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31章 荊南的太守們

到底是自家兒子,聽到黃敘的聲音,黃忠心中一暖,情不自禁的,慢慢的抬起頭來。

黃忠與黃敘也是許久未見,甚至差一點就生死兩隔,特別是黃忠,如果當初戰死,他最為放心不下的,也就是黃敘了。

然而此刻見到黃敘,雖然還是那瘦瘦的樣子,但看身板比之過去,明顯結實了一些,臉上更是有了血色,不像之前那樣蠟黃,一看就是病秧子。

黃忠原本就有些泛紅的眼睛再次溼潤,又是欣慰,又是感動,他知道,黃敘能有這樣子的變化,全都是李易的功勞,不然那兩位神醫縱然再怎樣心善,又憑什麼會對他兒子貼身照料?

想到這裡,黃忠鼻子一酸,忍不住再次低頭。

李易看著這父子二人,搖搖頭,踢了踢黃敘的小腿,道:“還不快將你父親攙扶起來。”

李易與黃敘見的多,舉止上也就比較隨便了。

“是,是!”

黃敘擦了擦眼睛,連連點頭,然後拉住黃忠手臂,道:“父親,襄侯因為來迎父親,現在荊州上下官員全都在等候,父親,起來吧。”

“這……”

黃忠本來是還想跪的,可一聽因為自己的糾結讓李易耽誤事了,頓時就覺得不妥,只是他對於自己還不能釋懷,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李易這時也拉住了黃忠的另外一條手臂,語重心長道:“黃將軍乃是英雄人物,我還未到荊州時,就對將軍甚是仰慕,只是後來因為與劉使君有些誤會,所以才不好與將軍直接接觸太多。”

“慚愧,慚愧。”

黃忠低聲應著,他現在對李易有了很大的好感,只是他這般的性格,做不到故意在李易面前說劉表的壞話來迎合,只能致歉了。

這時,李易語氣一轉,卻是又道:“然而,今日我卻是對將軍有些失望。”

黃忠一怔,微微往李易這邊側了側腦袋,而黃敘更是驚訝,詫異的看著李易,不明白他為何這麼說。

李易嘆息道:“為將者,須知勝敗乃兵家常事,今日敗了,只要人還沒死,那就不妨事,改天再打回去就是了,就像我大漢之初,與霸王交手,還不是屢戰屢敗?可那又如何,垓下十面埋伏,笑到最後的還是高祖。”

黃忠輕輕點頭,羞愧更甚。

李易搬過黃忠的身子,讓他面對自己,然後說道:“將軍不過是輸了一場本就是必敗的戰局,有什麼好自怨自艾的,特別是將軍現在脫出囚籠,令郎也是身體大好,這都是喜事,將軍更是應該趁機重新振作,努力做出一番事業,將來成就功名,讓子孫以將軍為榮,反之,將軍若是如此消沉下去,只沉浸在一些舊事之中不能自拔,那黃將軍就太叫人失望了,對不起子孫,更對不起你黃家的先人啊!”

黃忠被李易一番話說的臉色通紅,下意識的就想轉頭避讓李易的目光,但黃敘已經忍不住了,再次拜倒在李易面前,大聲道:“主公,敘與父親今後願為主公肝腦塗地,至死不渝!”

李易見狀笑道:“你倒是表忠心來的勤快,只是,什麼時候你都能替你父親做主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黃敘知道李易是在打趣他,趕忙抬頭看著自家父親,目光中既有懇求,也有期待。

黃忠知道以如今的情形,其實也沒什麼更多的選擇了,深吸了一口氣,輕輕掙開李易的手,後退一步,沉聲道:“襄侯於我兒有再造之恩,於黃某亦有活命之德,而黃某不過一莽夫,蹉跎半生,卻一事無成,如此愚鈍之人卻能得襄侯看中,忠實在不知該如何報答襄侯,是來想去,今後唯有將這條性命交給襄侯!”

“將來只要襄侯有命,縱然前方刀山火海,我父子絕不退縮半步,還望襄侯收留!”

說罷,黃忠再次以額點地,不過這次的意思與之前就大為不同了。

李易大喜,臉上都笑出了花,一步跨到黃忠身前,將黃忠託了起來,目光閃閃,緊緊握著他的手臂道:“今後能黃將軍相助,是李易三生之幸,易,大事可成!”

“主公!”

黃忠抱拳,重重的喊了一聲,只是他心中多少還有點慚愧,他覺得李易太高看他了,什麼三生之幸,什麼大事可成,黃忠感覺自己真的有些承受不起。

然而李易可不是恭維黃忠,他是真的高興,他身邊將領都是小年輕,雖然用著順手,可李易總感覺心虛,現在終於有個年紀大的,還能鎮場子的,自然是高興了。

“哈哈,好,將軍請放心,既然將軍以易為主,易將來也必不相負,對了”

李易忽然拍了一下腦門,道:“將軍可能還不知道,令郎跟隨兩位神醫之後,雖然是在書院任職,但戰時卻也編入軍中,應對後勤之事,主要負責安排救治傷員,雖然比不得將軍衝鋒在前,但只要兢兢業業,一樣可立軍功,將來一樣可與將軍上陣!”

黃忠聞言,有些意外的看向黃敘,黃敘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啟稟父親,的確是這樣的,而且今後……”

說到這裡,黃敘忽然打住,轉頭看向李易,見李易笑著給他點頭,這才繼續道:“今後不久,主公於荊南或有戰事,兒子也會隨軍同行,而且兒子已經決定長留軍中,雖然不能斬將奪旗,卻可為父親,以及其他諸位將軍,解除傷病之憂,如此,也算是繼承父親家業!”

黃忠嘴角動了動,緩緩浮現一抹笑容,輕聲道:“好,好孩子!”

李易在一旁看得卻是有些唏噓,他雖然還沒兒子,可如果就一個獨子的話,李易絕對是捨不得把他往戰場上送的。

收斂心神,李易向這對父子笑道:“好了,之後你父子有的是時間說話,現在還是先回去喝酒才是正事,黃將軍,稍後便坐我身邊,我要與黃將軍飲上三百杯!”

黃忠雖然有點羞於見人,但李易都這麼說了,也就不在含糊,道:“能與主公同席,是黃某榮幸。”

李易笑了笑,當即就要往回走,卻見郭嘉蒯良等人向這邊走了過來。

郭嘉見李易與黃忠說笑,當即上前一步,大聲道:“嘉恭喜主公,再得一猛將!”

其他人也紛紛上前說道:“恭喜襄侯。”

李易哈哈一笑,道:“同喜,同喜,今日大家不醉不歸!”

說罷,眾人便簇擁著李易回到宴會之上。

之後的的酒宴就很安穩了,除去伏德幾次向李易欲言又止之外,一切都很正常,等酒宴結束,李易又留下黃忠談了一些關於劉磐的事,然後襄陽,或說整個荊州,便進入了全新的一頁。

在政務方面,因為劉表之前就做得很不錯,李易便沒有畫蛇添足的,非要在短時間內做什麼改變,李易的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針對荊南的攻略計劃,以及被俘揚州軍的安置,處理工作上。

首先,荊南四郡那邊在得到了李易的軍令後,沒有一個來襄陽拜見李易,更別提派兵來給李易使喚了,哪怕後來李易正式被朝廷任命為荊州牧,情況亦是如此。

不過荊南四郡那邊雖然全都沒有按照李易的命令行事,但態度方面是有區別的。

首先是韓玄那邊,他的態度比較模稜兩可,回信中拽文拽的李易都不明白他想說什麼,總而言之就是表示自己願意服從李易的指揮,按時繳納賦稅,但就是不想去襄陽。

李易把回信交給郭嘉和荀攸他們分析,他們給出的結果是,韓玄很可能原本是想來的,可是因為劉表的死訊,心生畏懼,害怕李易是藉機害他性命,所以不敢來了。

特別後來李易又任命了蔡瑁為長沙太守,雖然蔡瑁並沒有去上任的意思,但這件事不管怎麼看,都讓人覺得李易對韓玄沒多少善意,韓玄心中警惕倒也理所應當。

然後就是武陵太守金旋,金旋本人雖然沒到,兵也沒派,卻是讓使者給李易送來了厚禮,相當厚重,就連蒯越這個本地大戶看了之後也是連連咂舌。

金旋的使者告訴李易,金旋認為李易是當世英雄,是當之無愧的荊州之主,他非常仰慕,也願意派兵,只是中間有長沙與零陵阻隔,實在難以容許大軍透過,所以如今金旋正在與二郡太守商議,只等他們同意,立刻就會派出兵馬北上,交給李易調遣。

金旋的心思比較好猜,李易自己就看明白了,這是不想來襄陽,同時又畏懼李易將來打過去找他算賬,便把鍋甩給了長沙和零陵。

如果將來李易不去荊南,金旋估計是一輩子都跟那兩郡談不攏的,可相反,李易只要去了荊南,隨便把長沙或者零陵給佔了,這傢伙多半就是個納頭便拜的主。

李易很看不上金旋這種處理事情的方法,看似安穩,可實際上就跟寒號鳥一般,根本就是在得過且過,就跟等死似的,非常愚蠢。

李易又找蒯越問了問,好被告知,金旋為人貪婪,特別愛財,搜刮百姓很是厲害,且生活奢靡,之前劉表就非常不喜這人,只是天高皇帝遠,劉表也管不住金旋,只能去信規勸,但是沒多少效果就是了。

收集到這些訊息,金旋的結果基本就已經註定了,不過他畢竟有些遠,李易也就沒把他放在首要關心的位置上。

最後就剩下桂陽太守趙禮與零陵太守劉度了,不同於之前那兩位雖然拒絕,但在言語上,對李易還是很小心的,可這兩人的回覆中卻是壓根就沒有半點善意。

趙禮直接回信稱,桂陽太遠,出兵耗費巨大,所以就不派兵了,至於他自己,因為近日要續絃,所以呢,恕難從命。

看到趙禮的回信,李易其實還好,笑笑就給扔一邊了,可他身邊那些人卻是非常氣憤,認為趙禮是在故意羞辱李易,將來必須要給其一個教訓。

李易沒著急就趙禮的態度做出回應,他倒想起了一件事,劉備徵荊南的時候,當時的桂陽太守好像是趙範來著,而且趙範還想用他的漂亮嫂嫂與趙雲當兄弟,也不知那個趙範跟趙禮是不是一家人。

趙禮的態度,李易沒往心裡去,不過在看到劉度的回信後,李易的目光就有些不善了。

因為劉度很囂張,直言李易害死劉表,竊取州牧之位,如此噁心,是為賊!

劉度雖然姓劉,卻不是漢室宗親,李易都不明白他哪來的火氣和底氣,竟敢如此說他,不知是太愚蠢,還是太耿直,總之,李易是是容不下他了。

隨著荊南的訊息傳來,李易這邊對荊南的攻略,也漸漸的有了框架,不過並未馬上實施,因為李易現在有個很迫切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揚州的俘虜問題。

先有李易之前在襄陽附近俘虜的敗兵,再加上後來文聘陸續在江夏那邊俘獲的,如今襄陽城城外的俘虜足足有五萬多人,縱然去蕪存菁,挑去老弱病殘,也能留下四萬來人。

對於這些人,李易自然是要收編的,可是人數實在太多了,當這幾萬人拿起武器,那就是巨大隱患了,萬一有人帶著他們倒戈,縱然打不下襄陽城,但絕對能把李易的荊南攻略拖到明年。

而且這些兵馬基本都是揚州人,都有家人在揚州,現在他們無所依託,不得已,只能老老實實的待在俘虜大營裡面,可一旦他們感覺自己的性命無礙,肯定會有相當多的人逃離,選擇回到揚州與家人團聚,這都是麻煩事。

對此,郭嘉,荀攸,還有蒯良蔡瑁他們全都紛紛給李易獻言獻策。

首先,蔡瑁表示,城外俘虜太多,每日消耗糧食甚多,雖然襄陽能夠負擔,卻非長久之計,所以,他建議李易驅逐老弱,傷病之人,送他們回襄陽,以此來緩解襄陽糧食消耗。

蒯良當即反對,認為糧食消耗乃是小事,關鍵在於人心,之前李易能順利讓駐紮在襄陽城南,也就是樂就的那些部下投降,而且事後也沒有禍端,主要就是因為李易讓軍中醫師救治那些傷殘之人,揚州軍的士卒被李易的仁心打動,這才願意安生投降,後來甚至還幫著李易去招攬其他揚州敗軍。

這時李易如果拋棄老弱傷病之人,出爾反爾不說,揚州軍卒更會認為李易其實不過如此,將來縱然是在李易麾下效力,他們也會擔心自身有了傷病而被李易拋棄,很難成為敢戰精銳。

兩人提議各有道理,爭吵不休,李易也有點頭大,好在荀攸及時的給出了一個讓李易還算是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