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3章 安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3章 安置

聽著蔡玉的話,特別是其中理所當然的語氣,讓李易不由得微微一怔,旋即一臉的狐疑,擺明是不大信蔡玉有那個本事。

蔡玉倒是沒有太過注意李易的神色變化,只是以一種很隨便的口吻說道:“蒯家的那兩人我都見過,還是好幾次呢,每次兩人都是笑呵呵的,張嘴就是夸人,不過我可沒有被他們的花言巧語迷惑,一眼就看出來了,蒯越那人表裡不一,乍一看很和氣,其實背地裡心特別黑,我見他都有點怕。”

李易忍不住想笑,但蔡玉說的也不差,劉表初到荊州的時候,蒯越給劉表出過毒計,殺了不少的人,因此雖然他名聲很大,又身居高位,但確實是很多人都不喜歡他。

而在此之外,李易心中也有了一些別的猜測。

蔡玉在李易眼中是少女,可按照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姑娘了,而造成這個狀況的,很可能是那些門當戶對的世家不大願意娶她,畢竟蔡玉過去肯定是要做正室的,各方面要求比較高,而蔡玉似乎是差了那麼一點點。

至於說家世差的,蔡家又不樂意,所以才會磨磨蹭蹭,最後不得不在利益面前互相妥協,選擇了劉表這個“大齡男”。

蔡玉可不知身邊一臉笑眯眯的男人正在心裡如此編排她,還溫柔的看了李易一眼,說道:“那個蒯良雖然年紀大點,但給人感覺軟綿綿的,一副很小心很好欺負的樣子,連我都不怕他。”

這回李易就直接搖頭了,他沒見過蒯良,不過也知道蒯良名聲甚好,沒什麼黑歷史,再加上又是蒯家家主,如果說他內外如一,確實和善,的確有可能是真的,但要說這樣的人好欺負,那就是開玩笑了。

蔡玉的話還在繼續著:“所以呀,事情就很明顯了,你那麼厲害,將來肯定是要做大事的,可蒯越那家夥膽大包天敢派人刺殺你,只能說他的腦袋壞掉了,但蒯良不傻啊,他怕你將來連帶他一起報復,乾脆就向你賣好了,叫我說,你現在就給他去一封信,表面上說蒯越那事就不跟他們計較了,然後我再叫上我家兄長,咱們三邊一齊動手,先劉表給幹掉,等你坐上州牧後,再擺個鴻門宴,和我兄長一起再把蒯家給幹掉,到那時候……哼哼,我的計謀你感覺怎麼樣?”

李易剛開始覺得蔡玉說的理由雖然不大可能,但邏輯上多少還是有一點的,可聽到後面的“計謀”,就讓他忍不住冒汗了。

這姑娘明明看上去蠢蠢的,可為什麼借刀殺人,過河拆橋這種東西會說的這麼順啊。

於是,李易在她額頭上輕輕點了點,半是敲打,半是提醒的說道:“你應該聽說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所以我們行事啊,未必要處處光明正大,但必須佔據大義,必須要能夠在道義上站得住腳,這些是事業根本,也是立身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夠長久,否則真像你說的那樣,我們縱然進了襄陽,但世家必然離心,百姓同樣人心惶惶,那時我們就成了壞人,遲早會被群起攻之,所以,以後不準說這樣的傻話了知道麼?”

蔡玉也不傻,聽出了李易的教訓之意,乖乖的點頭沒敢反駁,而李易見她聽話,也就沒繼續在這方面多想,至於蔡玉之前給出的關於蒯家的說法,也被李易下意識的以“事情不可能這麼簡單”的緣故給拋到了腦後。

之後李易拿著信件仔細看了兩遍,確認沒什麼疏漏之後,想了想,便讓蔡玉代筆,給蔡瑁回了一封信,他也沒有明說什麼,只是言道蔡玉身上的非是急症,需得每日細心調養才行,所以可能要在宛城多留一段時間,而李易作為南陽地主,保證會好好照顧蔡玉,讓蔡瑁儘管放心就是。

說完這些,李易斟酌了一會,又讓蔡玉加上一點,說他過年在往揚州路途之中,見到有許多黃巾餘孽作亂,且異常勇猛,而蔡瑁身為荊州軍師,請他加強襄陽武備,小心防範。

這個事情李易說的含糊,但蔡瑁只要能品出一些意思,在將來肯定會收縮己身勢力然後儘量集中在襄陽,這樣的話,將來等袁術發動第一輪攻勢的時候,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的減少蔡家勢力的消耗。

如此,蔡家那邊暫時就不用多關注了,而蔡玉被李易安撫下來之後,也很是乖巧,兩人又說了會兒話,伏壽便遣侍女來喚兩人去用飯,李易自然應允,順便也看看蔡玉的表現,發現這妮子雖然還與眾女有些疏離,但也沒多少敵意,畢竟在蔡玉眼中,她可是李易心裡最喜歡的,貂蟬什麼的,不過皮囊罷了,不足為慮。

李易也樂得如此,暫時就這麼哄著蔡玉,等她將來明白過來之後,想來那時的蔡玉大概也能有“一笑而過”的心境了,縱然沒有,那時候的李易也不怕她偶爾鬧騰一下,權當給生活新增一些調味好了。。

入夜之後,李易親自將蔡玉送回了她在宛城的那處別院,畢竟蔡玉名義上可是來瞧病的,如果直接住在太守府,那也太不像話了,不過李易將黃月英送出去陪她了,順便“照看”著點。

不得不說,胳膊肘往外拐這點,可以說是通病了,不過李易喜歡。

至於李易自己,則是與伏壽說話說到了半夜,畢竟這是他正妻,雖然因為某些原因,李易沒下手,但也不想讓伏壽感覺到冷落和委屈,所以李易陪伴她的時間是最多的,不過等伏壽被李易聊到再也睜不開眼之後,李易卻是悄摸了出了門,至於到底去了哪,那就沒人知道了。

第二日,李易起了個大早,帶上一些禮物,先行去拜訪了昨日沒能見到了蔡邕與黃承彥,畢竟這兩人是他手底下真正的“名士”,雖然直接參與謀劃不多,但個人影響卻是很大,單看蔡邕,不過過了一個年,就給他招來了不少文化人,其中有幾個還是有些名氣的,這種號召力你不服都不行。

因此,李易儘管時常會安排下一些讓人感覺很掉分的工作,但在其餘時候,李易對他們都是很敬重的,這是應該的禮數,同時也是做給外人看的面子。

蔡邕對李易回來就登門拜訪顯然是很高興的,原本他還對李易丟他他閨女跑去揚州有些不滿,可想想李易心中報負,也就理解了,所以,蔡邕對李易很是客氣,並沒有拿架子,只是在最後稍稍提醒李易督促一下郭嘉,順便也讓李易抽空見一見他招來的人才。

前者在李易預料之中,畢竟對蔡邕這樣的大儒來說,規矩可是很大的,而且昨晚伏壽也與李易說起過此事,李易也確實是意識到了,做官就得有個做官的樣子,他雖然可以因為郭嘉的才華對郭嘉縱容,但旁人有樣學樣,那時候李易還能縱容麼?

李易將此事記在心中,至於第二件事,蔡邕倒是表示李易無需著急,因為他也清楚,李易剛剛回來,肯定會先忙一陣子的。

離開蔡邕家,拜訪黃承彥的時候,雙方臉上都有些不太自然。

蔡玉到了宛城,自然瞞不過她姐夫黃承彥,鬼精的黃承彥自然也就明白,他與李易之間的關係又多了一個“連襟”。

黃承彥本人就算了,他覺得蔡玉就是個坑,反而還有些同情李易,不過他夫人,也就是蔡玉的姐姐對李易的意見可就大了去了。

還好李易與黃承彥的臉皮都夠厚實,一些小事情說說笑笑也就過去了。

然後李易就回到太守府,馬不停蹄的見了幾個向他拜年的世家,雙方客套了一下,收下不少禮物,李易定下日子再擺酒宴,這便將眾人送走了。

李易先見這些人,除去必須的禮數客套之外,更多的還是想給人留下一個勤政的印象,畢竟換個人一番奔波下來,肯定是要先修整兩天的,而李易直接就開始“辦公”,這麼勤勞的確實不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之後李易又處理了一些政務,便得到訊息,那些後續人馬也到了宛城。

徐盛那邊李易早有決定,交代了徐晃,只等徐盛安排好家人便可讓他與周倉裴元紹一同進入軍中歷練,喬家人那邊,喬德本來是要自行安置的,但李易真心不好意思啊,便也直接代為安置了,反正當地世家送了李易好幾處空宅,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就給喬德他們了,反正遲早也是自家人。

最後剩下的凌操,劉闢還有糜芳,李易就不能那麼隨意了。

李易上午已經就招攬劉闢及其部下的事情與賈詡等人深入交流過,這是好事不假,但過程卻必須慎重小心,不然中途萬一出了紕漏,很可能就會把好事變作壞事。

因此,李易將劉闢與賈詡等人拉到一起談了許久,最終定下此事由賈詡負責,霍峻與徐庶協同,撥選了一千人馬,另外又從蔡邕召來的人中抽調了數名文士負責遷徙之事。

同時,李易決定在宛城西北約七八裡處新設一鎮,名為安民鎮,專門用來安置之前的難民以及劉闢那邊遷來的百姓。

其實李易最初的打算是直接將那些人安排到宛城城中的,畢竟宛城的規模雖然比不得襄陽這等規模的雄城,但在荊襄之內,也是少有的大城了,安置劉闢那些人,還是勉強可以的。

不過賈詡卻說不妥,甚至還說非要這麼安排的話,宛城可能生亂。

因為李易初到荊州的時候,為了收攬人心,讓部下以他的名義收留了許多被袁術禍害的百姓,事實證明效果顯著,李易確實贏得了不少好名聲。

但當時李易人在襄陽,宛城這邊世家大族對李易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再加上李易的種種舉動雖然博得了愛民的美聲,但面對劉表的時候卻顯得有些太過“懦弱”,因此,許多人都當他是個滿心正義感,外加運氣好些的毛頭小子罷了,真正走進官場,難有作為,畢竟腦子太直的人,做事往往不順。

於是,宛城世家一開始對賈詡等人的態度也就一般般,沒有敵對,也沒太多親近,在賈詡表示想要讓聚在城外的百姓進城時,就遭到了世家的一致抵制,連帶著,城內的百姓也不大情願。

因此,賈詡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城外給百姓們設定營地,好在那些百姓要求很低,圖的只是一口能活命的飯食罷了,所以,此事也就如此安排下去了。

可現在李易準備接手劉闢那邊的百姓,老老少少加起來也是上萬人規模,以如今世家們對李易的態度,將這些百姓安頓到城中不是難事,但很容易會引起許多不好控制的變化。

首先就是宛城的原本百姓,雖然李易多有善舉,得到了世家與百姓的認可,可他往城內接納一般百姓也就算了,但這上幾萬人雖然生活悽慘,卻是實打實的黃巾餘孽啊,他們入城,百信心中肯定惶惶,萬一到時候再有個別人做出一些偷盜搶劫之事,很有可能會引起民亂。

聽上去可能有些誇大其詞,但這時候的百姓以地域或者血緣親屬關係抱團的現象是很嚴重的,如果真的與外人發生衝突,很容易就會讓失態擴大化。

而且麻煩還不止於此。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之前的難民李易全都安排在了城外,可新來的卻讓他們進了城內,之前的那些人肯定會心裡不平衡,起衝突不至於,但李易透過種種努力得來了民心必然會打折扣。

正是這兩方面原因,讓李易不僅改變了最初的想法,同時也受了一次教育,知道上位者行事需慎之又慎,因為牽一發動全身,一個疏忽,哪怕原本是好意,也可能會產生不可預料的負面效果。

於是,李易就採取了賈詡的提議,讓這些新來的百姓同樣住在城外,與之前的那些人比鄰而居,初期可能會有一些小摩擦,但時間久了,兩個群體慢慢接觸融合,就會去掉身上原有標籤,成為李易自己的百姓。

此外還有一點,宛城作為荊州的北方門戶,一旦有戰事發生,肯定是北方兵馬的第一個攻擊目標,其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那幾萬人既然需要地方安頓,不如就依託宛城新建一處大鎮,也無需高牆深溝,只要與宛城保持犄角之勢,在臨敵之時攻守互助,絕對可以大大的增強宛城的防御能力。

這個方案可以說是兩利,既讓那些遠來百姓找到了依靠,也給讓宛城多了一道屏障,唯獨讓李易擔心的是劉闢可能會有不滿,但聽賈詡講了那些顧慮之後劉闢一邊連連搖頭,一邊千恩萬謝,他們這些人能不被官府當賊人對待就好了,至於其他方面,要求真的是很低很低。

李易嘆息一聲,許諾會好好對待那些百姓,至於剩下的具體事務他就不參與了,稍稍休息之後,便命人把凌操喚來,將兩樣事物放到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