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655章 古之名將,幾人善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55章 古之名將,幾人善終?

解釋過後,王儀便小心心翼翼的將王脩抱了起來,開始往外走去。

百姓見狀,不僅無一人敢阻攔,反而還有許多人低頭落淚,面露愧疚。

孔融和王脩對老百姓的態度都是很不錯的,但孔融喜歡搞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雖然是一片好心,也想做事實,最終卻很容易淪為形式主義。

可王脩不一樣,這是一位真的和百姓站在一起的好官,上任後,為百姓謀了不少的福利,是汝南最得民心的人。

今天百姓聚集在刺史府的大門前,針對的主要也是孔融,可他們沒想到的是,王脩卻因此自裁,這真的不是百姓們所願。

太史慈默默的看著王儀離去的方向,他明白,昨夜的事情不是王脩的錯,換他也會第一時間關閉城門,不然的話譙縣現在大概已經丟了。

王脩所謂的以死謝罪,只不過是為了代替孔融,給百姓一個交代罷了。

閉目輕嘆了一聲,太史慈遙遙的鞠了一躬,然後深深的看了一眼緊閉的刺史府大門,便俯身撿起王脩的長劍,用衣袖拭去其上血跡,轉身往回走去。

王脩已經死了,他雖然被孔融懷疑排擠,但自問已經是盡力了,他無愧於任何人,所以,太史慈要為他自己準備準備了,倒也不是什麼太大的事情,太史慈只是想要體面一點,畢竟,他可是射了李易一箭的人。

譙縣城內一片愁雲慘淡,但城外的李易大營裡面,卻是提前擺起了慶功宴。

天亮之後,只用了不到半天時間,李易就收攏了將近一萬的豫州敗軍。

經歷了一晚上的“驚心動魄”之後,這些豫州兵很老實,再加上在李易眼中,豫州兵也好,荊州兵也罷,說到底都是一家人,故而李易不但沒有對他們施以暴力刑罰,反而第一時間給他們安排了管飽口糧,讓他們安頓,同時還讓醫者對其中傷患之人進行救治,就連用藥也是分文不取。

李易的種種安排,很快就讓那些豫州降兵的心安定了下來。

甚至許多人都在暗暗懊惱,早知道當俘虜是這種待遇,他們昨晚直接原地就投降了,哪還用連夜瘋跑,累的跟死狗一樣?

不過,李易也不是一昧的無腦施恩,他依然將“軍元券”的正策推行了下去,吩咐將官告訴這些豫州兵,因為他們阻擋了李易的正義之師,雖然這件事的主要責任在孔融的身上,但他們也有過錯,所以等到李易篩選過後,繼續留在軍中效力的人暫時只能拿到一半的軍餉,剩下的一半要以軍元券的形勢來發放,等到今後立下功勞,才會完全兌現。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事,李易打下揚州之後,之前發下的那些軍元券自然也就可以變現了,然後理所當然的,出現了一波搶兌狂潮,但半個月後就漸漸趨於穩定,根據統計,有相當一部分軍元券並沒有被兌換成糧食,而是被士兵存在手裡,隨著時間推移,最後更是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種小範圍的流通貨幣。

當時李易是很震驚的,因為這可是他考慮過,想做,但因為顧慮太多,卻沒有專門去做的事情,結果冷不丁的它就自己生根發芽了。

但想想也不難理解。

因為天下不太平,糧價經常會有波動,動不動就飛漲,今天辛苦攢了一筐銅錢,能買一石糧食,明天可能就貶值了,只能買一半,這是普通百姓承受不起的。

但軍元券不一樣,不管市面上糧價高低,軍元券上面寫了多少就能換多少,人家對口的是李易治下官府的糧倉,只要李易不倒,軍元券就是絕對保值的。

出於這個緣由,一些有餘糧的人甚至願意以一個稍稍溢位的價格,將一部分多餘的糧食換成軍元券給存著,為的就是軍元券的保值。

於是,在一些人眼中,軍元券就成了保值的香餑餑,也漸漸的讓其具備了部分貨幣的功能。

當時下面人彙報這件事情的時候,有人提議讓李易查處,禁制這種交易,但李易略微思考之後,只是要求派發軍元券時要嚴苛控制數量,絕對不能濫發,除此之外就沒有再明確表達看法,算是預設了那種情況的存在。

一張紙標上數字之後能夠擁有價值,說的簡單,卻是李易權威和公信力的表現,是人們對他的信任和肯定,李易覺得自己沒必要卡的太狠,相反,等到天下人都想手握軍元券的時候,那麼即便不動刀兵,整個天下也將屬於他。

回到正題……

軍元券雖然在荊州比較火,但豫州這邊除了少數的官員,普通士兵自然是不知道其中門道的,不過,他們卻依然樂意接受軍元券,就像是李易麾下的第一批俘虜那樣,本以為要完蛋了,結果不被虐待,不用做苦力,接著當兵還有錢糧可拿,何樂而不為?

所以,李易接收豫州降兵的工作非常順利,很多豫州將官知道孔融是徹底沒戲了,更是乾脆主動配合李易這位新老闆,態度非常端正,工作非常努力,現在除了堵城門的兵馬全是李易自己的,搜尋亂兵的隊伍已經有一半都是這些豫州軍的軍官在領隊。

正是因為這一切實在太順利,李易一高興,乾脆直接擺開了慶功宴。

雖然因為是在軍中,不能搞的太花俏,但大勝之下,眾人吃吃喝喝,再有幾個白麵小生舞劍助興,氣氛倒也歡快,只是在李易對昨玩眾將表現進行點評的時候,卻是出了一點意外。

最初一切都很正常,李易是從表現比較一般的人開始點評,他比較寬容的,哪怕表現稍稍有些不足的,李易也會尋找其優點進行肯定,鼓勵,讓其查漏補缺,再接再厲,然後一個個下去,越往後被提到的人得到的評價越好。

倒數第三個被誇獎是許褚,因為張英是許褚殺的,許家莊的大門也是許褚第一個摸到的,甚至人家還把自己家給燒了,不誇一把簡直沒天理。

然後是張繡,張繡同時參與了許家莊和南門兩邊的戰事,且兩邊的表現都非常的不錯,這個先鋒當之無愧。

最後,讓眾人意外,卻又理所當然的,李易將李通點了出來,要給李通最高的肯定。

李通對此自然是很激動,他跟李易時間比較短,更是第一次參與大規模戰事,但李易卻將他的表現列為第一,這等好事真的是做夢都不敢想。

然而,都說禍福難料,李通還沒來得及聽李易怎麼誇他呢,就先被人給針對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主公,李通將軍此戰的確表現不俗,然而,卻不足以掩其過錯,當時李通將軍擅自釋出懸賞,救援落河兵卒,應變急智固然值得讚賞,卻是假借了主公軍令,此乃大罪,若以軍法論,當……”

蒯越最後拉長了聲音,轉頭看著李通,略微停頓,直看得李通一頭冷汗,這才收回了最後的“斬”字,然後轉向李易,拱手道:“還請主公定奪。”

雖然蒯越最後似乎是留手了,可李通還是感覺身體有些發虛,腦袋裡暈乎乎的,這短短時間內前後落差太大,他現在都沒能反應過來。

“咳咳……”

忽然的一聲咳嗽,讓李通回過神來,看向正在捂嘴的李易,一個激靈,趕忙跪下說道:“末將當時只想為主公收服南門兵馬,從未想過假借主公軍令行不軌之事,請主公明察!”

“唉。”

低低的嘆了一聲,李易揉了揉額頭,蒯越的忽然發難,讓他也是措手不及。

昨晚知道李通透過懸賞救人來穩定人心的時候,李易是很高興的,甚是直接就當眾稱讚了李通,等天亮統計,李易更是知道,昨夜李通所部,不僅成功控制了南門,約束豫州兵數千,最厲害的是竟然無一人死傷!

當時李易對李通真的是讚不絕口,根本就沒想假傳軍令的事情,而且那時蒯越也在場,他也沒發表意見,沒想到憋到現在忽然發難了。

李易不禁看向蒯越,蒯越微微低頭,與平時的模樣沒差別,可李易卻知道蒯越這是故意的,他是在主動的做著某些改變。

像上次,李易都說沒事了,但蒯越還是硬要給典韋他們扣上護衛不力的帽子,雖然在李易的攪合下,最後並沒有給他們實際的懲罰,但就政務上來說,他們依然是犯錯被罰了,是要“記檔案”的。

後來李易想了想,近期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只是事情本身不嚴重,根本不用他出面,所以也就沒多少影響,但將那些事情串聯到一起,馬上就會有一個行事一板一眼,認真且較真的蒯越人設躍然紙上。

雖然暫時還沒有誰在李易這裡說蒯越的壞話,那是因為蒯越是他的軍師,但在實際上,許多人已經與蒯越疏遠了。

因為蒯越現在說好聽了是認真,嚴謹,說難聽就是事B,誰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翻臉不認人,跟這種人打交道心累。

比如今天,李通就是被蒯越給抓住痛腳了。

那麼,蒯越這麼做圖個什麼?

李易一開始不太明白蒯越的目的,這種事也不好找人商量,但透過排除法,將諸多不可能的選項一一剔除掉,最後李易只能說,蒯越真的是用心良苦了。

上次一蒯越讓李易懲罰典韋他們,被李易給和了稀泥,而這一次,李易覺得自己應該稍稍改變一些,不然對不起蒯越的付出。

李易從主位上起身,慢慢走到了李通的面前,李通趴伏的更低,他雖然感覺自己挺冤,李易也很賢明,但挑事的卻是位高權重的軍師,他真的有點慌。

李易倒沒有急著發言,而是在李通面前緩緩踱步,李通看著李易的靴子,心情越發忐忑,帳內將領中不少人也是面露擔心之色。

對武將來說,打仗最怕遇到兩種麻煩,一個是主公迷之自信瞎指揮,二是文官瞎參合,特別是在功勞這塊,武將拼死拼活打出了功勞,結果被文官一陣東拉西扯,功勞就給抹了,或者分了,甚至乾脆是無功有罪,這事擱誰身上都難受。

“文達,起來。”

李易停下腳步,將李通拉了起來,李通暗暗松了口氣,趕忙說道:“多謝主公。”

只是等到李通站直身子,卻發現李易臉上並無往日溫和,反而一臉的認真,不由心中一跳,感覺有些不妙,又想給李易下拜。

李易拍了拍李通的肩膀,問道:“軍師所言之事,你可明白了?”

“末將……”

李通想說明白,可心裡卻是有些不服氣,當初他下令之後,並未見李易不滿,而且還聽說李易誇獎了他,可見他辦事是非常合李易心意的,適才也是,李易甚至還將他排第一,要不是蒯越忽然開口,根本不會有這一責難。

看到李通猶豫,李易明白他心裡有點憋屈,而李易也不想讓這個名將苗子生出什麼不該有的想法,便不再折磨他,緩緩開口道:“昨夜斥候來報,說你不動刀槍,便安撫南門數千豫州兵,我歡喜非常,對左右直言,文達乃大將之才。”

雖然現在氣氛不太合適,但李通聽到李易的評價還是心情激動,因為李易的威望太高,他口中的大將之材,那就是真的大將。

李易繼續道:“後續知道你所率兵馬,竟然無一死傷,我便定下,此戰論戰功你雖然不是第一,但嘉獎當與第一相同。”

李通聞言,幾乎已經興奮的難以自已。

然而,就在這時,李易卻是忽然看向蒯越,笑問道:“這些話,軍師以為然否?”

蒯越躬身,附和道:“主公所言甚是,臨機應變,果斷且不失穩重,李將軍的確將才。”

李通臉色很是精彩,看蒯越之前那態度,他真不相信這話是蒯越說出來的。

李易頷首,然後再度看向李通,問道:“古之名將,你說上幾個,只說名字,想到哪個便說哪個。”

李通不解李易用意,但他不敢發問,只能小心翼翼,一邊想一邊說道:“武成侯王翦、淮陰侯韓信、李牧、樂毅、孫武、孫臏,申胥、吳起……”

李易聽著李通報將名,一邊點頭一邊微笑,等感覺差不多了,擺手示意李通停止,然後道:“聽文達言語,便知文達志向,我心甚慰,只是……”

李通抬頭看向李易,就見李易語氣一轉,問道:“文達可知道,這些名將之中,最後有幾人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