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5章 揚州新格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85章 揚州新格局

“還在商議啊……”

李易做恍然狀,又問道:“那皇甫兄可知道,此事大概還要等多久才會有定論?”

皇甫堅壽對李易的一本正經的樣子感到無語,因為這件事根本就不用商議,那封舉薦信在送到長安的當天就被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給全票否決了,哪怕李傕與李易的老丈人也不例外。

雖然訊息還未傳出,但皇甫堅壽不相信李易猜不到這個結果。

對於李傕等董卓舊部來說,李易自己崛起也就罷了,畢竟當時的情況他們無法阻擋,而且就關係上來說,他們和主流的世家豪門都不是一路人,有李易在中原攪風攪雨,也是對他們身上壓力的一種分擔。

可是,李易崛起的太快了,快的不僅超出了他們的預計,甚至已經成為了他們新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讓李傕等人繼續與李易維持一個表面和善的關係還可以,但是想讓他們繼續支援李易,那就基本不可能了。

更別說,李易要扶的人是還賈詡,這個在西涼一系中原本並不起眼的存在。

試想一下,如果昔日的無名之輩成為了位高權重的一州刺史,這讓李傕郭汜的臉往哪擱?

到底是他們太無能,還是人家太優秀?

李傕郭汜如此,而朝堂方面的態度就更好理解了。

因為他們可是連李易都看不上,更何況李易手下的一個要資歷沒資歷,要名望沒名望的狗頭軍師?

朝廷這關賈詡根本就過不去,只是朝廷暫時因為對李易有事相求,這才沒有直接回絕李易的舉薦,而是準備將這件事情先拖著,吊著李易胃口,或者乾脆許個空頭支票,讓李易把活幹了再徹底回絕。

皇甫堅壽心裡對這些事門清,但他不能直說,只能含糊道:“或許十天半月,也或許要一兩月,當然,這只是堅壽自己猜測,畢竟一州刺史非是兒戲,而堅壽只是以區區郎官,對於其中具體安排,並不十分瞭解,也不敢妄言。”

“這樣啊……”

李易摸了摸下巴,有些憂心的說道:“有道是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揚州也不能沒有主事之人,不然各地官員沒有統屬,各郡百姓民心不安,如此短時間也就罷了,若是久了,怕是容易再生變故,罷了,不如這樣,我就讓賈文和辛苦一些,讓他來揚州暫代揚州刺史之職,等朝廷正式任命下來之後,我再讓他卸任離去,如此,既不辜負揚州百姓,也能讓朝廷不用著急,從容安排應對,也算是兩全其美。”

李易自說自話,一副很高興的樣子,皇甫堅壽心裡卻是驚了,忍不住叫道:“襄侯豈可如此?”

李易歪頭看著皇甫堅壽,反問道:“如今朝廷無暇顧及揚州百姓,我既然有能力幫助一二,難道還要袖手旁邊,視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不成?”

“這,這……”

皇甫堅壽急的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他如何不知李易的打算,這是要先斬後奏,造成既定事實,一旦賈詡坐上了揚州刺史的位置,不管是不是暫時的,以朝廷如今的情況,今後想換人可謂千難萬難。

李易擺擺手道:“好了,事情就這麼說定了,我會上書天子說明此事,皇甫兄回去後也可向天子告知,若是天子覺得其中有何不妥,亦可再遣使者前來指正,無論揚州還是荊州,李易歡迎之至。”

說罷,李易對著皇甫堅壽笑了笑,便催動胯下坐騎,回到了隊伍前面,而皇甫堅壽對著李易的背景伸了伸手,最終一聲嘆息,手臂無力落下,什麼都沒有說。

因為沒了孫策的威脅,李易行軍無需再考慮埋伏,所以行進速度非常快,時間剛過中午,便抵達了皖縣。

也不知是孫策早有安排,還是因為孫策死訊傳回來的緣故,此時的皖縣雖然還留著近千守軍,但在李易到來前便已經主動放棄了抵抗,原本被孫策關押的周瑜,也被放了出來,組織人手就在門口迎接李易入城。

對於孫策的死,周瑜自然非常悲傷,但這件事早就在他預料之中,再加上孫策又是半夜偷襲李易,是奔著要李易命去的,所以周瑜並沒有怪李易對孫策下殺手,相反,還很感激李易對孫策程普等人進行了厚葬。

在這之後,周瑜算是正式投入李易麾下,不經李易暫時並沒有給周瑜具體任職,而是將他留在了身邊,和魯肅做搭檔,等揚州事情徹底結束,便準備帶他去荊州。

除周瑜外,李易還見到了諸葛瑾,根據周瑜所述,當日諸葛瑾也是要跟隨孫策出兵的,但是孫策強行將諸葛瑾留了下來,理由很簡單,諸葛瑾是李易的大舅哥,只要別作死,他是不用死的。

見面後,諸葛瑾沒有說李易殺了孫策如何如何不對,但同樣也沒有因為孫策戰死,就直接轉身向李易低頭效忠,更沒有求官,而是希望李易可以允他回家耕讀。

諸葛瑾的態度讓李易有點來氣,畢竟自己對諸葛一家也算是有恩的,但同樣,孫策也救過諸葛瑾,李易不好說諸葛瑾的不是,權衡過後,李易不忍浪費諸葛瑾的才華,便將他安排到了南陽書院,作為啟蒙講師,同時也讓他跟隨黃承彥繼續深造,將來若是有機會,或許可以再入出仕。

在皖縣的第二天,徐晃蒯越這一路人馬也到了皖縣,李易就一些事情與他們商議之後,便連著下了兩道正式的任命,通傳揚州各郡官府。

首先,李易任命賈詡為九江太守,代揚州刺史,負責揚州大小政務。

其次,因為賈詡只是暫代揚州刺史,並非州牧,不掌軍權,李易又增設九江都督府,任命張遼為九江都督,輔佐賈詡,掌管九江兵馬,若有戰事,可臨時節制揚州各路兵馬。

隨著這兩道任命的下達落實,算是宣告了動盪許久的揚州終於開始穩定,並形成了一個以李易為主的全新的格局。

行正方面,除賈詡之外,豫章太守張昭,吳郡太守王朗,這兩位都是李易的自己人,只要有他們在,這兩塊地方聽的都是李易的政令。

廬江太守郭永,雖然沒有直接認李易為主,但他與李易即將成為姻親,有了這個前提,郭永遲早也要是李易的人。

丹陽太守華歆,這位並未向李易效忠,但李易任命了蔡邕的弟子顧雍為丹陽郡丞,並讓甘寧為騎都尉駐軍丹陽,有這一文一武在,華歆只是安分做官也罷了,若是與李易作對,兩人頃刻間便可將他架空,甚至李易還給了甘寧一道密令,若是有突發情況,允許他直接要了華歆的性命。

所以,丹陽其實也是李易手中之物。

唯一不在李易掌控的,只有一個會稽,不過無傷大雅,李易已經屢屢對唐瑁示好,再加上魯肅獻計,以種種手段對會稽世家拉攏,今後會稽縱然不能成為李易的助力,也絕對不會成為拖累。

在軍事方面,除去張遼坐鎮九江,統管全域性之外,甘寧屯兵丹陽,龔都進入廬江,徐庶離開丹陽進入吳郡,豫章兵馬由張昭代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其中張遼與甘寧乃是兩個核心,統兵也比較多,萬一稽發生變故,便會由甘寧打頭,然後三路兵馬齊進。

至於張遼那邊,雖然名義上是管轄揚州兵馬,其實李易的真正用意是以張遼為主,讓九江、廣陵、下邳三地形成一個聯通徐揚兩地,攻守互助的“圈子”,這個圈子,也是李易在整個東南佈局的重中之重。

只要這個圈子保持穩定,其他地方縱然有些意料之外的情況,也無法對李易的大戰略形成影響。

看到李易的安排之後,皇甫堅壽徹底心冷,當日就向李易辭行,一路灑淚而去。

李易並沒有繼續為難皇甫堅壽,也沒有強留他,只是命人好生護送,並讓南陽那邊準備糧食,讓皇甫堅壽回去交差。

對於皇甫堅壽這一家子,李易是比較有好感的,所以李易才會勸他們離開長安,只是,他們是否會採納這個意見,李易就不得而知了。

在皇甫堅壽之後,魯肅也啟程前往會稽,代表李易與會稽世家交涉。

李易考慮到廬江飽受戰火,而且這裡距離會稽距離較近,便決定暫時留在皖縣,一邊安撫百姓,處理各種雜事,一邊等待魯肅那邊的訊息。

不過,在魯肅那邊有回覆之前,李易卻是先從荊州那邊收到一些訊息,其中有喜,也有憂。

其中最壞的訊息便是,諸葛玄病倒了。

自從豫章變故後,諸葛玄的身體一直都不太好,但後來為了報答李易對諸葛家的恩情,諸葛玄在工作方面是勤勤懇懇,起早貪黑,那種敬業讓李易都感到慚愧。

當初支援徐州的時候,李易就考慮過讓諸葛玄負責軍需糧草,但想到諸葛玄的身體情況,最終沒有點他隨軍,可即便如此,諸葛玄還是病倒了。

按照附在書信最後張機的話來說,諸葛玄今後只能靜養,不能再廢心神。

對於諸葛玄的事情,李易有些哀傷,想了想回信讓伏壽代他前去探望諸葛玄,多多賞賜財物,也讓諸葛瑾暫時別去書院了,讓他去伺候諸葛玄起居。

至於諸葛瑾留下的空缺,李易任命已經歸順的毛玠暫代諸葛玄的功曹之職。

除諸葛玄外,賈詡也給李易來了一封信。

不出意外的,賈詡是好一通抱怨,因為他是真的不想當什麼勞什子的揚州刺史,甚至,就連南陽太守他也不想當。

這點在李易的預料之內,因為賈詡就是這麼一個人,他的追求跟旁人不太一樣。

對賈詡來說,世上最好的工作大概就是跟在李易身邊當個參謀,享受高品質生活,平時逍遙自在,關鍵時候動動腦子,給李易支個招,這樣就可以了,至於當部門一把手,實在不符合賈詡的性格。

對此,李易只能是好生安撫,畢竟賈詡的才能在那擺著呢,而且賈詡這種不想當一把手的性格特別讓李易放心,揚州刺史這位置舍他其誰?

而且賈詡也是知趣的,他在信中的抱怨更多的只是讓李易知道他的想法罷了,卻不會因此就產生懈,更別說撂挑子了。

除去那些抱怨,賈詡還給帶來了一個非常意外的訊息,是關於李易的老熟人——張繡的。

長安那邊因為缺糧的緣故,李傕郭汜他們不單單是對天子百官以及平民百姓們剋扣剝削,就連對他們自家人,也開始下手了。

當初董卓進入長安之後能以一己之力抗衡天下諸侯,固然是董卓本身實力不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董卓藉著入主洛陽的風頭籠絡了一大幫子大小軍閥,許以官職,收入麾下,後來又收編了幷州人馬,這才讓他的勢力短時間內暴漲,有了抗衡天下的本錢。

董卓留下的人馬成分複雜,平時還沒什麼,現在長安缺糧,養不起那麼多人了,李傕郭汜自然就要分個親疏,對於自家嫡系兵馬,依舊好吃好喝對待,但對於張繡,楊奉這些人,待遇明顯就下降了。

張繡他們麾下的將士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還聚眾惹出了一些事端,張繡多次找李傕要糧,但李傕自家糧食都緊張,自然是不會對張繡鬆口。

在這種左右為難的情況下,張繡便想到了他那個極為聰明的老朋友賈詡,去信向賈詡訴苦抱怨,並問賈詡有什麼好的路子,指點一下昔日兄弟。

於是,賈詡毫不猶豫了告訴了張繡,說這件事好辦,李襄侯乃仁義之主,張繡只要為李易效力,將來不但吃喝不愁,還能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張繡自然不會輕易答應,當時李易為了刷名望,逮著張繡各種踩,讓他名譽掃地,張繡心裡對李易自然有著不小的意見。

不過,畢竟過去這麼久了,更重要的是李易的地位來越高,張繡已經有點不敢嫉恨李易了,他更擔心的是李易會繼續像在長安那樣收拾他。

張繡和賈詡說了心中擔憂,賈詡表示非常不屑,還罵他小家子氣,人家李襄侯乃人中之龍,心胸寬廣,海納百川什麼的,早就不跟他計較了,甚至賈詡還信誓旦旦的說用自己的人頭做保,一通忽悠之下,總算是差不多說服了張繡。

只是,眼看事情就要拍板,李易卻要將賈詡調到揚州,賈詡擔心自己離開荊州後張繡就不敢過來了,所以,賈詡便向李易說明了這件事,希望李易可以不計前嫌,書信一封招攬張繡,若成,可再添一員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