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3章 軍元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33章 軍元券

哄走了羞答答的,滿腦子亂七八糟心思的蔡玉,伏壽等人也全都下了車,進去收拾新家去了,其中雜事很多,好在有下人操持,輪不到讓李易去親自動手,左右閒著無事,李易便溜溜達達的往車隊後面走去,他想看看霍峻怎麼樣了。

如今李易成為荊州牧,霍峻的哥哥霍篤也入了他的麾下,不過霍篤在南郡那邊,一時還沒來得及相見,但李易對霍家兄弟二人印象都挺好的,兩人都是他的重點培養對象。

李易溜達到了後面,就見霍峻和三十來個軍士正守在三輛馬車周圍,面容嚴肅,手按刀劍,旁人經過全都繞著他們走,根本不敢靠近。

李易見狀奇怪,上前道:“仲邈,這幾車中裝載的是何物,竟然你如此防備?”

霍峻聽到聲音,轉頭見是李易,趕忙俯身下拜道:“末將見過主公!”

“無需多禮!”

李易笑著拉他起來,又上下打量一遍,稱讚道:“一段時間不見,仲邈越發的沉穩了。”

霍峻趕忙謙虛道:“主公過譽,末將只是最近讀了些書,似有些許收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易滿意的點點頭,他麾下這些人,不管之前是怎麼樣的,哪怕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盲,但跟了他之後,必須是要讀書識字的,而且還得進書院深造,這樣做短時間內效果或許不算明顯,但時間長了,李易相信自己這些部下的整體智商絕對要比對手的高出一小截。

李易指著馬車又問:“這裡面是何物,為何已經入了城,你等還如此緊張?”

霍峻回頭看了一眼,當即答道:“啟稟主公,這馬車中之物,乃是從宛城太守府後面的作坊裡遷來的,幾位夫人特意交代了,別駕也有叮囑,說其中有新造紙張,異常貴重,萬萬不可遺失,所以末將未免生出意外,便親自在此看護。”

“嗯,好,很好!”

對於霍峻的認真勁兒李易非常滿意,之前他還納悶,都進城了,霍峻怎麼都不來找他見禮呢,原來是為了看護這些東西。

同時,李易下意識的就想起了黃月英,這姑娘給他造出來的紙張已經有好幾種了,質量也非常不錯,以至於李易都覺得,等將來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之後,自己或許就能試著推行紙幣了,因為針對這個年代而言,黃月英造出來的紙張質量已經具備了成為鈔票的條件。

當然,李易現在也就是在腦子裡想一想,這件事具體還要再做具體論證,畢竟貨幣是個大事情,弄不好一個不小心把國家經濟搞崩潰都有可能,更何況他現在只佔了一個荊州,考慮紙幣真的有點太早了。

就在李易要打消這個念頭的時候,忽的一愣,他想起了近來正頭疼的事,心中生出了一個似乎還不錯的主意。

片刻後,李易眼中閃爍著興奮,對霍峻道:“你且在這裡繼續看守,交接之後,你便去尋徐晃,讓他給你做之後安排,至於現在,我有些急事,先行離開,改天再與你相談。”

說罷,李易也不等霍峻回話,直接大步的走了,霍峻不明所以,不過他也沒多想,繼續認真的守在馬車邊上,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很快,郭嘉,荀攸以及蒯越三人都被侍從告知,李易請他們過去議事,三人不敢耽擱,紛紛前往,幾乎是同一時間到了李易的書房,互相見禮,走進書房,三人就見李易正低頭伏在案上,拿著鎮紙在比劃畫著什麼。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感覺有些古怪,正要向李易行禮,但李易已經等不及了,招手道:“三位快快過來,看看此物如何。”

郭嘉與李易最熟,也不計較那許多,當即上前,從李易手中接過一張紙片,拿在手中打量了起來。

蒯良與荀攸見狀也湊到近處,想知道李易急急忙忙要他們過來,到底是有何要緊事情商議。

只見李易給郭嘉的那片紙長度與中指相當,寬度與指節差不多,周邊被李易用細細的炭筆畫出了一個方框,方框上似乎還點綴著類似穀穗,以及什麼花朵的圖案,儘管佈局不差,但李易的畫工實在堪憂,讓人不忍直視。

強忍著吐槽的衝動,三人看向紙片中間,這回倒是明白了,最上方寫著“荊州牧,徵南將軍李易”一行小字,這行字下面畫著一刀一劍,二者交叉在一起。

然後是圖案的右下角,有兩個小框框,裡面是空的,不過李易在旁邊標註了印信二字。

最後是圖案的左邊,那裡寫著李易自創的易數“1”,後面跟了個大小相仿的“鬥”字。

郭嘉等人看的腦袋暈乎乎的,除去大約知道,這張紙似乎是表示一斗米之外,其他就再難分辨了。

面對三人疑惑的目光,李易很是期盼的說道:“三位看到此物有何感想?”

郭嘉眨眨眼,啥也沒說,荀攸摸著鬍子,還在思考,最後李易目光落到蒯越身上的時候,蒯越也不知想到了什麼,忽的面露震驚之色,看著李易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李易很是期待的道:“先生可是想到了什麼?”

蒯越深吸一口氣,拱手,正色道:“主公該不會是想要以此……此物來代替錢幣購糧吧?”

說道最後,蒯越的聲音已經有些小了,而且異常緊張。

李易有些意外的看了蒯越一眼,雖然蒯越的答案不是滿分,可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個答案也不差太多。

未等李易有什麼反應,郭嘉和荀攸也明白了蒯越了意思,又看了看李易臉上明顯有喜色,兩人當即心感不妙,全都盯著李易,只要李易一肯定蒯越的答案,他們必然要死命勸阻。

李易被他們的眼神看的很無辜,也不好再賣關子,直接為他們解釋道:“我將此物命名為軍元券,暫時只於軍中使用,那些揚州降卒將來是否能夠歸心,或許就要看此物了。”

三人見李易不是要拿這個票票去找百姓或者世家收購糧食,當即就松了一口氣,畢竟錢幣乃是國家根基,在這裡做文章的話,不僅會讓民生困苦,更會讓李易自己喪失民心。

不過,聽到李易要將這軍元券在軍中使用,依然不明所以,郭嘉當即問道:“恕我等駑鈍,還請主公解惑。”

李易微微一笑,道:“那些原本揚州降兵已經有不少人被分入其他軍中,據徐盛向我所言,這些人在軍中雖然行事謹慎,並無作亂之相,但平日多卻有思鄉之舉,偶爾還會有人默默垂淚,然後眾人哭泣,可見,想讓其心安,必須還有其他手段。”

郭嘉幾人紛紛點頭,這個情況他們也是知道的,只是暫時也沒什麼好辦法,大家只能寄期望於嚴加管束,透過時間,讓他們漸漸的融入荊州軍中。

李易嘆了一聲,道:“還在南陽之時,我見龔都部下有一漢子勇武,便問他可曾殺過人,那人回答殺過,我又問他第一次是為何殺人的,他說,因對方身上有半袋米糧,而他飢餓難耐,所以就見那人殺了。”

李易從郭嘉手中拿回軍元券,道:“所以,我就想,既然人在飢寒交迫之時,可以為了數斤米糧取人性命,那麼,他們又能否為了幾十斤米糧,心甘情願的為我賣命?”

郭嘉等人有些恍惚,他們感覺自己隱約好像抓住了什麼,可一時還是太過朦朧,不能完全想明白。

李易繼續道:“我荊州兵卒全都是有軍餉的,揚州也有,不過袁術吝嗇,那點軍餉實在太過微不足道,據我瞭解,這些人之所以跟隨袁術,或是被逼迫,或是為了能在軍中吃上一口飽飯,僅此而已。”

“之前收攏這些人的時候,我就考慮過,想要收服他們,是否可以用軍餉拉攏,可細細想來,卻是很難,因為給他們軍餉太少,不足以打動人心,但也不能給予太多,倘若他們的待遇與荊州將士齊平,荊州將士多半不滿,這也是個問題。”

“更不要說,給他們發軍餉,說不得今天剛他們手中,明天就成為了他們逃回揚州的路上花費,這實在太不划算,也太虧。”

“所以,我思來想去,便想出了一個辦法,便是用這軍元券替代揚州軍軍卒的軍餉!”

荀攸出聲問道:“主公是要給他們軍元券,然後在讓他們以軍元券來換取糧食?”

“正是如此!”

蒯越遲疑了一下,又問道:“可這與直接給予軍餉,又有何區別?”

李易搖搖頭,反問道:“三位說說,對待降兵,我就算不與其軍餉,甚至將其打為苦力,是否合乎情理?”

蒯越點頭道:“類似舉措,多有先例,主公若如此,無人能因此詬病主公。”

李易道:“這就是了,我給他們軍餉,縱然再少,他們也需要感激與我,那麼,我在這軍餉中動些許手腳,也就不怕他們抱怨。”

李易沉吟了一下,道:“這樣,假設每個揚州降卒,按照襄陽兵馬軍餉計算,每月可得二十張軍元券,我讓軍中官員按時足額發放,不會剋扣半分,那些軍士可憑藉軍元券到城中指定之處兌換糧食,或者等價的錢財布匹之物。”

郭嘉欲言又止,李易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可是覺得讓他們軍餉與荊州軍相同,如此不妥?”

“正是如此。”

李易搖頭道:“無妨,你且聽我繼續,雖然降兵一個月可得二十張軍元券,但因為他們之前跟隨袁術忤逆,此乃罪過,有罪則當罰,所以,每月我只准許他們兌換十張軍元券,也就是他們只能兌換一半,剩下的十張都要留在手中!”

“如此,荊州軍將士見他們拿到了糧餉只有自己的一半,自然也就不會鬧彆扭了。”

“妙,主公此法甚妙啊!”

聽到這裡,郭嘉眼睛一亮,忽的大叫了一聲,臉上滿是歡喜,而荀攸與蒯越則是明顯慢了一拍,還沒能完全領悟李易的意思。

看到他們三人的不同反應,李易倒是比較理解,因為郭嘉之前家境尋常,平日裡難免要為果腹忙碌,可蒯越與荀攸卻都是世家子弟,從來就沒為吃喝發愁過,自然難以理解窮人的想法。

蒯越問道:“主公,如此的話,那些士卒手中的軍元券豈不是越積攢越多,這又有何作用?”

郭嘉本想解答,但想想,自己還是別太顯擺的好,當即也看著李易,等李易的標準答案。

李易笑道:“的確,正常來講,這些降卒手裡的軍元券確實是會越攢越多,而這也正是我的目的。”

“當一個人孑然一身之時,雖然窮困,卻也無拘無束,往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心中想去哪裡腳下就去哪裡,反正爛命一條,如今那些揚州降兵很多都有些類似心態。”

“然而,當一個人有了妻兒,有了家產,雖然生活美滿,可這些東西也會成為他們的牽絆,約束其行為。”

“這些揚州降兵離開了揚州的家人,這已是定局,我想讓他們安心留在荊州,那麼必須再給他們牽絆,只是叫我給他們安排成家立業,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想透過軍元券,把他們的心拴在這裡!”

李易晃了晃自己草草畫出的軍元券,道:“這些人每月都有一半軍元券積攢在手中,起先一兩月,他們或許還會生出逃走的心思,可三五月之後,當他們已經習慣用軍元券來換取所需之物,確認了軍元券價值非虛,同時,他們手裡換不出去的軍元券也越積越多,他們還捨得走麼?”

“若是過上七八個月,別說他們自己走,就是有人趕他們走,他們也不會走,因為他們留在荊州,這些軍元券雖然有些限制,卻能換到實實在在的米糧,能供給他們生活,可如果出了荊州,離開了我李某人,這天下雖大,他們手裡的軍元券只能是一張廢紙,再無他用!”

“高!主公妙計,實在是高!”

荀攸這時也明白過來了,轉身對著李易就是一個大禮,他真是服氣了,李易竟然連這種點子都能想出來。

一旁的蒯越同樣明白了其中的彎彎繞繞,又是佩服又是後怕,慶幸自己是真心歸順李易,不然就看李易的這等手段,跟他作對的人還不得給折騰死?

李易聽著荀攸的恭維,哈哈一笑,心裡得意非常,不過表面上還算是勉強謙虛,繼續道:“這軍元券正是我手中香餌,有香餌在,那四萬揚州降兵便盡數為我所用,不過,人心難測,為免發生意外,香餌不光要其看到,也必須讓他們能夠吃到,所以,以軍元券做軍餉只是第一步,我後面還有安排,可讓此事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