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8章 長安變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8章 長安變化

“岳丈?”

李易聽到事情與伏完有關,心裡的火氣直接就散了大半,畢竟那是伏壽她爹啊,就算父女吵架,他也沒法幫伏壽削人。

在李易離開南陽之後,就沒有再與伏家那邊有什麼直接聯絡了,倒是伏壽不時會來往幾封書信,不過李易知道伏完不待見他,也就沒打聽過書信內容,可看伏壽今天的樣子,顯然是有了什麼不太好的訊息。

李易就這麼注視著伏壽,伏壽低著頭,似乎是在考慮,過了片刻,這才緩緩說道:“今早我聽琰姐姐說,蔡中郎似有意找他早年弟子來夫君麾下效力,所以,我想起父親也有不少門生故舊,還有幾位兄長,如今都是賦閒在家,我便想請父親安排他們過來,希望能夠幫襯夫君一二。”

李易眨了眨眼睛,想起了什麼,問道:“此事,我記得許久之前,你就向岳父那邊去信說過,沒錯吧?”

伏壽低著頭,輕聲道:“當時父親有些不願,但也沒有完全回絕,現在夫君手下缺少人手,我就想著再找父親說道說道。”

輕輕嘆了口氣,伏壽繼續道:“今日我正想再去信一封,不想上次父親的回信卻是先到了,我……都是壽兒無用,還請夫君……”

李易輕輕拍了拍伏壽的肩膀,沒讓她繼續往下說,但李易已經猜到,伏完多半是把話給說死了,絕了伏壽的心思。

而且,李易還猜到,伏壽這般憂愁,不單單只是伏完的那封信,其中多半原因,其實要落在蔡琰的身上。

李易剛把蔡琰擄……請來的時候,伏壽出於姐妹之情,是很向著蔡琰的,直到李易準備收蔡琰入房,她也是真心高興,可是,當蔡邕堅定的站到李易這一邊後,伏壽就很難保持原本的心態了。

世家之間的婚姻多是利益的結合體,也就是聯姻,可李易與伏壽走到一起,其實連聯姻都說不上,完全是董卓為了打擊漢室聲望,順便拉攏李易做出的決定。

所以,兩人的關係在伏壽看來是非常不穩的,之前伏壽感覺還算是不錯,畢竟李易對她挺好的,之後李易收了幾個小妾,她雖然有些吃醋,但也沒感到多少威脅,否則,也不會那麼熱心的主動讓李易去收服蔡琰了。

可是,當蔡琰真的要成為李易的人時,伏壽這才知道,自己這是找了一個多麼大的競爭對手。

雖然兩人私交很好,伏壽不擔心蔡琰會算計她,可伏壽對將來真的沒有多少底氣,要知道,許多事情可不是她們兩個說的算的。

伏完從沒給過李易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相反蔡邕,之前不情不願的時候就幫李易做事,投靠之後,更是豁出老臉,全身心為李易著想了。

兩家父輩差別如此明顯的態度讓伏壽如何不擔心?

雖然李易待她很好,可是世家出身的她很清楚,穩固世家婚姻的可不是情情愛愛,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李易這樣心向高遠的人,一城一州根本容不下他,現在也就罷了,等李易將來越走越高,縱然李易自己本心不變,李易身邊的人就會要求李易換一個能對他事業起到真正助力的夫人。

真到了那種時候,伏壽該何去何從?

兩人互相對視了片刻,都沒說話,伏壽眼中是對未來的迷茫,還有不安,至於李易,他明白伏壽的心思,也認為伏壽多心了,只是有些話不方便對伏壽直說。

過了一會,李易親暱的拍拍伏壽的腦袋,道:“將岳父大人的來信與我看看可好?”

“嗯。”

伏壽應了一聲,很快去屋中將書信取出,李易一看,深吸一口氣,真的很想把這信砸伏完的臉上啊。

原來,伏完拒絕了伏壽給李易推薦人才的幫助也就算了,還隱晦示意伏壽以後不要與伏家來信太多,免得惹人閒話。

就算潑出去的女兒嫁出去的水,這態度也太過了。

難怪伏壽心中惶惶了,娘家人是這種態度,李易這裡又有強力小妾進門,她不害怕才怪呢。

李易不由想起了原本歷史中,因為曹操的強勢逼迫,伏壽漸漸保不住後位,甚至性命堪憂,就破釜沉舟想算計曹操拼死一搏,當時伏壽求到伏家,結果伏家根本沒給她支援,就那麼看著伏壽被曹操幽禁到死。

無情啊……

當然,也可以說伏家的人明哲保身,不過這都不重要,因為他們已經和李易不是一條船上的人了。

李易暗暗搖頭,用力握住了伏壽的手,同時心裡打定主意,將來等自己當皇帝,伏壽做皇后,然後伏家九族之內的男丁自己一個不用,一個爵位不給,氣死你們這些沒眼光的,順便也藉此給大漢朝那些喜歡於興風作浪的外戚樹立一個榜樣。

李易一邊想著將來的事情,一邊繼續往書信後半看去,因為伏家的態度有些不正常,雖然之前對李易也是不冷不熱,卻不像現在這樣直接擺出一副要跟他劃清界限的樣子。

等李易慢慢的看完書信後半,已經是氣得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夫君,莫要動怒……”

伏壽輕輕的撫著李易心口,看著李易的目光中滿是擔憂。

“我這如何能不氣!”

雖然伏壽很乖巧,很溫柔,可李易看著書信上的內容,真的是想罵娘啊!

早在襄陽的時候,李易就得到過一個訊息,呂布不知怎麼搞的,被排擠出長安內城了,然後接手內城防衛的兵馬都是李的人,李易當時對這件事情很上心,只是他沒有渠道得知其中具體經過,縱然派了人去長安,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罷了,根本無從打聽具體內幕。

倒是伏完的這封書信,透露了許多李易想知道的情況。

呂布為什麼退出長安內城,這原因經過說出來叫人想吐血。

李易離開長安後,長安內城被呂布的兵馬護衛,朝中上下自然是不滿的,畢竟在朝臣們看來,李易,呂布,李等人全都是董卓餘孽,是粗鄙武夫,對大漢沒有重新,董卓的死只是一場狗咬狗的結果罷了。

所以,朝臣們時時都想著來一場真正的撥亂反正,奈何呂布兵馬在手,沒人敢直接撩撥呂布的鬍鬚,但是,這不妨礙他們動用一些迂迴的手段。

幾個與小皇帝親近的重臣建議小皇帝募兵,招募忠義之士,守衛宮闈,小皇帝自然同意了,因為原本董卓陣營的人,他只對李易有好感,至於呂布,小皇帝看見呂布心裡就犯虛,好感度一直都是負數,巴不得內城換人呢。

這些事情自然瞞不過呂布的眼睛,對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情,呂布自然是不滿的,但呂布經不住誇啊,有朝臣對他說,呂溫侯一杆方天畫戟天下無敵,又何必在乎那三兩千跳樑小醜?與其阻撓,還不如順其自然,藉此成全忠義之名,還能討得陛下歡心,可謂兩全其美。

呂布一想,感覺人家說的很有道理啊,幾千個螻蟻能興起什麼風浪?

再說了,董卓死後別看呂布大權在握,一天到晚看上去威風凜凜的,其實呂布心裡也苦的很,因為沒幾個人把他當好人看待。

所以,且不管呂布是不是忠臣,他都非常想幹一些忠臣應該幹的事,藉此洗刷名聲,於是,對於小皇帝募兵的事情,呂布就同意了。

而在此之後,讓呂布憤怒的事情就發生了。

朝堂上的那些大老爺們可從來沒把呂布當好人看,甭管呂布怎麼表現,呂布在他們眼裡都是一個反骨仔,而呂布之前的退讓,也增強了他們的膽氣。

於是,在呂布有一次入宮的時候,半道上忽然殺出了幾百刀斧手,要將呂布斬殺當場。

朝臣們想的很美,殺了呂布,再以大義名分接手呂布麾下兵馬,那長安就是天子的了,他們也能重掌權柄。

可是,他們小看了呂布的厲害,也高估了那些烏合之眾的實力,明明是伏擊,可雙方幾個照面下來,呂布只帶著身邊親衛就將刀斧手給殺的崩盤了,朝臣們的謀劃自然落空。

這麼一來,雙方算是撕破臉了,呂布脫身後就想入宮殺人,不過小皇帝的信使來了,為了安撫呂布,加封呂布為驃騎將軍,希望他能以大局為重,不要讓長安生亂。

呂布當時就糾結了,他知道自己名聲不好,這要是衝進去一通殺,將來除了造反就沒退路了,呂布雖然自負,也只道自己斤兩,單挑無敵,造反絕對是早死晚死的問題,於是,呂布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時拿不定主意。

可就在呂布糾結的時候,一直盤桓在長安城外,不肯去幷州上任的李郭汜等董卓餘部,見長安城內聲亂,趁機帶兵突入了外城,呂布見狀不但沒有阻攔,反而放任李入城。

呂布心中有怒氣,又不敢對朝臣們下殺手,便想借李的刀來給那些朝臣們一個深刻教訓。

於是,長安的局勢就失控了。

一番亂鬥之後,李把朝臣們招募的新丁給殺了個乾乾淨淨,順理成章的把內城給佔了,當然,挾持天子天子也是必須的。

至於呂布,看到形勢變化超出預料,趕忙出兵為時已晚,雙方殺了幾場,互有損傷,最後外城各佔一半,陷入僵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此之後,軍事博弈就改為了正治鬥爭,李那邊不想與呂布硬拼,就開始設法把呂布逼出長安,然後,早就逃離是非漩渦的李易華麗麗的中槍了。

呂布控制內城的時候,雖然不大喜歡那些朝臣,但他也沒說仗著手中權柄欺負誰,因此,那些朝臣們才不怎麼怕呂布,敢算計他,可李就不一樣了,這可是董卓親信,在對待朝臣的態度上深得董卓精髓,一輪屠刀下去,人頭滾滾,百官俯首,儼然成了第二個董太師。

之後就有朝臣為李謀劃,建議李把之前李易與呂布聯手誅殺董卓的事情,說成了謀逆,如此呂布自然無法在長安立足。

這個說法主要是針對呂布的,而且暫時還沒有最終定論,但李易卻不敢大意,因為這可是一個能要他命的無妄之災。

呂布把大好局面給混成這模樣,李易懶得管他,可如果真被朝堂上那群王八蛋給打到了謀逆的行列,李易就麻煩了。

李易不會天真的認為李主要對付的是呂布,自己就沒事了,萬一有人順勢攛掇小皇帝,撤了他南陽太守的職位,如何是好?

想到這裡,李易就恨的牙癢癢,呂布啊呂布,當初的大好的局面,怎麼幾個月功夫,就成了這個爛樣?

雖然李易原本也沒覺得呂布能藉著長安的局勢雄起,但最起碼維持一兩年總沒問題吧,這也崩的太快了。

李易有些頭疼的揉了揉眉心,他現在最大的資本就是殺董卓之後得到的大義名聲,朝堂那邊要是把這個給他否了,對李易可是致命的打擊。

見李易眉頭緊鎖,伏壽有些心疼的拉著他的手臂,但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幫到李易。

靜靜想了一會,李易長長的吐出口氣,強笑道:“好了,壽兒不用為我擔心,你先準備飯菜,我出去一趟,馬上就回。”

說罷,李易起身往外走去,他已經想好了,不想讓朝堂上那幫老王八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就只能轉移一下他們的注意力了,所以,有些事情要提前了。

李易被意外攪亂心事的時候,劉琦的心也亂了,不過看他興奮的臉都紅了的樣子,顯然與李易的心情是兩個極端。

“這……這當真是襄侯手筆?”

劉琦看著手中文稿,興奮的手指都微微有些顫抖,即便說話的時候,眼睛都沒從文稿上挪開過片刻,這點與劉表很是相似。

“的確是襄侯所作,前些天襄侯宴請宛城世家,這些文稿正是襄侯給諸多世家的回禮。”

劉琦的親衛在一旁如實答道。

“原來如此,果然不愧是襄侯啊,唉,我願減壽十載,只換與襄侯早三年相逢啊。”

親衛聽著劉琦對李易不加掩飾的仰慕,感覺有些不妥,但想了想,還是沒開口,畢竟這是他主子,而且他也不懂那些文稿有中的內容有什麼特殊之處。

“這,這後面怎麼沒了,可是你拿來的時候有所遺漏?”

很快,劉琦就發現他手中的文章全都是殘篇,這才抬起頭來與自己的親衛說話。

親衛對此也是早有準備,將從世家那裡的來的緣由說了一遍,劉琦聽罷,自然是遺憾萬分,有心找李易探討一二,只是看看時間,只能作罷。

不過劉琦顯然沒打算就此作罷,一邊取出一卷新的竹簡開始抄錄,一邊吩咐道:“叫人準備快馬,待我將這些文章抄錄之後,連夜送到襄陽,中途不可延誤,更不得有任何遺失!”

“喏!”

親衛應了一聲,又道:“既然大公子著急,要不要喚幾個人來一起抄錄?”

劉琦搖頭笑道:“此乃傳世經典,豈可假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