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9章 鄭家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69章 鄭家堡

聽著周瑜那近乎質問的語氣,孫策的臉色頭一次,終於掛不住了。

因為,周瑜的話戳到了他的軟處。

的確,孫策現在的勢力明顯不行了,特別是在孫家表現出親近李易的態度之後,許多人覺得跟著孫策沒奔頭,甚至都出現了逃兵。

在這種情況下,孫策繼續與李易硬碰硬的話,可以說,完全就是再拿那些依舊忠於他的人的性命去做無謂的犧牲。

雖然這是亂世,人命輕賤,孫策尋常也不會去考慮那些下面人的感受,可是,在周瑜將這個問題放到明面上的時候,這就讓孫策很難堪了。

降是不可能降的,但繼續打下去,就是對手下人的無情,周瑜一下子便將孫策擺在了一個非常為難的位置上。

也就是孫策面前的是周瑜,換個人這時候肯定就要倒黴了。

不過,孫策歷史上能打下江東,可見他並不是個簡單的人,儘管周瑜這撕臉皮的話讓他難堪,但孫策很快就想通了,周瑜不是真的損他,而是激將法,想逼著他礙於面子向李易低頭。

深吸口氣,孫策問道:“公瑾上次書信告知,說是公奕意圖反我,投靠李易,公瑾可知,此事最後是如何了結的?”

周瑜搖搖頭,對於上次的事情他已經明白,那就是李易的計策,蔣欽現在也是好好的在孫策手下,但是,這件事當時究竟是如何解決的,他就是真的不知道了。

只見孫策輕笑一聲,說道:“當時我也不知此事真假,但我將書信內容告知公奕,並贈以金銀錢財,全做他投奔李易的路上盤纏,然,公奕卻大罵李易小人行徑,行反間之計,誓死不願離去。”

周瑜微微睜大眼睛,這個過程讓他有些意外,以為這經過太簡單了一些,但同時也覺得理所當然,而且,這也的確是孫策的作風。

孫策又問道:“你可知道,自吳郡的訊息的傳來之後,我麾下走了多少人麼?”

周瑜搖頭道:“不知。”

孫策伸出四根手指,道:“僅是吳郡青壯,便離開了將近四百人,這四百皆是我故鄉之人,雖是臨陣而退,我孫策卻無一為難,反而與其路費錢財,以美酒送行,呵呵,方才公奕之事,你可能覺得我是故作姿態,其實不然,我知道前路渺茫,所以,當真想要離去的,我卻是一個都不曾阻攔,也不曾責怪他們分毫。”

孫策所言確實是有些出乎周瑜預料,他自問若是在孫策的位置上,如果不投降李易,那麼肯定會儘可能的聚攏兵力,固守抵抗,就算是死,也要從李易的身上咬下一口肉來,而不是如孫策這般的放任自流。

看這周瑜的表情變化,孫策哈哈一笑,大聲道:“世人都道李易能識認,會收買人心,可在我看來,李易所作所為,皆是小人算計,哄騙旁人為他賣命罷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孫策沒他那般多的心思,也不恥小人行徑,我待人以誠,的確,若是當著與李易決戰,我左右之人難有好結果,但我孫策會與他們同生共死,而非是像李易那般,假借大義之名,讓他人衝鋒陷陣,自己卻是畏縮不前!”

“公瑾,你所言有理,但我孫策,對將士們問心無愧!”

說罷,孫策拿起酒壺,一揚脖子,將剩下的酒水一飲而盡,見狀,周瑜苦笑連連,落寞道:“伯符,難道就真的沒有半點迴轉餘地了麼?”

孫策笑道:“你也看到了,我與李易此撩天生八字不合,就算沒有那許多矛盾,終究也是走不到一起去的,公瑾不用為此費心了!”

周瑜面露哀傷之色,片刻後,又有些感激的看了孫策一眼,因為他明白了孫策話語中的另外一層意思,或者說苦心。

如今周瑜已經決定在李易賬下效力,這點周瑜並未隱瞞孫策,但是,兩人即為好友,孫策若是死在李易的手上,對周瑜來說終究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甚至會直接影響他的心態,讓周瑜未來的路走的非常不順。

於是,孫策便點明自己和李易衝突並非是某些事情上的矛盾,更有著理念上的不可調和,這樣一來,縱然最終的結果不會出現變化,但就心裡上,卻能給周瑜減去許多的負擔。

想到今後可能發生的事情,自己與這位只是好友可能陰陽兩隔,周瑜終於忍不住潸然淚下,失聲痛哭起來,孫策見狀,默默的又開啟一罈酒,給自己與周瑜滿上。

此時此景,也唯有一醉可解千愁。

……

“什麼,周瑜被孫策給囚禁了?”

合肥城東北方向,靠近巢湖的一處土堡,這裡正是鄭寶的老宅所在,李易到達後當即大軍列陣,然後就要準備動武,不料卻是忽然收到了皖縣傳來的訊息。

周瑜勸阻孫策不成,竟然給孫策給打入了牢房。

這訊息有些出乎意料,李易之所以敢放周瑜去見孫策,是因為他知道這對好朋友激情四射,就算談不攏,但孫策肯定不會害周瑜性命,小霸王不是那麼小家子氣的人。

結果,現在卻突然告訴李易,孫策把周瑜給扣了,這就遊戲奇怪了。

見李易沉思,一旁魯肅笑道:“主公之前說孫策與周瑜乃是至交好友,果然不差。”

李易好奇道:“子敬話中當有深意?”

魯肅答道:“周瑜出使孫策歸來,就道理而言,即便主公不問,但周瑜當稟明皖縣虛實,只是周瑜與孫策情誼深厚,必然不會如此,屆時就算主公大度不做計較,主公麾下之人卻難免對周瑜生出芥蒂,所以,孫策此舉雖是囚禁周瑜,卻也是保了他一程,而且他也知道,此事主公必然看破,但以主公心胸也不會為難周瑜。”

李易恍然,隨後意味複雜的笑了笑,雖然得到了周瑜讓他很高興,但在李易心中,周瑜的最佳搭檔是孫策才對,可惜,這一對被他給拆了。

不過很快,李易就將這沒多少意義的情緒拋到了腦後,特別他還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魯肅,這位也算是周瑜的好搭檔呢。

兩人正說話見,魏延快步過來,對著李易抱拳道:“主公,大軍已經按吩咐安排妥當,只等主公下令!”

“好!”

李易點點頭,連勝也恢復了嚴肅的神色,然後在魏延的帶領下,來到了陣前。

在李易大軍前面的,是一個土堡,其實就是用土牆圍起來的村子,其中有一部分是原本的居民,還有一些是鄭寶招攬的青壯,其中最為興盛的時候,甚至有五六千人居住其中。

至於這座土堡的名字沒有個準確說法,反正當地人都管這裡叫做鄭家堡,因為裡面住的多是姓鄭之人,而鄭寶這一支,正是其中主事。

魏延為李易指著前面說到:“主公,根據末將觀察,前方土牆上雖然人數稀少,只有了了三四百,且多有驚慌之色,似乎不堪一擊,但根據前兩日斥候所報的炊煙來看,其中可戰之人應該有兩千餘。

李易看著前面的土牆,笑道:“怎麼,文長覺得這土城拿不下來?”

魏延趕忙搖頭道:“那倒不是,屬下覺得那鄭寶倒也知道兵馬,示敵以弱,然後想要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可是,這裡終究只是一個小小土城,任憑他再如何謀劃,大軍一動,一切只能土崩瓦解,若是強攻,屬下敢保證,一個時辰之內,必然拿下這座土城。”

放下豪言,魏延又嘿嘿笑了笑,道:“不過這都是屬下的粗笨法子,既然主公今日決定要親自出手,肯定半個時辰都用不了。”

李易哈哈一笑,隨後道:“好,若是超出半個時辰,多一刻鍾扣你一年俸祿,如何?”

魏延頓時不說話了,這小土城雖然小,但半個時辰完全拿下,也實在是倉促了一些。

見魏延吃癟,周圍眾人也是哈哈大笑了起來。

李易也是微笑,他固然是故意打趣魏延,但更重要的還是,這一戰,他真的是一點緊張感都沒有。

片刻後,眾人又說了一些細節,確認無誤之後,李易對典韋示意了一點,典韋當即拍馬上前,衝到土堡門外大聲喝道:“鄭寶何在,襄侯天兵已至,爾等還不速速投降!”

話音落下,城頭立刻就是一陣騷動,顯然,不管鄭寶是何等心態,但其中的普通青壯都是極為畏懼李易名號的。

一個頭髮花白的老頭從土牆上探出身來,沙啞著嗓子對著典韋拱手問道:“老朽姓鄭,不知這是哪位將軍?”

魏延斜了一眼那老頭,不屑道:“你可有官職,可有爵位,還是說受過朝廷褒獎,若沒有,你有何資格問我名號?”

那老頭當即就是呆,他活了一大把年紀,從未遇到如此無禮之人,伸手指著典韋一時竟然無言以為。

典韋冷哼一聲,繼續道:“今日襄侯大軍到來,必然誅殺鄭寶,爾等即刻投降還有活路,若是頑抗,破城之後,休怪我主屠刀無情!”

那老頭雖然惱怒典韋無禮,可他也知道,形勢比人強,只能壓下火氣,和聲和氣的說道:“好讓將軍知曉,老夫正是那逆子的父親,那逆子做下罪孽之事,自知難逃襄侯懲戒,便在數日前逃了出去,如今土堡之中自有良善百姓,還請將軍稟明襄侯,不要誤傷了百姓啊。”

典韋眯了眯眼睛,他不知道這老頭說的話是真是假,不過,類似情況之前李易就有交代過,當即說道:“既然鄭寶不再,那你便開啟大門,讓我帶兵進去搜查,若是確認鄭寶以及其他兇徒確實不再其中,我主自然不會傷及無辜。”

“這……”

老頭遲疑了一下,道:“並且兇險,土堡街道狹小,怕是容不得大軍,而且鄉野小民也沒什麼見識,遇到襄侯怕是難免要失禮,所以,還請將軍見諒。”

典韋哈哈大笑,拉韁繩,後撤幾步,對著城頭喊道:“我主仁慈,機會已經給爾等,爾等卻不知好歹,自己求死,怪不得他人!”

典韋說罷,便打馬跑回李易身邊,土牆上的青壯你看我,我看你,一個個緊張無比,那老頭更是滿臉苦澀,可他也沒辦法啊,誰讓他生了個不安生的兒子呢?

典韋退回軍陣之後,李易便騎馬施施然的走了出來,不過他沒有著急上前,而是回頭對著軍陣中的將士笑道:“那位將軍願做先登,為我打破城門?”

“末將願往!”

“末將請戰!”

“請主公下令!”

……

隨著李易話音落下,當即便有不少將校請戰,畢竟今天明顯是欺負軟柿子,撿功勞,必須積極才行。

李易滿意的點點頭,道:“很好,很好,爾等都是精銳之士,破城不在話下,不過,壽春惡戰剛剛過去不久,將士們也都疲憊了,所以,今日這仗雖然還要打,不過城門就不用大家動手了。”

眾將士面面相覷,他們不明白李易這話是什麼意思,既叫他們攻城,還不讓他們打城門,這仗應該怎麼打?

看到眾將士迷茫,李易哈哈一笑,喝道:“爾等做好準備,看我親自破城!”

說罷,李易以招手,當即便有三百弓箭手出列,簇擁在李易左右,同時還有六個赤著上身的精壯漢子,合力抬著一個長約丈許,碗口粗細,模樣類似搗藥杵的玩意站在了李易的身後。

“前進!”

輕喝一聲,李易催動戰馬,帶著這些人馬緩緩想著土堡靠近,城頭上的老頭見狀敬意不定,他猜到來人當是李易,心中也是幾位緊張的,可李易帶的基本都是弓箭手,步卒不過十來人,這根本不是攻城的陣勢,一時間,他不知道是應該繼續觀望,還是直接下令放箭。

就在老頭猶豫的功夫,李易已經來到了城下,隨著典韋一聲口令,三百弓箭手齊齊開弓,對準了城頭的青壯,但引而不發城頭上自然也有弓箭手,但數目卻要少上許多,見狀他們也只是張弓扣弦,但在李易這邊沒有先動手的情況下,他們卻是不敢率先出手。

李易不管雙方對峙,自顧自的翻身下馬,然後將手探入“搗藥杵”的一個凹槽中,微一用力,原本要六人合力才能抬著走的舉行兵刃,就這樣被李易單手託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