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0章 王朗入揚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0章 王朗入揚州

城樓上的突然變故,讓紀靈和閻象等人直接就慌了神,全都圍向了袁術,生怕袁術有個好歹,那樣他們就全完了。

而且,慌的不光是他們,還有許多不明情況的士卒,不一會功夫城頭就亂做了一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遠處,李易看著城頭上的景象,心中有些得意,只以為袁術是被他的話給激得受不了,這才吐血的,渾然不知,真正讓袁術受不了的,其實是玉璽的事情。

不過那都不重要了,畢竟效果都是一樣的。

眼看著袁術被閻象等人扶了下去,在紀靈的大聲呵斥下,壽春的城頭逐漸恢復了還算是正常的秩序,如果忽略那些守城士卒們眼中不安的神色的話……

李易笑了笑,他今日的目的已然達成,就沒有留下的必要了,當即吩咐道:“惡來,回營!”

“喏!”

典韋應了一聲,指著劉勳問道:“主公,這人怎麼處置?”

李易腳步一頓,轉頭看向劉勳,劉勳也抬頭看向李易,這時劉勳不知道是找回了一點理智,還是說出於本能,望著李易的目光分外驚恐,完全沒了剛剛把李易和袁術一起怒噴的勇猛。

李易目光玩味,看著劉勳問道:“好像……你剛才罵了我?”

“沒,沒有,小人沒有啊!”

劉勳哭喪著臉,天見可憐,他真沒想過要罵李易啊,剛剛真的只是太害怕了,來不及過腦子,想到哪就說到哪了。

“呵呵……”

李易似乎是信了劉勳的話,笑容很陽光,說道:“放心,我這人很寬容的,你雖然罵了我,但我是不會跟你計較的,走吧……”

李易給劉勳指了指壽春城的方向,示意他可以離開了,劉勳的眼睛則有些發直,似乎是不相信李易真的把他給放了。

李易見狀,眼睛一眯,問道:“為什麼還不走,難道你不信我?”

劉勳頓時一個激靈,趕忙道:“我信,小人相信,謝過襄侯,謝謝襄侯!”

劉勳也不管李易是真的放他,還是假放他了,慌慌張張的向李易磕了兩個頭,還不等起身,就連滾帶爬的往壽春城門的方向跑去,那模樣很是滑稽狼狽。

典韋看著劉勳越跑越遠,有些遲疑的摸了摸身後的弓箭,看向李易,意思是要不要給劉勳來一下。

李易搖搖頭,道:“這人也是糊塗了,往壽春跑……用不著我們動手的。”

很巧,李易話音剛剛落下,就見對面城頭上倏的射出一支箭矢,正中劉勳身前,箭矢的力道直接將劉勳打的仰躺在了地上,然後劉勳掙扎了幾下想要起身,但城頭上馬上又有一支箭矢下來,射在了劉勳身上,直接就讓他不動彈了。

李易目光上移,遠遠的,他瞧見了紀靈投過來的,滿是憤恨的目光。

李易的視線只是與紀靈接觸了片刻,便搖搖頭,輕嘆一聲,轉身往回走,典韋跟在李易身邊,他也看了看城頭的方向,有些不解的問道:“主公,今日袁術吐血昏厥,城中軍心肯定大亂,這是好事,可主公為何不見喜色?”

李易看了典韋一眼,他發現,人的成長果然是跟環境密不可分的,這個曾經非常一根筋的莽夫,如今想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

李易解釋道:“今日藉著劉勳激一激袁術,情況比我想的要好,袁術身體本就不好,今日又吐血昏厥,紀靈他們的主心骨算是倒了,這壽春城遲早都是我掌中之物,只是……”

李易有些遺憾的說道:“只是如此一來,我與袁術的仇怨便有如寒冰烈火,將來我能得到壽春城,可袁術身邊那些文臣武將,還有幾人願意歸順於我?”

典韋看看李易,又回頭看了看壽春城池,最後有些苦惱的抓了抓臉,饒是他最能拍馬屁,也覺得李易這麼對待袁術,袁術那邊一個個的肯定要恨死他了,就算自家主公再如何英明神武,也難讓人家效忠。

李易看著典韋那模樣,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然後大步往前行去,的確,袁術身邊那些人才不能收為己用確實可惜,但是,他眼中的可是整個天下,還用害怕無人可用?

……

這場李易和袁術的交談,以袁術的吐血告終,之後,壽春城中人心浮動,很是惶恐,就連那些文武官員也非常擔心李易會在這時候下令攻城。

不過,比較幸運的是,李易回去之後,除去加強對壽春四門方向的防禦力量之外,並沒有做出什麼進攻的樣子,算是讓他們松了口氣,也讓他們有些不解,因為現在李易如果強攻壽春的話,雖然可能會付出一些不小的代價,但相對於長時間消耗而言,其實還是比較划得來的。

等到了第二天,那些人就知道李易為何沒有攻城了,因為一隻約莫五千人左右的隊伍,打著李易的旗號,離開大營往東邊去了。

顯然,圍困壽春的同時,李易已經有了新的目標。

這固然讓壽春城裡面的人們暫時放鬆下來,畢竟不用馬上面對李易了,可是,他們的心頭上卻蒙上了一層無法揮散的陰影。

因為,李易此去固然能讓他們喘息,可李易再度歸來的時候,揚州還能給袁術留下多少地方?那時的壽春,恐怕就要成為真正的孤城了……

石城,縣衙之中。

魏延正笑呵呵的與一四十來歲的文士推杯換盞,兩人也不知喝了多少,魏延身體壯實,酒量自然不差,如今只是臉色微醺,不過那文士就明顯有些高了,眼睛裡面迷迷糊糊的,與魏延說話不時就要眨上幾下,不然他就要找不到人了。

“王太守,魏某乃是粗人,不會說什麼吉利話,只能以美酒賀王太守高升,請!”

魏延給對方和自己的酒杯滿上,然後舉杯,而魏延對面那人雖然有點暈,但也不是墨跡的人,哈哈一笑,然後同樣舉杯,大聲道:“襄侯仁義,魏將軍盛情,不然王某此行……難!襄侯大恩!今日便以這杯酒,祝襄侯早日踏破壽春,成就不世之功!”

“主公必勝!”

魏延符合一聲,兩人的酒杯輕輕碰了一下,舉杯一飲而盡,然後相視一眼,同時哈哈大笑起來,看的出,兩人是非常投緣的。

如果李易能看到這一幕,他肯定要給魏延點個贊,雖然有些事情是李易授意魏延去做的,但李易卻是沒想到魏延能與對方相處的如此之好,跟哥倆似的,都快成忘年交了。

而那位文士不是旁人,正是幾個月前還在陶謙麾下當官的治中王朗,現在嘛,則是新任的吳郡太守。

至於王朗為何會出現在這裡,還與魏延一起喝酒吃肉,那就說來話長了。

王朗和趙昱,兩人都是陶謙麾下的重要官員,但兩人全都不滿陶謙行事,不願侍奉於他,許久之前就開始謀劃,想離開陶謙,準備找地方弄個太守噹噹。

只是曹操忽然出兵徐州,打亂了他們的計劃,而曹操退去之後,徐州空出的兩塊好地方,下邳和廣陵,也全都被李易明裡暗裡的給消化掉了,讓他們兩個人的打算再度受阻。

然後沒等幾天,吳郡太守許貢被甘寧給弄死了,空出了一個位置,王朗當時雖然有些意動,但他有自知之明,不敢從李易口中搶食,便沒有打吳郡的主意,但人算不如天算,王朗不想去吳郡,可吳郡太守的任命還偏偏就落在了他的頭上。

如果是大漢其他地方的太守,不管是朝廷直接任命也好,還是地方的刺史州牧自己挑人也罷,反正就是一道任命的事,拿著憑證就能上任。

但吳郡的太守卻不一樣,因為那裡的形勢實在太複雜了,天下有本事的人雖然不少,但能在吳郡坐穩的,真心沒幾個。

首先,許貢死後,袁術在吳郡的影響到遭到了很大的打擊,但那並不是說袁術在吳郡就沒人了,朱治便是其中代表,最起碼明面上他是袁術的人,而且他手裡還有兵馬,如果不是袁術那一系的人去吳郡的話,自然就要過了朱治這一關。

然後,就是吳郡的地方勢力了,其中以嚴家兄弟為代表,他們想當吳郡的土皇帝,只要誰幫他們達成這個願望,他們就忠於誰,但是很顯然,他們的這種要求,無論是朝廷,李易,亦或者袁術,全都不會答應的。

從這一點來看,不管誰去吳郡繼任太守,跟嚴家兄弟都是敵對關係。

所以,朝廷要任命吳郡太守的要求就很高了,那人手裡必須有兵,不然根本鎮不住場子。

然而,朝廷無兵可派不說,就算是有兵也不敢往那裡用。

李易現在正在和袁術打仗,朝廷冷不丁的弄了一支兵馬放到李易身後,袁術那邊怎麼想姑且不做考慮,單單是李易他會怎麼看?

朝廷這是想等他們兩敗俱傷捅刀子?

還是說,準備找機會搶李易的功勞?

這問題就很麻煩了,沒兵不行,派兵也不行,那麼想讓新任太守坐穩位置,就只能借兵了,至於借誰的,除了李易,也無人可借了。

但是,找李易借兵,這同樣是個很大的難題。

試想一下,朝廷如果對吳郡不聞不問,那麼下一任的吳郡太守,肯定是李易任命的人,畢竟現在揚州李易最大,兵馬最強,李易把人名報上去,朝廷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就好比前段時間讓張遼做豫章太守,論資歷和經驗,張遼都是不夠格的,可那又如何,李易說他是他就是了,朝廷也不敢不給李易這個面子。

然而,朝堂縱然昏庸腐敗,但也不傻。

李易如今名聲雖然很好,但朝廷如果放任荊揚兩州的官員全出自李易的手筆,那就是讓李易成了這兩州的無冕之王,哪怕李易真的是個忠臣,哪怕他自己不想造反,將來他的部下們也可能會逼著他造反的。

所以,朝廷為了避免出現那樣的狀況,必須要在揚州的人事上插手,但這可是從李易口中搶食,萬一讓李易翻臉,朝廷那邊就很難做了。

那段時間裡,朝廷連續物色了兩個比較合適的人選。

一個是長安的,聽說是去揚州,便藉口年老體衰,經不起顛簸,不去。

另外一個就在揚州,這回不用顛簸,但人家回絕的更加乾脆,直言年紀太大了,老眼昏花,請朝廷另選賢能。

朝廷知道那些人是不想惹李易不痛快,免得招來殺身之禍,但朝廷也沒辦法,只能繼續尋找敢去吳郡的勇士,就在這時,有人舉薦了一直都想當太守的王朗。

理由很簡單,王朗不管怎麼說,都是跟李易認識的,讓王朗去吳郡的話,李易應該拉不下臉趕人,而且萬一將來吳郡有困難的事情,李易出手幫忙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朝堂上一幫大佬們琢磨之後,感覺沒有比王朗更合適的了,於是,一道聖旨下去,王朗暈乎乎就成了吳郡太守。

當時許多人向王朗賀喜,王朗心裡卻是鬱悶到不行。

王朗知道,沒李易幫助,讓他獨個去吳郡,估計不出三天就被人給弄死了,可求助李易的話,他又沒那個底氣,畢竟雙方只是認識罷了,根本沒什麼實在的交情,李易憑什麼放著自家親信不用,轉而幫他這個非親非故的外人上位?

王朗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便去找好友趙昱商量辦法,結果趙昱一聽,直接瞪眼,說王朗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襄侯乃是堂堂君子,儘管年少,卻是大漢肱股之臣,他王朗此去也是領了朝廷的聖旨上任,亦是光明磊落,以襄侯仁義,豈會不助他?

王朗被趙昱數落了一通後,只能硬著頭皮動身南下,但他到底有些心虛,到了廣陵後,便不往前走了,先給李易去了一封信,內容非常謙虛,說他自己被任命為吳郡太守,心中憂慮,生怕自己才學淺薄,有負朝廷厚望,所以,有心請辭,但又害怕朝廷責怪,所以,他就想問問李易對這件事怎麼看。

李易收到了王朗信之後,聞弦歌而知雅意,當即就回覆王朗,說自己在徐州就很仰慕他的風采,今日王朗能來揚州,乃是揚州百姓之福,亦是他李易的幸事,讓王朗無需多慮,不日他會親率兵馬,幫王朗掃清吳郡的種種阻礙。

王朗在得到李易的回信後,直接就被感動到了,雖然李易在書信中雖然沒有明言,但從字裡行間不難看出,李易如此態度,不是衝著聖旨去的,而是給他王朗面子。

雖然這麼說對天子不太恭敬,但作為得了面子的王朗,真的是很開心。

於是,王朗便不再墨跡,按照信中約定,趕到了石城等候李易,然後,他就見到了先行到達這裡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