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9章 兗州安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89章 兗州安排

昌邑城中的將軍行轅,雖然已經入夜,可因為蒯良的到來還是再一次的熱鬧了起來。

雖然還未有正式任命,但訊息卻是早已經傳開,莫說李易部下,就是外面也有人聽聞,蒯良將要升任兗州刺史。

事實上,在蒯良入城之前,那些兗州的官員士紳都是對這個消息報以懷疑態度的,因為蒯越刺殺過李易,李易固然可以不計前嫌的重用,但重用也是有限度的,甚至李易其實就是個小心眼,日後清算也有可能,所以,許多人都不認為蒯良能更進一步。

然而,蒯良的到來卻是證明了傳言的真實性,讓那些兗州官員士紳又意外,又敬佩,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既然李易能不計前嫌對蒯家的人如此重用,那麼對於他們這些兗州的官員,自然也不可能以另類眼光對待了。

於是,很多人都開始開動心思,想著如何在李易面前表現一二,不過,他們雖然著急,卻也只能往後等一等,因為李易正在與蒯良等人商議大事。

一番簡單,卻又不是熱情的接風之後,李易將麾下文武聚在了一起,商議之後的兗州佈局。

這幾天的時間裡,眾人多少也都有過討論,雖然最終的安排還未確定,但大概方向已經有了,今天算是藉著蒯良的到來,做一個最終敲定。

蒯越指著地圖說道:“兗州之後,主公將東進取徐州,然後青州,根據目前訊息,徐州人心已經盡在主公,只等主公出馬便可收服,而青州雖有袁譚兵馬繼續征戰,但只要主公提兵而去,又有公孫瓚在後拖累,袁紹在青州最多只是試探、爭取,真正與主公大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結合徐州青州形勢,兗州東線並無太多,所以,除休養生息之外,今後兗州重點當在北線,也就是東郡濟北安排防禦,之後若是拿下青州,可由此連城一線,防止袁紹不時興兵南下,攪亂主公佈置。”

說到這裡,蒯越看向李易說道:“屬下與眾人商議推演,認為目前在東阿、鄄城、濮陽等地駐軍最為恰當,憑藉黃河天險,只要萬人精銳,再加上些許地方守軍,除非袁紹大舉興兵,否則絕對無法跨過黃河一步,只是關於守將人選,我等分歧較大,只能請主公定奪。”

說罷,蒯越退下,而眾人全都看向了李易,特別是武將,一個個眼神炙熱,要不是今天議事的人太多,否則怕是就要有人主動請命了。

李易知道眾人心思,不過,他的注意力只在徐晃與黃忠身上。

之前李易任命了黃忠一個汝南都督,還給他配了倆很優秀的小弟,當時黃忠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站在了交鋒的第一線,然後就是打仗立功,試著在將來爭一爭軍功第一,可是,黃忠沒想到的是,局勢變化太快了,兗州一戰而下,豫州前線沒幾天就變成了後方,他一下就覺得自己沒了用武之地。

所以,黃忠覺得兗州北部的防禦佈置他應該是沒戲的,所以表情上難免有些自怨自艾。

與黃忠相反的是徐晃,徐晃覺得李易多半要把他往北邊放的,所以心裡多少有些激動,可是,當徐晃看向李易的時候,卻發現李易總是笑眯眯的,這讓徐晃莫名很不踏實,又覺得好事似乎落不到自己的頭上。

李易輕咳了一聲,眾人頓時一靜,各個腰板挺直,就跟小學生似的,不同的是,小學生坐端正是怕被點名,他們卻是想讓李易點上他們。

其實,對於兗州這邊的軍務,李易早就安排好了人選,按照他的最初設想,曹操會在兗州選擇持久戰,卻沒想到陰差陽錯的,曹操玩了一波流,一戰定勝負,這固然對李易有利,卻也讓他之前的某些安排失去了意義。

李易走上前,伸出手指在地圖上輕輕的划動著,他划動的地方並不在兗州,而是在青州。

今天議的雖然是兗州,但對李易來說,他卻是需要對整個黃河南岸的佈局有一個大概的全面計劃,不僅要在防禦上萬無一失,還要留下幾個能夠在對岸咬開缺口的機會,因為黃河可不是那麼好過的,強渡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如果能用巧計在最初開啟局面,那自然是最好了。

只是這件事並不容易,袁紹雖然在官渡敗給了曹操,可那是從袁紹輕敵大意開始的,現在卻是掉了個個,袁紹是處在劣勢,是守方,所以,李易雖然全免佔優,但要將優勢轉化為勝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於是,李易再度看向麾下的將領。

徐晃、黃忠,包括遠在揚州的張遼,這些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帥才,而且因為他的帶動,那些人已經成為了天下名將,這是好事,卻也有不利的一面,因為他們所在的地方,袁紹必然重點佈防,想要突破絕非易事。

李易又看向徐盛、霍峻、太史慈、李通等人,他們同樣不差,只是比徐晃他們少了些機會罷了,否則此時未嘗不能天下聞名。

只是,這些將領雖然很好,但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過於中規中矩了,防守有餘,進取不足,這其實也與李易的培養有關,他就喜歡那些中規中矩的將領,畢竟用著放心。

正思考時,李易的手指下意識繼續往下,落到徐州下面的時候略一停頓,然後李易臉上緩緩露出了笑容。

笑了一聲,李易轉身回到主位,眾人精神一震,知道安排要來了。

李易也不墨跡,直接說道:“豫州、兗州,目前以恢復民生為重,特別是豫州,之後難有戰事,無需太多兵馬屯駐,所以,我決定,豫州政務不變,但豫州軍務,暫時歸入兗州。”

刷——

幾乎是下意識的,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黃忠,而黃忠自己在略微詫異之後,也明白了李易的意思,然後忍不住用力握緊了拳頭,心中有些激動。

李易看了黃忠一眼,肅然道:“即日起,黃將軍節制兗州,豫州兩地兵馬,駐兵東阿,防備袁紹小股精銳南下,徐盛霍峻亦沿河駐兵,以黃將軍為主,彼此作為呼應。”

三人當即起身,齊齊拜道:“末將領命!”

末了,黃忠又道:“請主公放心,黃忠縱是粉身碎骨,也不讓袁紹有一兵一卒過河!”

李易笑著將黃忠扶了起來,說道:“我從不懷疑將軍之能,有將軍在,袁紹斷難南下,只是,我還有一個要求,那便是不得我軍令,哪怕前方機會再好,將軍也不能過河一步,袁紹非是等閒,萬萬不能貪功,將軍若是答應能夠做到,我才能真正交託重任。”

黃忠沒有絲毫猶豫,重重抱拳道:“黃忠謹遵主公軍令,但有違犯,甘願人頭落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黃忠這話說的沒有丁點猶豫,他喜好軍功不假,但為了李易,莫說區區軍功,他可是連性命都可以豁出去的。

李易讚許的拍了拍黃忠的肩膀,又道:“東郡雖是戰略重地,但其中半數在黃河以北,在袁紹治下,所以東郡暫時不設太守,一切歸入軍管,當然,若無特殊情況,政令依舊以兗州為主。

這次說話的時候,李易看向的卻是蒯良,後者當即起身,拱手道:“屬下記下了,請主公放心。”

李易頷首,然後一指地圖上的潁川與陳留,又道:“據我推測,拿下徐州,青州之後,袁紹很大可能會聯絡其他人,對我興兵討伐,比如益州劉璋,長安的李傕郭汜,諸位以為他們答應的可能性有多少?”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突然,眾人先是小聲議論了一陣,然後才有荀攸起身說道:“主公,益州道路艱難,一旦用兵,錢糧車馬消耗難以估算,且劉璋為人敦厚,不喜征伐,而且主公並未與劉璋交惡,屬下以為,無論袁紹是以大義還是私利,劉璋與主公動兵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幾乎可以不做考慮,若是主公不放心,只需安排細作,多多關注益州兵馬動向即可。”

李易點點頭,荀攸說的與他想法差不多,他一直都不認為劉璋是個威脅,即便益州真的有動作,當地兵馬也能接下,然後不用打,乾耗都能耗到劉璋退兵。

李易又問:“那長安方向呢,先生是何看法?”

過了一會,荀攸這才說道:“董卓與袁家不和,但李郭對袁家是何態度卻難以判斷,屬下以為,不可不防,卻也不宜防衛太甚,否則李郭二人縱然原本無心與主公爭鋒,但誤會主公有意西進,進而生出衝突,如此反而不美。”

李易又看向其他人,蒯越起身說道:“屬下與公達看法相同,不過,屬下以為主公可適當對其示好,若是安排得當,將來未嘗不能不戰而得司隸。”

李易笑道:“不錯,我也認為不能對李郭二人逼迫太甚,雖然長安幾次動盪,西涼兵馬規模遠不比以往,但留下無一不是當世精銳,我雖不懼,但也不願平白廝殺,這一戰,能免則免,但也不能輕敵,畢竟那兩人不講章法道義,做出什麼事情來都不稀奇。”

眾人紛紛點頭,因為李傕和郭汜行事確實不能以常理度之。

李易繼續道:“所以,我決定將陳留,潁川兩地的軍務與兗州豫州分離,設潁川都督,負責兩郡兵馬,防衛長安方向異動,同時屯田練兵,一旦北方有變,可直接北上馳援,諸位以為如何?”

蒯越問道:“敢問主公,此地安排兵馬多少?”

李易略一沉吟,說道:“常備兵馬一萬,練兵四萬到五萬。”

蒯越想了想,覺得按照兩地人口,這個數目可以接受,便又問:“何人可為潁川都督?”

李易目光轉向徐晃,笑道:“既要讓李郭忌憚,卻又不能對其壓迫太過,那麼領兵之人不僅要有大將之風,還需要鋒芒內斂,而一旦有事,還要能夠動若雷霆,呵呵,除公明之外,不做第二人想!”

原本見李易將北線的防衛交給了黃忠,徐晃還有些小失落,但現在自己也得了任命,而且還聽了一番稱讚,徐晃心裡不由喜滋滋的,當即下拜,大聲道:“末將領命!”

李易虛扶一把,道:“公明可不要心急,就算要上任,也要先隨著我在徐州青州走上一遍才行。”

聽著李易打趣的話,眾人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不過,聽李易說了徐州那邊的事情,魯肅心思一動,出列說道:“主公,之前張遼將軍來信,問詢何時北上,屬下以為,如今便是時機。”

李易沒有回答,而是先問道:“文遠來信幾次了?”

魯肅笑道:“前後來信五次了。”

當即又是一陣笑聲,眾人都知道,在李易出兵豫州的時候,張遼便點了兵馬,磨刀霍霍,只等李易召喚,便立刻提兵助戰,結果豫州的時候沒用到他,甚至兗州的時候也沒用到他。

而如今徐州的局勢是一邊倒,李易不叫上張遼也是可以搞定的,所以,張遼是真的有點著急了。

笑過之後,李易認真思索了一下,說道:“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徐州雖然已經明朗,卻不能大意,傳信張遼、陳登、糜竺三人,讓他們盡數北上,對陶謙施壓,另外,揚州已經穩定,軍師安排一下,找人接替魏延、甘寧、徐庶三人職務,我對他們另有任命!”

“喏!”

蒯越並沒有冒昧詢問李易之後對魏延他們的安排,只是說道:“屬下這就擬一份名單,明日請主公過目,若是可以,很快就能安排。”

李易滿意的點了點頭,問道:“兗州安排大抵就是這樣,諸位可還有補充?”

眾人互相看了看,基本都沒有什麼要說的,但有一人卻是例外,只見之前一直沒怎麼發言的蒯良慢慢的走了出來,說道:“主公,屬下有一事,是公事,也是私事,懇請主公應允。”

李易有些好奇,問道:“先生所言何事?”

蒯良一躬身,道:“這幾年來,兗州戰事太過慘烈,許多地方人口甚至十不存一二,多地眾有田地千頃,卻無人耕種,這般情形,想要兗州恢復生機,怕是要用上十年之功,然而,主公志在天下,豈能為兗州耽誤十年?所以,屬下請主公下一道遷民令,將一些荊州世家以及少田甚至無田的荊州百姓遷入兗州為主公耕種,如此,即可增加荊州田地,亦可不使兗州土地荒廢,可謂一舉兩得,還請主公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