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2章 田豐剛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22章 田豐剛烈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前方顏良戰死,田豐被擒,兩千冀州軍精銳死的死,降的降,雖然只是一角,卻是擎天之柱般的一角,這一敗,立時就成為了山崩之勢。

徐晃與張遼各自領兵一萬,從左右兩路殺出,與後方壓陣的韓猛相遇時,韓猛直接就蒙了。

韓猛不是沒想過李易會趁著鬥將的時候發兵突襲,他並不怕,因為肯定能夠提前得到訊息,然後當打則打,當逃則逃,很簡單。

可現在李易的人馬已經殺到了眼前,顏良那邊只有喊殺的動靜,卻不見人往回傳信,這對韓猛來說就像是被蒙上了眼睛,雖有利刃在手,卻不知應該揮向何處。

不過韓猛雖然名頭比顏良差了一些,但也不是白給的,眼看著就要陷入危局,明白這時候後撤肯定要被李易的大軍尾隨砍殺,最後多半是全軍覆沒的結果。

而且顏良和田豐還在前面,雖然不知道他們處境如何,但連訊息都放不出來,肯定是遇到了大麻煩,如果他放棄這兩人不管,以李易的兵馬數量,那兩人絕對難以脫身,跟著就是青州戰事急轉直下,到了最後,即便僥倖逃回河北,也肯定要因為見死不救問責,甚至掉腦袋都有可能。

相反,他如果果斷出擊,只要救下顏良和田豐,哪怕兵馬損失慘重,也是有功的。

於是,韓猛稍稍遲疑之後,就不退反進,帶著人馬向顏良所在殺了過去,只是韓猛沒衝出多遠,就撞上了已經全滅顏良的李易與典韋等人,特別是典韋還舉著田豐,一副隨時都要殺人的模樣,看的韓猛渾身冷汗涔涔。

這時候張遼和徐晃已經在後方對韓猛形成合圍,韓猛欲哭無淚,他知道,田豐和顏良都完了,他自己也陷入了決定,狠下心繼續向前,準備與李易拼死一搏,但在兇悍的連弩之下,韓猛強行振作起來的士氣只是幾個呼吸的功夫就被打得稀碎。

就在韓猛以為自己的兵馬要被李易盡數屠戮的時候,卻又發現李易雖然擊潰了他的士氣,但餘下的攻勢卻不溫不火,甚至乾脆就是圍而不攻,如此耗了足足半個多時辰方才發起總攻。

最終,韓猛的五千兵馬近乎全軍覆沒,只有韓猛本人帶著不足百人的殘兵殺出一條血路,倉皇逃竄。

這場戰事並沒有就此結束,擊敗韓猛之後,李易大軍一分為二,徐晃帶著荊州精銳撲向顏良所在的偏營,這時候前方打敗仗的訊息已經傳了回來,營中留守的士兵根本沒有戰意,徐晃前腳殺到,後腳裡面的兵丁就散了,算是將大營拱手相讓。

不過,徐晃對此卻不是太滿意,因為勝利來的太過容易,這一陣他麾下兵將基本都沒什麼可以拿出手的斬獲。

另一路人馬自然是張遼統領,其實在圍攻韓猛之前,張遼就已經分兵,一半留下對付韓猛,一路殺向東平陵,明目張膽的在城外佔了一塊空地,若是袁譚帶兵出來救援,就會在對方出城過半的時候殺出,進一步的吃掉袁譚的兵力。

在解決了韓猛之後,張遼便讓人馬合兵一處,想看看城下戰果如何,如果可能的話,張遼還想直接殺入城中,擒下袁譚獻給李易。

可叫人意外的是,袁譚起初的確有出兵救援的意思,甚至城內的號角戰鼓都響了起來,但不知為何,沒用太多時間就偃旗息鼓,緊閉城門,根本沒有一個人出來與李易廝殺,張遼自然也沒了趁機入城的打算。

不過,顏良偏營,以及韓猛所部的敗軍,倒是有許多人本能的逃向城池尋求庇護,奈何袁譚不開門,除了韓猛等少數幾個人被繩索拽了上去,尋常士兵都困在城下不得入內,最後全都被張遼給撿便宜抓了俘虜。

這時李易也趕了過來,看到袁譚緊閉城門,知道今天這一戰的戰果只能推進到這裡,便留下少量兵馬盯住城內動靜,然後命令後方大營的人向前推進,佔了顏良的偏營繼續與袁譚近距離對峙。

如此忙活到了傍晚,還不見城內有動靜,李易徹底收兵回營,等候袁譚大敗後的會有怎樣的反應。

李易個人最希望看到的,自然就是袁譚直接退出青州,只是這種結果會有多少可能,李易一點譜都沒有。

原本的顏良大營,現在李易中軍帳,除必要的警戒人手之外,李易叫來了所有的文武官員,包括被擼下去的魏延,也藉著陳登的名義擠了進來,數十人高舉酒盞,慶賀這場大勝,不過,更多的還是讚揚李易的武功。

“主公如此勇武,遠勝呂布十倍,非昔年項王不可匹敵!”

“非也非也,主公厲害,已經冠絕古今,霸王雖勇,但還是不及主公啊!”

“有主公在,天下諸侯都是螻蟻,主公,這次直接打過黃河去吧!”

聽著左右文武對自己的吹捧,李易品著酒,眼睛都笑成了月牙,任憑他們吹捧自己,直到聽到有人說一口氣打過黃河,李易這才轉頭去打量,看看是誰這麼有種。

李易的威望本就非常重,今日這一番單人破陣的舉動,更是將威望堆到了一個新的巔峰,雖然只是轉頭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但帳內大多數人也都跟著李易轉頭,看向了說話的人。

孫賁表情一滯,他只是興之所至,喊了一嗓子,結果一下就被所有人齊齊注視,這感覺真心不怎麼好。

李易看到是孫賁後,眼中明顯有些詫異。

孫賁是孫策的堂兄,除他之外還有孫堅的外甥徐琨,這些都是讓李易留了一手的人,如果哪天需要炮灰斷後,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將他們扔出去。

所以,對於孫賁喊出讓他直接打過黃河,李易是明顯有些意外的。

不是熱血上頭的人喊不出這種話,而能因為他夠熱血上頭的人,必然是對他非常認可的,不然喊不出這麼拼的話來。

李易看著孫賁笑道:“伯陽勇氣可嘉,而且所言也不差,藉著今日一戰的威風,直接殺過黃河……”

李易故作高深的停頓了一下,在座之人見狀,登時就來了精神,沒人再管孫賁,一個個目光直直的看著李易,想法不言而喻。

看到眾人反應,李易笑了笑,然後說道:“殺過黃河不是不可以,只是死傷太多,而且,兵鋒越過黃河,敵人就不再是只有袁紹一家,所以,且不說打下來我軍要付出多少將士性命,即便勝了之後,河北之地想要安定,只是官吏就要數百,乃是過千人,否則幾年也難恢復秩序,而在這幾年裡面,河北百姓還要再受多少苦難?死傷怕是要數十倍於我軍將士,所以,河北還是要等一等的。”

眾人聞言倒也不怎麼失望,因為很久之前就討論過直接打過黃河的可行性,李易親口否定,現在不答應完全在情理之中,而孫賁會說出來只是因為級別不夠,沒有參與討論罷了。

“是末將冒失了。”

孫賁擔心李易不滿他信口開河,趕忙主動致歉。

對於自己在李易陣營中的位置,孫賁心裡還是有數的,畢竟孫策至死不降,甚至最後還想算計李易一手,雖然最後失敗了,可還是讓他們這些相關的人處在了一個非常敏感的位置上。

在那之後,孫家人就明白自己不可能得到與旁人一樣的信任,但李易的威勢太盛,他們也不敢有什麼不好的念頭,只能是儘量本本分分,也不發言,李易讓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生怕李易對他們生出猜忌。

這一次孫賁也沒別的意思,完全是因為聽撤下來那些一臉狂熱士兵說了李易的勇猛事蹟之後,有些太過激動,把持不住,這才腦子一熱建議李易打過黃河去。

李易擺擺手笑道:“伯陽勇於言戰,這如何算是冒失?不過,既然你有這個膽量,我便許你一個機會,今次戰後,你便調去東阿,將來若要過黃河,呵呵,你未嘗不能爭個第一!”

孫賁一聽,當即大喜,慌忙拜道:“多謝主公信任,賁必不辜負主公期望!”

李易哈哈一笑,伸手輕輕一抬,道:“無需如此,戰場得勝,永遠都不是一人一將之功,而是諸位,還有軍中所有將士齊心協力之故,其實是我應當謝諸位才是!”

說著,李易舉杯一飲而盡,眾人謙虛之後同飲,不過,對於李易的話卻是自有另外想法。

李易雖然養了一大批的文臣武將,但大方向上的事情都是李易自己拍板的,他們這些人雖然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卻並非無可替代,唯有李易自己是真正不可或缺的,就像是今天這一戰,有李易在前面打頭陣,後面跟著的只要不是蠢豬,都能將顏良的餘下兵馬給吃掉。

另外更叫人驚訝的是,原本只是好看卻不是很好用的徐州揚州兵卒,短短半日之後就像是換了個人一般,全軍士氣高漲,這一戰剛剛掃尾,就有許多武官問詢張遼,幾時攻城。

這在之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放下酒杯之後,蒯越對李易說道:“今日一戰,奪了顏良大營,破敵過萬,袁譚此時必然是驚弓之鳥,屬下以為可以用田豐性命為要切,讓袁譚主動退出青州,若成,之後可不戰而得青州。”

李易沒有回答,一旁張遼問道:“軍師此計有多少把握?”

蒯越知道張遼是想攻城,便笑道:“成與不成,一半一半吧,反正對於主公都是不虧的,成了,白白拿下青州,不成,不僅袁譚要名聲掃地,袁紹的顏面上同樣不會好看。”

說罷,蒯越看向李易,他知道李易肯定會同意。

果然,李易當即就要點頭,但剛剛開口,就有一個親衛急匆匆的進來,跑到李易跟前說道:“主公不好了,主公擒來的那位先生死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易一怔,所有人都是面露詫異之色,畢竟剛剛還在說田豐,田豐忽然就死了,這也太巧了些。

驚訝之後,李易臉色就沉了幾分,問道:“我不是叫你們好生招待麼,如何還出了事情?”

親衛害怕,慌忙解釋道:“那位田先生被收押後就不斷大聲哭泣,說是羞愧河北袁將軍,不能苟活於世,我等送去飯食也不用,後來又趁我等不備,以頭撞柱,幸好被攔了下來,無奈,我們只好將他捆綁了起來,後來田先生說餓了,要用飯,我們不疑有他,給其餵飯,不料田先生猛的咬碎瓷碗,將好大一塊碎瓷吞了下去,當時就開始吐血,我們不敢耽誤,但請來神醫時已經晚了。”

大帳內頓時安靜得落針可聞,田豐被典韋拎著在陣前示眾的時候,很是有些人瞧不起田豐,覺得田豐上戰場本就是個笑話,可現在卻再無人敢輕視田豐了。

良久,李易嘆了口氣,唏噓道:“我早就知道田豐不能為我所用,準備在解決袁譚之後一直收押,或者直接殺了了事,卻從來都不曾想過,田豐居然會如此剛烈,用這方方式……罷了,將他好好收斂,與顏良一道給袁譚送去吧。”

“喏!”

親衛領命,就準備下去安排,但剛走兩步,就聽李易又道:“不要還給袁譚了,待城池打破之後,在城外找個風水好的地方直接將他們葬了,一文一武,也算是有個伴。”

親衛再次領命,又稍作停頓,見李易真的沒了交代,這才躬身告退。

魯肅輕聲問道:“主公不將屍首還給袁譚,是擔心使其成為哀兵?”

李易神色稍稍黯然,坦言道:“如今城中兵馬最多只有一萬,且大敗之後人心惶惶,已經不堪一戰,可顏良乃是軍中猛將,於士卒之中頗有威望,田豐又是河北的智謀之士,送他們的屍首入城,是震懾?還是羞辱?我擔心一個不甚使其上下一心,背水一戰,我雖然不怕,卻也不想無端的讓將士們去碰硬骨頭。”

荀攸附和道:“主公所言甚是!”

一旁蒯越同樣點頭,聽到田豐自盡,他感觸很大,因為兩人身份相當,都是各自主公麾下的重臣,當即就有了將田豐送還厚葬的想法,也算是對對手的一種敬重。

但李易的話卻是讓他忽然驚醒,不過很快就轉為歡喜,雖然李易的打算顯得無情了一些,卻是一位合格人主當有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