否定的,這部電影連優秀都稱不上,就是個粗製濫造的三流爛片,之所以能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度,一方面是反基督的題材觸碰到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經,另一方面則是它的高熱度引起了八大影業的不安,至於林田海搞的那些小花招,頂多只是起了個催化劑的作用。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傳統教會勢力被一再擠壓,成天泡在網路世界裡的人心中會有上帝?不可能,除非上帝幫他們繳納網費。最猛烈的一次反基督思潮,就是此時在米國爆發的,很多高階知識分子公開發表無神論觀點,好萊塢明星們也大大方方地加入科學神教(不知道的請自行百度),而他們之前是不具備這個膽量的。

原本這是一場無神論者與教會實力間的碰撞,跟電影的關係其實並不大,為何八大影業巨頭會加入進來,這就要從資本的邪惡本質說起了。資本化的最高形態是壟斷,由於反壟斷法的存在大家不敢明目張膽地搞,卻在私下裡達成了協議,可口與百事如此,耐克與阿迪如此,藍藍路與開封菜如此……電影巨頭們也如此。

曾經的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被人吹捧得多了便自我膨脹,非要自立門戶搞個夢工廠,以為能夠憑藉自己的號召力成為新的電影業巨頭。結果呢,短短五年時間就被搞倒了,不得不把公司賣給了派拉蒙,欠下一屁股外債還不上,只能去給迪士尼當打工仔,一代巨匠就此隕落,成了神奇不再的普通人。

獨立電影沒出路,是因為院線渠道被各大影業巨頭把持,要麼把片子交給他們發行,老老實實地當他們的工具人,要麼乾脆直接滾蛋連發片都不要想了。《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在黑暗之中鑿開了一絲透光的縫隙,它根本就沒在院線上映,而是放在了線上租賃平臺進行播放,這無疑打破了院線壟斷的模式。

克洛伊巴頓並不清楚林田海腦子裡有那麼多的想法,她只是覺得自己室友拍的電影還不錯,所以對貶低他的言論非常不爽。作為一個法學院畢業的現職律師,她才不信耶穌基督真主上帝,要是上帝真的存在還要法官做什麼,“光被這麼嘲弄也不行吧,你的下一部作品拍出來了,誰會去看?”

一旦被貼上了爛片導演的標籤,在電影的圈子裡就很難混了,到時候沒拍攝時投資人不肯出錢,拍攝當中演員們不肯聽話,拍攝完成觀眾不肯買賬……邁克爾貝自從給人按了一個“爆炸貝”的標籤,就跟主流獎項永別了,接拍也只能接那些爆米花電影的劇本,這就是標籤的力量。

“要反擊,也要洗地,但不是現在,電影的關注度沒到頂峰,我還指望這些人幫我維持著流量呢。”黑粉也是粉,這是尼本跟涵國那邊的娛樂圈早就公認的事兒,放在別的地方自然也是一樣的,否則就不會出現那麼多愛碰瓷的人了。原本毫無關注度的小藝人,只要碰瓷碰的好,被罵上一陣之後自然就有了名氣,然後等到何時的時機這些虛浮的關注就會被轉變為直接利益。

“我倒不擔心這些拿筆桿子的影評人,可那些對你的人身安全進行威脅的人,實在是不可不防啊。”林田海基本上等於公開站出來說基督不存在,這無疑觸動了教會的利益,而基督並不只是基督教的基督,他還是綠教的大先知……所以最近一直有綠教的狂熱信徒威脅讓奈非天下架電影,並讓林田海公開謝罪,不然他們就要炸了奈非天的總部,還要炸哥倫比亞大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林田海對此不以為意,他那位不是未來岳父的未來岳父,暫時還沒升上警務專員呢,依然在紐約市反恐總指揮官的位置上坐著,有這位大佬的看顧,還怕被人威脅?他巴不得那些極端分子來搞事,把電影的熱度再網上炒一波。這部電影的電子版權固然已經全部轉讓給了奈非天,可歸根結底是他拍出來的,資料足夠好看他的下一部拍出來才有市場。

紐約角落裡一間雜貨店的地下室,四個大漢正擠在小小的桌子前組裝東西,只要掃一眼旁邊的塑膠管就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旁邊的椅子上做著個白白淨淨的中年人,“明天的行動不容有失,我們只有一次機會。”

“放心吧老闆,我們可都是專業人士。”桌子邊最忙碌的那個,甕聲甕氣地回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