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化龍最新章節列表 > 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

將公孫瓚的事情在腦子裡過了一遍,確定他怎麼折騰都對自己沒有大威脅之後,李易笑問道:“子龍怎麼忽的全盤托出,莫非是打算為我效力?”

趙雲搖頭,一臉無奈,道:“雖然只是片刻言語,卻已經足見襄侯深不可測,在雲看來,公孫將軍絕非襄侯對手,至於剛剛那些謀算,唉,在襄侯面前恐怕都是笑話,所以,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將一切坦言,只希望將來襄侯北上,可以對公孫將軍手下留情。”

李易微微頷首,沒有多想便承諾道:“只要公孫瓚不死於亂軍,行事不傷天和,以他多年來打擊異族,為大漢鎮守邊的功績,我不但不會害他性命,反而會有封賞,不過,他也要放棄一些不該有的念頭,比如幽州之主,這些你應該明白吧?”

趙雲松了口氣,對著李易拱手道:“如此,多謝襄侯了,雲之後便修書一封,向公孫將軍曉以利害,以襄侯威名,公孫將軍應該能聽進去一些。”

趙雲的表情非常認真,似乎已經開始構思怎麼說服公孫瓚,但李易卻是忍不住為趙雲暗暗嘆息。

對於公孫瓚,早些時候李易還是很有好感的,畢竟人家在幽州打擊異族,那可是為大漢守國門,縱然某些小節上有虧,但也應當稱一聲英雄。

只是不知怎地,這人手下兵馬稍稍一多,忽然就飄了起來,腦子也糊塗了,又是殺劉虞又是挾持天使,這種事李易和袁紹都不敢明著幹,他卻做了,硬生生的敗光了前半生攢下的人品。

所以,對於現在的公孫瓚,趙雲的苦心怕是不僅要付諸流水,還要落一身的埋怨。

深深的看了趙雲一眼,李易問道:“既然如此,子龍此行使命也算是有了結果,不知子龍今後有何打算,是否要回幽州覆命?”

“打算?”

趙雲表情忽然有些恍惚。

他雖然厚道,卻也不傻,回公孫瓚那裡肯定不做考慮。

但不去幽州,他又該去哪?

趙雲看向李易,情不自禁的將劉備和李易做了對比。

前者讓他心折,甘願追隨,為其奔波效死。

後者實力雄厚,百倍於劉備,若是依附於其麾下,將來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可是,他不是很喜歡李易的行事作風,看看董卓和劉表這些人,甚至還有劉備,無不證明李易正像是他自己說的那般,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趙雲佩服李易的本事,但他卻不能接受這種做法,而且李易之前也明說了,雖然欣賞他,但真的放在行伍中,許多人都比他強,這對趙雲打擊很大,即便他原本有心投效,現在也無法開口。。

那麼,他到底該何去何從?

趙雲下意識的摸了摸掌心,那是他十多年練槍練出來的老繭,難道今後真的放下鐵槍,改拿鋤頭種地?

趙雲正自猶豫,李易從一旁取過兩張文書,笑道:“得知使者是子龍,我便寫了兩道任命,子龍不妨看看,可二選其一。”

趙雲伸出雙手接過,上面的一張是任命他做李易的親衛副統領,這個就不說了,只是掃了一眼就被趙雲略過,不過等他翻開第二頁,卻是忍不住“咦”了一聲,訝然道:“襄侯這是……”

李易點頭道:“正如其中所述,我麾下各個軍官都要在荊州研習深造之後才能赴任,這些人既要習文,也要習武,雖然我不鼓勵陣前鬥將,但他們的武藝還是不能太差的,否則容易為人所趁,子龍就是武將,對此應該非常清楚。”

“於是難處就來了,教這些人軍陣謀略也就罷了,那裡先生多的事,都是德高望重之輩,這些傢伙們自然是老老實實的,可教授武藝就難了,他們本就是行伍出身,都有武藝傍身,許多伸手還不弱,莫說尋常人根本交不了他們,就算武藝稍稍勝過他們一些的同樣不行,除非我將前線大將拉回去當教官,不然那些人最多也是口服心不服。”

“原本我有意請童大家出山,只是老先生年事已高,而且行蹤無定,尋覓不得,無奈只能作罷,所以,我就將目標落在了子龍的身上。”

李易拍了拍趙雲的肩膀,一副我很看好你的樣子,而趙雲也的確有了幾分心動。

趙雲再次低頭看向那道任命,只見上面赫然寫著“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一行字。

又拍了拍趙雲,李易繼續說道:“此事雖然責任重大,卻斷然不會如幽州那般日日勾心鬥角,也不會給你強加那些亂七八糟的雜事,更不會讓你悲傷面對公孫瓚,子龍只要在荊州教授旁人武藝即可,我相信,以子龍之絕對不在話下,而且,那些人將來編入行伍,也算是童大家的半個徒孫,想來他老人家知道後也一定會欣慰的,如何?”

趙雲深深的吸了口氣,起身離席,拜道:“多謝襄侯,雲必然不負襄侯所託!”

趙雲幾番猶豫,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他不想跟著李易打仗,但一個堂堂男兒,而且還有著天下一等一的武藝,讓他年紀輕輕的就開始閒雲野鶴,那也未免太殘酷了一些。

相比之下,這個槍棒教頭雖然沒有當將軍那般威風,但也真心不差,就像李易說的那般,這件事做好了可以得名,更是傳承他這一支的槍法。

“子龍無需言謝,你能應下此事,乃是替我排憂解難,我當謝你才是啊!”

李易哈哈大笑著,看上去非常高興,但他內心深處,還是有些遺憾的。

對於趙雲,李易是真的想把他留在身邊,可是李易來回琢磨之後,最終只能承認兩人的行事風格相差太大,就算強行將趙雲留下,也很難成為那種無話不談的主從,甚至就連融入他身邊的圈子都很困難。

除非李易對趙雲破格提拔,但破格提拔說來容易,其實都是在用上位者自己的威信做擔保,李易不願意冒那個奉先,畢竟趙雲自己都未必樂意。

思來想去,李易最終還是暫時放棄了讓趙雲帶兵打仗的想法,選擇在後方給他找了一個合適的位置將他留下,算是稍稍彌補一下心中的遺憾。

不過,這並不代表李易真就放棄趙雲了,將來天下太平,以十年時間讓百姓休養生息,十年之後,就是他向外探出爪牙的時候。

十年時間,李易相信足夠趙雲做出一些改變,他麾下也一定會多出一個願意為他縱橫塞外的白馬銀袍趙子龍。

定下趙雲的事情之後,李易很高興,又在當晚為趙雲擺下宴席,眾人知道李易的安排後也對趙雲非常熱情,畢竟趙雲的位置與他們任何人都不存在競爭關係。

不僅如此,許多武將都想趁早與趙雲拉拉關係,雖然趙雲的那個位置看上去存在感不高,但事實上誰也不能輕視,因為今後所有低階武官想要上任,都得往趙雲那裡走一遭,不把關係處理好,誰知道趙雲會不會給他們的部下們小鞋。

李易瞧著下面人的反應,笑而不語,趙雲的人品可是剛剛的,如果某天真的發生了趙雲給人穿小鞋的情況,李易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九成都是對方有問題。

雖然收到了眾人的善意,但趙雲卻很低調,渾然沒有半點因為是李易“老相識”的關係而表現倨傲,反而謙虛的緊,倒是讓許多人真的對趙雲生出了幾分好感。

在酒宴之後,李易當即就寫下書信,叫人連夜給公孫瓚與田楷送去,說明了此行的情況與他個人的決定,然後又休息了一日,便拿著李易的任命去奔向荊州去了。

李易並沒有多做挽留,只是在最後的時候交代趙雲,讓趙雲去新野探望一下張飛,順便再替他祭拜一下劉備與關羽。

趙雲自然是答應了,只是想到劉備的時候,趙雲神色中依然難免黯然。

又過了一日,李易的大軍再度拔營,東平陵一代的防衛工作由後面陸續跟上的輔兵接管,李易則帶著兩萬五千人開往臨淄。

李易看過趙雲給公孫瓚和田楷的書信,可謂言辭懇切,而且也儘量的照顧了公孫瓚的顏面,但李易依然按最糟糕的情況來佈置,依照原計劃向著田楷所在進軍,進一步的給田楷製造壓力。

與袁譚的那一戰已經證明了實力,目的一萬達到,所以對於田楷能不動手,還是儘量不動手的好。

之後李易一邊行軍,一邊打探田楷反應,讓李易失望的是,雖然青州東部從上到下都對他心懷畏懼,可田楷依舊是不管不顧的往臨淄召集兵馬,甚至強拉壯丁,似乎是鐵了心要與他在青州決一死戰。

這讓李易很是不滿,當即又從後方調來一支兵馬,將兵馬人數增加到了三萬,以此讓田楷知道他的決心,不要對將來存有妄想。

如此過了數日,李易的大軍到了昌國縣城,縣令開城投降,李易沒有為難城中官吏,下令大軍修整一天在繼續前進,因為下一站是臨淄,到了那裡就要開打了。

可就在這一天,又有使者登門,而且還是一次兩家。

大帳內,在李易面前站著兩人,一個是原幽州牧劉虞的下屬齊周,還有一個是公孫瓚的別駕單經。

李易的兵馬落腳之後,斥候巡邏,發現有幾十號人在距離他大營七八裡的地方殺做一團,當即呵止,那些人見是李易的人馬,不敢造次,這才紛紛停手,但即便如此,地上也躺了二十多號人,可見廝殺慘烈。

斥候詢問之後得知,這兩夥人居然都是求見李易的使者,只是彼此之間有矛盾,於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直接在半路上對對方下了殺手。

甚至,現在到了李易的大帳內,兩人也依舊不停的對對方怒目而視,若非有李易在,怕是已經又打了起來。

李易眯眼看著兩人,雖然還沒有具體問詢他們的來意,但李易已經從斥候的口中得知了一個重要情報。

劉虞在任的時候,無論是對百姓,還是對周遭異族,態度都很寬容,非常得人心,後來劉虞身死,劉虞曾經的部下們便一直都在謀劃為公孫瓚報仇,也與公孫瓚的人馬發生過爭鬥,只是因為沒有好的機會,雙方的衝突規模一直都不算大。

可這次不一樣,李易出兵青州,對袁紹固然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可對公孫瓚的影響更甚。

公孫瓚掌握幽州之後剛愎自用,已經非常不得人心,如果再傳出與李易交惡的事情,對公孫瓚來說絕對是雪上加霜。

於是,劉虞的那些老部下們認為時機已到,推舉閻柔為首領,四處召集兵馬,準備趁機對公孫瓚發難。

結合這樣的背景,李易很容易就將齊周與單經的來意猜了個大概。

輕輕咳嗽一聲,齊周與單經趕忙站好,即便前幾日單經還在與田楷一道備戰對付李易,可真到了李易跟前,單經一點也不敢放肆。

李易品著茶,看上去有些漫不經心,緩緩道:“我知道你們有仇怨,所以,之前在我營外廝殺的事情我就不做計較了,不過下不為例,等事情談完之後離開,我大營方圓三十裡內不可妄動刀兵,動輒軍法處置,三十裡外,你們要做什麼,便任由你們。”

齊周急忙一躬身,道:“謹遵大將軍令!”

單經沒有與齊周爭搶,反而故意落後一步,等齊周說完方才道:“多謝大將軍照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齊周先是一愣,然後就瞪了單經一眼,李易則是微微皺眉,沒有接單經的話。

兩撥使者人數相仿,但齊周是遠道而來,所帶護衛明顯要精銳,之前那陣廝殺單經吃了不小的虧,如果不是李易的斥候出現,他怕是要把性命交代下去。

就這點而言,單經的確應該謝謝李易,但他道謝的時候卻不恰當,根本就是厚著臉往李易身上貼。

李易有些看不上單經的這種小把戲,沒什麼用,只能平白叫人看不起。

而且比較有意思的是,單經居然還當過兗州刺史,是公孫瓚封的,對此李易都不知道該怎麼吐槽。

輕輕搖頭,李易看向齊周,一抬手道:“遠來是客,你先說吧,見我所為何事?”