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

李易給劉表看的那封戰報裡面,與王威等人有關的描述是這樣的。

因袁術兵鋒兇戾,又攻城猛烈,眼看城池不保,城中人心思變,於是,以王威王義父子為首的一批將領,為了保命,也為了榮華富貴,便暗中與袁術使者私會,並達成約定,由王威父子牽頭起事,在城中放火作亂,斬殺忠義之士,並伺機擒拿劉表,與此同時,袁術則在外面攻城,雙方裡應外合,爭取一舉拿下襄陽。

事成後,袁術封王威為侯,並授予豫章太守之職。

幸好,荊州軍師,南郡太守蒯良察覺到城中異動,於是兩人果斷聯合城中可用之人,在王威父子作亂後,迅速帶人鎮壓,打了王威一個措手不及,將之盡數擒獲,成功的粉碎了袁術的陰謀,這才沒有釀成大禍。

這件事情造成的唯一的惡劣後果,就是荊州牧劉表當夜驚嚇過度,不能理事……

劉表正是看到了如此顛倒黑白,胡亂栽贓陷害內容,才被氣得失了方寸,直接對著李易破口大罵。

劉表覺得李易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殺人不過頭點地,就像他現在這樣,雖然心中怨恨,不甘,可他知道自己確實是徹徹底底的輸給了李易,李易要殺他,他眉頭都不皺一下。

劉表可以接受死亡,但他受不了李易這種,把人殺了,還要汙人身後名聲,這等行為,實在是太過卑鄙了!

等了一會,李易感覺劉表呼吸差不多平穩後,這才說道:“正是如此,只要劉使君上奏天子,舉薦易為荊州牧,那麼,剛剛的那些訊息,今後再不會有他人看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你做夢!”

劉表罵道:“你想讓老夫遂了你的心願,絕無可能!”

李易皺皺眉,他沒想到劉表的態度如此堅決,只能繼續勸道:“劉使君不要著急回決,不妨先想一想,易的這份戰報如果送到長安,被天子看到,之後會是怎樣的結果。”

說罷,李易還很善解人意的為劉表提醒道:“當日,被殺的城中將校一共有十六人,全都是忠於使君之人,易大概問了一下,那些人家中的親眷,全部加起來,有三百餘人。”

聽到這個,劉表感覺自己的心臟就跟被人掐了一下似的,生疼。

李易無視劉表臉上的痛苦之色,繼續道:“李易知道,他們是被冤枉的,所以,易心中非常慚愧,將來如非必要,並不願為難他們的家人,甚至,易還願意補貼他們錢糧,讓他們今後可以生活無憂,可是,假如這份戰報送到了朝廷那裡,如果是天子下詔,讓地方官吏嚴懲叛將家眷,這……易就不好再干涉了,縱然有意撫照,只怕也是有心無力。”

劉表此刻的臉色異常蒼白,因為他知道,李易說的沒錯。

按照李易戰報中的內容,王威他們也算是反賊了,反賊的家眷能有什麼好下場?

劉表雖然是個官員,他或許在官場上很油滑,可骨子裡,卻是個好人,是個君子,而君子就要光明磊落,如今要是因為他,卻讓那些忠於他的人在死後連家眷也不能安生……

那樣的結果,對劉表來說還不如直接殺了他來的痛快。

而且,劉表還知道,這份奏報送上去,就算朝廷察覺到其中有問題,也只會當做看不見,更不會有人去想著給王威他們一個清白。

因為,朝廷需要的是荊州的安定,李易做到了,朝廷也就滿意了,至於王威這些人的感受,朝廷根本不會在乎。

劉表動搖了,他真的不想讓那些人今後揹負汙名,可是,他又深恨著李易,如今被李易逼迫一番,就如了李易的心願……

他不甘啊!

李易等了一會,見劉表面色掙扎,遲遲不答應,便決定再添一把火,道:“聽說大公子去了劉磐軍中?”

劉表心裡咯噔一下,驚叫道:“你要做什麼!”

李易微微一笑,道:“李易行事不擇手段,劉使君仁義君子,對易是極為看不上的,可是,我想問劉使君,單以手段來說,大公子能是我對手?”

劉表黑著臉,拳頭緊握,雖然非常不想承認,可他還是忍不住點了點頭。

劉表知道,自家兒子比他還君子,講究君子之道,在太平盛世的時候,絕對是大有前途,可如今這情況,吃得開的反而是李易這種不知廉恥的小人。

當初劉表讓劉琦帶著那些家眷離開襄陽,為的給家人留後路,在劉表看來,袁術攻破襄陽之後,對荊南多半是用以懷柔手段,讓他們不要生事,真正的重點當是豫州或者徐州方向。

所以,劉表才讓劉琦去了那邊,準備躲個一兩年,想來之後朝廷也能緩過氣將袁術給收拾了,然後再讓劉琦站出來,繼承他的名望。

但人算不如天算,李易在這裡橫插了一槓子,就劉表對李易的瞭解,李易是絕對不會放著荊南不管的,而李易一旦出兵荊南,劉琦該如何應對?

劉琦能頂得住李易?

劉表真的一點都不看好自己兒子。

眼看著劉表已經動搖,只剩下最後做決定,李易又道:“劉使君若是應允,李易可作出承諾,將來絕不害大公子性命。”

“哈,哈哈……”

劉表忽然笑了起來,只是笑聲聽上去異常淒涼。

擦了擦眼角,劉表問道:“老夫想知道,今日老夫若是不答應,你打算如何?”

說罷,劉表又加了一句:“老夫要聽實話!”

“實話啊……”

李易頓了頓,卻道:“其實易還沒想好,不過大抵上,差不多就是叫人身敗名裂的路子,當然,劉使君與我並無仇怨,是我對不起使君,所以,如非必要,應該不會對大公子下殺手。”

劉表忍不住笑了一聲,笑聲中滿是嘲諷,他可不是李易,名聲對他來說,比性命還要重要,而且,李易雖說不是必要,就不殺人,那言外之意豈不就是說,一旦有需要的話,說殺就殺了?

劉表就呆呆的在那裡坐著,閉著眼過了好一會,緩緩起身,淡淡道:“老夫回後堂更衣。”

李易感覺有門了,當即應道:“使君自便。”

劉表沒理會他,徑直去了後面。

李易看著劉表轉去後門,長長了嘆了口氣,問道:“惡來,你說,我這麼對劉使君,是不是太過分了?”

李易本以為這個問題對典韋有些難度,不料典韋卻是想都不想,脫口便道:“主公做的自然都是對的!”

李易情緒原本還有點深沉,聞言卻有種要岔氣的感覺,沒好氣道:“除了這個,你說點別的。”

典韋抓了抓腦袋,又道:“劉使君雖然沒有什麼大錯,可他本事不行啊,保不住荊州,荊州的百姓也好,官員也罷,跟著他全都是遭罪,可主公不一樣了,主公英明神武,雖然算計了他,可百姓跟著主公比跟著劉使君要安穩的多,就說今天入城的時候,那些文官們太會說話,我看不出他們想法,可那些領兵打仗的,瞧著我的時候一個個全都是眼巴巴的,滿臉都是羨慕,他們這是想給主公效力,當時奉孝說,這是主公的眾望所歸!”

典韋說話時沒有注意,聲音有點大,不單是等在外頭的蔡瑁與荀攸聽到了,就連在後堂換衣服的劉表也聽到了。

蔡瑁也就算了,劉表聽了卻是心中酸澀無比,什麼劉景生,什麼八駿,算計不如人也就罷了,如今卻連威望都不如人家,被一個莽夫評價得如此不堪,這輩子當真是白活了。

等劉表出來,已經差不多過了一頓飯的功夫,李易瞧著劉表,眼前一亮,只見劉表不單換了衣服,鬍子也修整了一番,雖然不比往日模樣,但也恢復了幾分劉荊州當有的風采。

劉表好像沒看到李易一樣,徑直走到書案旁,開始加水磨墨,李易想搭把手,但被劉表推開了,於是,李易就靜靜的在一旁等著,也不強求。

很快,墨研好之後,劉表便取出一塊絹布,提筆在上面寫了起來。

李易側頭望去,只見劉表先是向天子請罪,說自己上任後,雖然盡力而為,但襄陽之事不能讓人如意,有負皇恩,然後,便說起了袁術的事情。

劉表寫的內容很誠懇,說明了之前的荊州局面,是袁術進兵突然,以及他的用人不當導致的,劉表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後,又肯定了黃祖與黃忠,說兩人雖然不能保全城池,但非戰之罪,而且兩人全都戰至最後一刻,精神可嘉。

最後,劉表在末尾寫到,自己無德無才,勉強擔任州牧,已經是心力憔悴,今時今日,上不能侍奉天子,下不能保全地方,有愧於皇恩,有愧於百姓,所以,特上表辭去荊州牧之職,以及徵南將之位,然,荊州剛剛經歷大戰,百姓需要安頓,地方不能無人治理,所以,舉薦南陽太守,徵南將李易為荊州牧,還望朝廷應允。

李易一直盯著劉表的筆,他擔心劉表會在其中做些手腳,不過發現直到落款,劉表也無其他動作,心中一鬆,抬頭卻見劉表臉上已經掛了淚。

李易心裡有些……複雜,原本要伸出去的手,也有些不好意思繼續了。

劉表沒管李易,擦了擦眼睛,卻是又取了一塊絹布,再次提筆寫了起來。

李易心中好奇,再看,卻發現,這封信是劉表寫給劉琦,還有劉磐的。

相比之前的,這份書信就簡單的多了

劉表沒用什麼寒暄之語,上來便直接說,袁術已敗,他如約保舉李易為荊州牧,然後又訓斥劉琦心性太差,叫他失望,命劉琦回老家讀書,撫養弟弟,在弟弟成人之前,不許離開家鄉一步。

最後還有幾句是交代劉磐的,讓劉磐安撫軍中士卒,不要多想,等待襄陽去人接替軍權,一切處理妥當之後,也回老家讀書去吧。

李易看著劉表的這封信,很是感慨,雖然其中內容不多,甚至還訓斥了劉琦,可是個人都看得出來,劉表這是讓劉琦避禍,同時也是在請求李易,他們父子都這樣了,就放劉琦一馬吧。

劉表將兩封書信寫完,輕輕吹了吹,放下,問道:“襄侯可滿意了?”

“多謝劉使君。”

李易躬身行了一禮,事情到了如今地步,李易上位基本是板上釘釘,但有了劉表的這份書信,能叫他省去很多的波折,也更加的名正言順。

李易將兩封信疊好,收於懷中,看著劉表,遲疑了一下,問道:“劉使君將來有何打算?”

劉表嗤笑一聲,問道:“你不殺老夫?”

李易心裡嘆了口氣,說道:“不敢,使君乃是長者,易不敢加害。”

劉表又笑,問道:“那你是要任憑老夫離去了?”

李易搖頭,道:“請使君以養病為由,在襄陽城中調養三年,不知使君覺得如何?”

劉表哈哈大笑,看著李易,搖搖頭,一副很失望的樣子,道:“李易,你雖然手段厲害,老夫也自愧不如,可是,有些事情,你這種人,呵呵,永遠不會懂的。”

說罷,劉表從懷中取出一段白綾,走到屋中大梁下面,想要做什麼,不言而喻。

李易張了張嘴,他很想喊住劉表,但又不知該如何開口。

對於荊州的攻略,李易有著好幾種計劃,而對於劉表本人,李易之前也有著不同的安排。

最順利的是,李易經營名望,透過軟刀子,讓劉表不得不將州牧之位相讓,那樣劉表或許恨她,但也佩服他,李易可以將劉表養著,等一切平息後殺了,或是等將來天下大定,再放劉表出來做官,給李易立一塊胸襟廣闊的牌坊。

還有就是一點點逼迫劉表,讓他成為荊州的傀儡,替李易安穩局勢,等天下亂起的時候,李易再取而代之,然後殺之。

如今的局面,雖然李易以一個極為效率的過程得到了荊州,但對於劉表個人來說,卻是非常的粗暴,兩人之間根本不存在什麼一笑泯恩仇的可能。

李易剛剛說,讓劉表養病三年,其實他還有後半句沒說,那便是三年後殺了劉表。

因為,劉表活著,就是李易的一塊遮羞布,雖然很薄,但有一層總比沒有好。

而三年時間,足夠李易將南方的半壁經營成自己的地盤,到了那時候,劉表已經無足輕重,李易也就可以收割他最後的價值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