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1章 風雲漸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31章 風雲漸起

曹操是個果斷的人,在決心要與李易一較高下之後,馬上就有了動作。

首先,自然是派人聯絡孔融,邀孔融對李易出兵,至少也要牽制一下李易的腳步,然後就是散佈謠言,說呂布重傷瀕死,讓呂布的部下們早日投降,儘量擾亂呂布的軍心。

與此同時,曹操又命夏侯惇以五千兵馬駐紮壽張,防備張超張邈兄弟,而曹操自己,則是帶了兩萬多人,開赴鉅野,準備與呂布決戰。

曹操此舉動靜不小,自然瞞不住呂布的耳目,然後呂布就是大怒,但大怒之後就是無奈,終於點頭同意了陳宮的獻計。

當日陳宮與荀攸交談之後,雖然陳宮自信滿滿的去找呂布勸說,但事情並不是完全順利,。

一開始陳宮與呂布提出借李易之手對抗曹操,呂布是不願意的。

呂布並不在意幫李易取潁川,送陳留,畢竟現在都這樣了,別說陳留,就算再多送個濟北,呂布一樣捨得。

可問題是,李易的胃口真的是區區一個陳留就能餵飽的麼?

所以,呂布害怕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一李易幹掉曹操後連他也順道收拾了,那他哭都沒地方哭去。

還有陳宮說什麼漁翁得利,讓他把握時機,抽空算計李易一把,雖然陳宮講的頭頭是道,可呂布卻是一點信心都沒有,不是他小看陳宮,李易要是能被陳宮給算計了,李易還能走到今天?

至於陳宮提出的將呂玲綺嫁給李易,為將來留一條退路,這一點呂布倒是沒什麼意見

如果是最初的時候,讓呂布送女兒給李易做妾,呂布自然不允,但現在李易的勢力太大了,而呂布卻將原本兗州的必勝之局搞成今天這般模樣,就連他自己也被關羽打傷,種種打擊之下,呂布或許嘴上依舊強硬,但心裡已經傲不起來了。

陳宮勸說了呂布兩天,呂布開始還在糾結,然而又過兩日,卻是得到了曹操大舉調動兵馬的訊息,甚是外面還有傳言他重傷瀕死,一時間人心惶惶。

終於,在此壓力之下,呂布不得不低頭,於嘆息中下令邀請李易出兵兗州。

不過,呂布最終答應的,與荀攸與陳宮私下談的稍微有些出入。

荀攸的意思是,希望兩家早結連理,但呂布雖然應允親事,卻是將事情退後了,要等到李易為他擊退了曹操,這才能將女兒嫁給李易。

對此,荀攸略一思索便代李易答應了,反正最需要這道關係的是呂布,而不是李易,現在呂布自己都不急,他還強求個什麼?

另外就是出兵潁川的事情了。

因為曹操動作太快,呂布要做防守,最多只能派出四千的兵力去潁川,而為將之人,原本呂布定的是高順與曹性,不過得知李易與司馬家有仇之後,呂布便將領兵之人換做了魏續與宋憲。

高順雖然在戰場上殺伐果斷,但平時的正義感太強,殺人的事,高順是做不好的。

於是,這件事便定下了,然後快馬送往襄陽,而與此同時,李易在荊州也是頗為忙碌。

李易的初步計劃,這次要先行出兵四萬,其中除李易親衛營外,那些參加過揚州之戰的普通士卒,以及軍侯以下軍官,皆不再動員之中。

雖然那些老兵戰意高漲,也想參戰,李易卻不得不考量一下他們的心裡承受能力,穩妥起見只能將他們暫且留下,等到春耕之後,再視情況,從這些老兵,或者其他地方繼續抽調兵馬,預計會在兩萬上下。

這次動用兵馬較多,不少都是沒上過戰場新兵,首批四萬人之中,精銳只有半數,所以,動員鼓勁的事情就很重要了,近日李易基本每日都在各軍大營中走動,與軍中大大小小的軍官接觸,鼓舞士氣。

這些即將出征的將士,李易雖然不能認識每個人,可他們每個人卻是基本都認識了李易。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李易還收到了兩個意外的驚喜。

這些天李易雖然沒有對外宣揚用兵,但他大規模調動兵馬,許多人都能看出來要動武了,或許有些老古董會嘮叨什麼好戰必亡之類的話,但同樣也會有人主動選擇投身行伍,因為富貴險中求,亂世之中若是有些武藝見識,入軍中搏取功名確實是一跳出路。

這些天李易就陸續得到訊息,知道不少人來投奔他,其中有些身份的,李易還與他們吃了一次酒。

不過,其中有兩個人卻是讓李易非常在意。

其一是李嚴,原本的蜀漢忠臣,被劉備託孤,然後被諸葛亮給擼下去的那個李嚴。

對於李嚴,無需多言,李易自然要重點培養,但另外一人名氣雖然不如李嚴,但更加讓李易在意。

那便是江夏人李通,帶著自家三千家丁食客來到襄陽,請求為李易效力。

原本歷史上,李通是曹操的大將,雖然貌似沒有什麼太耀眼的戰績,但也算是個名人。

但李通給李易的印象,卻是比李嚴要深刻的多,因為李通很早就進入了李易的視線,只是一直沒有機會接觸罷了。

早在袁術攻打荊州的時候,當時紀靈經過了李通所在了平春縣,城中守軍沒幾個,縣令都準備投降了,但李通卻是站了出來,與當地幾家大戶聯合,湊出了好幾千人手接管了城防,紀靈叫人攻打了一陣,感覺李通他們戰力不俗,強攻不易,再加上李通他們是當地大戶,不是荊州官軍,為的是自保,基本不會主動攻擊袁術的人,於是紀靈便放棄了平春。

在那之後,李通就有了名氣,而荊州因為戰事,也就沒去管平春縣的事情,結果幾家大戶手裡有了兵馬,縣令老爺不頂事,紀靈又不打他們,他們閒的沒事幹,就開始內鬥,最後李通勝出,將幾個對手全給幹掉了,並收編了他們的人馬,儼然成了地方上的小諸侯,一時風頭無二。

等後來李易擊敗袁紹,接管荊州,自然不允許李通這種地方豪強的存在,於是蒯良去書信對其曉以利害,同時又有張遼兵馬震懾,李通倒也識趣,將那些以各種手段收編來的人馬都給散去了,但在李易招攬他的時候,李通大概是擔心鴻門宴,以守孝為藉口拒絕了。

直到現在,李通應該是被李易的風采折服,終於忍不住,跑來主動要求為李易效力了。

對李通的到來,李易非常高興,將李通的人給收編了,同時也給了李通一個實職的校尉,而且接觸之後,李易更是發現李通這人無論文武都很在行,而且做人很有幹勁,稍稍培養,外放做一個交戰邊界太守都沒問題。

而在李通李嚴投奔之後,李易這次出征的人員配備,也基本定了下來。

武官方面,高層依舊是以徐晃為主將,黃忠為副,典韋擔任親衛統領,然後便是意外被李易任命為先鋒的張繡。

除這四人之外,其他參戰將領還有徐盛、霍峻、周倉、裴元紹、凌操、蘇飛、李通、賀齊、徐琨、孫賁、張虎、陳生等等。

其實,這次李易的主要對手雖然是曹操,而且曹操手下也有不少人才,但在曹操還沒發展起來的前提下,李易這個陣容已經顯得有些富裕了,似乎有些沒必要。

但李易卻不那麼想,如今天下各地軍閥雖然不少,但真正能被李易在意的,也只有曹操與袁紹,而且在擊敗曹操之後,李易與袁紹便是隨時都有可能開戰的狀態,所以,李易不僅要練兵,也要鍛鍊他麾下的將領,讓他們在與袁紹碰面之前儘可能多的積累經驗,所以,李易寧肯多帶些人讓他們到戰場上歷練,也不讓他們在家裡閒著發黴。

至於文官方面,李易還是以蒯越與荀攸這對搭檔為軍中主謀,然後就是周瑜、魯肅、虞翻、糜芳、蔣幹,以及剛剛被任命的張紘、步騭等等。

這些人裡面有部分也是可以領兵的,特別是周瑜,雖然周瑜沒有明說,但已經隱約透出了幾分想當將軍的想法,但李易卻是覺得,周瑜雖然在地方上招募過一些人手,也精通兵法,玩過一些排兵佈陣的東西,可那種事情跟真正的大戰相比,也就比過家家強上一些,連演習都算不上,保險起見,李易寧願周瑜晚一點“出道”,也不想讓他成為馬謖那樣的悲劇。

這些出征的人員定下之後,留守的人選也就很明顯了,依舊是郭嘉,然後輔以蔡中、霍篤等人。

沒辦法,郭嘉已經有經驗了,而且除了郭嘉,旁人李易也不放心。

就這樣,在李易將一切準備妥當之後,便開始等待北邊的動靜,只是潁川還沒動,兗州卻是已經開打了。

一月底,曹操大軍圍攻金鄉縣,守將高順與曹性堅守十日,最終城破,高順逃遁,曹性戰死,呂布再遭敗績。

收到這個訊息,李易淡定非常,對於他來說,只要呂布和曹操在打仗就好,誰勝誰敗卻不重要,反正短時間內他們是無法恢復戰力的,他們現在每打上一次,李易今後的對手就要弱上一分。

就這樣,李易又等了五天,潁川終於傳來訊息,魏續宋憲帥軍潛入潁川,以重金收買城門吏,於夜間開啟城門,放大軍入城,而潁川太守司馬儁在得知李易調兵遣將之後,一直將注意力放在潁川南邊,再加上前些時日呂布再度敗於曹操,司馬儁根本就沒想活,呂布的人會突然殺至,根本沒有地方,甚至,最後連一道命令都沒發出,就被魏續給殺死在了府邸之中。

而司馬家其他人,除了擔任京兆尹的司馬防之外,無一倖免。

得到這個訊息之後,李易直接仰天大笑,然後便下令,大軍北上,他要為潁川百姓驅趕亂軍,維護豫州安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李易大軍開動的時候,譙縣的孔融也得到了訊息,不過與李易的興奮不同,孔融卻是驚訝,震怒,不可置信,茫然,以及不知所措……

孔融剛到豫州的時候,除了一個太史慈,然後就是要啥沒啥,再加上豫州多宗室,孔融開展工作極為不順利,後來又因為參合李易的事情,被李易給羞辱了一通,更是讓他威信大降,甚至一度孔融都對自己生出了懷疑,差點就不想幹了。

不過孔融到底還是堅持了過來,而且畢竟是聖人之後,孔融還是有些面子的,慢慢的,也拉攏扶持了一些自己人,比如潁川太守司馬儁、汝南太守徐璆、魯郡太守劉馥,這些人都是與孔融一條心的。

只是在武將方面,孔融一直沒遇到特別順眼的人,太史慈倒是為他舉薦了兩次人才,但都沒有被孔融重用。

第一次是汝南人陳到,太史慈認為陳到忠勇,武藝高強,又知曉兵法,且身家清白,是個不錯的將才,但孔融見過之後,卻認為陳到平平無奇,沒有大將氣度,不太感興趣,只是給了太史慈面子,打發陳到去做了一個縣令。

另一個被太史慈舉薦的,則是黃巾首領吳霸。

在豫州黃巾分別被李易與袁術瓜分之後,當地還殘餘著一些零散的黃巾,他們慢慢的被一個叫做吳霸的黃巾首領給慢慢聯合了起來,再度成為了一股勢力,不過吳霸倒不是想憑藉這些人作亂造反,而是他看到了劉闢龔都等人被李易招安後的飛黃騰達,他也想要效仿,脫去賊人身份。

只是李易上升的實在太快,如今李易麾下已經是人才濟濟,與當初劉闢投靠時的情況完全不同,吳霸考慮了一番之後,便決定先投靠孔融。

吳霸的判斷倒也不算錯,畢竟孔融乃是當世名士,輕易不會幹招安後翻臉的事情,而且孔融手下正好缺兵少將,吳霸覺得自己若是投了孔融,應該能比跟隨李易更受重用,於是,吳霸就託人找到太史慈的關係,然而結果卻是卻是砰了一鼻子灰,孔融回絕了,連見都不見,甚至連太史慈都受了訓斥。

孔融的情況就是這樣,雖然有了一些人支援他,但那些基本都是文人,手下能打的就一個太史慈,但即便如此,孔融在收到曹操書信,邀他出兵對付李易的時候,孔融還是躍躍欲試,覺得教訓李易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