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1章 削髮立誓 謝謝“彼抱”的打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1章 削髮立誓 謝謝“彼抱”的打賞!

聽了賈詡對袁術的評價,帳內除了典韋,其餘人臉上俱無意外之色,典韋瞧見,忍不住問道:“某雖是粗人,也不待見袁術,卻知道那袁術的名聲甚是響亮,這樣的人物怎麼也算不上愚蠢吧?”

賈詡微微一笑道:“惡來且聽我與你慢慢道來。”

只見賈詡伸手沾了茶水,在几案上畫了一個大概的荊北輪廓,道:“此前劉表與荊州諸多世家聯合,清掃荊州境內諸多叛亂,還娶了蔡氏之女,前些時日又被朝廷任命為荊州牧,如今,荊州上下人心盡皆歸於劉表!”

“主公雖然是朝廷敕封的南陽太守,看上去名正言順,但想要將這個虛名落到實處……南陽可是荊州門戶,主公取南陽對劉表無異於虎口拔牙,正如之前劉表與袁術相爭,何其難也。”

“現在袁術縱兵劫掠百姓,劉表卻不聞不問,所圖不過是要主公為難,給主公一個下馬威,甚至是要主公與袁術火併一場!”

“且不說這一戰失敗,縱然是勝了,主公損失定然不小,而且與袁術結仇,將來南陽東面,勢必要被揚州威脅,再加上南方又有劉表虎視眈眈,主公那時將顧此失彼,自保尚且無暇,又何談雄圖大志?”

“南陽雖然富庶,但終究只是一郡之地,稍有不慎,便會成為困住主公的牢籠啊!”

張遼徐晃一聽賈詡的剖析,臉上不禁都有幾分後怕之色,他們之前考慮的只是眼前一戰的勝敗,卻不想竟然會直接影響到李易將來數年的發展。

典韋眨了眨眼睛,似有所悟,又似更加糊塗,不過瞧著張遼徐晃明顯聽懂的神色,擔心被笑話,只好強忍著沒再問。

“依照先生所言,南陽如今豈不成了死局?”

李易問道,語氣雖是疑問,但臉色卻是淡然。

賈詡一捋鬍鬚,笑道:“這便是拿袁術的愚蠢之處了,為官一方,於公當守護一地百姓,於私,也應留下恩義之名,縱然是心有貪念,也要適當收斂,適可而止,可袁術卻是打算在臨走前竭澤而漁,這……呵呵,無論其之前在南陽名聲如何,但今日之後,袁術在南陽已經是民心盡失,將來主公若要與袁術爭鋒,可使南陽丁壯為先鋒,必然士氣如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之前劉表入荊州,雖然無兵無將,但其素有賢名,加上身為漢室宗親,荊州世家方才願意接納,可反觀袁術,他的這般作為若是傳到揚州,縱然藉助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取下揚州,但民心必然惶恐,少有人願為之效死,想要將揚州徹底掌控,少說也要三年時間,而在這三年中,袁術很難有精力回顧南陽,如此,主公東面無憂矣。”

李易也笑了,道:“先生所言甚是,我見過袁紹,風姿氣度著實不凡,也見過袁隗,智謀深遠為人忠義,教我心折,唯獨這袁術……唉,觀之不似袁家人……”

“咳咳……”

“哈哈……”

幾人聞言不由失笑出聲,叫帳內的氣氛緩和了不少,實在是李易的話真的太損了。

頓了頓,賈詡正色道:“劉表雖為漢室宗親,然而之前為得荊州刺史竟然依附董卓,董卓一死,又立刻上表朝廷,可見其雖然賢名遠播,實則不過虛偽小人罷了,屬下斷定劉表必有不軌之心!”

“然而再觀劉表今日所作所為,竟然放任袁術禍害南陽百姓,雖然有主公即將就任南陽太守的緣故,但還有幾分怕是劉表已然沒了進取之心,只想坐守荊州,以求一世富貴。”

李易輕輕點頭,緩緩道:“之前荊州宗賊橫行,看似勢大,其實不過疥癩之患,劉表有世家大族相助,除之並非難事,但後來與袁術交手,不得寸進,怕是那時劉表方才明白何為諸侯爭鋒,他那些從書中讀出來的英雄氣概,自然也就打消的差不多了。”

“主公所言甚是!”

賈詡小小的拍了個馬屁,繼續道:“如今劉表坐視南陽禍亂不管不顧,便是將南陽民心於主公拱手相贈,只要主公稍稍施展手段,將來南陽百姓必然只知有李襄侯,卻不知劉荊州。”

“你是說在收攏難民上做文章?”

“不錯,正是如此,而且還可趁機徵召一些青壯編練成軍!”

李易點頭道:“甚好,不過我們初來乍到,暫時募兵不宜過多,就以兩千人為上限,否則劉表怕是不會讓我們在南陽紮根。”

頓了頓,李易在賈詡畫的草圖上點了幾處,道:“文遠,公明,之後幾日,你們分派幾隊得力人馬,在丹水,析縣,雉縣一代,收攏難民,搭棚施粥,老幼婦孺給五六成飽,青壯口糧管夠,但要讓他們四處走動,為我們搜尋難民,如此即可借百姓之口成就我軍仁義之名,又能盡量避免與袁術兵馬發生衝突。”

張遼徐晃當即抱拳出列,道:“末將領命!”

李易點點頭,又問賈詡道:“先生看可還有遺漏。”

“主公安排的甚好。”

賈詡先是肯定,但隨後卻是遲疑了一下,沉吟不語。

李易見狀,道:“若是有不妥,先生直言便是。”

賈詡又猶豫了一陣,方才嘆道:“主公欲取荊州,除了要得民心,還有便是世家之心,主公收攏難民雖然得了一些民心,但在世家眼中,或許認可主公仁愛之名,卻也僅此而已。”

李易眼睛一亮,這點的確是他疏忽了,趕忙道:“還請先生教我。”

“老夫確有一策,可叫荊州世家對主公掛目相看,可此計卻是有些風險,所以……”

賈詡面露苦色,他是真的很為難,這還是因為李易的想法與他很合拍,否則那種有風險的策略他是壓根不會提起的,免得叫上位者心生猜疑。

李易還道是其他原因,不想卻是這個,颯然笑道:“我潛伏董卓身邊尚且不懼,小小一荊州又有何顧慮?”

李易這話說的豪氣,聽得帳中幾人心生熱血,賈詡更是拜道:“主公膽氣叫詡拜服,詡願陪主公同往襄陽一行!”

賈詡說罷,不等李易反應,張遼就先被驚住了,叫道:“你讓主公去襄陽見劉表?”

“正是!”

張遼臉色變了變,抱拳道:“主公,如今南陽形勢,劉表對主公敵意不小,此去襄陽必然危機重重,屬下請領兵一千隨行!”

徐晃不甘示弱道:“末將同去!”

典韋同樣大聲道:“某是主公親衛,自然也要去的!”

李易對他們的態度很滿意,不過目光卻看向賈詡,道:“先生是想要我學劉表單騎入襄陽,為民請命吧?”

“主公英明!”

賈詡深深拜倒,他沒從李易口中聽到半點不快,如此主公當真是難得。

不過李易沒意見,不代表旁人沒意見,張遼徐晃更急了,叫道:“主公,萬萬不可,劉表單騎荊州,那時荊州無主,無人為難他,可主公若是也那般,卻是羊入虎口啊!”

“先生,主公待你甚厚,你怎可叫主公行如此險著,若有萬一,叫我等如何是好?”

賈詡低頭不做辯駁,根據他的判斷,劉表這人極好顏面,李易又是於朝廷有功之臣,所以,劉表斷然不會害了李易性命。

不過,作為李易下屬,提出這種讓主公以身犯險的策略已經是極限了,最終如何選擇只能讓李易自己來做,賈詡是萬萬不能再勸了。

張遼徐晃的態度很明顯,倒是典韋想了想,道:“主公帶上我就是,有我在,管教任何人傷不得主公!”

張遼沒好氣道:“我知你厲害,可你能抵的過千軍萬馬,弓弩疾射?”

見幾人有爭吵的趨勢,李易抬抬手示意他們安靜,然後在幾人複雜的目光中,笑道:“我意已定,必然要去襄陽走上一遭!”

張遼徐晃頓時大急,不過不等他們相勸,李易就安慰道:“我知你們擔心我的安危,我也明白,此行確實有些風險,不過那是對於旁人來說,卻不是我,只要我想走,劉表留不下我。”

李易說話不急不緩,底氣十足,叫張遼與徐晃也不由沉吟了起來。

李易平時沒少找他們練手,論招式是不如他們的,可李易的那一把神力也著實驚豔,縱然是一流武將,碰上李易稍有不慎都會栽跟頭。

不過,這也不是李易冒險的理由啊,張遼實在忍不住,出列拜道:“主公,如果非去不可,遼與惡來帶一百精銳隨行,遼以性命做保,縱然有變,誓死護衛主公周全!”

“文遠啊!”

李易感慨了一聲,上前將張遼扶了起來,道:“在長安時我雖然行險,可你見我何時當真將自身至於險地?所以,此行我一人前往即可,而且,帶的人多了,反而叫荊州世家小覷了我。”

見張遼還不放心,李易只得道:“相信我,我有後手,如果劉表欲對我不利,見面之日反而是他殞命之時!”

見李易鐵了心如此,張遼徐晃等人也不好再說什麼,不過臉上的憂色卻是怎麼也掩蓋不住。

李易有些無奈,因為他真的不是去送死的,只是他的某些手段不好與眾人說明罷了。

李易不欲再討論此事,直接略過,道:“我見劉表,還需為他備上一分‘大禮’,此事要從速來辦,爾等聽令……”

張遼徐晃領了李易的命令一同離去,李易又叮囑賈詡,讓他親自在流民中挑選一些看上去比較精明的人,看是否能夠收為己用。

昨夜兩人已經就情報搜集一事探討過,最後在看法上達成一致:以李易目前的聲望、勢力還有人才,暫時不可能搞出類似間諜或者密探之類很嚴密的組織。

其中金錢投入還好說,李易現在不差錢,但是那麼多高素質死忠的培養,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如果強行草率的建立一個這樣的構架,將來漏洞百出是免不了的,更可怕的是出現叛徒,反被敵方所用。

所以,李易與賈詡最後決定設立一個簡易的情報系統,收攬一些比較機靈的人,給予他們優厚俸祿,讓他們前往不同城鎮負責明面上的情報收集與傳遞。

比如說袁術在揚州強搶民女了,或者說劉表前天被封州牧了,等等這種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情報,然後以快馬傳遞到李易這裡。

這樣的情報系統雖然低階,但是成型快,且頗為實用。

而且這本身也是一個人才鍛鍊與選拔的過程,待到兩三年過去,這些隨便招收的探子中肯定會有表現優異的人出現,那時李易就可以以這些人為班底,再建立一套更為高階的情報系統。

一邊想著情報的事情,李易帶上典韋去了軍營外臨時的難民營地。

說是營地,其實別提柵欄了,連個帳篷也沒有,也幸好沒有下雨,否則這些幾百逃難的百姓全都要成落湯雞。

不過不管李易還是其他人,都沒有將他們接入軍營的打算,因為這是亂世啊,李易能主動給他們一口熱飯已經很厚道了。

此刻軍中的人正在給百姓施粥,瞧見李易過來,有眼明的士卒向百姓說了李易的身份,百姓們便開始紛紛向著李易行禮。

這些百姓昨日便已經知道,接納他們,給他們口糧的正是他們的新任太守,否則百姓們也不見得有膽量安穩的留在這裡。

“見過李府君!”

“多謝李府君收留!”

“請李府君為我等小民主持公道啊!”

“求李太守為我家人做主啊!”

……

剛開始好些,百姓們只是單純的見禮,但不知何人發出了一聲哭腔,然後便哭成了一片。

李易醞釀了一下情緒,然後快步上前,將兩個看上去好像有些威望的白髮老者扶了起來,深深回了一禮,愴然道:“諸位,是本官來遲了,叫百姓受苦,都是本官對不起你們啊……唉!”

一聲嘆息,一揮衣袖,李易的眼睛瞬間就紅了。

這倒不是李易的演技已經出神入化,想哭就哭,實在是面前的場景確實叫人心酸,幾百人拖家帶口的逃難,這路上遭的罪可想而知,不知多少人與家人走散,再無相聚之日,也不知多少人這一走,便再也回不到故土……

李易心中確實比較難受,因此,他又刻意對自己催眠了一下,紅個眼睛難度並不算高。

不過百姓們不知道李易心中所想,只當這位年輕的太守單純是為了他們落淚,頓時感動莫名,紛紛再次下拜。

李易見狀,微一沉吟,突然鏘的抽出腰間長劍,將他面前的兩個老頭嚇了一跳。

然後就見李易抓過側邊的一縷頭髮,直接揮劍斬斷,交到一個老者顫巍巍的手中,起身鄭重道:“諸位請做個見證,李易在此削髮立誓,有朝一日必然親提十萬大軍,為南陽百姓誅盡賊黨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