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2章 襄鄉縣侯 謝謝“水水水冬天“的打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2章 襄鄉縣侯 謝謝“水水水冬天“的打賞!

因為李易提出的對呂布,乃至李傕郭汜等人的安撫待遇格外優厚,各個都是縣侯,官位更是不小,那麼作為除賊首功的李易又該如何對待呢?

同樣給一個縣侯,李易會滿足麼?

要知道李易現在已經是左將軍了,官位升的飛快,按理說此事過後應該再給李易往上面提一提,可小皇帝又擔心再造就一個董卓出來。

別看李易現在還遠遠沒有能夠成為董卓的實力,可小皇帝對這種事情已經有陰影了,而且李易暗中謀劃佈局的手段讓他又是佩服,又是畏懼,董卓如果也有這等本事,小皇帝覺得自己斷然沒有翻身的餘地。

只是小皇帝見李易一直不主動開口提要求,覺得他應該是有著欲擒故縱的打算,乾脆,小皇帝決定問出來,想來如此李易應該不會獅子大開口。

李易聽得小皇帝喊住他,腳步一頓,吸了吸鼻子,低下頭深深拜道:“臣,無所求,只願事後陛下能夠允臣辭官,離開長安。”

“啊?”

小皇帝忍不住輕呼了一聲,臉上滿滿都是詫異,他萬萬沒想到李易會這麼說,大好年華立下大功正是前途不可限量之時,怎麼能說走就走呢。

小皇帝趕忙走上前,拉起李易的手,誠懇到:“愛卿這是何意,朕不會做那昏君,斷然不會讓功臣齒冷的。”

不過,話是這麼說,小皇帝心裡仍存著幾分李易是欲擒故縱的想法。

李易臉上露出悲痛之色,道:“非是臣不願為繼續在長安守衛陛下,實在是臣若是繼續留在長安,必然活不長久啊。”

小皇帝大驚道:“這是為何?”

李易輕嘆一聲,道:“董卓一旦身死,其原本部下固然會因為陛下的安撫不敢公然生事,但在那些人眼中,臣可是那殺了董卓之人,於情於理,他們都不會放過臣,而且臣手下一無兵馬,二無親朋故舊,可謂是勢單力孤,他們若對臣下手,臣沒有半點還手之力。”

“愛卿且放寬心,有朕做保,朕會告訴他們不要與你為難的。”

李易心想小皇帝貌似已經有點飄了,而且這傢伙不仗義,什麼做保,就是想把自己留在長安給他跑腿啊。

不過李易早有準備,又道:“陛下,臣非是貪生怕死,待董卓死後,長安城內有呂布,外有李傕郭汜,雙方雖然關係一般,卻也沒設麼仇怨,再加上都是為陛下效力,自然能夠和睦相處。”

“可臣就不同了,臣與他們三人都有化不開的仇怨,他們欲殺臣,不難想到陛下會阻攔,如此,必然興兵,興兵則長安亂,長安亂,則陛下亦危矣!”

小皇帝的表情有點凌亂,問道:“難道就沒有解決之法麼?”

李易低聲道:“有。”

“愛卿還不快快講來!”

“只要董卓死後,陛下再以一杯鳩酒將臣賜死,李傕等人必然感恩。”

小皇帝一呆,擺手道:“不可,萬萬不可!”

如果李易是個蠢貨也就罷了,可李易現在乃是小皇帝眼中極難得的可靠之人,用他去換李傕等人的好感,小皇帝又不是笨蛋。

小皇帝感覺很頭痛,現在他已經不覺得李易是以退為進了,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換他是李易,也是萬萬不敢留在長安的。

只是,這樣一來,小皇帝就當真不捨了,李易這種臣子太難得啊!

李易低著頭繼續道:“臣出身貧寒,無父無母,若不是有師父收養,怕是早已入了路邊豺狼之口,就在董卓入洛陽之時,家師去世,臣本應該為家師守孝,可家師臨終前卻有言道,董卓,禍亂天下之賊,董卓不死,他九泉之下不能瞑目!”

“最後家師歸去之時,更是大呼了三聲‘除賊’,於是,之後才有臣北上殺華雄,入洛陽圖謀董卓,待到老賊除去,臣也當迴歸故里,但請陛下放心,縱然臣與陛下相隔千里,臣也必然日日焚香祈願,願陛下重現高祖雄姿!”

小皇帝緊緊的攥著拳頭,呼吸急促,眼眶中不斷有晶瑩滾動,好險就要落下淚來。

雖然只是寥寥數語,可在小皇帝的腦子裡已經自動呈現了一個氣若游絲的白髮的老者,握住李易的手,目光堅毅的望著北方,於臨終前用盡全身所有的力氣大喊“除賊”的畫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被李易和他的師父感動了!

這師徒二人,都是國家棟梁啊,為何不能早早為朝廷所用!

“愛……”

小皇帝一張嘴,竟是聲音一顫,哽咽了,吞了口唾沫,又順順氣,這才問道:“不知愛卿師尊名諱,可有後人?”

李易嘴角咧了一下,腦袋垂的更低,道:“家師姓嶽名飛字鵬舉,常言男兒不能報效國家,不可成家,奈何無人引薦,報國無門,所以,一直蹉跎歲月,寄情山水之間,臨老也只有臣一人為其送終……”

小皇帝又是好一番感動,李易的師尊當真是忠義啊,實在可惜了。

小皇帝又問:“令師是何方人士?”

李易心道重頭戲來了,不動神色道:“臣慚愧,家師不曾告知出身來歷,只是最後隱居在南陽城外。”

“南陽……”

小皇帝喃喃了一聲,道:“愛卿之後打算回南陽?”

“正是。”

“愛卿稍等!”

小皇帝說著,快步走回,將收起的筆墨重新展開,提筆刷刷的又開始寫聖旨。

李易心中有些激動,戲做的這麼足,小皇帝的決定應該不會讓他失望,可難免這小孩子腦子跑偏……

心中急切,李易嘴上卻道:“陛下,這是……”

小皇帝還沒寫完,頭也不抬的說道:“令師雖為布衣,但心憂天下事,著實讓人敬佩,更有愛卿這般有大功於國家社稷的弟子,可為鄉侯,而愛……”

沒等小皇帝說完,李易就直接拜倒,乾嚎道:“陛下天恩,臣代家師謝過,他老人家無憾已!”

小皇帝被這一聲嚎打斷了話也一點不腦,在他看來這正是致忠致孝的表現,反而輕聲安慰道:“令師不能為國家所用,此乃朕之過也。”

頓了頓,小皇帝又道:“愛卿腹中有韜略,若當真就此歸隱,與國家乃是一大損失,莫說朕心不舍,便是令師知曉,也必然惋惜,朕決定授愛卿南陽太守,暫且為朕經營一方,待朝中事情安定,愛卿再回到朕的身邊,可好?”

南陽太守!

李易心中哈哈大笑,這正是他想要的啊!

南陽是李易早早就在心中選好的地盤,他編的那個故事中所有感人情節其實都是陪襯,唯有“南陽”二字才是重點。

他非南陽不去,小皇帝要給官職也就離不開南陽,而皇帝親開金口,南陽城內除了郡守之外,其他的官職想來小皇帝拿出來自己都會覺得丟人。

而事實也果然不出李易的預料。

“臣何德何能,如何能為一郡守,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心裡面樂不可支,但李易也明白謙虛的道理,趕忙俯身推辭。

“愛卿太過自謙了,董卓對愛卿連連晉升,旁人只說愛卿是讒言小人,可朕明白,董卓是知曉愛卿才華,難不成愛卿以為朕還不如那董卓?”

“臣惶恐!”

“唉,愛卿一心對朕,朕又豈能相負?”

說話間,小皇帝已經落了印,在聖旨上輕輕吹了吹,遞到李易面前,道:“朕知道,縱然董卓被除,天下依然紛亂,朕要重興漢室,還要仰仗愛卿啊!”

李易這一刻,幾乎是“泣不成聲”,哽咽道:“臣,臣……臣失態了。”

李易抬手遮著臉,其實不是他失態,實在是心裡太高興,眼淚完全擠不出來啊!

胡亂用衣袖在眼上擦了擦,李易與小皇帝對視一眼,這一刻,君臣相知,心有靈犀,仿若商湯伊尹。

良久,李易吸了吸鼻子,哽咽道:“陛下,請放心,臣決定,將來入南陽後便要為陛下練兵,將來陛下所指,便是臣刀鋒所向,斬盡一切叛逆之人!”

“好,好,好!”

小皇帝早就是真情流露,連呼了三個好字,拉著李易的手,似乎想與他細說將來,不過李易心裡盤算了一下,惋惜道:“陛下,臣在這裡耽誤時間許久,該回去了,不然擔心事情有變。”

小皇帝一想也是,不捨道:“好,愛卿多加小心。”

“是。”

李易走了兩步,又叮囑道:“陛下,此事太過重要,千萬不要言於第三人聽,朝中雖然不乏忠臣,但也有許多人面獸心之輩,稍有不慎,怕董卓會再行廢立舊事啊。”

小皇帝臉色嚴肅的重重點頭,在董卓的強壓下,他的性格也是格外多疑,此事又關乎他的性命,自然是不會告訴他人。

李易緩步倒退,到了門口,這才轉身疾走,而小皇帝看著李易離去,猶自不捨,跟到門外等他徹底走遠,這才輕嘆著重新回到榻上。

小皇帝閉上眼睛,不久後就開始咬牙切齒,面露猙獰,卻是他想起了董卓的種種惡行。

“老賊,你不得好死……”

“還好,朕有李愛卿……”

李易離開寢宮,瞧見在暗處來回踱步的張遼與趙大,吐出一口氣,道:“文遠,可以走了。”

張遼瞧見李易,同樣是松了口氣,沿著原路快步返回,問道:“將軍,事情可還順利。”

李易微微一笑,示意趙大在前開路,這才低聲道:“董卓若死,你與公明皆可封侯!”

雖然覺得趙大的忠誠應該不會出問題,可李易這一趟收穫太大,被其知道後,萬一眼紅臉熱心生不甘,跑到董卓那裡告他一狀就完蛋了。

張遼聞言直接就呆了,當初連挑了幾十號人腳下都不虛半點,此刻愣是自己絆了自己一下,險些沒栽了個跟頭。

李易見狀大樂,道:“文遠如此失態,莫非是不信?”

“不,不是,我只是……”

張遼慌忙搖頭,頓了頓,有趕緊點頭,再搖頭,看樣子當真是有些被刺激到了。

李易無聲大笑,取出小皇帝的手書,遞到張遼面前,道:“你自己瞧瞧。”

張遼伸出有些顫抖的雙手,接來聖旨,雖然月光昏暗,可他還是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姓名,以及都亭侯字樣。

“我居然,居然真的……”

也難怪張遼如此失態,實在是封侯太過不易,就看那飛將軍李廣,一生戎馬,屢立戰功,名傳後世,可終其一生也沒能封候,張遼此刻卻是輕易就得到了侯爵,雖然只是一個都亭侯,但也足夠他光宗耀祖了。

李易對此只是微微一笑,他知道,再過些時間,群雄並起,諸侯割據愈演愈烈,到處都在打仗,諸侯們為了拉攏人心也是不遺餘力,一個亭侯,也就不算什麼了。

張遼又細看了片刻,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激動,交還給李易,沉聲道:“若非主公,張遼此時定然還是渾渾噩噩,哪有這般前程,還請主公受張遼一拜!”

因為擔心平時不小心說錯話,漏了馬腳,張遼還是喊李易將軍,或者表字,少有稱呼主公的時候。

李易趕忙拉住了張遼,道:“都是自家人,文遠何須這般客套。”

李易臉上帶著笑,他很滿意張遼的態度,要是換個人,這時候來一句為了陛下萬死不辭,那可就讓李易尷尬了。

見李易堅持,張遼也不再強求,又問道:“不知陛下許給將軍什麼官職?”

“南陽太守!”

李易沒有隱瞞,一邊將另一道聖旨遞給張遼,一邊說道:“之後南陽便是我等根基,南陽為荊襄門戶,即可向北窺視中原,又能南下鯨吞荊襄,且南陽百姓戶口眾多,不愁糧草,不缺兵源,若是用心經營,足可支撐數萬大軍。”

張遼也覺得南陽很是不錯,不過馬上想到了什麼,皺眉道:“現在袁術好像就在南陽,其麾下兵馬眾多,他若是不願離開,這可如何是好?”

“這點我也知道,不過暫時急不得,別看陛下年紀尚幼,卻也是心思玲瓏之人,我適才若是向陛下提起袁術的事情,陛下必然疑心我早有圖謀,即便不見得壞事,但終究不美。”

“左右你我時間不急,待董卓伏誅後再請一道聖旨,必然可以叫那袁術乖乖離去。”

張遼雖然好奇如何能讓袁術離開,但也知道不好詢問太多,自顧自低頭繼續看著聖旨,片刻後輕呼一了聲:“襄鄉縣侯!”

“嗯?”

李易之前並沒有顧得上看這道聖旨的內容,聽見張遼出聲,拿過來一瞧,這才發現小皇帝還算心細,沒忘記也給他一個縣侯。

襄鄉縣……

李易都不知道這個襄鄉縣在哪,不過那不重要,關鍵是這其中有個“襄”字。

那他以後就算是“襄侯”了吧,而且,這豈不是預兆著他必然取下荊襄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