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

陶謙被下屬告知,李易只帶了兩百人前來與他相見,內心暗暗是松了口氣。

他雖然先行做出了很客氣的姿態,但李易畢竟那麼年輕,位置又那麼高,要是不知趣的帶著上萬人在他面前來一個策馬奔騰,那他的老臉就掛不住了。

現在就得到的訊息來看,李易雖然是助戰,但對他還是蠻尊重的。

陶謙嘴角不禁露出笑容,對左右吩咐道:“諸位,隨我迎接襄侯!”

眾人應喏,當即按照次序跟隨陶謙出了涼亭。

劉備看了前面一眼,等眾人都走的差不多了,這才舉步跟上,默默的走在了眾人的最後面,關羽張飛緊隨劉備左右。

讓劉備走在最後,倒不是陶謙故意輕視於他,實在是他的分量差了點。

如今劉備雖然被陶謙提拔為了中郎將,並代理蘭陵縣令之職,也算是徐州的高級官員,但他畢竟是外來戶,這個官位也就有了點臨時的性質,權威上比那些個徐州原本就有的將軍要差了不少。

而且,如今徐州官員都知道劉備與李易似乎有著某種矛盾,劉備剛來徐州救火的時候還好,那時候情況緊急,不少人對於這位相助徐州之人還是表示了感激的,可在後來聽說李易也要到來之後,許多人對劉備的態度馬上就出現了變化。

因為明眼人都知道,劉備弱小,李易勢大,那麼應該選誰交好,也就不言而喻了。

張飛看到眾人明顯疏遠自己等人,與劉備剛來徐州時的態度截然不同,心中很是氣憤,忍不住小聲罵道:“怪不得不能抵擋曹操,原來都是一群庸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關羽趕忙低聲提醒道:“三弟不可胡言!”

不過關羽雖然是這麼提醒張飛,可他自己看向旁人時的目光卻是更為不善,只不過是在忍耐著罷了。

劉備知他二人心中有怨氣,搖搖頭,問道:“雲長,翼德,為何只見旁人輕視你我,卻不見陶使君用心良苦?”

關羽和張飛頓時臉上一熱,羞愧道:“大哥說的是,我等受教了。”

劉備微微一笑,道:“好了,都打起精神吧,李易……要來了。”

隨著劉備的話音落下,關羽和張飛齊齊抬頭望去,就見遠處起了一片煙塵,很快,煙塵漸近,馬蹄聲起,先是幾面繪著“徵南將軍”“荊州牧”字眼的大旗出現,然後便是百多精銳騎兵向著這邊奔來。

劉備看著那些旗號,忽然間有些恍惚,當初那個捅了他一劍的小人,這才多久不見,竟然已是位極人臣,實在是難以想象。

可他呢?

還在忙碌奔走,寄人籬下,甚至連一塊安身之地都沒有。

劉備總感覺,那些東西原本都應該是屬於他的,現在卻被李易給一一搶走了。

下意識的,劉備伸手輕輕壓在了胸口上,那是李易曾經刺中他的位置。

一股充滿了暴力和不甘的情緒在心中升起,劉備的面色有一剎那變得猙獰,但很快,就被劉備壓了下去,默默的垂手站在那裡,與其他人一般無二,等候李易的出現。

但關羽和張飛就沒那麼好的耐心了,兩人皆是抬著頭,瞪大眼睛,盯著李易到來的方向,好像要在第一時間用視線將李易殺死一般。

騎兵的速度很快,也就一兩個呼吸的功夫,一身錦袍的李易便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在距離還有七八丈遠的時候李易躍下馬背,目光往人群中稍了一遍,很快就分辨出了哪個是陶謙,於是便疾步上前,同時口中稱道:“後學末進李易,今日特來拜會徐州陶使君,路途耽擱,讓陶使君久候,還望使君勿怪!”

李易說罷,便要向陶謙行禮,這時陶謙也迎了上來,在李易行禮只到一半的時候拉住了他的手臂,連聲稱讚:“好!好!好!”

一連說了三個好字,陶謙微微後仰,再次認真的上下打量了李易一邊,再次讚歎道:“好一個英雄出少年!”

李易趕忙躬身道:“陶使君言過,易惶恐。”

陶謙搖頭笑道:“襄侯太過自謙了,如你這般年紀,有你這般成就,此前大漢四百年,不過冠軍侯一人而已,今日你年不過雙十,就為朝廷安定一方,更難得的是沉穩大氣,進退有度,雖居高位卻不見分毫驕縱,老夫也是欽佩,呵呵,不滿你說,老夫似你這般年紀時,可是差你太多太多了。”

將李易還要謙虛,陶謙回頭對著那些徐州官員們問道:“諸位說是不是?”

“是啊,襄侯忠義之名天下皆知,某甚是佩服。”

“襄侯英雄了得,為大漢先誅董卓,再敗袁術,如此功績,自但世人敬仰。”

“襄侯急公好義,今次徐州為難,全仰仗襄侯了。”

……

聽著眾人對自己不知是誠心讚揚,還是純粹拍馬的話,李易是非常高興的,不過因為平時馬屁聽多了,他的心態還算淡定,並沒有發飄,而是對著眾人行了一禮,以示謙遜。

陶謙見狀,對李易更是滿意,之前李易自我介紹的時候並未說他那一長串的官爵,而是用“後學末進”四個字來開頭,無形中讓了陶謙一步,可見李易的謙遜,以及李易對長者的尊重。

這時李易被眾人接連稱讚,神色如常,且依舊守禮,讓陶謙欣賞之餘還有些慚愧,虧他之前一直認為李易年紀輕輕身處高位,多是耍弄陰謀詭計得來了,可如今見了真人,方知李易乃是真君子。

簡單的寒暄過後,陶謙便拉著李易的手,開始為他介紹起身後的人來。

首先,是陶謙的別駕趙煜。

趙煜對著李易深深一躬,李易還禮,然後趙煜說道:“煜身為徐州別駕,卻不能助陶使君保境安民,今幸有襄侯到來,否則煜將再無面目見徐州父老,還請襄侯再受煜一拜。”

趙煜說著,便要再次行大禮,李易見狀,拉住他說道:“趙別駕言重,易雖是荊州牧,亦是大漢官員,而徐州百姓亦是大漢子民,所以,易救徐州乃是理所應當之事,趙別駕千萬莫要言謝,不然易受之有愧。”

趙煜聞言,心中對李易好感大增,又真心恭維了兩句,便退下了。

其實徐州官員之中,對李易好感最多的,除了糜竺就是二把手趙煜了。

因為趙煜和張昭乃是摯友,張昭被關押後,趙煜找過陶謙說情,想讓陶謙放了張昭,但陶謙覺得張昭落了他的面子,一直不肯答應。

那時趙煜就生出了暗中營救張昭的想法,卻不想沒等他動手呢,李易就先把張昭給接走了。

趙煜對李易的好感便是由此而來,而今日見到李易真人,更覺李易不俗,乃是人中龍鳳,好感度不由又增加了許多。

陶謙拉著李易往邊上走了一步,來到了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面前。

陶謙引薦道:“這位是王朗,王景興,今為徐州治中,呵呵,老夫可是知道,襄侯那幾篇文章寫的好啊,說是傳世之作都不為過,老夫在家中還會與小孫兒一齊研讀,而景興正是此道大家,於情於理,你二人將來都要多多親近才是啊。”

陶謙說罷,王朗當即躬身道:“王朗,拜見襄侯。”

“王司——咳咳,王治中快快請起。”

李易嘴皮子一抖,“王司徒”三個字險些脫口而出。

王朗雖然感覺李易一開始好像叫錯了,不過倒也沒太過在意,起身後笑道:“襄侯大作,朗亦有拜讀,若不是官職在身,必然早赴荊州與襄侯當面討教,如今襄侯來到徐州,可謂幸事,若是襄侯能不吝造訪寒舍,朗必掃榻以待。”

一聽這話,李易頓時就知道,這又是一個對他有好感的。

其實李易也想說,自己也對王朗超級有好感的,畢竟他孫女可是王元姬,咳咳,李易只是單純的想知道,真人和小臉酷酷的紙片人差別有多大罷了。

不過叫人遺憾的是,李易之前便讓糜芳給他整理了徐州官員的大概資料,其中就有王朗的。

之前王朗有一兒一女,奈何全都早夭,如今膝下並無子嗣,所以呢,王元姬他爹應該還沒出來,那麼王元姬就是沒影了。

想到這裡李易就不禁有些唏噓,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我生君未生……

“襄侯?”

見李易呆呆的盯著王朗出神,王朗不明所以,還以為李易對他有什麼看法,陶謙便輕聲提醒了一下,李易這才反應過來,乾咳一聲道:“抱歉抱歉,適才我忽然發現王司徒面相富貴非比尋常,一時看得入神,失態了,還望大家見諒。”

王朗先是恍然,隨後便生出了疑惑。

王朗讀書很多,其中自然有與相面有關的,可他雖然自詡模樣還不錯,但還從未發覺自己的面相有什麼特殊的,於是便忍不住道:“襄侯竟然還擅長此道?”

陶謙也頗為好奇,驚訝道:“竟然還有此事?襄侯不妨為我等講解一二,也好我等與景興同喜。”

眾人聞言,紛紛湊了過來,想知道李易會說出個什麼名堂來。

這些人可不單純是看熱鬧的,而是真的想知道李易能說些什麼。

之前這天下間說起相人之術,當以許劭眼光最為毒辣,而如今許劭已是老眼昏花,天下間若要再推一人擅長此道的話,李易雖然不能說排到頭名,但絕對是名列前茅。

李易見眾人都看著自己,哈哈一笑,然後故作高深道:“若是相人,自然可以讓大家同樂,不過,我今日要說的,卻是關乎命格,這就只能讓王治中一人知曉了。”

眾人聞言,不禁有些失望,同時也更加好奇了。

李易卻不管他們,只是湊道王朗身邊,輕聲道:“還請王治請附耳過來。”

王朗心裡真好奇的緊,果斷把耳朵湊了過去,眾人只見李易嘴皮子動了幾下,然後王朗臉色變幻,說不出是喜還是憂。

李易說完便退後一步,又過了好一會,王朗才有些呆呆的道:“襄侯所言當真?”

李易笑道:“自然是真。”

見王朗一臉糾結,似喜還憂,李易又道:“枯樹亦可生出新芽,王治中乃至智慧之人,怎可侷限於眼前?而且,那還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總之放心吧,我說的絕對不會錯的。”

王朗一想也是,如今漢室雖然衰頹,可否極泰來,幾十年後說不定大漢就再次興旺了,那麼按照李易說的,可不就是他王家大富大貴的時候麼?

念及於此,王朗臉上憂色盡去,只剩喜意,拱手哈哈大笑道:“那就多謝襄侯吉言了,嗯……王某家財不多,唯有好酒不少,今次便分出一半送與襄侯,全做謝禮,襄侯切莫推辭啊!”

李易也不客氣,笑道:“長者賜不敢辭,既然王治中捨得割愛,易就卻之不恭了。”

王朗再次哈哈大笑,李易也是微笑回應,不過他心裡卻是有點汗顏。

在李易的刻意誘導之下,王朗顯然是將他的意思理解到了錯誤的方向,但他遲早都能想明白的,真到了那時,王司徒該不會還是被氣死的命吧?

李易正腹誹的時候,陶謙已經帶著他到了糜竺的面前,陶謙笑道:“這是你們自家人,不著急。”

說罷,陶謙便指向糜竺旁邊一個三十來歲的文士,道:“這位孫乾,孫公祐,乃是鄭康成為我舉薦,人品才華俱是上等,且沉穩大氣,做事條理分明,乃是我之左膀右臂,將來襄侯駐紮徐州,公祐便為你我紐帶。”

“原來這位就是孫主簿,久仰久仰。”

李易笑著打了個招呼,算是和孫乾認識了,不過他的目光卻是忍不住往人群後方掃了一眼。

原本的歷史上,孫乾也是劉備死忠,不同於糜竺被他搶先拉攏,也不知這位孫乾是否還會和劉備看對眼。

孫乾也笑著向李易行了禮,隨後陶謙就把李易帶到了幾個武人身邊,依次為李易介紹起他們來。

對於這幾人,陶謙說話雖然依舊溫和有禮,但稍一品味就能發現,陶謙對這幾人明顯沒有了之前和李易介紹那些文官時候的熱情,也就是對曹豹多講了幾句,剩下同為中郎將的許耽和呂由兩人,陶謙就真的只是介紹一下,讓李易知道他們名字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